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師講述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師講述

貫攝

[日期:2011-01-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太虛大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貫攝

【釋】上來釋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竟,茲更條貫全經義例於下:

一、經分別 按佛經有理經、行經、果經之別。通而言之,每經各有理、行、果經三分。即如此經,第一佛國品是理經,從第二方便品以至第十一菩薩行品是行經,見阿佛品、法供養品及囑累品是果經。理經、乃說之為教本者也,行經、乃示之於實踐者也,果經、乃證顯而成就圓滿者也。大小諸乘各得有理、行、果三經。從其偏勝主重之點而特別之,於大乘諸經中,如摩訶般若、解深密、楞伽等經,是理經也。如妙法蓮華、佛地、分別佛功德、小阿彌陀等經,是果經也。若佛華嚴──亦得是果經──大佛頂首楞嚴等經,是行經也。果經於立願行為最有力,理經於開信解為最有力,行經則以轉理成事、從因致果為最有力。此經蓋與佛華嚴等同類。乃行經也。從其特點而更別之,則此經乃行經中專從化他以修取淨佛國土者也。斯義於經文中,已處處顯示之。但就佛於此經所標題目觀之,便可知矣。此經佛國品,佛因寶積之問說淨佛國行,果上所指佛國乃是東方無動如來妙喜世界。乃既不名佛說寶積所問淨佛國土行經,亦復不名佛說無動佛妙喜世界功德經,而就實行修取淨佛國之維摩詰及其所現不思議事立名,則此經主要之特點,固不得不謂其在行,尤不得不謂其在於化他修取淨佛國之行也。將欲稟修淨佛國行,須先有理教以成其信解,故有佛國一品。推此理教之所由起,故有序分。既稟理教,當現觀乎惡濁眾生世間而求淨善佛國之果,以確立無上正遍覺知之意志,此方便一品之所由來也。既立無上正遍覺知之志,當先發明本真如性,已蕩凡情,應空聖解,一法不得,乃證法性,故有弟子、菩薩二品。既證真如法性,乃見恆沙眾生煩惱體本空寂,恆沙佛法功德性自圓成,轉成佛國依正、主伴不二之事,遂有室中六品。上求行滿,自利功圓,則當下化而廣利他,故既同歸佛地,盡而不盡,寄之世界無邊、眾生無盡,乃有菩薩行品。窮未來際行菩薩道,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本修淨佛國因,當證淨佛國果,取淨佛國饒益眾生,故有見阿佛國品。至此、理顯行成,行成果滿,唯是一乘佛國因果不可思議解脫之法,實為諸佛圓滿菩提成就眾生之本。勸發能信解、受持、讀誦、講說者,則為供養盡十方三世際一切如來;且顯此經修取淨佛國之法,須補處菩薩乃能擔荷,故殿以法供養、囑累二品。此經十四品皆淨佛國行,大章如是。

二、時分別 有世俗時,有勝義時。從世俗時觀之:釋尊說法四十九年,此經說在何時,殊難定說。要之、當已經說法一二十年後乃說耳。就此經文察之,蓋非一時之說。寶積獻蓋,佛說取淨佛國之行,此為一時。維摩詰彈訶諸弟子及諸菩薩,此所歷時應有先後,行布非一,又為一時。維摩詰示疾至結成此經,唯在一日之間,又為一時。從勝義時言之:真勝義時,一時即一切時,一切時即一時,窮三世際,三世性如。就佛教義分別言之:則分有時、空時、及中道時,就本經分別之:佛國品及方便品為有時,弟子品及菩薩品為空時,文殊師利問疾品以去皆為中道時。就諸經分別之:小乘諸經屬於有時,般若諸經屬於空時,此經與佛華嚴、妙法蓮華諸經,皆屬中道時也。

三、處分別 佛華嚴經以七處、九會貫攝乎全經,此經則有二處、六會。何謂二處?一者、菴羅樹園,二者、維摩詰舍。此之二處,二各有二。菴羅樹園二者:一者、原來世間相之菴羅樹園,佛國品、弟子品、菩薩品之說處是也。二者、廣博嚴淨相之菴羅樹園,菩薩行品、見阿佛品、法供養品、囑累品之說處是也。維摩詰舍二者:一者、示居塵俗相之維摩詰舍,方便品之說處是也。二者、空諸所有相之維摩詰舍,文殊師利問疾品、不思議品、觀眾生品、佛道品、入不二法門品、香積佛品之說處是也。此依其說法之處以言之,要不出於毗耶離之界也。從其所說之處言之:弟子品、菩薩品、諸弟子菩薩遇維摩詰處,雖不離於人世,固已不專在於菴羅園及維摩詰舍二處。如云: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著在帝釋帝釋中尊,則不限人間而亦及於天上矣。經中屢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遍於三千大千世界矣。如說東方須彌相世界,及屢說十方諸佛世界,則遍於盡虛空界矣。更就所現言之:初於寶蓋中現三千大千世界,其次佛以足指按地亦現三千大千世界,又如維摩詰現過四十二恆沙佛土眾香世界,手取阿佛國,則亦遍於十方諸世界也。故就所說所現之處以言,則有處而無處。以廣大無邊故,十方佛國永寂如空,於不二境現諸淨土,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過十方界唯是一心,則不動毗耶離城而圓遍十方法界,謂之不可思議之處。

四、會分別 主伴會集現通說法,謂之曰會。上云二處六會,會固依處,抑亦依時。時處既明,可得論會。初、佛國品為第一會;二、方便品為第二會;弟子、菩薩二品合為一會;文殊師利問疾品至香積佛品,共五品半合為一會;眾香菩薩來維摩詰室並加入人天之眾,又為一會;同到菴羅樹園後之四品,又為一會。就會之所集處言之,祇在毗耶離。就會眾本處言,既有梵、釋,則遍大千;既有眾香世界菩薩,則遍十方諸佛國土。就會之所集時言之:佛國品時,維摩詰示疾時,兩皆一日間事;弟子品、菩薩品,雖經歷非一時,中間亦一二十年耳。就會之人法言:則通於過、現、未三世。若夫當念而通十世,當處而遍十方,則維摩詰法會,橫遍豎窮,大方之內皆充塞,盡未來際無間歇。雖吾人流轉五趣、三界中,未嘗不在維摩詰之法會。觸處相逢,皆見菴羅樹園、維摩詰舍法會,儼然未散。

五、藏分別 佛法向分為經、律、論三藏。然有種種分別,茲出其例,配屬本經於下。

                      ┌─經………如本經等大乘經

              ┌菩薩─┼─律………如梵網戒本等

              │      └─論………如瑜伽師地論等

   六 藏─┤

 

              │      ┌─經………如長阿含等小乘經

              └聲聞─┼─律………如四分律等

                      └─論………如俱舍論等

              ┌經……………如本經等大小乘顯教諸經

              │律……………如大小乘諸戒律

      五 藏─┤論……………如大小乘諸論

              │密……………如諸陀羅尼經及諸儀軌

              └雜……………如翻譯名義、教乘法數、法苑珠林、高僧傳等

              ┌經藏…………如本經等大小乘顯密諸經

      四 藏─┤律藏…………諸大小乘律

              │論藏…………諸大小乘論

              └雜藏…………同上

              ┌素怛纜………經………定………本經屬此

      三 藏─┤毗奈耶………律………戒

              └阿毗達磨……論………慧

              ┌菩薩藏………本經屬此

      二 藏─┤

              └聲聞藏

      一藏………佛法藏

此皆依世俗諦有分別耳,從勝義論,唯一佛法藏,無二無二分。謂之如來功德藏而無如來功德相可得,謂之自性清淨藏而無自性清淨相可得,謂之三德涅槃藏而無三德涅槃相可得,謂之一真法界藏而無一真法界相可得,是之謂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

六、教分別 古來種種分判言教,今大別之為三:一、世間教,即人天教。二、出世教,即三乘教。三、世出世間教,即是佛教,此經唯屬佛教。第今不依是以分別乎教。諸經論中常言三藏、十二分教,或略之為九分,或言小乘教唯九分,大乘有十二分。此不盡然,通大小故,然要以十二分為正。今分別本經之十二分教如下:──

          ┌─修多羅………法本……對淨名言佛國品正宗為法本、對後人

          │                      言法本即全經也

   除因├─祇夜…………重頌……本經無

大乘  緣譬├─和伽羅那……授記……授成佛記、僅淨名問慈氏言及授當生

          │                     淨土記、如見阿佛品有之

九部  喻論├─伽陀…………孤頌……如佛國品及佛道品之偈是也

      議三├─優陀那………自說……此經佛告舍利弗問維摩詰疾、諸弟子

          │                      等所述淨名之言、皆無問而自說

          ├─尼陀那………因緣……此經如諸弟子菩薩有曾受訶因緣不去

          │                      問疾是也

十二分教─┼─阿波陀那……譬喻……此經散見各品、如夢幻泡等喻、若日

          │                      月豈不淨也等

          ├─伊帝目多伽…本事……指佛說他人夙生事、此經如說維摩詰

          │                      由妙喜世界來生此等

小乘  除方├─闍陀那………本生……指佛說自己夙生事、此經如法供養品

      廣授│                      佛說月蓋王子是

          ├─毗佛略………方廣……指文義豐富名理深閎也、本經當全屬

九部  記自│                     此

      說三├─阿浮陀達磨…未有……本經從佛合蓋現土、法會眾屢歎未曾

          │                      有、皆屬乎此

          └─優波提舍……論議……本經若文殊師利與維摩詰之問答、即

                                  為論議

此之十二分教,猶文章體例也。有單就文字名句之異而為區別者,如云有韻文、無韻文、駢文、散文者是。此中法本、重頌、孤起頌三,是也。其餘皆就文義以為之區別者,今不事詳論焉。要之、從一佛教而起分別,分別之極還一佛教,統不離乎佛教是也。

七、乘分別 乘者、指能用此道法,運載有情至於所願至地而後。然則從因致果,皆得言乘。雖行十惡、五逆至於地獄,亦得謂之地獄乘也。然至於三惡趣,非有情之所願。從其所願者以言之,分別如下:──

                ┌─人

                ├─天

        五 乘─┼─聲聞

                ├─緣覺

                └─菩薩………本經正屬乎此、亦得旁通前之四種、遍為世出世間

                             諸善因果

                ┌─聲聞

           ├─緣覺

        四  乘─┼─菩薩………此開菩薩乘因果為二、地前為菩薩乘、此上為佛乘

                │            、本經正屬此二

                └─佛

                ┌─聲聞乘

        三  乘─┼─緣覺乘

                └─菩薩乘………本經屬此可知

                ┌─大乘……本經屬之

        二  乘─┤

                └─小乘

        一 乘……  佛乘

於一佛乘,開說為三、為五、乃至為無量無數之乘,而是三乘、五乘、乃至無量無數之乘,必竟唯一佛乘。無不從此法界流出,無不還歸於此法界。無不流出於此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亦無不還歸於此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也。

分別且止。願施有緣眾,共修淨佛國!

(註一)大師於講次,手編講義,臨時印發,後定名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時黃崗王黻□、湘潭黎錦熙,聽次紀述口義,名維摩詰經紀聞,載於海刊第一卷。今合編為一部,因改為『經釋會紀聞』。

(註二)凡經釋原文,上冠一釋字;紀聞則加一紀字以別之。

【書籍目錄】
第1頁:懸論 第2頁:佛國品第一
第3頁:方便品第二 第4頁:弟子品第三
第5頁:菩薩品第四 第6頁: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第7頁:不思議品第六 第8頁:觀眾生品第七
第9頁:佛道品第八 第10頁: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第11頁:香積佛品第十 第12頁:菩薩行品第十一
第13頁:見阿佛品第十二 第14頁:法供養品第十三
第15頁:囑累品第十四 第16頁:貫攝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