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帝王篇 宣化上人著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帝王篇 宣化上人著

北傳大乘經藏之始──迦膩色迦王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西元一二O年

迦 膩色迦王為蒙古後裔,大月氏人,比阿育王晚三百餘年統治印度,為貴霜王朝第三代王(公元一二○年)。晚年受牧童建塔之啟示,崇信佛教,貢獻頗鉅。舉兵攻摩 竭陀國,該國獻佛缽及馬鳴菩薩求和。王每日請一高僧說法,同一經典,不同講解。王疑之,問脅尊者何故?尊者曰:「去佛日遠,各宗派滲入己見,難定是非,重 結三藏,統一經義。」於是請世友菩薩為上首,馬鳴菩薩為潤色。經律論各製十萬偈,名為大毗婆沙論,以梵文刻於赤銅碟,石函封之,藏於塔中,為第四次結集, 乃是北傳大乘經藏之始。


贊曰

蒙古剛強 產迦膩王 縱橫征討 印度遐荒
牧童啟示 弘法無方 豐功偉業 巍巍堂堂

又說偈曰

志大願宏護法王 追究真理設講堂
一經多義何者是 百師不同誰主張
請問尊者皈依處 叩求菩薩結集忙
大乘流傳從此起 善根種子日日昌


白話解

迦膩色迦王是蒙古後裔,大月氏國人。古時候西域有一個民族叫月氏,原先住在甘肅的敦煌、祈連之 間,漢朝時被匈奴打敗,分成大、小兩國,大月氏國遷徙到印度恆河流域及蔥嶺東西的地方,小月氏仍居原處。迦膩色迦王比阿育王晚三百多年統治印度;阿育王時 是孔雀王朝,迦膩色迦王的時候叫貴霜王朝,他是貴霜王朝的第三代王。

迦膩色迦王本來不信罪業和福報的說法,輕毀佛法。他晚年的時候,有一次到山林裏打獵,遇到一隻 白兔,他追逐這隻白兔,追到一個樹林間,白兔忽然不見,只見一個牧童獨自在那兒玩,聚泥成三尺高的小塔,他就問牧童:「你為什麼做這個?」牧童說:「釋迦 牟尼佛在沒入涅槃之前曾經說過:『五百年之後,有一位國王名叫迦膩色迦王,會來到這個勝地建造寶塔,我身上的舍利多聚集在這兒。』大王您宿植聖德,名字與 佛所預言相符。造塔的這件神功勝福馬上就要實現,所以我在這兒聚泥做塔,給您一個警覺及啟示。」牧童說完這話就消失了。這牧童大概是什麼大士化現的,那白 兔大概也是菩薩化現,引他到那兒去見牧童。迦膩色迦王一聽說釋迦牟尼佛早就知道有他這麼一位王,已經預先給他授記,現在應該信佛了;於是就崇信佛教,對佛 教特別有興趣。

他對佛教的貢獻頗鉅,提倡很多佛教的工作,譬如建塔立寺、請僧說法、結集經藏等等,這一切一 切,都使當時的佛教非常發達。他聽說摩竭陀國也就是王舍城,有四天王獻給佛的缽和馬鳴菩薩這位有大智慧的聖人,所以就舉兵攻摩竭陀國,就像苻秦派兵到印度 去搶鳩摩羅法師一樣。佛的缽和馬鳴菩薩都是國家的寶,最受人重視,摩竭陀國的國王也知道他最想要這兩種:一個缽、一個菩薩,因為沒有法子抵抗,所以就都獻 出來求和。

迦膩色迦王在王宮裏造了一個大講堂,每天請一位不同的高僧來講經說法。可是同一部經,每位高僧 講的意思都不同,有不同的解釋;王無所適從,不知道哪個才是正確的,於是請問脅尊者這是什麼緣故。脅尊者是當時一位大德高僧,他在媽媽的肚子裏六十年,出 生以後,鬍子頭髮都白了;出家修道後常坐不臥,脅不著蓆,所以叫脅尊者。為什麼他脅不著蓆?因為他天天在那兒不是打坐參禪,就是研究經典,所以沒有時間躺 著(註 1)。

尊者說:「現在離佛入涅槃已經五百多年了,佛教出現很多宗派,又是上座部、又是大眾部等等很多 部,各部大都滲入己見,各執其是──各人說他自己的對,不接受旁人的意見;所以難定是非,我也沒有辦法說那個對,那個不對,各有各的道理,講的都有點對, 可是都有點不對,都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除非大家聚會到一起,重新結集經、律、論三藏,統一經義,令經義有一個標準,有一個系統, 不是那麼複雜。」

迦膩色迦王採納脅尊者的建議,重新結集經藏,召集四方賢哲聖僧共同來結集經藏。結果來了很多 人,王恐怕人多龍蛇混雜,於是下了幾次命令:證果的人留下來,還沒有證果的離去;最後剩下四百九十九人時,世友菩薩突然駕臨,就以他為上首,上首就是結集 經藏時的主席;馬鳴菩薩潤色,潤色就是把所寫的文辭,修改一下令它更正確;總共五百賢聖,開始結集經藏(註 2)。

經藏、律藏、論藏各製十萬偈頌,名為《大毗婆沙論》,以梵文(就是當時印度的文字)刻於赤銅碟,再石函封之,也就是用石頭造的盒子封起來,藏到寶塔裏頭。這是第四次結集經藏,也是北傳大乘經藏的一個開始。

贊曰

蒙古剛強,產迦膩王:蒙古人都非常的勇猛善戰,就如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三次西征,幾乎把歐洲都佔領了,那時他們是很強的。而在蒙古族裏就出生這麼一位王,叫迦膩色迦王。

縱橫征討,印度遐荒:他善於用兵,到各處去征討。在印度,人未到的地方、遠的地方、近的地方、荒涼的地方,他都征伐到了。

牧童啟示,弘法無方:他晚年見到一個牧童給他啟示,所以相信佛法了。他為了弘揚佛法,用盡所有的方法,到所有的地方去,盡上護法、弘法的責任。

豐功偉業,巍巍堂堂:巍巍是大;他這種豐功偉業是巍巍堂堂的。

又說偈曰

志大願宏護法王:他的志向是很大的,誓願也是很宏偉的,發願要來護法。護法王就是護持佛教,因為佛是法王;他也是一個護法的王。

追究真理設講堂:他為什麼天天請一個高僧來講經呢?因為他想要把佛經都明白了,所以建設一個大講堂。

一經多義何者是:他一請僧講經,一個人講一個理論,每個人都有他的理論,一部經典有那麼多種不同的意思,令人無所適從,不知道哪一個對,哪一個不對。

百師不同誰主張:一百個法師講,就有一百個道理都不同;究竟哪個主張是真的呢?

請問尊者皈依處:他請問脅尊者,究竟哪個是正確的?脅尊者告訴他要結集經藏,統一經典的理論。

叩求菩薩結集忙:所以他求請世友菩薩做為結集經藏的上首;結集經藏的工作是很忙碌的。

大乘流傳從此起:大乘經典從此開始流傳。

善根種子日日昌:他為我們留下大乘經典,令我們有機會學習大乘佛法,善根種子就一天比一天紮得深,不久的將來人人都成佛。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七日


註 1:脅尊者在母腹六十年,出生以後,鬚髮全白。因為厭 惡五欲,不樂世俗生活,欲出家行道,時年近八十歲,城中少年譏他:「出家須行二事:一、習定,二、誦經。你年衰如此,已無所進取,混跡出家,只能濫充僧 數,混混飯吃!」脅尊者聞此譏諷,遂發誓:「若不通三藏理論,不斷欲去愛,不得六神通,具八解脫,就脅不著蓆。」意即他要脅不著蓆,常坐不臥來用功打坐參 禪,研究經典。經三年,學通三藏,斷三界欲,得六通三明。時人敬仰,尊稱為脅尊者。

註 2:見水鏡回天錄(二)二七四頁.世友菩薩。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中國之始祖──黃帝
第3頁:禪讓傳賢──唐堯 第4頁:孝感動天──虞舜
第5頁:平治洪水──夏禹王 第6頁:夏朝末代昏君──夏桀王
第7頁:商朝開國明君──商湯王 第8頁:殷朝無道暴君──殷紂王
第9頁:至德施仁──周文王 第10頁:弔民伐罪──周武王
第11頁:王室凋零──周昭王 第12頁:烽火戲諸侯──周幽王
第13頁:專制獨裁暴君──秦始皇 第14頁:佛教大護法──阿育王
第15頁:北傳大乘經藏之始──迦膩色迦王 第16頁:佛法東來──漢明帝
第17頁:餓死臺城──梁武帝 第18頁:弒父敗國──隋煬帝
第19頁:貞觀之治──唐太宗 第20頁: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第21頁:棒喝不悟──唐宣宗 第22頁:杯酒釋兵權──宋太祖
第23頁:脫卻龍袍換袈裟──清世祖 第24頁:傀儡皇帝──清德宗
第25頁:編記 第26頁:讀者感言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4)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13 12:17:38
又或者,這件事根本就不是發生在周昭王時期,而是發生在與佛陀出生年代較為相輔合的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

以上是我對於此事的疑問.

PS:以上從2012/5/12 19:00:09的第一篇至本篇評論皆由同一人所寫,由於字數有限,所以分不同時段發表出來。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13 11:39:49
況且兩者在千年後,卻都有佛法東傳的事實,也就是說,佛法在千年後當傳到中國的預言,意外地吻合了.

所以我的疑問是,由於周昭王在世的時期,佛陀還尚未誕生,那當時的這個預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後人為了取悅皇帝而編造的歷史?還是其實周昭王他們看到的只是佛陀在誕生之前所示現的瑞相,並且因此而誤以為是佛誕?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12 21:08:53
於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書及沙門,並於雒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

若以佛陀出生的年代開始計算,千年後大約是達摩祖師在南北朝劉宋(西元470年-478年)間,乘船來到中國南越地方(今廣州)。[4]。其登岸處立有「西來初地」一碑(即今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北側的西來正街一帶,古爲港口)。

所以,周昭王時期預言佛陀的誕生,和佛陀真正出生的年代,這中間的落差很大,況且兩者在千年後,卻都有佛法東傳的事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12 19:00:09
關於:水鏡回天錄白話解 帝王篇
王室凋零──周昭王

佛陀出生的年代大約是公元前五世紀(維基百科上寫:約公元前563年或前623年)
,與這裡所寫“周書異記中記載,釋迦牟尼佛誕生之日云:「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一○二八年)四月初八日”,於年代上有很大的落差.

夏商周斷代工程把昭王在位時間定為前995年至前977年,但果真過千年的時間,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夢見金人,其名曰佛,於是派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