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土安心法門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十四)

[日期:2012-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土安心法門(十四)

華嚴經講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條,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條,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亂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亂就行了,諸位或可有一心不亂的,但是我看不出來。要一心不亂須先伏惑,一起貪瞋癡就壓住,學伏住惑再學斷惑,斷惑如挖根,諸位煩惱根挖了嗎?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到了一心就有此境界,這是伏惑。或問:佛都來了,怎麼還是伏惑呢?彌陀經云:「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心要不亂才即得往生,臨終心若顛倒,就沒有希望往生了。所以淨土宗有助念,助念是什麼意思?是你本人有信心能念,臨終時不能接續,找人助念幫助你提醒正念,不是請大家來替你念,難道你餓了能叫人吃飯替你飽嗎?

信願行是淨土宗上路的資糧,有了資糧就能往生,三資糧故意說得囫圃吞棗,若明白講,大家會認為辦不到,有人會說:真的辦不到嗎?真辦不到,因為你沒將心安住。心在佛家是指第八阿賴耶識,它是生死的根本。本性一動就叫「心」,心一動就有一個地處去,但是它亂跑,好地處、壞地處都跑,所以一起惑就造業,造業必定受報應,而第八識一動,起惑、造業、受報是同時的,例如呼吸時就吸進多少生物,所以人一下生就造罪。這是就第八識微細處說,懂這個道理的人不多,故云:「修道之人不識真」,修道者不知「道」在那裡,你以第八識作主人翁,但它卻是你的生死根本,所以必得轉識成智,而心經又云:「無智亦無得」,有得有智皆是不究竟。華嚴經第九回向之前,曾說有微細智,這是在說完一百個真如之後,再點出「智」來。

安住梵行的梵行,最要緊的是「淫欲」,淫是生死的由來,有淫就不清淨就非梵行。欲是嗜好貪戀五欲六塵,我還有喝茶的嗜好,但是現在九十六歲了,為了星期三晚上的講經,怕控制不住,從早到晚一杯水也不敢喝。淫和欲很不容易斷,佛法為了要人覺得容易,另外有「慈悲喜捨」四個辦法,這四個字含著戒,若能安住慈悲喜捨就行了,若安不住就不中用。千言萬語就在安住上,安住是安安穩穩在那裡,諸位在那裡也沒安住,即使坐著也不是安住,身口意三業都在動,都在造業,造業就得受報。彌陀經云:「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不退轉,就是安住了,要真正的安住必得往生以後才做得到。

甲四、具三心者

淨土三種安心法門,前面是分段講,現在要將三種心合起來說,故表云:具三心。具三心有二句「真心決信,願行既成。」

乙一、真心決信

真心就是第一段的至誠心,心無一點摻雜,叫真心,心不至誠,就不是真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真心。把佛號當目標,全心集中在佛號上,沒有兩個,不摻別的雜念,這就算真心了。

決信是深心的註解,決如開會表決通過了,決定相信不能改變。除了決信淨土法門,其他的法門我不幹。例如有人要你念「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經也是佛經啊,但這部經沒有要你往生彼國。也可以念藥師佛,但是他不來接引你往生。若信阿彌陀佛,他就來接引你去極樂世界,其他法門辦不到。現在憑良心話,我們之中那一位已經純純粹粹決信淨土法門,不雜修的?

乙二、願行既成

願就是發願迴向,早晚課完,天天都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嘴裡念,有口無心,有如唱歌,字雖沒念錯,但絕不是回向。淨土法門是不回向法門,念佛專為了帶業往生。回向除了發願往生之外,還要發願再來,再來做什麼?禮記云:「□學半」,教人必得自己先學先預備,教的人和被教的人都學到東西。所以曾子每天自我反省:「傳不習乎?」這一句古來多註成:今天學的有沒有複習?正解是:今天傳授給人的功課,自己有否練習過?帶業往生斷了見思惑,還得發願再來,將所學的法門度化眾生,就可以斷我們的塵沙惑。

在淨土的環境都是好的,壞的事情不知道,要斷塵沙惑必得來娑婆世界。所以學佛未受戒不許看出家戒本,怕未受戒的人看了出家戒,會以此毀謗破戒的出家人,而犯了毀謗三寶的罪。再者,戒律中記載有許多惡行,怕人看了學著做。所以會管理監獄的人,是用感化主義,不會辦的,讓監獄成了作奸犯科交換惡知識的地方,愈學愈壞。菩薩在度化眾生中,塵沙惑隨之而斷,故往生後必得乘願再來娑婆世界。

佛法有開有合,佛法開出去是方便有多門,合起來則是歸元無二路,信願行開出來是三項,合起來是一個。好比香爐的三個腳,放在那裡都豎得起來。信願行三個到底那一個作主,那一個不作主,真心決信就有願有行。上智和下愚的人不起分別心能決信,像我自覺識幾個字,不甘做下愚,有人恭維說好聽話「你是再來人」,「再來」是少不了的,可未必是「人」。只要信願行既成,必生彼國。

既成的成,有成功、成就的意思,這裡是做「成就」解,諸位的信願行成就了嗎?我問這個話,可很重要,往生的條件就是信、願、行,三者既成,就可往生,信願行三資糧不夠,不能往生,要怨誰?是佛不慈悲還是你不肯用心?「既」是活口氣,當「假若」解,信願行既成,表示你在這裡預備的時候,信願行果真具足了。必生彼國,「必」是決定辭,結果必生彼國,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今日之下,諸位的信、願、行若有合乎正常的軌道,就走對路了。發願要往生極樂,就得走這座橋,要是亂走,就無法往生。我們絕對不能反對佛法其他的法門,那一種法門有那一個方便法。信願行是淨土的方便法,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別宗的講法,淨土宗不如此講,若提倡這種講法,就走錯路了。有人或許會問:不許講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嗎?別宗許可講,但淨土宗不採取這個方式,淨土宗就是主張外界「有」個阿彌陀佛正在等著你;淨土之中格外「有」個極樂世界,不是你心裡造的唯心淨土;命終往生「有」個阿彌陀佛來接迎,若說是自性彌陀,難道是自己接引自己嗎?

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其實就是信願行,三者是一個,如伊字三點不分上下左右,能深信必能切願,深信切願必能執持名號,故舉一則三者皆備。若沒有閒功夫念佛,就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教的憶佛,默而識之。一般人幹什麼差事,心裡絕忘不了吃飯,學佛後把忘不了吃飯的心理,改成絕忘不了念佛就行了,別管他是什麼人,見一切都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以這種心理來變境界就能淨念相繼,命終一定往生極樂國。

(全文完)

【書籍目錄】
第1頁:淨土安心法門(一) 第2頁:淨土安心法門(二)
第3頁:淨土安心法門(三) 第4頁:淨土安心法門(四)
第5頁:淨土安心法門(五) 第6頁:淨土安心法門(六)
第7頁:淨土安心法門(七) 第8頁:淨土安心法門(八)
第9頁:淨土安心法門(九) 第10頁:淨土安心法門(十)
第11頁:淨土安心法門(十一) 第12頁:淨土安心法門(十二)
第13頁:淨土安心法門(十三) 第14頁:淨土安心法門(十四)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