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唯識與中觀(十九)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原文:云何應知此緣生相。緣且有四。一因緣。謂有為法親辦自果。此體有二。一種子。二現行。種子者謂 本識中善染無記諸界地等功能差別。能引次後自類功能。及起同時自類現果。此唯望彼是因緣性。現行者謂七轉識及彼相應所變相見性界地等。除佛果善極劣無記。 余熏本識生自類種。此唯望彼是因緣性。第八心品無所熏故。非簡所依獨能熏故。極微圓故不熏成種。現行同類展轉相望皆非因緣。自種生故。一切異類展轉相望亦 非因緣。不親生故。有說異類同類現行展轉相望為因緣者。應知假說。或隨轉門。有唯說種是因緣性。彼依顯勝。非盡理說。聖說轉識與阿賴耶展轉相望為因緣故。 二等無間緣。謂八現識及彼心所前聚於後自類無間等而開導令彼定生。多同類種俱時轉故如不相應非此緣攝。由斯八識非互為緣。心所與心雖恆俱轉。而相應故和合 似一。不可施設離別殊異。故得互作等無間緣。入無餘心最極微劣無開導用。又無當起等無間法故非此緣。雲何知然。論有誠說。若此識等無間彼識等決定生。即說 此是彼等無間緣故。即依此義應作是說。阿陀那識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無間緣。下上死生相開等故。有漏無間有無漏生。無漏定無生有漏者。鏡智起已必無斷故。善 與無記相望亦然。此何界後引生無漏。或從色界或欲界後。

……造萬物,他是全能的,這個神。等於我們現在 大家拜拜,拜一個土地公啊、拜一個城隍啊、拜一個菩薩,認為是有一個存在的、超我們世俗以外的一個全能、萬能的力量,他能夠可以降罪,也可以保佑,這個 神。那麼佛教呢?中間就很複雜了。一般的現在講佛教啊,看到是有神論者,不但是有神論,而且是多神論者。一切佛都承認十方諸佛、十方菩薩,乃至一切天神、 鬼、魔,都承認有。那麼何以佛教是無神論?因為講佛學、佛教的哲學、經典的道理,小乘的南傳佛教(是小乘佛教,現在流行所謂東南亞一帶的這些國家保有的, 這個都屬於南傳佛教。)他的宗教哲學,就是經典所宗的範圍是小乘的經論,《四阿含經》等等。那麼,講到一切皆空、性空,到達空就為究竟。那麼這一個既然 空,一切我也空、法也空,什麼都沒有——空了。法空不空小乘不講;我空了,我空就是道,沒有其他的東西,一切都是唯心的。所以一切唯心,畢竟是空的。那麼 既然空,所謂神,他的本身也是這樣,一切是緣生,畢竟是空的。看起來好像是無神論,因為鬼神也是業所生,他本身就是業所生,他本身也空,所以講他是無神 論。

但是,你如果研究了唯識以後,你表面上一看也是一切否定了的,緣生性空——無神論。表面上看哦!這對於唯識啊,老實講沒有研究清楚,甚至於說太不透徹了!

唯 識是不是無神論者?這個我們也講到過唯識中道觀:「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道理。不是無神論者;也不是世俗、世間一般所講的有神論 者。它的有與空,都不是世俗的道理。所以不但在唯識的本身,連佛教的本身,不管哪一宗,談到最高的哲理,就有兩個東西在爭辯:一個是性宗,說到一切皆空, 畢竟空;一個就是相宗、唯識宗,唯識宗「有」——勝義有。所謂畢竟空,空也空。空也空的話,不一定就是空嘍!要注意喲!譬如代表性宗的我們大家念的《心 經》是代表性宗的般若的,我常常提起大家注意,《心經》一路空到底,空到最後一句話:真實不虛。「真實不虛」不是空吧?所以一定認為般若是畢竟空,有問題 的哦!而且《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他沒有叫你說觀成沒有哦!像夢幻一樣的——夢幻當時是存在的。

所以唯識的是講勝義有。關於勝義有我們講過的,世俗道理有四種,勝義也有四種。這個勝義有是怎麼樣有?並不是一般世俗所講的有。現在不是討論這個專題。

因 此有一天,我們這裡同學們討論,我提出這個問題,要年輕同學們研究佛學的多研究。當然你們普通覺得無所謂,一到學術界的高階層講佛學,便要碰到這個問題 了。純粹講到佛學、佛教的哲學方面,你立刻就碰到這個問題。所以你們年輕朋友不能不注意了,不要那麼落伍啊,這是思想不夠的。

好,順便,對 了,剛才講忘記了,再補回來、插進來。中國文化裡頭,中國佛教來了有沒有討論到這個問題?有啊!南北朝就是很嚴重。有一位學者、讀書人叫范縝,就著一篇文 章《無神論》(《神滅論》),就是反對佛的;也可以說反對一切宗教。最後同唯物思想是一樣的,就認為人死了如燈一樣滅掉了、就沒有了,修——修個什麼呀? 還有個靈魂?靈魂在哪裡啊?那麼南北朝的時候在南朝梁武帝的時代,這位是非常有名的學者,當時引起了爭論。那麼連皇帝(那個時候南朝的皇帝,半個江山都是 他的,梁武帝)梁武帝當然很信佛、又信道,他也參加了做文章,反對這個無神論。連他自己都參加了,本人就參加了這個論辯,認為涅槃、佛最後是存在的。這個 神,生命以後的神我。有沒有這個生命?假使無神論,(那就)也沒有人成佛,也無所謂得道。所以當時這個是在南朝學術思想上的一個大風波。所以這篇文章你們 不是有許多同學找不到嗎?《弘明集》裡頭都收了的。《弘明集》、《廣弘明集》都有。你們要研究中國哲學史啊,這個《弘明集》、《廣弘明集》應該有一本了, 把歷代關於這一些的文章收得很多。這是剛才要補充的。

那麼中國文化佛教哲學裡講有神論、無神論,同世界西方宗教哲學講佛教的有神論、無神論稍有不同,範圍不同;或者邏輯所討論的問題、主題的範圍稍有不同了。但是大致上相通的、概括的, 還是一樣的。應該把這兩篇文章你們好好看一下,要好好讀一下。古文不要馬虎讀過去,一個字一個字都要翻字典查過的;不要翻普通的字典,起碼要翻個《康熙字 典》,乃至把《說文解字》這樣來查,才能夠懂中國的文化。不要認為自己認得了。因為大家尤其年輕同學們對於中國文化根本沒有根的,連中國字——沒有學過訓 詁的不算認得。所以讀這種書很小心,因為我發現你們一看都懂,都認為懂了——統統搞錯了!這個常常要注意。

所以我講過,譬如說看中國歷史 書,現在我們拿一篇,因為這裡上課最近用到歷史,連我都犯了很久的錯誤在講,譬如山東的「兗州」,當然我的口音還不對的,那麼素來所有的書上都印成「兗 州」,所有的書上幾乎都印成這個字,都錯了的。(應該)下面是個允字,允許那個允。那麼我們後世所以寫文章寫到這個字啊,一定錯了,因為古書上很多地方也 那麼印,古書也有錯的呀!比方啦,我們舉例子。這就是說讀古書,有神、無神論要注意。現在實際上,像我們中國文化上很多問題,譬如共產主義、共產社會思 想,《孟子》裡頭就有過,《孟子》那個許行就是講共產主義的,所以孟子把他駁的一塌糊塗。很多思想我們中國都有過的。

譬如說這些哲學問題, 南北朝的時候討論這些問題多的很啊!你翻開《弘明集》把佛教哲學這一部分一看,就曉得我們中國古人花的腦筋大了!當時來並不一定接受啊,一直到南北朝了, 還不接受他。中國文化也有死硬派的:你這個佛,佛是外國人嘛、印度人,為什麼信他的!也有很多的討論,很多的問題啊!所以《弘明集》裡頭問題就很多,儒家 的、道家的思想的確反對佛的,正反的都有在裡頭。

像這個,為什麼現在提到這個?因為佛教界的人本身,曾經我也聽說過有幾位法師還有佛教界領袖,公然承認佛法是無神論者,這就叫我們看了是哭笑不得——這樣差勁的人!那怎麼辦呢?那怎麼樣說法呢?

所 以叫年輕同學們,那麼當時有一位同學提出來,這位同學提的沒有錯,是一般人所提的。那麼我當時問,有位同學說:對呀!佛教是無神論。我說怎麼樣說法呢?他 說:非因緣、非自然性嘛!《楞嚴經》上也提到,沒有錯啊!無主宰,非自然啊!我也講過啊!《楞嚴經》佛也說有啊,非因緣、非自然,一切都否定了,無神嘛。 ——錯了!我當時告訴你,我說你錯了!但是時間很短,一個鐘頭,我們討論沒有多講。

「非因緣、非自然」是《楞嚴經》上提出來,是講什麼?講 那個本體。本體是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所以因緣是形而下的用法,因緣生法是形而下的用法,是緣生性空。空、真空、真如性,那是形而上的本體。所以講 到本體的道理呢,佛在《楞嚴經》上所以講「非因緣、非自然性」。這一段在哪裡呢?在《楞嚴經》的第四、五卷,那個一路講物理世界的生起作用。不要拿到任何 地方來用,就錯了!

所以講無主宰、非自然,也是講形而下的生生不已的這個生命,並不是有一個超過我們一切的,可以降罪給你——他高興,愛你 就愛你了,就有福給你了;他不高興,就可以降罪了——沒有這個事,沒有這個道理。所以沒有這樣的主宰——無主宰。那麼無主宰就是自然的、唯物的嘍?那就無 所謂這個生命,也沒有果報,也沒有一切,空了?——非自然,不是自然來的;後面有一個東西的。這個東西呢,不叫做神,但是在《華嚴經》上提到也可以叫他是 神,沒有關係;也可以叫他是主。你像宗教所謂講主啊、帝啊、上帝啊,經典上都提到過,這都是代號,可以叫的,《華嚴經》上就有。

所以你看《華嚴經》,看了以後你就曉得佛家的胸襟之大,這一切名詞都涵蓋進去了,什麼名稱都有。是這個東西。所以千萬要注意!現在就討論到因緣的問題。那麼,因為這個不是專題的討論,所以我都點到一下,要大家聽因緣這個地方注意。

那麼我們一般學佛說到因緣,都曉得因緣除了曉得十二因緣以外,普通說,我們見面啊,這一輩子大家譬如我們一堂人今天相處在一起,不管如何,談過話、沒有談過,都是有緣,都有多生累劫的因緣存在。因緣究竟是個什麼?現在就討論這個了。四緣,有四個,注意啊。

那麼我們開始注意這一段,「一、因緣」,什麼叫因緣呢?「謂有為法,親辦自果,此體有二:一、種子,二、現行。」什麼叫因緣?第一個,因緣是親因緣。就是說,這是指,你們現在聽了注意啊,因 緣,一切有為法,我們拿哲學來講,形而下的宇宙萬有就是有為法;形而上的——無為法。無為法不談因緣,非因緣;這個道理要懂。所以這是因緣講一切有為法, 「親辦自果」,是親因緣,非常親切,他自己本身能夠辦理了、能夠做了。自己本身的因,得本身的果。我們現在這個道理要懂哦!所謂前生的業報、果報都在其內 了。「此體有二」,因緣的體,這是邏輯上的體;注意,不要另外同本體的體又連在一起了。這是邏輯的名稱,論辯的名稱,給它一個體、一個用;並沒有一個真 體,否則你就搞錯了!

這個體性有兩種:一個是種子,一個是現行。先介紹名稱。「種子者」,什麼叫種子?「謂本識中,善、染、無記,諸界、地等功能差別,能引次後自類功能,及起同時自類現果。」 什麼叫種子呢?「本識中」,就是第八阿賴耶識,我們每一個人那個第八阿賴耶識,我們自己這個生命的本來。怎麼叫阿賴耶,不肯翻譯過來呢?包含的意義太多 了:能藏、所藏、執藏,所以阿賴耶識又翻譯成藏識,一個倉庫一樣。他有「能藏」——能夠藏一切種子,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種子的功能;「所藏」——有那 麼多;「執藏」——抓得牢牢的。所以阿賴耶識翻成藏識。但是不願意翻出來這一個字,一翻藏識,這個「藏」啊,起碼很簡單包括三個藏:能藏、所藏、執藏。裡 頭還包括的多了!所以不能翻。就是說我們這個本性裡的功能藏的,本識裡頭藏的,分三性的種子都藏:善——善的種子;染——就是惡的種子,染污了。這裡頭又 有個哲學問題,佛學唯識裡頭用個「染」,他還是承認人性本來是善的;惡是受外界的習氣染污了的。

所以現在又岔過來一個問題,講到世界人類文 化人性的問題,到現在還是嚴重地爭論。大致上三派:人性是善的?還是惡的?還是不善不惡的?換句話說,你拿馬克思的思想、共產黨人的思想,大部分是承認人 性天生就是惡的,本來就惡,惡是當然。但是一切的宗教,尤其中國文化孔孟之道、儒家道家等等,承認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孔子說的,中國文化說 的。但是中國文化裡像荀子啊,他不承認人性是善的;(認為)人性是惡的、壞的,所以需要教育。荀子也是儒家哦!那麼跟孟子同時的告子呢,承認人性是不善也 不惡的,人性無所謂善惡,看後天的環境教育。墨子也是這樣認為。所以人性究竟是什麼?是個問題。

不過世界上一切的宗教哲學,一切宗教是基本 承認人性是善的。不善就是罪惡,罪惡是壞東西,是魔鬼的東西。那麼我們再研究呢,那個魔鬼的本性他是善的惡的呢?這都是問題。這樣就叫做哲學。所以你們學 佛的人有許多對哲學不大留意、不懂,是錯誤的!所以學佛要學因明,這個論辯思想非常重要。不能善於用論辯思想,是沒有智慧的人,修三大阿僧祇劫也是白癡。 哪怕你功夫做得再好,不能成道的。千萬注意呦!智慧——思辨來的。所以佛法的禪定是思維修,不是呆板的在那兒打坐不想的。不想,學豬啊?我們學佛,不是學 豬啊!要注意啊!

提到這個「善」同「染」,講到「染」字我剛才岔進來一個觀念告訴你。因為我這個思想太多太亂,有時候抓住機會馬上想告訴你 們,一下就過了,過了以後沒有這個機會我就懶得想起來,不講了,引發不起來。某一個地方有這樣一個題目要我講,我就引出來了,所以剛好碰到,我趕快告訴你 們。

現在我們回轉來,「謂本識中,善、染(就是惡)、無記」,這是唯識分析人性——不是根本啊——人性生來就有這樣三種,我們的心理的行為 也就是三種。我們心裡的思想,這個念頭不是善的就是惡的,相對的。再不然,坐在那裡半天,飽食終日,吃飽了一點心事沒有,或者在那裡打坐,你打坐幹什麼? 算不定在無記中,那半昏沉。坐完了,「哎呀!坐好久了。哎喲,我不知道,坐了那麼久了,入定了。」是入無記了!那個果報很壞的喲!要搞清楚啊!所以那個不 是善、就是惡、無記,就叫做三性。他說我們本識裡頭善、染、無記這三性,你們要註解,他書上翻得太……

「諸界」,三界:欲界、色界、無色 界,起碼是三界。包括我們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這個中間一共十八界。十八界不相干,主要是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所以叫「諸界」。「地」,九 地,所以叫大家帶那個《成唯識論》,《楞伽經》的前面有的。九地大家記得吧?佛法分成九地,我們是「五趣雜居地」,然後四禪八定、九次第定加上。第一地是 五趣雜居地,就是我們聖凡同居、凡夫聖人在一起。五趣:天、人、畜生、地獄、餓鬼五趣雜居。這五趣是欲界的上層之下到地獄。所謂五趣有什麼?色、聲、香、 味、觸,是五趣;也就是包括我們六道輪迴的五趣。所以要研究唯識這些都要搞清楚啊!

他說,阿賴耶識本識中包含善、惡(染法的)、無記三性, 「諸界」三界九地等功能,生起這個宇宙的功能,這個宇宙。我們現在講宇宙不是哲學哦,借用普通學識的名稱說明佛法。這個三界九地也就是一佛國土,不是包括 了十方三世諸佛國土。十方三世諸佛國土是華藏世界,那大了。只是一個大千世界呦!三界九地一切功能的差別。要知道,阿賴耶識有這個種子。「能引」,譬如說 我們這個人天生下來,每一個人個性,有時候一個母親生雙胞胎,兩個個性絕對不同,他的阿賴耶識的種性帶來不同。這兩兄弟不能說都喜歡藝術,雙胞胎一個或者 喜歡研究科學,一個懶得很……同他自己個性相近的、同類的性質,引發了來生的功能;或者引發了這一生後半世他的發展的功能。這個「功能」,中國文化翻譯科 學上所用功能兩個字,(是)從唯識學裡頭拿出來的,現在用之於科學了。

「及起」,並且生起,「同時」,同時是現在這一生。我們的種性、生來 我們的個性帶來的,同時的「自類的現果」,自己現在跟我個性接近的我們就喜歡。譬如在這裡的人,你喜歡研究佛學的,因為你種性裡頭有佛學的(種子)。這個 種性啊就是普通人,我們學佛修道,說這個人、我收這個徒弟啊,看看有沒有根器,沒有根器不收。這個根根就是這個東西——種子。譬如社會上很多人:「你們吃 了飯沒有事情跑到這裡聽唯識,糟蹋時間嘛!哪一樣不好玩的?跳舞啊、唱歌啊、喝茶,至少騎個摩托車跳個溝,跳不死還可以成英雄,多好玩呢!跑到這裡聽什麼 鬼的唯識!」可是你們種性、帶的這個種性,說是菩薩也可以,有菩薩善根也可以——站在我們的立場;要站在樓下人的立場:「樓上這一群瘋子!」他的根性同我 們不同。就是這個道理。「及起同時自類的現果」,現行的果報。

此唯望彼是因緣性。」「此唯望彼」這四 個字,「此」就是我們現在、我們的個性,是父母所生的,父母所生不是因緣裡頭啊!父母的種子傳給我們遺傳,父親母親精蟲(卵子)都是下面增上緣裡頭,不屬 於因緣裡頭。因緣是我們自己親因緣,因緣是本身帶的。「此唯望彼」,所以這個本身的種性,就是有這個根性,才——等於看到未來,有這個東西,「是因緣 性」,這是因緣。這是講什麼呢?

比方啊,我們現在這個文字懂了,就是說,所以唯識經常提,稻子、麥子種子不同,它的成果絕不同;稻子種下去 絕不會生出來麥子;麥子就生麥子。你說那有人說,科學現在也可以講,那變種的呢?變種的它基本上本身,變種有道理啊!變種是下面的因緣問題,但是基本上個 性……譬如現在我們蘋果,山的蘋果有些不是變種的嗎?什麼葡萄蘋果、香蕉蘋果,變來變去蘋果的那個本性還是蘋果。有摻合不同哦!有的,那是另一個道理,因緣的下面有這個道理。所以這個親因緣,什麼叫因?什麼叫緣?是講種子生現行。

我 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動物也好、植物也好,這個因緣不是只講人的個性哦!色、色法,一切萬物,譬如麥子、稻子、石頭、地水火風這些屬於色法,色法就是 物理世界;各種種性就是各種種性。那麼你說現在有許多藥物也好、植物也好,可以化學做得出來的呀!那個化學種性在哪裡?哎,那個化學種性它是變化不居啊! 但是它那個種性啊,同原始的成分縱然配的百分百一樣,很快就散的。那麼這個他們研究化學的這些博士在這裡,他們再來研究補充了。這個裡頭有不同的。所以曉得這是講心物兩方面,種性根本,種子生出來這個現行,種子生現行;現行(我們現在的行為)染污的累積變未來的種子,這是親因緣的作用。

所 以大家要念佛念佛,叫你念佛幹什麼?你就第六意識,因為天天熏習自己,把自己向佛的那個境界上去染,慢慢慢慢染成完全佛的境界了,這就是修行的道理。所以 在起心動念上修。現行變成未來的種子,這是因緣的道理。所以呀,你看《楞伽經》上就很直截了當提出來,我們禪宗、唯識的重要(經典)《楞伽經》上五乘根 性,有五乘人的根性,有人天生就是大乘根器,你教他外道的法門、小乘法門,他理都不理,不喜歡。

像我啊不曉得大乘、小乘,從小這些機會碰到很多,沒有機會學這些。神家、道家、學密宗的道家,很多秘本啊:「哎呀!我們找不到傳人!」都塞給我。我都很不客氣:「我替你保留啊!將來我找到人給你傳下去。」我現在有許多東西都是賴(爛)在 我那裡了也就算了,我也找不到人。這個時代沒有人了,人就不喜歡。這個是個性不同。所以有時候小乘根器的人沒有辦法學大乘的法門;大乘根器沒有辦法(學小 乘);外道根性的就是外道。他非要學佛,學學學他走入岔路了,那我幾十年看了多少!有些呢,他就是,他的智慧功夫只到了一半就劃了界限,你叫他再拿上,拿 不上了。那著急啊!替人家著急。現在,哎!老奸巨猾,不著急!活該,他去慢慢滾吧,輪迴嘛,裡頭很好玩的,給他慢滾嘛!我們在旁邊看他滾到哪裡來,然後, 慢慢看嘛!實在……看看,看得很好玩的。硬是五乘根性(不同)。

所以外道根性、小乘根性、大乘根性、圓覺根性各有不同。所以啊,真正傳佛法 的心印、傳道,看學人的根性而定。所以沒有辦法。你譬如在前兩天有個同學打電話,他說看到一本書,他說:什麼叫明師?我說怎麼樣說法呢?他只要對我的問題 能夠解決了就是明師。我說:對,哦……我也沒有說「對」,(只是)「哦哦哦!」都是走入岔路的人。這個道理啊,沒有辦法!——根器問題。有許多你看他很用 功、非常用功,你看古今《高僧傳》,你看了古今以外,他到那個時候非岔了不可,他的因緣來了就會把他岔開的。所以這個都是因緣道理。

現在第二段,先講種子講了。「現行者」,種子起現行,我們的個性。什麼叫現行?「謂七轉識,及彼相應所變,相、見、性、界、地等。」 「現行」就是我們現在發出來的行為,我們這一輩子的人生所做的思想、所做的事、所遭遇、個性所喜歡的,這就是現行——現在起的行為。「現行」就是說——第 八阿賴耶識不談了——你那個種性、根性就是這樣。有人根性,你譬如說你們大家在觀察人裡頭很有趣的,有許多人喜歡三隻手,天生喜歡偷;有許多人喜歡賭;有 許多人講話喜歡——本來講得好好的——挖苦人;有許多人喜歡恭維人——都是他的根性。所以你懂了根性一看人,這個傢伙是什麼變的,前生是老鼠投胎呀、狗投 胎呀、鬼投胎呀,都搞得清楚得很!尤其你加上定力神通一看就知道了,有些是……什麼東西就曉得。他個性硬不同。你說是愛偷的、愛挖苦人的、或者愛恭維人 的、或者是動手愛打人的,他並不有意啊!當場他那個現行種子的力量就發出來了。

譬如我那個家鄉,我常常講一個老太爺,就喜歡偷。他的兒子地 位都很高了,他還喜歡偷人家雞呢!他不偷就難過,而且生病了,在家裡做老太爺享福會生病了;給他放出去東流浪一下、偷一下,呵!回來紅光滿面,口袋裡摸出 都是東西。他要不要呢?也不要,他也不貪:你們去玩吧!說你那怎麼……?他說:我看到……我想偷一點才舒服啊!他的八字裡頭一算呢,算命裡頭就有這個種 子。我們那裡還有一個人,就是老太爺,很有錢,喜歡討飯,他一年總要出去討個把月飯,不然就病了。硬是睡人家街*口給人家罵,他說他喜歡,噢,這個舒服!奇怪,你看人許多個性就是這樣!這是種子帶來的。所以對子女的教育大家都要搞清楚。學教育教學生的人更要懂這個。

就是說現行「謂七轉識」,由第八阿賴耶識、第七識末那識——就是我執了——我的本相就出來了。我們講:哎,我的個性如此!這個就是第七識作用。這個人的天才喜歡愛畫畫、喜歡愛吹牛,或者是喜歡一聲不響,他的第七識受這個種子(第八阿賴耶識)的影響。

七 轉識就包括了第七識、第六識、意識思想,這個人天才有人喜歡生來什麼事情也不肯做的,喜歡學佛、搞打坐,你看像我所接觸的很多年輕人,很煩!經常有人像年 輕人寫信來:哎呀,什麼事情不想幹,就是要出家,再不然學佛。十個啊,九個半是神經病,真的有問題!不然一看……今天也有嘛,我說交給他們回,我就不回 了。也是一個年輕人,常常一天都要好幾封信,又要拜老師啊,又是如何如何。不是病,就是身心都在病苦中。你說我也沒有能力,(要是)有能力辦這麼一個幼稚 園,收羅天下可憐人啊!然後弄一個可憐的學校,可憐大學,然後弄一個可憐的禪堂,然後就弄一個可憐的墳墓,一路就把他可憐下去就算了!真是啊,講起這些人 真可憐!但是我看到也真生氣,一個人怎麼會搞成這樣?自己頭腦不清。很多很多!然後你說他一個年輕人寫這麼一個求救的**,最後又自己稱一個什麼「居 士」,名字也不寫,寫個什麼居士,再有些寫「某某山人」,去你的!(眾笑)教育都不夠的。你還「山人」,還是鬼人呢!你要人家幫忙嘛,你要寫一個我叫什麼 名字吧?他又寫個山人啊、居士的,現在年輕人這個教育啊!活該這不是?!所以我是不做菩薩,我做菩薩也是做那一種菩薩:聽不聽?不聽打死你!那就很簡單。 你要慈悲?慈悲那不行的。(一笑)

這七轉識,這就是第六識,他的個性帶來的。「及彼相應所」,「相應心所五十一」就是貪嗔癡慢,個性不同, 第六識,所變的相分——現象;見分。拿人來講,(相分是)他所變的相貌、環境;見分——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就是他的見分。所變出的相分、見 分,它的性能——性質的功能,界——三界。或者有許多慾望大的,有許多好色。那麼男女之間有許多是好色啊、有許多是好欲啊,這個中間差別很大啊!有許多是 不好色也不好欲,喜歡談情說愛,那是情啊!這個三界九地等等的差別。阿賴耶識現行起來,這個現行就是種子變來的。

除佛果善,極劣無記,余熏本識,生自類種。」 怎麼說?除了成佛了,成佛是止於至善了。空了嘛,畢竟空。現行不起作用——還是起啊!哎,我這句話講錯了,佛起不起現行作用?佛起就是「現」,起喲,不然 佛怎麼度眾生啊!只有施出去,沒有收回來,純善無惡,所謂等於《大學》講的「止於至善」。除了佛果善;而且他的現行,佛已經不留痕跡了,這個現行啊,有沒 有因果呢?有因果!什麼樣果報呢?得涅槃果報,涅槃就是佛,佛就是涅槃,就不談了。

除了佛以外,還有普通的人,「極劣」,最下等的無記、白 癡,乃至下等低等的生物。所以我經常跟朱文光他們研究,這個細胞啊究竟算是有記性、無記性?有生命、無生命?還不敢確定它。大概是無記性的,無記是無記, 絕對昏沉。絕對最白癡,絕對屬於無記果裡頭。這個無記果裡頭,他現行,他一邊做一邊無心的嘛,一邊無心他這個現行又變成種子了。所以除了最高的佛境界、最 低的無記以外,除了這兩種以外,凡是所有一切眾生,「余」,其餘的;「熏本識」,一切現在的行為都是慢慢熏習阿賴耶識。「生自類種」,生出自己同樣的性質 相合的那個種性,變成來生的種子。

所以我們老師經常講:哎呀,你講啊儘管講,有些人反對罵你,不要緊!給他罵就是了。他只要聽你一講,看你 的東西一看,一入人耳,在他耳朵裡一鑽、眼睛一看,這第八阿賴耶識種子給他種進去了。三大阿僧祇劫,不曉得經過萬萬億年,不曉得多少多少億年以後,哎,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他這一點、聽過一次經典的善根,將來爆發成種子,才能成佛。所以啊,未曾成佛,先結人緣、先結法緣,就是這個道理。乃至你講 了,他恨你、罵你、反對你,他善根種子給他種下了,將來因緣成熟它就爆發。所以啊,這個是現行。「此唯望彼,是因緣性。」他說這個作用它本身就是回頭看自己,本身看自己,根性不同,這叫做因緣。

第八心品,無所熏故,非簡所依。」 第八阿賴耶識,整個的八識心王,就是心,就是心了。這個「心」注意啊,千萬不要偏向於我們現在心理思想這個心;包括心物一元的,宇宙萬有本體,你叫它上 帝、叫它神也可以,給它一個名稱都可以。這個東西,它「無所熏」,它不熏別的,等於說它是個白紙,白紙還不對,(那還)有形的。等於這個虛空,虛空你拿大 便、最臭的熏它,這個虛空裡頭臭得不得了,等一下氣味過了虛空還是不留這個臭;你拿香的熏,虛空還是不留這個香。香……[錄音中斷]

「無所 熏故,非簡所依。」簡就是簡便(不是簡單的意思),選舉投票選舉那個「選」字的意思。「非簡所依」,本性它無所依。所以善、惡、無記,它自體皆空、畢竟 空。空不是沒有,不要聽了變成無神論了,那是笑話、小孩子講的話。所以這個心「不受所熏」,剛才我們比方,香臭在虛空、這個空間不留的,它過後都不留。它 「獨能熏故」,它都有熏其它的功能,它有這個功能。但是它不熏,不起熏的作用。它有這個「能」,等於我們比方說它有這個電,電是能,看不見摸不著,它能力 無窮大。也等於說,我們兩個手這樣一摸你看沒有關係,再擦一下就不得了,會發電哦,自己也受不了了。它空的、能熏的。「極微圓故」,所以心之體最微妙,微妙得不是你思想可以推得到,所以叫不可思議;最圓滿的。「不熏成種」, 它本身不是種子哦!所以剛才說: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你不要想到我們心體也是種子,就錯了!等於我們宇宙萬有的這個種子,剛才講蘋果的種子、稻子種 子、麥子種子,這都是現行。這個種子最初那個稻子、麥子、蘋果,最初最初……宇宙還沒有開闢以前,它哪裡來的?那個東西是本體問題了,那個叫做心。要搞清 楚,「不熏成種」是這個意思,這是講種子。

至於現行呢?現在的行為是種子來的。種子是第八阿賴耶識、第七識,有我就是種性來的。有了 「我」,我的個性不同,這是種性來的。你看所有的人,你看我們在座的人,或者你家庭的兄弟姊妹,沒有一個相貌、種性相同的。乃至我們這個肉體上每一個細 胞;為什麼這個身體那麼壞?你的身體怎麼那麼怪?三天兩天就起變化,脾氣就不同。你看有三天學學佛啊,好像好得不得了,自己覺得是世界上最大最大、大大的 善人;再過三天就下地獄了,比畜牲都不如,這個性就起來。每個細胞裡頭都有他的種性不同。前念是好、後念是壞,這個種性不同。這個就是現行的作用。

現行同類,展轉相望。」 在現行的時候的因果、因緣呢?我們年輕時候受後天的教育,受來就是現行第六意識去接受了,這個現行呢?同類現行引發了現行,因為年輕受的教育,到了中年老 年發的思想都在這個裡頭想。就是所謂共產黨人講唯物論的,他深懂這個東西,現在這個心理學是唯物的,我叫他是所謂「機械心理學」,是呆板的。所以這個狗 啊,你拿個盆子一敲,它就來吃飯;你不添飯在裡頭,盆子一敲,它口水流出來了,這個心理反應。心理反應是「現行同類」。「展轉相望」,由這個現在的心理, 因為我們受的後天的教育,思想、習慣變成一個現行的心理狀況,它的互相為因果「展轉相望」,它本身看本身。

皆非因緣,自種生故。」 這個不屬於因緣的範圍。因緣只講種子生出來現行,現在的現行變未來的種子。我們現在的心理作用呢?由過去受的教育;昨天聽的話,今天越想越氣,這個本身不 屬於因緣。同類現行生現行,「展轉相望」,這屬於等無間緣。很平等的,沒有間斷的,這個思想流下去像一股流水一樣,沒有斷過,(像)一個瀑布。你看那一股 流水怎麼樣流?它永遠都是這樣流;等無間,沒有間歇過。所以這個現行的心理作用,「皆非因緣」,這個不屬於親因緣的範圍,因為「自種生故」。這就是已經由 你根本的個性的那個種子啊,就是個性如此就是如此。所以有些人個性如此,你怎麼樣思想教育……所以我講啊,人到老了一看啊,我說:人啊,教育真對人有效果 嗎?我現在都懷疑起來!自己都累死,教了一輩子,也許自己錯了,但是我覺得改變不了人多少。真可怕!這個種子真可怕!他說「自種生故」。

一切異類,展轉相望,亦非因緣,不親生故。」 所謂「同類展轉相望」,習慣、思想相同的,這個不屬於這個因緣,「自種生故」。什麼叫「一切異類展轉相望」呢?現行生起現行——所緣緣。由我年輕的思想, 喜歡這樣,受家庭或者教育的影響,喜歡這個。後來碰到這一類的東西相同的,特別又去喜歡去追求了。「展轉相望」,是所緣緣,也並不是本身的因緣,因為「不 親生故」,不屬於自己天生帶來第八阿賴耶識所生的,所以不屬於親因緣。因緣是叫做親因緣。下面還有三個緣是疏因緣,但是因緣的作用是一樣的。

有說」,另外有人講,「異類、同類現行,展轉相望,為因緣者。」過去這些大師們有一些理論,認為「異類」不同類、不同性質,「同類」同一個性質,「現行」現在心理行為,互相為因果,「展轉相望」,這樣這個原則之下就叫作因緣,有這樣一派理論。他說這個不對的。「應知假說,或隨轉門。」這是教育上的方便,假定的說法,為了普通給一般人,智慧不夠,(為了)容易懂,方便說法可以。「或隨轉門。」改變一個方法的一種方便的教育法,不是確定的道理。

有唯說種是因緣性。」另外有一派說法,只認為一切眾生、我們人生來那個種子,這個本身是叫作因緣。「彼依顯勝,非盡理說」,也不對。這是為了明顯表達出來阿賴耶識功能,我們多生累劫這個種性功能,明顯地表達出來它的作用。「非盡理說」,無上真理沒有講完的,也不對。

那麼究竟的真理因緣講什麼?「聖說」,就是佛說的,「轉識與阿賴耶,展轉相望為因緣故。」 我們現在開始修行,一切修行方法(由)思想開始,都是第六意識開始。「六轉呼為染淨依」,第六意識轉了,慢慢修清淨了,第七識清淨、第八識慢慢清淨。清淨 了以後,一切種子、種性,善、惡、無記的一切等等種性,把它洗煉變成純淨,純粹白的、乾淨的、清潔的,這就是佛果。所以「聖說轉識」,轉識成智是阿賴耶 識、八個識整個轉了,轉成佛境界、聖人境界。「展轉相望為因緣」。所以講因緣是八識自身,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這個是因緣。

所以諸位今 天說誠心在修學佛的人因緣殊勝,殊勝者很難得、很特殊、很特別,所以就:哎呀,因緣殊勝!哎呀,因緣好啊!因緣殊勝啊!變成口頭禪了。這個口頭禪你真懂道 理,包含的哲學道理就嚴重了。因緣殊勝,特殊、特別;勝,特別了不起的,無上的勝利、了不起的好的給你拿到了,這叫因緣殊勝。要自己要珍重!

所 以我們一切修行都是第六識,第六、阿賴耶識開始修。你看有些人修修,哎呦,搞一點點,我今天進步一點,自己認為……好多狂徒啊!寫日記呀、平常已經不得 了!上無諸佛、下無……就是我了!已經不得了了!很多學生寫日記,幾乎我這個老師都沒有座位了。哎,馬上過三天他又不對了,又覺得自己下了地獄了,打擺子 一樣。在《楞嚴經》上佛的兄弟阿難自己說:隔日打擺子,一天發燒、一天發冷的,怎麼得了啊!你曉得第六意識開始修,你還只一點點影子啊!慢慢來呀!你的第 六意識自己都把握不定啊,三天對,兩天、四天又不對了,這個叫做你的種子因緣都變了?哪有這樣簡單啊!啊,有些狂得不得了,「佛法我全懂得。全好了,都悟 了!」哎,就差一點可惜她還是女的;不然就馬上轉身立刻變成一個男人給你看看。我這個話有所指的哦!專門指你們兩三個人罵的,指你們兩三個女同學罵,這一 回給你講明,免得常常有這些狂的思想。不得了啊!哎,罵也不聽。罵她嘛,捨不得,她蠻乖、蠻聽話,沒有錯;不罵她嘛,實在一無是處!你怎麼弄啊!千萬注意 啊!這個因緣道理你聽懂了自己要害怕了,所以學佛我們有這個因緣慢慢來,要善善地來。

第二,因緣第二種,「等無間緣」, 你顧名思義,「等」是等流,平等。「無間」,像一股流水一樣,流水是每一個水分子、一個水分子兜攏來,看起來是一股河流,實際上河流沒有河流,是一滴一滴 的水。你把它拿來分析了,最後是空的。每一滴的水分子湊攏來的;可是它一股流水它中間沒有間斷的,沒有空隙的,這個緣,等無間緣。這是講什麼?

謂八現識,及彼心所,前聚於後,自類無間,等而開導,令彼定生。」 就是說,這個「八現識」,八識、八個現識,「及彼心所」,我們現在心理所起的作用,前生的種子「聚」,這個「聚」字要注意,要把玄奘法師《八識規矩頌》講 五十一位心所、心理作用貪嗔癡慢等等,一切等等合攏來,《百法明門論》說是一聚,「聚」就是一堆。「前聚」,前面的種子變成現在,現在的現行變未來。「自 類無間」,它自身種子變現行,現行變種子,中間插不進去,一點空隙也沒有。「等而開導」,這一切等流、平等過去,打開了,走出未來一條路子,不管善路惡 路。「令彼定生」,就是因果的道理,由這個因,將來一定得那個果,發生那個果。

就是剛才我講年輕的幾位女同學一樣,就犯這些錯誤。道理上千 萬搞清楚啊!你們還年輕,不要認為一下就不得了了,沒有這回事啊!修行絕對要規矩。你平常聽我講的,我總是八個字給大家講——老老實實修行,規規矩矩做 人。第六意識做到這樣你沒有不成功的。搞一陣就不老實,不老實就自用聰明,不得了的。但是你也難怪,你那個喜歡自用聰明怎麼來的呢?你的阿賴耶識種性就是 這樣,就這麼一個種性。啊,所以要把自己種性要變過來,千萬注意!不然你看了這些因緣都使你汗會流的啊!每一句話都是佛法。

多同類種,俱時轉故,如不相應,非此緣攝,由斯八識,非互為緣。」這個等無間緣的道理,「多同類種,俱時轉故」,就碰到了增上緣,還有增上緣、所緣緣。就是說,我們八識,前生的種子變成現行,生在這個世界上,那正是我們用一句普通(的話說),正是因緣湊合,碰到了這個環境剛剛使我碰到。比方,像我們老師一樣,年輕的時候他到印度就去過,她一生的法緣就好,碰到這個,譬如增 上緣。對不對?所以有些人,像我們一生,年輕(時候)法緣好,這個法緣好,到處要去找明師求道,那個道、明師會碰上來。常常老師父們跟我講,他說你做什麼 啊?我說我出來求道啊!他說好像道來求你!我嘴裡還在謙虛:那不敢不敢!心裡想:很敢很敢!差不多,是你來找我的,不是我找你!就是法緣嘛,增上緣。所以 常常跟你們諸位多結法緣,你他生來世出來,善知識容易遇,法緣會來找你,不要慳吝法。慳吝法,你自己將來學也困難。像我經常說要找一本什麼書看,今天動腦 筋:哪裡找啊?這個書找哪一位?哎,明後天就有人給我送這個書來,我常常碰到。因為我也如此啊,碰到一本好的東西,希望巴不得:哎喲你們都看都看都看!希 望大家都懂。不像你們,有一點東西,這是寶啊!問你給我講嘛,「那是秘訣耶!」——一個一個都要受果報的呀!吝法,受果報。

道是天地間的公道,恨不得你們知道。但是有時候我也不告訴你們,你那個緣不對嘛,那個強緣——強頭強腦緣,恨不得給你兩個巴掌。嘿,要善緣就碰上了。所以「多同類種,俱時轉故」,「俱時轉」你的增上緣就好了,同時就轉了。

「如 不相應,非此緣攝」,所以這個因緣碰到了,起等無間緣,中間一定有增上緣的幫忙。你剛剛要學佛,結果你碰到一個朋友,兩個人同飛機,結果他的皮包裡都是佛 經,你在飛機上也可以看;然後:你到哪裡啊?我到美國。美國哪裡啊?我有個廟子認識的,哦你正好!這個就是增上緣。比方啦!我現在編一個故事給你聽,隨便 找一個講了,就是那麼一個增上緣。我也想,譬如有些人經常想來找我這裡,當然外面善知識也多得不得了了;但是要跟我倆認識,我也替他可惜,就沒有這個增上 緣。有時候當面看見我啊,他問:南老師在不在?我說不在。我就走開啦。那就是他的增上緣不好,他自己問我的嘛!啊,我看那個樣子,翹頭翹腦的一點也不懂禮 貌,「請問」也沒有,「南老師在不在?」我說不在。嗯,不在就好了。呵!這就是增上緣不好。碰到我,我一看他這個態度,不善。所以你們年輕人出門出去訪道,有禮貌、很誠懇、很淳善。給人家看到,他問:南老師在不在?我說:他是我哥哥,哎,他不在,我也可以跟你倆談談。那就是有增上緣啦!(眾笑)對不對?這種事算不定我都會做得出來的,我告訴你!(一笑)

「多同類種,俱時轉故」,增上緣好;「如不相應」,假使不 相合的;「非此緣攝」,不屬於等無間緣的範圍。這是邏輯問題,叫你認清楚。同類在轉,俱時轉,「如不相應」,這個因緣並不相合,那就不屬於等無間緣。「由 斯八識,非互為緣。」所以由這個邏輯的道理、觀待道理你懂了,曉得八個識,第八識、第六識,種性第八識我們種子裡頭有這麼一個個性,可是現在剛剛……譬如 說,我想發財,我的個性;想去啊,怎麼辦呢?發財最好的辦法嘛,錢來找我啊,那幹什麼呢?不可能啊,那麼最好嘛拿個三十塊錢買張愛國獎券吧。這個免得辛苦 了嘛,是不是啊?因為我第八阿賴耶識想發財,就是種子。那麼我第六意識現行起來啦,我想想發財最好是不勞而獲:哎,不可能!那麼稍稍花一點本錢,五十塊錢 買一張愛國獎券中四百萬。我就放了五十塊錢上街,電梯一下,出門想去買一個獎券,這個現行起來了。剛剛這裡碰到個老朋友:你到哪裡?我想上街(我不好意思 講買愛國獎券)。「哎呀!」他說,「我有要緊事找你找了好久。」「啊,這樣啊!算了,我們回去了,喝茶吧!」算了,不去了。

就是這個道理,懂了吧?我編一個故事給你講。所以八識、第六意識、第八阿賴耶識,「非互為緣」,不是它自己互相不作用。八識、第六識它自己是親因緣的道理,等無間緣不是這個緣。

那麼講,「心所與心,雖恆俱轉,而相應故,和合似一,不可施設,離別殊異,故得互作等無間緣。」 那麼等無間緣是指什麼呢?「心」,第一個心是心王,八個識是一個心王,這個就是心。心所與心王,心所,第六意識所發生百法裡頭都是心所、心所起的現象,就 是心態。「雖恆俱轉」,第八阿賴耶識功能能夠起心的作用,起心動念。第六識思想,第七識就跟到第六識我執來的;前面五個識在幫忙。「雖恆俱轉,而相應 故」,心所跟心王,心王是能,一個所、一個能,能跟所兩個是互相相應的,它兩個能所合和,等於是一個。

「不可施設,離別殊異」,不能夠施設 是怎麼樣?在邏輯上、思想上、分別上不要另外假設把能跟所兩個分開了,有能就有所。譬如電——能源,電的功能,電是一個原則,是能。電燈、電話、電視,這 是電的功能透過這個機械發出了「所」的作用,電所發的。所以這個心所「不可施設,離別殊異」,所以能在哪裡見呢?能也不可見,能在所上見。

所以空的體在哪裡見?空的體在相上見。所以你要明心見性哪裡見?心**就見到了嘛!講過了就空,說空就有,不(就)見到啦?那麼簡單。好笨!呵。就是這個道理嘛。所以呀,能所不可「殊異」。

「故得互作等無間緣」,因此能所,「功能」生「所以」作用,「所」起的相裡頭就可以見到「能」的不生不滅,畢竟空、勝義有的道理,是等流而無間歇的,這叫等無間緣。

入無餘心,最極微劣,無開導用,又無當起等無間法,故非此緣。」 如果,除了大阿羅漢得道的人到了,證入無餘涅槃了,無餘心,一切無漏。就是菩薩第八地、不動地以後,證入無餘依涅槃,得涅槃境界,一切寂滅,無餘心。那 麼,所謂能、所的功能,等無間緣的功能,「最極微劣」,它起不了作用了。「無開導用」,它沒有另開一個路道起作用。「又無當起等無間法」,也沒有說再起心 動念來個東西。但是說「最極微劣」不是絕對沒有根哦!那個根本功能它寂滅了。「故非此緣」,所以羅漢得道入無餘依涅槃的時候,等無間緣這一緣沒有了,這個 因緣切斷了。小乘羅漢入無餘依涅槃,大乘菩薩入無餘依涅槃好像也沒有,但是不是絕對沒有。這裡有一個話——「最極微劣」,很微妙、很弱的,這股力量很弱 的。

所以成了佛有情沒有情啊?當然有情!有一個朋友、道友儘是問:大夢醒了成佛以後,「誰知成佛更多情」啊!佛要度盡一切眾生。不過他雖然 有情而不留,「最極微劣」。所以那個有情,悟道夢醒、大夢醒了以後那個情不叫做情,叫慈悲心。我們普通所講情有束縛的作用,不是解脫的。佛菩薩的情,度一 切眾生、慈悲,自己非常解脫的。關鍵在此!

那麼說,「雲何知然」呢?他說怎麼樣可以理解到這個道理,知道其所以然呢?他說,那麼答覆的話,「論有誠說:若此識等無間,彼識等決定生,即說此是彼等無間緣故。」 他說這個道理呀,那你不要問了,「論有誠說」,《瑜伽師地論》上。學唯識,《瑜伽師地論》是根本。「論」——大論,《瑜伽師地論》也叫大論。唯識宗的十一 部經綸,這個論,唯識《瑜伽師地論》是大論、根本的。他說《瑜伽師地論》上已經有很詳細誠懇的報告,說了。那麼,原因就是引用《瑜伽師地論》整個去看了。 「若此識等無間,彼識等決定生。」他說那得了無餘依涅槃、得了大阿羅漢的人……[錄音中斷]

起心動念對凡夫講;佛菩薩那個不叫做起心動念, 換一個名稱。總而言之六祖告訴你的:轉識成智,轉其名而不轉其實啊!對了!六祖當然答案是對了,這個道理要參!所以他說,得無餘依涅槃的人,等無間緣不起 作用;如果說得無餘依涅槃還有等無間緣的話,那就錯了,那就不叫做無餘依涅槃了。

即依此義,應作是說。阿陀那識,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無間緣,下、上、死、生相開等故。」 他說,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曉得等無間緣「依此義」由這個道理應該瞭解一個什麼?阿陀那識,就是《解深密經》唯識宗的五經裡頭(的一部),就是第八阿賴耶 識;但是稍稍有不同。第八阿賴耶識等於全體的全稱,邏輯上的全稱;這個阿陀那識等於第八阿賴耶識作用上一個特稱,其實就是第八阿賴耶識。所以,阿陀那識這 個第八阿賴耶識、三界、九地(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九地——五趣雜居地同四禪八定、九定地)統統可以互相包容,互相為因果,作為等無間緣的。

我 們這樣講理論,大家聽得很痛苦,所以我只好插一些笑話講一些現實給你們懂,這是沒辦法的辦法。譬如你說我們大家每一個人,你們到色界天去看過沒有?去上過 色界天看過沒有?有沒有?都有去過。我們(拿)身體來比方,這一部分以下(心窩以下)都是欲界,這個以上是色界,這個以上(眉心以上)是無色界。我們思想 裡頭也有哦!有時候我們墮在欲界的好厲害哦!想吃啊、想鈔票啊、想抓錢啊,你們談情說愛那個想瘋了,那個是欲界中。有時候你就在這個欲界裡頭,自己好像非 常清靜。現在這個環境你看任何人個性,你們任何人都有這個經驗,有一陣好像什麼最好?爸爸媽媽不要理你,什麼人不要問你,找一個清淨地方坐一下下,這一秒 鍾很舒服——就是色界的清淨境界,到了色界天了。所以人登高山有時候:「啊,好舒服啊!」——色界的環境。再有時候無色界,連這個都不要了。所以三界的在 你現行的心理上都有,你自己沒有把握住;把握住了,現在就可以修。所以這個,色——欲界,或者欲。這個欲包括男女的 愛慾,就是性的欲。其實不只性慾,愛吃的、飲食男女、貪財、貪名一切等等都是欲界。還好高,希望人家擁護、佩服、看到你害怕,那就是欲界。欲界那些天人那 個樣子就要你眾生害怕他,那些塑的天人像,廟子那些神像就是欲界天的天神。你看有些人那個毛病脾氣之大!講到誰看到他都要罵兩句,都要人家:你要怕我才 對!那個都是欲界天的天魔的種性。所以自己心上都有。

你要把這個道理曉得了以後,你曉得「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無間緣」。有時候你心情好的 時候跟人家來談話呢,態度也蠻好、神氣也蠻好,那你是天人境界跟人家講話;有時候你那個恨人家的時候,跟人家辦交涉講話,你是個魔鬼境界講話!當然所得的 果報是魔鬼的果報。所以要注意喲!你說什麼叫修行?我現在告訴你們,不是講笑話哦!你們真懂得修行,應該這些道理自己都懂得。隨時都在檢查自己這個東西。 修行是心行啊!

所以你們有時候有許多同學一天到黑穿個衣服鈕扣也不扣,坐在那裡光想打坐,萬事不管,認為這個是修道。你曉得你墮落在什麼界 裡頭啦?墮落在餓鬼道那個孤僻地獄裡頭去了你知道嗎?你還叫修行啊?如果給你這個裡頭跳出來,你也不過成佛也成一個緣覺、獨覺佛——孤峰頂上一個人坐到 去,鬼都不來聽你說法,你也無法可說。那麼將來慢慢墮落了,墮落了以後,業力再重了以後,將來變——神木,阿里山上一個木頭,誰都不來看你的。有什麼用 啊!

要注意啊!我講這些,同學們你要注意啊!自己要反省。

所以修行人在哪裡修啊?自己的起心動念,尤其你聽了唯識,一點一點 你就要看清楚。你以為我現在沒有什麼思想——沒有思想就是無記。無記還要分呢,是豬的無記還是牛的無記?還是蚯蚓的無記?你都要分清楚。一個修行人自己心 理狀況是分得那麼清楚的啊!分不清楚,你以為打坐坐在那死不楞登的,那叫做飯桶!當然飯吃下去吃飽了坐在那裡「呃……」打嗝,然後……這個有什麼用啊?你 一天的果報都受不了!我不是罵你們哦,是無限慈悲的貢獻哦!真話要講得重,我話講得很重,所以語重心長!這個心是長遠為你們著想。不那麼在這裡講你們,你 們聽了就是耳邊風,過去了。

所以「三界九地,皆容互作等無間緣」。

「下、上」,或者墮落,或者昇華,在生死輪迴中;「相開等故」,彼此開發性的。它因為包容萬象,等無間嘛,好像一股流水一樣轉動的、沒有間斷的。

有漏無間,有無漏生。」有些是有漏一切眾生,有漏的無間,無漏業果所生。「無漏定無生,有漏者鏡智起已。」得到無漏果以後,這個定;無生,得到一念不生的境界。有漏,一切起心動念的滲漏都沒有了,這是怎麼樣做到的等無間呢?「鏡智起已,必無斷故。」大圓鏡、成佛的境界,智慧起來,所以「必無斷故」,對於一切有漏之間的眾生的心理果報業行、無漏果的聖賢的心理果報業行,他大圓鏡智來一照,完全清楚,成佛境界。「善與無記,相望亦然」,所以,一切眾生的善業、惡業、無記業,彼此都看得很清楚。

此何界後,引生無漏?或從色界,或欲界後。」 剛才講到這兩句話我跳過去了,你們也有道友注意了,不過他不好意思再問。怎麼叫「有漏無間,有無漏生」呢?因為我跳過去,後面有,現在來了。「此何界 後」,修行生到哪一界(三界裡頭欲界、色界、無色界)「引生無漏」呢?所謂哪一界還要搞清楚哦!我們青年同學們希望你們注意,答一下看?欲界初禪,假使我 們修定得到了初禪果,生在那一天啊?江尼彬啊!明光師啊!你兩位說,初禪果生哪一 天?不過要看(三界天人)表。等到你將來入涅槃的時候:我看看表看我要生哪裡去呀?來不及啦!初禪生哪一天?好,你們統統表拿出來了,以後不可以呀!不是 為了我的答話,你們自己用功的檢查。所以你自己到哪一個境界為什麼要問我(而你)不懂呢?就是因為你這些理不熟了。你不要認為光是學理呦,我曉得你們統統 答不出來的。依賴筆記、依賴表,在那裡白聽鬧熱有什麼用啊?這不是浪費米糧嗎?!對吧?注意!所以要把三界天人表同九次地定的功夫、做法,這個次序一定要 配合好,你只要記一下,你功夫到哪裡你自己有個測驗的。

那麼,我們曉得「此何界後,引生無漏?或從色界,或欲界後。」初禪上升欲界了,定生 喜樂,欲界的上層了。你知道嗎?初禪生到哪裡呀?三十三天在哪一天啊?找到沒有?三十三天?欲界的三十三天就是帝釋天玉皇大帝所住的,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 的老太太在那裡做天主的,她生佛以後上升再到那裡做天主,是男身。就是三十三天的中天這個以上的。初禪表上都有嘛,我們發的那個表,一看邊上一找、一條線 就找到了嘛!所以你們在這裡學禪的同學這個搞不清楚是很嚴重啊!一天到黑呀不曉得是……哎呀,「鎮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哪!要去郊遊的時候好高 興啊!你們一出門我後面就想起念起兩句了:「鎮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這個一定要搞清楚啊!

色界,哪一禪才能夠升到色界?三禪。 幾禪?二禪?都看清楚,旁邊都有。所以,要得無漏果去掉了等無間緣,這個緣不起了。有些從色界,譬如我們得初禪、二禪、三禪,不能說得無漏果哦,你只得到 「禪」。就是初果羅漢初禪、二果羅漢二禪、三果羅漢還是有漏之因哦!無漏果,那超出三界了,大阿羅漢得涅槃才得無漏果,無漏果不在三界表裡頭哦!三界表裡 頭九次地定的四禪裡頭有哦!你得了這個禪定,他的果報往生色界天、無色界天的時候,到了色界天最高層——大自在天。天主教所講的那個天主就是大自在天的那 個天主,穿的白袍的,那神氣的很!光明普照。大自在天主在我們佛經裡頭是大梵天,大梵天是管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一世界的;玉皇大帝是屬在於他的下面的,那 是欲界天的天主。所以你們講比較宗教,這個天人境界一定搞清楚哦!清楚了以後,有些耶穌教、天主教的密宗的部分你就懂了。基督教還有密宗的部分,有他的修 法、有他的一套的哦。那個大自在天主就是大自在天,大自在天不是大自在……天主教的天主不一定是大自在天的大梵天,不是大梵天本人;大梵天是大菩薩十地菩 薩以上的境界呦!很大哦!所以大自在天是阿迦尼吒天,是有頂天;那個天有頂的,就是這個宇宙到那裡說有頂、到了底了。這個上面是無色界,看不見了,沒有光 明的,色界是有光明的。

有頂天丟一塊石頭下來到這個地球,《瑜伽師地論》上有,你們去翻到,要經過多少多少多少多少幾百千萬億年——佛都把 那個數字算出來了。不過是用石頭丟的,不過佛沒有講五十斤、一百斤的石頭,他也沒有講數字。這就很麻煩了,大小石頭有不同——才到這個地球,遠得很!所以 天人就是個宇宙大宇宙的境界。你升到這個禪定到三禪定,所以得到無想定可以升色界的有頂天的邊緣,還是外道所生,沒有辦法證到大自在天。大自在天的天王、 天主就是大梵天,有一說就是觀自在菩薩的化身。我們這個世界呢,三千大千世界各有一大梵天。所以你看《華嚴經》十方的大梵天來很多很多,是這個道理,不然 你就搞不清楚了。所以你們學佛連天人哪一位都……

(第19集完。2007-08-15凌晨雨辰聽錄完成。玉樹臨風2011-05-22三校完)

【書籍目錄】
第1頁:唯識與中觀(一) 第2頁:唯識與中觀(二)
第3頁:唯識與中觀(三) 第4頁:唯識與中觀(四)
第5頁:唯識與中觀(五) 第6頁:唯識與中觀(六)
第7頁:唯識與中觀(七) 第8頁:唯識與中觀(八)
第9頁:唯識與中觀(九) 第10頁:唯識與中觀(十)
第11頁:唯識與中觀(十一) 第12頁:唯識與中觀(十二)
第13頁:唯識與中觀(十三) 第14頁:唯識與中觀(十四)
第15頁:唯識與中觀(十五) 第16頁:唯識與中觀(十六)
第17頁:唯識與中觀(十七) 第18頁:唯識與中觀(十八)
第19頁:唯識與中觀(十九) 第20頁:唯識與中觀(二十)
第21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一) 第22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二)
第23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三) 第24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四)
第25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五) 第26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六)
第27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七) 第28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八)
第29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九) 第30頁:唯識與中觀(三十)
第31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一) 第32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二)
第33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三) 第34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四)
第35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五) 第36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六)
第37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七) 第38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八)
第39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九) 第40頁:唯識與中觀(四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10-11 23:03:00
讚!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5-28 23:05:25
請問您有關:南師這上丶下冊的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書在那裡可買到,我很喜歡想閲讀,可否請您告知,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