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仁慈的吸引力:都市心靈修行法則 皮耶羅.費魯奇

仁慈的吸引力:都市心靈修行法則 皮耶羅.費魯奇

信任

[日期:2011-03-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皮耶羅.費魯奇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信任

  你可願意冒險?

  一天,我發現自己身在伊斯坦堡這個奇妙的城市(雖然這個故事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那時候我還是個年輕的哲學系學生,尚不識世間的人情險惡。一個滿面笑容、看來和善的人走近我,提議用極高的彙率跟我換錢。我說好,他就拿著錢走了,還囑我在街角等他回來。我等了又等,許久後才恍然大悟,他根本就沒打算帶著換好的錢回來。我回頭一想,可不是嗎?他離開的時候腳步那么匆忙,旋即就消失在這座迷宮似的古城裏。

  沒錯,我曾經天真得不可思議。可是我們非下這樣一個結論,說我們居住在一個搶騙偷盜的世界,所以誰也不能信任嗎?信任,就像押寶一般。每當我們付出信任,我們可能贏,也可能輸。將秘密告訴朋友,朋友可能泄密。對伴侶忠貞信任,伴侶卻棄我們如敝屣。事情每每如此。可是,不信任更糟。如果不冒這個險,我們什么都贏不到手。

  因此,不管我們是否察覺到,每一分信任當中都帶有一絲戒慎恐懼。原本有利的情況,到頭來變得危險重重。我們心知肚明,生活並不安穩,它充滿疑慮。每個抉擇都是一場賭注。然而,當我們付出信任,那絲恐懼就透出了樂觀:生命,即使處處陷阱、疑慮重重,畢竟是美好的。

  信任本身就隱含著賭注。如果我們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信任就無價值可言,就像金錢,突然漫無限制地制造;或是陽光,如果太陽永遠普照大地;或是人生,假設我們可以長生不老。但我們也知道,信任的結果很可能是受騙,甚至是自找麻煩。信任是很昂貴的,我們的意願有多高?

  我11歲的兒子艾密利歐,央求我准許他做煎餅。我立刻想到火災和眼淚、地板上到處是面粉,更別提難以下咽的煎餅。可是看到他眼中的希望和熱切,我答應了他。不久,我走進廚房,發現災難並沒有發生,只有一疊堆得漂漂亮亮的煎餅。艾密利歐很得意他的傑作,煎餅也很好吃。這就是信任的功效,不但制造了煎餅,也制造了滿足和獨立。反之,不信任(“只有大人才能做煎餅”)只會制造挫折和困頓。

  再舉個正好相反的例子。有一回我為一個有竊盜癖的客戶做心理咨詢。她位居要職,可是完全克制不住順手牽羊的沖動。她一想到四下無人,就想偷東西。一支筆、一本書、一把剪刀,隨手抓了就藏在手提包裏。她的偷竊行為總是伴隨著焦慮。她是個名氣響亮的重要人物,一旦被逮怎么辦?勢必是一場災難。可是等走出店門,她就覺得欣喜萬分,意氣昂揚。與我合作之下,她了解到自己偷竊的沖動原來是對缺乏信任的對抗。她從小到大,家裏什么東西都上鎖,什么都要用鑰匙打開,而且家人之間誰也不信任誰。沒有人會把東西亂放,整個家永遠是幹幹淨淨、一塵不染--空蕩得令人難過。鎖上的櫥櫃不斷告訴她,我們不信任你。我們怕你會偷東西。你不誠實。於是她開始偷竊。

  毫無疑問,不被信任對人格有深遠而持久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破壞性的,令我們輕看自己。信任正好相反,它輔助、培植我們,倍增我們可能的成就。信任和溫暖一樣,是一種可能要溯及人類進化史遠古時期的本質。這是哺乳動物的一大特色,尤其是人類。人類的存亡和信任與否息息相關。試想,一個嬰兒躺在母親懷抱裏,不就是完全的臣服狀態。嬰兒似乎是生來就要被抱在懷裏的,反過來說,母親的懷抱有如為他量身打造。在生命的第一年,我們或許具備了基本的信任,日後伴隨我們步步前進,也可能不具備信任,因而讓我們日後跌跌撞撞,終其一生都活在恐懼和憤怒中。身為依賴性最重也最久的物種,我們將自己交托給父母,我們信賴他們的照顧和保護。拜這股依賴之賜,我們比其他任何物種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玩耍和學習,而無須擔心存亡問題。信任,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生理特質。

  或許正由於信任是人類的生理元素,它和健康的關系密不可分。研究發現,比較信任他人的人普遍健康狀況較佳。如果你早上醒來第一個念頭就是防衛自己、擔心自己或家人會有不測,比起你將世界視為溫暖的觀感來,你當然悲慘得多。一個涉及百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這些55~80歲的男男女女,信任別人的人不但健康較佳,對生活也較為滿意,而14年後做的後續研究發現,信任他人的人活得更久。研究小組因此得到結論:信任對人類健康有保護作用。另一個以大學生為對象的研究則指出,比較信任人的學生較有幽默感。

  商界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我們憑主觀臆斷,商場上的頭條法則應該是謹慎防人,而非信任。然而即使諸多研究拋出同樣的問題:信任氛圍濃厚的企業,會不會比不信任的企業成功?答案永遠是:以信任為常態的企業運作較佳。怎么可能會有其他答案?試想,我們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工作績效較好?是在一個友善、團結的群體裏,還是一個人人自危、互相猜疑、對別人的言行舉止疑神疑鬼的團體?

  信任的效果在任何行業都能發揮。信任顧客,是良好的生意經。穆罕默德•喬納士(Muhammad Yunus)是孟加拉國國葛萊敏銀行的創辦人,他貸款給赤貧的百姓,協助他們創立小企業,例如雨傘、船舶、紗窗、香料或化妝品工廠。他的貸款沒有任何規定和限制,無須保證金(客戶反正也付不起),也不用簽約,只要口頭承諾就好。喬納士對人類的潛質深具信心,結果證實了他沒看錯。他憑著這股信心,幫助數千人擺脫了貧窮,晉升到一種尊嚴而獨立的生活。這不是慈善,而是很好的生意眼:他的貸款償還率高達九成九,比一般銀行的有錢客戶還高。

  信任有種釋放壓抑和緩解創痛的功能--它之所以有健康效果,這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我們身上的恐懼、疑慮、猜忌,不但阻滯了行動,也銷蝕了精力。花了可觀的心力在擔心憂慮和自我防衛上,我們哪有餘力發揮潛能、實行新構想、揮灑創意、享受生活?而雖然謹慎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卻也可能讓它的腳步遲疑或卻步不前,嚴重的話還會讓企業無法正常運作,最後只有關門一條路。

  賦予信任,猶如送人禮物。當我信任我6歲的兒子喬納遜,相信他替我端咖啡來不會灑出來;當我把一本書借給一個同事,指望他一定會歸還;當我對朋友傾吐秘密,知道他不會告訴別人;我就是送人一份信任的禮物。我等於對他們說:“你做得到,你值得我信任。”信任這個禮物是我們關系的肯定。它強化了對方的力量,也擴展了他可能的成就。

  我們剛才說過,信任裏隱含著風險。付出信任,有如讓自己處於一個容易受傷的位置。秘密可能被泄露,咖啡可能濺到地毯,那本書可能永遠就此消失。可是,就是因為容易受傷,信任才有價值。因為我們願意冒險,信任才有了溫度,也才彌足珍貴。

  要是我不讓喬納遜幫我端咖啡,或是不借書給同事、不把秘密告訴朋友,那會如何?這或許是聰明的抉擇,但也等於將那些人可能有的人生成就刪減了一項,說不定還毀損了他們的自信。這也等於將他們拒於千裏之外,因為如果我對兒子或朋友有信心、願意參與他們生活、給予認同,我和他們會親密得多。我看著喬納遜兩手端著咖啡從房間那頭走來,准備拿給客人。他一時分心,腳下一個踉蹌,差點沒被地毯絆倒。杯裏的咖啡劇烈搖晃,驚險萬狀。他很可能翻倒咖啡、燙傷自己、把杯子掉在客人腿上。可是他沒有。咖啡杯安全抵達了目的地。我對他有信心,我願意冒險。我站在他一邊,在他進行探險之際變成了他的一部分。信任能創造親昵,不信任則會拉遠距離,甚至豎起屏障。

  因此,我們可以用兩種南轅北轍的目光來看這個世界。第一種,是希望一切安穩,毫無意外;另一種,是接受不安穩是生命一部分的事實,知道追求絕對的安全是癡人說夢。很多古老的故事都涉及一位權大勢大的國王,他知道自己處境危險,因為有人想謀反。他試圖防范,可是終究失敗,因為沒有人沒弱點。每個阿奇裏斯都有個致命的腳踝。第一種目光下,我們用猜疑將自己和他人隔開,第二種則讓我們趨近人群,知道大家是生命的共同體。秉持前者心態的人是悲觀的,總想找個蔽蔭以防攻擊、欺瞞、盜竊等罪惡的侵襲,警戒系統永遠開啟。後者心態的人對自己和他人的感情比較樂觀,甚至認為不安穩正是新奇有趣的源頭之一。

  兩種目光都可以解讀這個世界。在街上,一個陌生人走向你。這時候你心頭怎么想?浪費時間,又是討厭的推銷員,想賣給我無用的玩意兒。也說不定是個流氓無賴?你的警戒鈴開始鳴響。你心想該說什么才好,該如何擺脫他或是如何保護自己。你很緊張,說不定還會害怕。他以堅定的步伐向你走來,他看來很危險。可是,不是,他只想要把你踏出車門時掉落的鑰匙還給你。警戒系統關上了。

  我們要讓這樣的警戒系統開啟多久?舉目四望,周遭盡是警戒和防禦系統,這是我們心理狀態的反映。監視攝影器把我們的一舉一動拍攝下來。遙控的大鐵門好像在說:“止步!你是什么人?”海關官員打開行李,讓警犬又嗅又聞。商店裏的電子監看系統確定我們沒偷東西;鐵門鐵窗外加特制的安全鎖;檢查偽鈔的機器;即使沒有盜竊發生也會鈴聲大作的警鈴;機場的安全閘門;巡視城市的直升機;當做路障的鐵絲網;一有人經過就放出喪膽吠叫的惡犬。這些防禦設施或許必要,卻時時做出恫嚇,讓我們焦慮難安,心神不寧。

  這種警戒設備,無論是人、動物還是機器,無非是恐懼的體現。偵測裝置、路障、鎖匙,在尚未出廠前就已在我們內心成形。我們日複一日地使用它、強化它,把大量精力投資在上面,希望它精益求精、效果卓著。即使不再有需要,我們還是繼續要它發揮功能。

  我們也可以拆下防禦。我去過一家餐館,裏頭沒有出納。你用完餐,自己打開收款機把錢放進去,必要的話也自己找零。如此備受信任,那是多大的寵幸!連食物都增加了幾分美味。幾年後我又去,卻遍尋不著那家餐館。原址已經換成一家保險公司。說不定它過於信任了。所以,我們怎么知道該不該信任呢?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高度信任的人並不是天真,而是具備一種洞見,可以分辨出誰可信、誰不可信。低度信任的人因為缺乏這種能力所以不信任別人--他們幹脆對誰都說不,以策安全。這種人的社交生活貧乏得多。一定程度的防人之心顯然是健康而聰明的。可是當它變成人格的一部分、塑造了我們的世界觀而讓我們肌肉無時無地不緊繃,那么它就成了障礙。

  信任和仁慈往往聯袂而來。仁慈的人信任別人,願意冒險。仁慈帶領我們親近他人。付出信任,就是仁慈待人。如果某人一開始看來和善仁慈,可是關鍵時刻卻對我們沒有信心,我們對他會有什么樣的感受?這種仁慈沒有實質,只是沒有靈魂的表皮禮貌。反過來說,要是他對我們比我們對自己更有信心,我們會有什么感覺?我們會覺得精神振奮,因為那股信心能讓我們發掘出或許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存在的特質或能力。不僅如此,信任更是圓滿感情的精髓。我的朋友約翰•魏特摩(John Whitmore)擔任企管顧問,主導過數量驚人的研討會和研習會。他問過很多人同樣的問題:在你一生當中,什么樣的關系讓你收獲最多、激勵最深?為什么?答案幾乎毫無例外:被信任的關系。

  且看下面這個例子。一項研究以32個成年人為對象,測試信任的效果。1992年9月11日,一場颶風侵襲夏威夷的考艾島,他們都是幸存者。當被問及:“在颶風過後,信任--無論是對自己、別人或上帝,對你的生活有些什么樣的影響?”這些分屬於8個不同族群的受試者回答:信任在許多方面都展現出正向的影響力,例如感恩的心、負起責任、互相扶持。研究者指出,信任不但讓這些大難不死的人更有自尊,也增益了他們和家人、朋友間的感情。而最大的好處是恐懼減少、安全感增加,這些都是讓受試者化險為夷的助力。

  還有一項研究,檢視幾個因意外重傷病人的行為變化。那樣的創傷為他們帶來什么樣的轉變呢?研究顯示,這些受試者對別人的信任感升高了,因為他們沒有力氣也沒有行動能力,不得不假手他人照顧。要知悉遭逢重大意外的人心裏到底怎么想並不容易,可是有一點是確定的:他或她的情況不變,對自己的行動和生活不再具有控制權。迫不得已,他們只好順服。

  我們發現,信任的重心就是順服。放手任由它去的態度,對我們有深厚的影響。我們憬悟到自己不能控制一切,不如放棄追求穩定的念頭(或稱穩定的幻覺),於是將自己放空,接受命運的安排。這樣的改變能帶來緊張的緩解。放空自己,是重大的心靈突破。我們不但在信任當中找得到它,其他特質當中也能,例如寬恕和愛。而當我們面對看似無解的問題,也能看到它的蹤影。當我們放棄一切努力,解答卻突然浮現。順服之後,理解往往接踵而至--我們每每在藝術創作、祈禱、科學思索、冥想當中看到這樣的過程。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非常虔誠的人四處尋求開悟之道。一個聖者路經他居住的村莊,那人請聖者傳授他冥想的方法。聖者對他解釋:你要從世上隱遁,每天要如何如何冥思,就會達到開悟。那人於是搬去山洞居住,聖者怎么吩咐他就怎么做。時光流逝,可是開悟毫無蹤影。 2年、5年、10年、20年,多年後聖者正好又經過這個村莊。那人又跑去見聖者,說他雖然盡心努力,依然達不到開悟。聖者說:“噢,是我的錯,而且錯得離譜。那種冥想方式不適合你。你應該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才對。可是現在為時已晚。”

  那人垂頭喪氣地回到山洞。他失去了一切希望,沒有任何期盼,努力和企圖心也蕩然無存。他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他做他最拿手的事:開始冥想。不久,他驚訝地發現迷霧散去,一個奇妙的內心世界展現在他眼前。他感到光明和重生。就在那一刻心靈的狂喜下,他開悟了。他快樂地離開了山洞,看到周遭的世界整個變了樣:帶雪的山頂、純淨的空氣、蔚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他很快樂。他知道自己已達成所願。在迷人的美景下,他仿佛看到那位聖者正慈祥地對他微笑。

  為什么這人在完全無意嘗試的那一刻成功達到了開悟?因為他讓自己完全放空。印度神秘主義宗師雷馬克利斯那(Ramakrishna,1834~1886,近代印度教領袖)說過,我們必須讓自己像樹上掉落的葉片,不存重心和標的,隨著空氣自由旋舞。付出信任,就是把自己放空。我們知道我們不可能擁有全然的控制。剛開始我們或許會驚慌,而一旦緊張消散,我們就自由了。

  是的,付出信任,就是放空自己。我們知道世事無常,任何意外都可能發生。於是我們不再緊繃,心靈同時開啟,以迎接新的可能。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嶄新心境,因為此時此刻,我們和熟悉的一切完全脫離。而它也是一種極為古老的感受,因為在所有的背叛和失望出現之前,信任別人曾經是我們生命的核心本質。

【書籍目錄】
第1頁:《仁慈的吸引力》亮點介紹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作者簡介 第4頁:目錄
第5頁:書評:仁慈:一種立場,一種生活方式 第6頁:書評:良善而積極地面對
第7頁:引言 第8頁:诚实
第9頁:溫暖 第10頁:寬恕
第11頁:接觸 第12頁:歸屬感
第13頁:信任 第14頁:專心
第15頁:同理心 第16頁:謙遜
第17頁:耐心 第18頁:慷慨
第19頁:尊重 第20頁:彈性
第21頁:記憶 第22頁:忠誠
第23頁:感恩 第24頁:服務
第25頁:喜樂 第26頁:結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Jessie 发表于 2014-3-19 16:47:06
此書能讓我解開無數的心結,讓我懂得寬恕,懂得感恩,更能活在當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