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集解 會性法師敬集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集解 會性法師敬集

壹、釋經題

[日期:2010-12-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會性法師敬集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集解

今講此經,先釋經題,次明譯史,後釋經文。

壹、釋經題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據下經文,阿難請問,佛立二名。初云:「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加一經字,共二十字。此從心境為名也。又云:「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更加經字,共有九字。此從破障感報為名也。就初名中,「觀」之一字,能觀智也。下十八字,所觀境也。「極樂國土」,即是依報,攝前六觀(一、日觀,二、水觀,三、地觀,四、樹觀,五、池觀,六、總觀)。「無量壽」下,即是正報,攝後十觀(七、華座觀,八、聖像觀,九、佛身觀,十、觀音觀,十一、勢至觀,十二、普往生觀,十三、雜明佛菩薩觀,十四、上品生觀,十五、中品生觀,十六、下品生觀)。觀佛,總前三觀。下二菩薩,總攝七觀。故此一題,十六皆足。次名中,「淨除業障」,總前十六觀行力用。觀成破障,即現因也。「生諸佛前」,即來果也。不指彌陀,而言「諸佛」者,即下經云:「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等。 今翻譯家,止用初名,仍從省約。但據諸佛,深合經旨。天台疏云:「舉正報以收依報,述化主以包徒眾;觀雖十六,言佛便周。」此約舉要包攝前後釋也。遠師疏云:「此經以觀佛為主,故偏舉之。」此據經宗諸觀相從釋也。今詳兩釋,後義最長。以正為觀佛,須先國土,以為由漸;後因觀佛,旁及徒眾,以顯周遍。是以佛觀文中,獨名念佛三昧也。

題中上七字為別題,別在今文;下一字為通題,通及眾典。上二字,標能說教主;下五字,示所說行法。

初、能說中,佛是十號之一。說謂悅可眾心(案:此約聽者而言,故云「悅可眾心」。天台疏云:「說者,悅所懷也。」妙宗鈔釋云:「悅,是暢悅。懷,是心懷。若就此經,即是如來久修久證念佛三昧,蘊之在懷,今機扣發,說之,乃暢昔之所懷。」)。此方化主,定是釋迦,故但舉通號。下所觀境,恐濫餘尊,則通別齊舉。準智度論云:經通五人說:一佛,二聖弟子,三諸仙,四諸天鬼神,五變化人。欲顯此經是佛自說,簡非餘人,令生信受。然一代時教,律唯佛說,特彰祕勝;經通餘人,但須印可。然就經中,淨土一法,定是佛說,明非小聖餘凡所知。是以他經或容不著,諸淨土經並須標簡。

二、所說法中,上一字,即能觀心;下四字,即所觀境。 初中、大小觀法,並指第六意識為能觀體。五陰之中,善行陰攝。行前三心,體唯無記;必取行心成業,方能感報招生。準下經文,或名想念,或號思惟,名異體同,莫不皆指意思為能觀耳。(以上皆錄靈芝疏)

大乘義章二云:「粗思名覺,細思名觀。」智度論十七:「問曰:有覺有觀,為一法、為二法耶?答曰:二法。麤心初念,是名為覺;細心分別,是名為觀。譬如撞鐘,初聲大時名為覺,後聲細微名為觀。」(箋註)

次、所觀中,梵云阿彌陀,此翻無量壽,亦云無量光。壽即表福,是解脫德;光即表智,是般若德。般若解脫共嚴法身,即同居淨土攝生教主。觀音補處,實有壽限;且據凡小莫數,故言無量。佛者,具云佛陀,此翻覺者。覺有二義:一、覺察義,四住如賊,唯聖覺知,不能為害;二、覺悟義,無明如睡,聖慧一起,如眠得悟。對彼二乘,故名大覺。超彼等覺,故名妙覺。且據一相,餘如別說。身相光明,具如佛觀。(靈芝疏)

經者,梵語修多羅,此云契經。契有二義:一、上契諸佛之理,二、下契眾生之機。經復多義:佛地開二:一、貫穿,貫穿所說法也。二、攝持,攝持所化生也。此方四義:一、常,三世不易也;二、法,十方同軌也;三、徑,古今共由也;四、典,遠近尊守也。(直指疏)

此經以觀無量壽名者,專明極樂教主依正莊嚴,慈悲方便,與他方諸佛不相混濫;欲令眾生一心回向,捷出生死。觀有多門,隨機利鈍。攝以一佛,更無不盡。九品分張,萬流齊赴。不離報化而頓徹法身,不外同居而直登補處。此之方便,無等無倫。遇斯經者,詖宜發決定心,堅儋何願,盡此報身,速生彼國。(約論)

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唯可勤心奉法,畢命為期,捨此報身,即證彼法性之常樂!(四帖疏)

【書籍目錄】
第1頁:本編所據典籍一覽表 第2頁:壹、釋經題
第3頁:貳、明譯史 第4頁:序分
第5頁:正宗分 第6頁:別明淨觀
第7頁:明十六觀法 第8頁:觀落日(日觀)
第9頁:水觀 第10頁:地觀
第11頁:樹觀 第12頁:池觀
第13頁:總觀 第14頁:華座觀
第15頁:聖像觀 第16頁:佛身觀
第17頁:觀音觀 第18頁:勢至觀
第19頁:普往生觀 第20頁:難明佛菩薩觀
第21頁:上品生觀 第22頁:中品生觀
第23頁:下品生觀 第24頁:流通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