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菩薩戒本經講記 會性法師主講

菩薩戒本經講記 會性法師主講

四十一輕戒─不教悔罪戒第七

[日期:2011-01-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會性法師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十一輕戒──不教悔罪戒第七

知道有人犯罪造惡業,而不教其懺悔,消除惡業,則犯此戒。

若菩薩,於凶惡犯戒眾生,以瞋恨心,若自捨,若遮他令捨,不教化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

此戒通於在家、出家。「於凶惡犯戒眾生」,不度他是犯戒。凶惡、犯戒。應是二事。凶惡,是一般很凶很壞之人;犯戒,指學佛受戒後之七眾弟子,中有煩惱障特重。不能如法持戒者。故於「凶惡犯戒眾生」,應為凶惡眾生與犯戒眾生兩類。遇此二種人,不但不度之。且以「瞋恨心,若自捨」。動瞋恨心而捨離之,「若遮他令捨」,遮乃遮止,發現有菩薩心要度他,卻遮止,阻止其度化。「不教化者」,自己不教化,別人發心教化,竟阻止之,如此則「犯眾多犯」,犯突吉羅罪,「是犯染污起」。這是以瞋恨心而犯染污起。

若懶惰懈怠,若忘遮他,犯非染污起。

若非填恨心捨凶惡犯戒眾生,只因懶惰懈怠,而不度化;或他人正教化時,自己忽然忘失。於無意中阻止其教化,此乃不該阻止而阻止之,並無瞋恨心。則「犯非染污起」,罪過較輕。

何以故?

此乃疑問詞,為何不度凶惡犯戒眾生則犯戒呢?

菩薩於惡人所起慈悲心,深於善人。

菩薩平等度化一切眾生,於一切眾生中,善人固須度化,而彼等既曉修善,則不至作惡;然惡人所作惡,將來必定墮落,故對惡人更須生起大慈悲心,比對善人之慈悲心更要殊勝。比如父母生有五子,當然平等愛護,其中一位得重病者,父母當然特別愛護生病之兒。蓋若不特別照顧,則有生命危險。此父母比喻菩薩,兒子比喻眾生,生病之子比喻凶惡犯戒眾生,因業相煩惱病最重,不先度之則會喪失法身慧命。將來墮落,問題更嚴重。故對凶惡犯戒之人,更要先行度他,不可捨離,方是菩薩道。

不犯者:若狂;

狂,亦約雙方,一為菩薩本身精神有毛病,不能教化,不違犯;一為凶惡犯戒眾生精神有毛病,度化之亦無法接受,故不度亦不違犯。

 

若知不說令彼調伏,如前說,

若知凶惡或犯戒眾生,不待度化、教化,自有因緣令他改惡向善。則不度化亦不違犯。

若護他心,

他指其他眾生,若教化凶惡、犯戒者,則他人誤會菩薩同流合污,因而造口業、生譏嫌。故為護持其他大眾道心,不使造口業,不度化亦不違犯。

若護僧制。

此對出家人言。僧團中有一定之制度,出家人若犯戒,必須懺悔,為其作懺悔羯摩,之後仍不悔改,僧團規定不許接近其人,須待其懺悔改過,方可接近之。故為護僧團制度,而不度他是不違犯。

欲度凶惡、犯戒者,甚為不易。若無相當定力及高深智慧,則辦不到。以彼此都在苦海中漂流,不在岸上,度他力量自是不足。故須自己如法。持戒清淨。才有力量感化凶惡犯戒眾生,此即身教勝於言教。

附帶說明二十八輕戒之第六條,「見四眾毀戒心生憍慢戒」。其內容與「不教悔罪戒第七」意義相近。戒文:「若優婆塞受持戒己,若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毀所受戒,心生憍慢。言:『我勝彼,彼不如我』,是優婆塞得失意罪。」此約憍慢心而制戒。說明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將所受戒法毀破。吾人知道後,在心中,甚至口說我勝過他,他不如我,他犯戒,我沒犯,我持戒清淨。若生此憍慢心,亦犯失意罪,與染污犯相同。此與「不教悔罪戒」之不同是「不教悔罪戒」中。包括凶惡犯戒,範圍較大,而在家菩薩戒只就四眾犯戒而說,範圍較小;菩薩戒本經是約瞋恨心。不肯度他、教化他而犯戒。在家菩薩戒是說動憍慢心,有以己勝他、持戒清淨等念頭。兩者範圍不同、所起煩惱不同。

今值末法時代,說句老實話:不論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其所受戒,要做到持戒究竟清淨,甚不容易。尤其出家人之戒法,非常微細、繁多。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稍不小心,即易違犯,誰敢說持戒清淨呢?我等應發懺悔心,隨分隨力,尊重佛所制戒,在能力所及之範圍應好好受持,以此態度來學戒、持戒。若見他人有不如法,違犯之處。應當反省,檢點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勿生憍慢心。說到度他,自猶未度,遑論度他?菩薩階位很多。從初發心之凡夫,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等覺。都是菩薩,凡是菩薩,皆須受持菩薩戒。故菩薩戒本經所說之戒法。範圍很廣大。包含三賢十聖所修。皆在此戒本中,故「不教悔罪戒第七」所說者,非吾等凡夫所能辦到。自己持戒若末清淨,要教化凶惡犯戒者,則不易做到,不過十住以上之菩薩做得到。吾等既然受了菩薩戒。已發大願,要盡力量慢慢去學習,能做多少算多少。

此說明教化凶惡、犯戒眾生,以後還講到有眾生應以神通教化而不用之,亦犯戒。此更非吾等所能做到。戒波羅蜜,須至佛地才圓滿,初學凡夫怎能完全做到?但我們要發願學習,因此。我們更要深信、切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得不退轉。即可到十方世界去度化眾生。那時神通變化,隨緣度眾,即使再凶惡、再多犯戒之人。都有辦法教化。我們知道在娑婆世界,戒度不易修圓滿,更要趕快發心努力精進念佛,不忘自己所修念佛法門,才能修得戒波羅蜜究竟清淨。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菩薩戒本經文
第3頁:菩薩戒本經講記 第4頁:菩薩戒本類別
第5頁:四重戒─自讚毀他戒第一 第6頁:四重戒─慳惜財法戒第二
第7頁:四重戒─瞋不受悔戒第三 第8頁:四重戒─謗亂正法戒第四
第9頁:四十一輕戒─不供養三寶戒第一 第10頁:四十一輕戒─貪財物戒第二
第11頁:四十一輕戒─不敬同法戒第三 第12頁:四十一輕戒─不應供戒第四
第13頁:四十一輕戒─不受施戒第五 第14頁:四十一輕戒─不施法戒第六
第15頁:四十一輕戒─不教悔罪戒第七 第16頁:四十一輕戒─不同聲聞戒第八
第17頁:四十一輕戒─住邪命戒第九 第18頁:四十一輕戒─掉戲戒第十
第19頁:四十一輕戒─倒說菩薩法戒第十一 第20頁:四十一輕戒─不護譏嫌戒第十二
第21頁:四十一輕戒─不折伏眾生戒第十三 第22頁:四十一輕戒─瞋打報復戒第十四
第23頁:四十一輕戒─不如法懺謝戒第十五 第24頁:四十一輕戒─不受懺謝戒第十六
第25頁:四十一輕戒─嫌恨他戒第十七 第26頁:四十一輕戒─貪心畜眷屬戒第十八
第27頁:四十一輕戒─貪睡眠戒第十九 第28頁:四十一輕戒─世論經時戒第二十
第29頁:四十一輕戒─不受師教戒第二十一 第30頁:四十一輕戒─隨五蓋心戒第二十二
第31頁:四十一輕戒─取世禪戒第二十三 第32頁:四十一輕戒─毀聲聞法戒第二十四
第33頁:四十一輕戒─背大向小戒第二十五 第34頁:四十一輕戒─不習學佛戒第二十六
第35頁:四十一輕戒─不信深法戒第二十七 第36頁:四十一輕戒─歎己毀他戒第二十八
第37頁:四十一輕戒─憍慢不聽法戒第二十九 第38頁:四十一輕戒─輕毀法師戒第三十
第39頁:四十一輕戒─不同事戒第三十一 第40頁:四十一輕戒─不看病戒第三十二
第41頁:四十一輕戒─不諫惡人戒第三十三 第42頁:四十一輕戒─不報恩戒第第三十四
第43頁:四十一輕戒─不慰憂惱戒第三十五 第44頁:四十一輕戒─不施財戒第三十六
第45頁:四十一輕戒─不如法攝眾戒第三十七 第46頁:四十一輕戒─不隨他戒第三十八
第47頁:四十一輕戒─不隨喜功德戒第三十九 第48頁:四十一輕戒─不行威折戒第四十
第49頁:四十一輕戒─神力不折攝戒第四十一 第50頁:總結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