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黃念祖老居士主講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黃念祖老居士主講

光明遍照第十二

[日期:2010-12-1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黃念祖老居士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光明遍照第十二

經中正在講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的種種莊嚴,這些莊嚴,都是事相,所以有人感覺淨土法門跟《金剛經》好像是兩回事。但《淨修捷要》中「托彼依正」(借彼土的依報、正報),「顯我自心」(來顯明我自己的心)。所以種種依報、正報、無量壽、無量光、泉池寶樹,都說的是自性,不是心外取法。所以先要有這個根本的認識,才是真正信入淨土法門。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遍照東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本段大意:佛對阿難說:阿彌陀佛的神威和光明,在最尊貴中居第一位,十方一切諸佛都比不上。佛光遍照東方如同恒河的沙子一樣多的佛剎,其餘南西北三方與上上下下,也都一樣是普照。倘若是化現的頂上圓光,可以是幾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至於諸佛的光明,近的照一二佛剎,遠的照百千佛剎,唯獨阿彌陀佛光明普照到無量無邊的佛剎。諸佛的光明所照的遠近,根據他前生求道時所發的願的大小和種種不同,在成佛時各各自然得到不同的佛光的妙果。都是自然成功,不靠安排造作。阿彌陀佛光明賢善美好,超世間日月的光明千億萬倍。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一切佛光中極為尊貴,彌陀實是佛中之王。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威」是威德。「神」是神妙、神采。阿彌陀佛的威神光明在十方的佛中最尊第一,所以佛的光明稱為光中極尊,彌陀號為佛中之王。至於佛佛道同,「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出現了最尊和第一的差別呢?日本古德望西師回答得好,他說:「常同常別。」經常是同,又經常是別。所以這四個字,道理很深。在我初學法的時候,常聽見上師說「於差別中解無差別意,於無差別中解差別意」。經常無差別是「常同」,經常有差別是「常別」。現打個譬喻,故宮珍寶館有許多金器,我告訴你這些東西都是一樣的,都是金的。這句話成立。又告訴你這是不一樣的,這個是盆,這個是碗,這個是塔,這個是佛像。並且佛像也不一樣,這是釋迦牟尼佛,那是阿彌陀佛,有種種差別。這句話也成立。剛才我說是同,這話成立;現在又說不同,有差別,也成立,所以「常同常別」。所以不同於形式邏輯,承認了同就不承認別,承認了別就不承認同。諸佛妙德相證是同;菩薩成佛各有願力,所以隨著本願的內容不同成就自然不同。發願有大小,所以光有勝劣。因為法藏大士在因中發願就是要「我作佛時。光明無量……絕勝諸佛」。所以成佛後,佛光最尊第一。法藏發這樣大願不是想我要拔尖,要超過一切佛。若有這類思想,那就是魔了。這是為度眾生故,要給無量眾生最大的真實之利,所以他需要光明無量。

「遍照東方恒沙佛剎」。佛的光明,可以照東方印度恒河的沙子那樣數不清的佛剎(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就是十方(正有四方,四個犄角又四方,再加上下就十方),佛的光明都能照到。「若化頂上圓光」。佛頂上圓光的大小呢,「或一二三四由旬」(由旬這是個里數,是古代印度行軍一天的里程。有的說相當於我們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等等。總之是五十里地左右)。佛頂圓光有的是一兩個由旬、幾個由旬,有的佛是百千萬億個由旬。佛的光明,有的照一兩個佛剎,有的照百千個佛剎。唯獨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於他前世求道的時候所發的願的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所以願不虛發。「自在所作。不為預計」。等到得道成佛的時候,自然而然就這樣形成了,不是事前設計安排的。「阿彌陀佛。光明善好」,這光明之善,光明之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所以他的光是光中極尊,阿彌陀是佛中之王。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一直到最後「不思議光」,出了十二種光的名稱。這十二光名,也稱十二光佛,總之都是無量壽佛的名號。在《首楞嚴經》這個大勢至法王子和其同倫五十二菩薩一起來在佛前說,過去恒河沙劫以前(所以我們說十劫是示現,這個地方又一個證明)「有佛出世」,名字叫無量光(你看無量光不是恒沙劫前就成佛了嘛)。「十二如來相繼一劫」,有十二個如來在一劫中相繼成佛。「最後佛名為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是從恒沙劫以前的無量光佛那裏學到了念佛三昧,所以大勢至菩薩是淨土宗的初祖,是專純修持名念佛的。

(一)「無量光」。曇鸞大師(現在我們淨土宗祖師裏頭遺漏了曇鸞大師和道綽大師,今後必須更正。)在《論注》裏發揮淨土宗玄旨,非常透徹,是稱為大德。他還著有《讚阿彌陀佛偈》對於十二光佛,每佛他都作了一個偈子。讚無量光偈有:「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號無量光,有量諸相蒙光曉,是故稽首真實明。」這四句話深有意趣。大師這個讚,契合諸佛的本心,指出光明的殊勝體性。我們不要把光明只看成是事相,應知光明就是智慧,智慧跟光明是不二的。為什麼可以這麼說呢?這個無上殊勝的妙義,可以從《首楞嚴經》得到理解。經中《觀音圓通章》說:「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淨,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經中大意是,從耳根這一根返聞自性,達到本源,所有六根同時都得解脫。恢復了聞性,如幻翳的六根頓然銷除,外面的六塵同時銷滅,顯現了圓淨的本有的覺性。清淨達於極度,本有的光明自然顯發,寂而常照,含容十方虛空。)這一段經文說明了恢復聞性,六根解脫,塵消覺淨,淨極光通,全部顯示了智慧與光明的不二和兩者的妙用。以下幾句經文更有幫助:「塵垢應念銷,成圓明淨妙,餘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智慧與光明都登峰造極即是如來。根據所引《首楞嚴經》文,我們可以理解曇鸞大師偈中「智慧光明」之義。下說「不可量」。由於眾生六根六塵都成障礙,因此一切都有限制,都是有礙。佛是根塵俱消,覺性圓滿,所以一切無礙,不能局限,無法稱量!所以說無有量,所以佛號無量光。凡是有量的一切根心世界都因佛光而能開曉,「是故稽首真實明」啊。這個明稱為真實明。所以我們看古人的東西,一個字都不能放過。「真實明」是說這個光明就是真實,所以要禮敬。本經的特點就是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這裏曇鸞說的真實明,佛光也是真實。由此可見極樂的依報正報是純一真實。

前頭講過彌陀的本願「一切皆成佛」,所以光明就是真實就是佛。宋大慧禪師說:「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離是光說是法。」極樂世界一切都可以令人增長善根,都可以做佛事。國中萬物放香,香可以做佛事。菩提樹影能令見者得三種忍,都是在做佛事。可見極樂一切都有妙用,但是唯有光明的妙用無窮。十二光佛都是顯示佛光的妙用,佛光是光中極尊,佛是佛中之王。可見佛之功德遠勝餘佛也,因佛光妙用超過一切。《禮贊》說:「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唐玄奘大師所譯阿彌陀經叫做《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經說:「彼如來(阿彌陀佛)恒放無邊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以上引證,足證極樂主要是以光明攝化眾生,施作佛事,正與禪宗大慧禪師的「只以此光宣妙法」完全相合。下一句:「是法即是此光明」,正顯是法與光明本來不二,即智慧與光明不二。「是法」,指真如與諸法實相,即是真實之際。曇鸞大師稱無量光為真實明,真實明就是本經的真實之慧,是真實之際所發的光明,所以光明就是智慧。「不離是光說是法」。「是光」指佛光,清淨本體所發的光,不離這個光明來說真實之法。光明是真實之際的照用,本體的照用就是真實之慧,顯示光明與智慧的不二。「只以此光宣妙法」就正是惠以真實之利。正顯本經的三真實。本經中說:佛光照到的人「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又「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又《觀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都是給予眾生真實之利。所以曇鸞大師偈中說「有量諸相蒙光曉」。因為這是智慧光明不二的真實明,所以能開曉諸有中一切的相。偈中的「開曉」,在此處是顯現的意思。至於眾生,也是諸有中一切相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意思,簡淺的說就是開示眾生明悟本源。這就是一切眾生蒙光曉的真實之利,因此明曉了達真實之慧。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注》說:一個眾生如果遇見彌陀如來的光,意業上的種種纏縛都可解脫了,「畢竟得平等意業」。將得到如來究竟的平等意業,也就是自己與佛心心相印了。這就是遇見佛光所得的利益。所以曇鸞大師最後要「是故稽首真實明」,要向佛光頂禮了。

(二)「無邊光」。許多古德把「邊」字解釋為邊際。「無邊」乃是顯示佛光普照、廣大無邊的意思。唯曇鸞大師高出一著,把「邊」字解成「二邊」、「邊見」的邊。曇鸞大師讚佛偈中:「解脫光輪無限齊,故佛又號無邊光。蒙光觸者離有無,是故稽首平等覺。」曇鸞大師用解脫來註解無邊是比其餘的人都殊勝。解脫是涅槃三德(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之一。法身是人人本具,但因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能契合實際,瞭解真如之法本來不二),不覺起念,於是墮在無明,輾轉成為無量煩惱與纏縛。現要解脫,返本歸元,認識本有的法身,就須清除一切差別,遠離兩邊,合於中道,契會真如。因此解脫正顯離邊絕待,所以曇鸞大師用十二光中解脫光來顯明「無邊光」的深義。這是第一層,以下還有。「輪」是圓具之意,例如自行車的輪子,輪是圓的,輪中裝有許多根輪條,少了幾根條你就不好用了。所以「輪」是表示圓具,具足。所以解脫光輪,就說明解脫德的圓滿具足。「無限齊」。「限」是局限,「齊」是同樣,所以「無限齊」是沒有局限,也沒有能跟他同等相比的。沒有局限所以稱為「無邊」。這是第二層涵義。贊中第三句「蒙光觸者離有無」。有是一邊,無是一邊。人都在邊見之中,要不就說有,要不就說無。可是佛光一照,就離開了有無兩邊,離開了一切邊,邊和中也都離了,一切不二,契合中道,究竟解脫,所以稱為解脫光。這才是無邊光的殊勝本意。這也就是《論注》所說:蒙光一照,得到阿彌陀佛的畢竟平等的意業。平等之中當然就沒有一切邊見的差別了。末後贊云「是故稽首平等覺」。「平等覺」就是指阿彌陀佛。漢譯的《無量壽經》就稱為《清淨平等覺經》,所以無量清淨平等覺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覺就是佛,漢譯的本經稱阿彌陀佛為無量清淨佛,又稱為無量清淨覺。所以無量清淨平等覺就是無量清淨覺,就是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曇鸞大師這四句偈,粗淺的大意:無邊光者就是遠離開一切有無等等的邊,而得解脫,圓滿具足,就是圓證涅槃三德中的解脫德。這個光的妙用是沒有局限,一切光都不能同它相等,相比。凡是蒙受此光照觸的人都離開有無等邊,得到解脫的真實利益。所以我頂禮無量壽佛—平等覺。

(三)「無礙光」。曇鸞大師偈:「光雲無礙如虛空,故佛又號無礙光,一切有礙蒙光澤,是故頂禮難思議。」「無礙」是自在無礙的意思。沒有障礙,才能自在;相反,處處都受抵制,都有約束纏縛,便沒有自在了。世間最無礙的是虛空,阿彌陀如來所放的光或雲(雲狀的光)也都同虛空一樣,沒有任何障礙,所以佛光又號為「無礙光」。本師釋尊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所以佛光,一切無礙。眾生在迷,在纏縛之中,處處都是障礙,這些有礙的苦難眾生,若能蒙受佛光的照臨,都受佛光的恩澤,消除障礙,足證佛的悲心願力、佛光的妙用,都不可思議,所以我應頂禮。

(四)「無等光」。見唐宋兩譯,魏譯是「無對光」。「對」是對比,「等」是等同,都有相等相同的意思。無等與無對只是譯者用字的不同,所以可以引用曇鸞大師讚無對光的偈語。偈子是:「清淨光明無有對,故佛又號無對光,遇斯光者業悉除,是故稽首畢竟依。」佛心清淨,所以佛光清淨。佛的清淨的光明,沒有任何其他光明可以相等和對比的,所以稱為無對光。沒有對等,這是絕待,就沒有對待了。用語言文字來解釋絕待,是說不清楚的,勉強說有點像世間用語中的絕對。絕對,那就沒有對待的了。可是大家要知道,你說個絕對早己是相對了,絕對跟相對就是一對,它就有對了。這是語言達不到的,這些道理只有自己真實用功,真參實究。「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大家所看到所聽到的,都是從眼耳等門進來的,這不是你自家的珍寶。《首楞嚴經》佛問文殊:你是不是文殊?文殊大士答:「我真文殊,無是文殊,若是文殊,則二文殊。」這個意思絕待了。文殊菩薩說:我真文殊,沒有什麼叫是文殊,倘若是文殊,那就有兩個文殊了。真文殊,沒有什麼是不是,說是說非,早是落二落三。所以無等光,沒有對待,正顯本經的真實之際。

(五)「智慧光」。曇鸞大師在無量光佛偈中已指出「智慧光明不可量,是故稽首真實明」。讚無量光為真實明,顯明佛光是從真實本體所發的光明,佛光即是真實之慧,所以智慧光明本來一體無二。這方面前已宣明,所以在本偈中,只讚智慧光的妙用。偈說:「佛光能破無明暗,故佛又號智慧光。」因能破無明的只有智慧,佛光既能破除眾生無明心垢,所以稱為智慧光。唐代高麗大德憬興說:「光從佛無癡善根心起,復除眾生無明品心,故智慧。」憬興師說佛光從清淨心所起,又消除眾生無明,所以是智慧。佛光具有消除眾生根本無明的妙用,真能給眾生真實之利,所以阿彌陀佛讚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六)「常照光」。見《宋譯》,《魏譯》是「不斷光」。淨影師說:「常照不絕,名不斷光。」足證《宋譯》的常照光就是《魏譯》的不斷光。曇鸞大師偈:「光明一切時普照,故佛又號不斷光。」讚佛光明在一切時中,光明普照,沒有間斷,沒有遺漏。妙光普照,妙用常存,大恩大德,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七)「清淨光」。曇鸞大師說:「道光明朗色超絕,故佛又號清淨光,一蒙光照罪垢除,皆得解脫故頂禮。」大師稱佛光是道光,當然遠遠不是凡情的俗光,火、珠、日、月等等。這是由於道而生的光,與道一味的光,所以明朗,並且妙色超絕,超過一切世間,所以稱為「清淨光」。大師又說,這光只要一照到你,罪垢就消除了,都能得到解脫呀,所以我頂禮阿彌陀如來。所以《往生論》說「極樂世界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是什麼?清淨句。清淨句是什麼?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這清淨光就是清淨句,就是法身,也正是我們的自心,所以才能有如是不可思議的妙用。

(八)「歡喜光」。曇鸞大師偈:「慈光遐被施安樂,故佛又號歡喜光。」遐,是遠,是廣。由佛慈心而生的光,能普遍照到無極的遠方,能把安樂普施一切眾生,眾生得到安樂皆大歡喜,所以又號歡喜光。

(九)「解脫光」。見《宋譯》,《魏譯》只有「無稱光」。從曇鸞大師讚光偈可以看出,無稱光的實德,即是會本所選《宋譯》的解脫光。讚語說:「神光離相不可名,故佛又號無稱光。因光成佛光赫然,諸佛所歎故頂禮。」「神光」是讚佛光神妙,凡情是無法推測。神光本是光,但神光是離開相。光離開一切相正顯即相離相,當相即道。這個是密宗的道理,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不需要除去一切事才是真,事就是真。這同《首楞嚴經》「一切事究竟堅固」完全一致,事相並非虛妄,而是究竟堅固。一切事都究竟堅固,正與本經的「一切皆成佛」同是一真法界,無上大圓滿境界。這樣的妙光,它的妙德,無法安名,無法稱讚。阿彌陀佛的成就,正因如是離相的妙光,所以曇鸞說「因光成佛」。如是妙光炳赫虛空,十方諸佛都同聲讚歎這樣不可思議的光明,所以曇鸞由衷發出願向光頂禮。

大師的讚語也正切合《宋譯》的「解脫光」,解脫德是涅槃三德,只有當相即道,才能不為相累,真正離了相。必須即事而真,才入如來智海,觸目菩提,「因光成佛」,正顯智光妙用,照見五蘊都是第一義空,煩惱即菩提,究竟解脫。由般若德而解脫德,恢復本有法身德,圓證無上菩提。正是因光成佛。乃知此光正指解脫德,修德功圓,究竟成佛。可見《宋譯》中「解脫光」正與《魏譯》之「無稱光」不二。佛光離相,指出事理之本體;因光成佛,顯出解脫光的妙用,所以經中說,讚佛光明,至心不斷,即可往生。

(十)「安隱光」(即安穩光)。見《宋譯》,在《魏譯》中是「炎王光」。曇鸞大師偈中是「光焰王」。《唐譯》是「光照王」。曇鸞大師讚:「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號光焰王。三途黑暗蒙光啟,是故頂禮大應供。」魏唐兩譯與曇鸞大師讚中,這個光的名字中都有一個王字,大師讚中又說「佛光照耀最第一」,正顯彌陀光明是光中極尊,乃光中之王。所以稱王的原因,就在於最難救度最極苦痛的三惡道眾生,在惡道之中蒙光啟發,離苦得樂,成就菩提。這是十方諸佛度生大願登峰造極的地方。顯此光德,所以《宋譯》此光用安穩為名。脫離三惡道,往生極樂,無有諸苦,但受眾樂是安;在彼國中壽命無量,證不退轉,一切外緣莫不增上,決定解脫,因光成佛,萬修萬去,萬去萬證,極安極穩。足證彌陀悲心、願力、智慧、方便,圓滿究竟,超勝一切,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宗鏡錄》說:「安隱快樂,則寂靜妙常。」既寂靜又妙常,是寂而常照。既妙常又寂靜,是照而常寂。可見「安穩光」正指常寂光,所以魏唐等譯光名中都有王字。常寂光是法身彌陀的妙德,所以能令三途眾生蒙光離苦,向道眾生因光成佛。

(十一)「超日月光」。曇鸞大師「光明照耀過日月,故佛號超日月光。釋迦佛歎尚不盡,故我稽首無等等。」《超日明三昧經》中說,太陽的光能照一切有形,生長天地萬物,但不能照無形……不能照明人的本心。太陽來了,黑暗取消了,看見東西了。但是自心是什麼?自己不知道。在這方面太陽就沒有用了。超日明三昧能普照十方,一切不能障礙。對於欲界、色界、無色界和六道有情,都能徹照,令明本心。超日光三昧尚且是這樣,何況彌陀光明超越一切,具足一切三昧,所以佛光就號作超日月光。

(十二)「不思議光」。見唐宋兩譯,《魏譯》為難思光。曇鸞大師說:「此光除佛莫能測,故佛又號難思光。十方諸佛歎往生,稱其功德故稽首。」不思議光,偈中指出,佛這個光明除了諸佛之外,大菩薩也不能測。所以本經說:「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正是不可思,不可議。例如佛的他受用實報莊嚴土,各地菩薩所見不一樣,所現不一樣。至於佛的自受用實報土,一切菩薩都不能知。這個光除了佛之外,一切大菩薩莫能測,無法思考,不能宣說,所以稱為「難思光」。這個光,即是唐宋兩譯的「不思議光」,不思議就是不可思議。我們《阿彌陀經》的名字就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又《鼓音聲王陀羅尼經》,當時法會上「十方恒沙諸佛,皆共讚彼安樂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議,神通現化,種種方便不可思議。若能有信如是之事,當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這給我們現在能信淨宗的人一個證明,一個授記。你只要信,你就是不可思議,你所得的果報也不可思議。以凡夫身,到極樂世界,就是阿鞞跋致,這真是不可思議。這也就是不可思議的果報。因為這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對於這樣難信之法能生信心,所以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念一個佛名,一切佛就護念。念佛的人,佛就護念,大勢至菩薩首先護念,阿彌陀佛派二十五位菩薩來護持你。再有一句最極重要與殊勝的話—《彌陀要解》中蕅益大師說:「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大師是說,行人如果能夠深信切願持念佛號,你就把佛的功德全都攝受過來了,成為你自己的功德。佛的功德全部攝入成為自身功德,自己就具有彌陀的功德,所以說念佛時即成佛時。這正是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就是本經中所說的「惠以真實之利」。所以印光大師稱讚《要解》說:「理事各臻其極(說理說事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註解……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註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大師說古佛再來親自註解也不能比《要解》再高了。印光大師真是蕅益大師的知音。所以大家如果真正發無上菩提心,就請多多參研《彌陀要解》。常看看,如教修行,定在「不思議」光中,全攝阿彌陀如來不可思議功德,成為自己的功德。

【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經文大意:上面說的十二種殊勝妙光,普遍照耀到十方一切世界。佛光雖在十方世界中平等的普照,但能見到佛光的人,仍是十分希有的,所以經說「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佛光普照,為什麼眾生有遇,有不遇呢?可以打個譬喻,例如常用的收音機,廣播電臺播送節目的電磁波遍一切處,東西南北各方都能收到,但是收音機的天線、各種零件出了故障,或沒有調好,甚至只有一根線的接觸不良,就會收不到。電磁波譬喻佛光的常照遍照,收音機有故障譬喻眾生沒有遇光。如果遇到佛光,你就塵垢消滅,善根增長,所以經中說「垢滅善生」,並且「身意柔軟」。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剛強難化,情見牢固,寧可捨命也不捨見,十種見惑,根深蒂固,對於佛陀超情離見的教化,不能信受,所以變成柔軟就好教化了。倘若在三惡道裏最極苦痛地方,「見此光明。皆得休息」。更重要的是「命終皆得解脫」,在這一期受苦的壽命終了之後,都可以立即得到解脫。否則三途一報五千劫,何日才是解脫時!所以眾生若能聞知十二光佛的殊勝光明,以及光明能令眾生破暗生明、除障解縛、頓脫生死、證三不退的威神功德(利人為功,歸已為德,彌陀內證無上果覺的實德,故能外施究竟解脫的實益),聽到之後「日夜稱說」,以至誠的心相續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隨你本人的意願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讚歎光明也可以往生。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說明 第2頁:前 言
第3頁:一、經 題 第4頁:法會聖眾第一
第5頁:德遵普賢第二 第6頁:大教緣起第三
第7頁:法藏因地第四 第8頁:至心精進第五
第9頁:發大誓願第六 第10頁:必成正覺第七
第11頁:積功累德第八 第12頁:圓滿成就第九
第13頁:皆願作佛第十 第14頁:國界嚴淨第十一
第15頁:光明遍照第十二 第16頁:壽眾無量第十三
第17頁:寶樹遍國第十四 第18頁:菩提道場第十五
第19頁:堂舍樓觀第十六 第20頁:泉池功德第十七
第21頁:超世希有第十八 第22頁:受用具足第十九
第23頁:德風華雨第二十 第24頁: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第25頁: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第26頁: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第27頁: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第28頁:後 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