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接觸:生活即道場 (美)滿亞法師

接觸:生活即道場 (美)滿亞法師

《接觸》 精神境界

[日期:2011-04-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美)滿亞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九章

  精神境界

  宗教的唯一目的就是讓你保持內心的寧靜安詳,獲得心靈的解脫。如果一門宗教無法讓你達到這樣的目的,不要怪宗教,問題在你,你沒有保持正確的態度、正確的看法。

  我們探討了人和他人的關系及人與世界的關系之後,許多人仍然會心存疑慮。在物質世界之外,我們仍然有精神上的需求,希望能借助宗教或者哲學來使我們的思想達到另一種境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宗教?我們應不應該信上帝?我們如何去解釋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我們如何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

  了解宗教

  有時候人們發現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天主教徒、穆斯林、猶太教徒或其他教徒。怎么樣才能增加對宗教的了解呢?

  凡夫俗子皆需要心靈的指引與依托。有許多人信教,是因為他們認為宗教可以幫助他們的心靈獲得寧靜。如果你還處在了解佛教的初期階段,就別把自己當成一個完全的佛教徒。承認自己的現狀,別強裝得很出色。如果你想判定自己是否出色,你就開始有分別心了。你是從人的角度看出色或是從動物的角度看出色?我們需要宗教幫助我們在當下培養人性,如果放棄了當下,活著就沒有了意義。我們所信奉的宗教就是教我們如何生活,所以不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好,是不是壞。不要給自己壓力,也不要讓自己變得高傲。

  我需要換一門宗教嗎?

  在不同的地區,針對不同的人,處於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宗教。宗教並非真理,但它可以幫助你開啟思想的大門。真理就在你的思想狀態中。所以,為什么要換一門宗教去信呢?你現在的信仰就可以幫助你放棄自我。不管是什么宗教,追求的都是同樣的真理。你一旦開悟,你就可以認知真理。

  真理的人類版本

  有時候,人會被宗教弄得亂七八糟,而考慮是不是該換一門宗教。那么,成為基督徒,或天主教徒,或穆斯林,或猶太教徒究竟意味著什么呢?我們每個人的背景不同,信教的原因是想讓我們的內心獲得安詳,而最靠近我們的宗教則會令我們更易於接受與理解。

  許多人信上帝。什么是上帝?上帝意味著什么?上帝就是美,上帝就是熱忱,上帝就是智慧,上帝就是實相。我們可以是佛教徒,也可以是基督徒。但不管你信什么,真理只有一個。也許你理解的真理和我理解的有所不同,但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我們的理解都是普通人所理解的真理版本,並非基督想要告訴我們的,也不是佛祖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不管多么努力,我們都無法進入基督或佛祖的心中,所以無法體會到他們所言的真諦。因此,我們會覺得這門宗教與那門宗教不同,有的宗教好,有的宗教不好,所以宗教之間會有戰爭。這其實是不對的。

  因為我們思想的局限性,每個人對於真理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們的問題不是應該換宗教,而是應該在心理上把所有宗教當成一回事。每個人都有這方面的潛力,都可以保持心靈的開放。這才是宗教的目的。所以信不同的宗教沒有問題,但是我們要明白宗教本身並非真理。宗教有不同的法門,但不是死纏著這些法門不放。法門也不是真理,它們只是幫助我們找到真理的途徑和工具。

  如果你是基督徒,卻思想狹窄,你就看不到主在何方。如果你是佛教徒,卻太過自私,你就看不到佛。在這種思想狀態下,你就可能遊離於各宗教之間,不僅離開了上帝,也離了佛。如果你是一位基督徒,心中有無限的關愛,那么主就在你心中。如果你是佛教徒,無私樂施,佛就在你心中。不論你信什么,遇到的障礙都是自己的無知造成的。所以不要誤解宗教。宗教的唯一目的就是讓你保持內心的寧靜安詳,獲得心靈的解脫。如果一門宗教無法讓你達到這樣的目的,不要怪宗教,問題在你,你沒有保持正確的態度、正確的看法。你要保持思想的平衡,不要走極端。

  不同的修為

  人們念佛號,念佛號有什么作用呢?那是為了培養警覺、智慧以及悟性。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修為。如果你不祈禱,上帝不會懲罰你,如果你不磕頭,佛祖也不會怪罪你,因為上帝和佛祖都是無我的,他們都以慈悲為懷,對世人一視同仁,不會懲罰眾生。如果有人受到懲罰,懲罰他的是他心中的無知。

  兩種宗教?

  有人問:“我怎么會信兩種宗教?”如果你覺得你心中有兩個上帝,那說明你的思想不夠清明開放。忠於上帝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在內心中培養虔誠、善良、公正和清明。如果你思想開放,頭腦清晰,不論你是信上帝還是信佛祖,都要做到公平、正義、禮貌、熱情。這兩種宗教沒有本質的沖突。無論是進教堂還是廟宇,我們所學到的教誨都是要培養自己的無私無我之心。當從教堂或者是廟宇裏走出來,你應該覺著思想更加開闊,內心更加快樂,因為你從中學到了要更好地與他人相處,以善心、愛心對待別人。我有信心,但我本身不是信心。我的信心還達不到事物本質的境界。我們仍然有自私心,所以我們看問題經常片面,思想難免狹隘,仍然還是“我”。直到有一天,不再有“我”,我們就會升華到一種更高的境界,也能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質了。有許多人認為他們從教誨中領悟了其中的真諦,但其實往往做不到,因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摻入許多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我們從哪兒能得到指引?

  如果我們的思想總保持著開放的狀態,世間萬物都會給我們教誨,小鳥的鳴唱、明媚的陽光、皎潔的月色,都會給我們帶來教誨。如果我們思想開放,我們會看到事物的真相,無知就會從我們的思想中消失。我們學習,我們思考,我們會頓悟:“這就是真相!”

  從不快的境地裏解脫出來

  有些人在生活中受到他人不公的待遇而覺得很辛苦,心情鬱悶。這該怎么辦呢?痛苦深埋內心是自作自受,應該盡量把它釋放出來。別責怪別人,說是人家把你弄得痛苦脆弱,其實是你自己的問題,因為別人只傷害了你一次,可你卻沒有把這個痛苦釋放出來,反而是自己用此痛苦一遍遍地不斷傷害自己。你為此耗盡所有的精力,並不是別人把你弄得不成人樣。要盡早認識到這點,放下心中淤積的憤懣。不是別人要把你怎么樣,而是要想清楚你自己要把自己怎么樣。

  有些人對自己人生中做過的錯事倍感內疚。他們想知道如何才能彌補過失。其實感到內疚和感到痛苦、不快是一回事。不要把過去的事情拿到現在來糾纏你。放下它。沒必要記著人生中做過的每一件錯事。有行為就會有結果,事情就是這樣。對發生過的事,再感到生氣、焦慮,都已經無法改變了。只有現在做的事,才會讓未來有所改變。負面的情緒會攪亂人的心,驕傲自大也會讓人頭腦發熱。不論是失望還是其他不快,都是內心中的“真心”在試圖幫我們擺脫過去。這種行為沒有好壞之分,只會因為我們的思想對它看法的順與逆,而把它變成好或壞。

  做好事

  有人覺得:“我不是什么聖人,但我也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怎樣才能重塑人生?”要做到這點,只要愛你身邊的人就行了。你不需要成為聖人,只需要向周圍的人獻出愛心,展示出我們的心裏美。只有愛我們的人才能幫我們學會保護人、不傷害人,是他們激發我們不論走到哪兒,都能始終如一地做到這一點。這就是聖人的行為了。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也是周圍人的成就。世上沒有空中樓閣,你身邊的人在激勵你去善待他們,去愛他們。

  真 情

  真情是實相,特別是當下的真正需要。在我見你之前,我沒想過:“噢,我一定要幫你。”等一見著,我就幫了你,而一旦我離開,我也不會再想這件事。真情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我深信,不論是基督耶穌還是阿彌陀佛,都是在努力教導我們這一點,但是因為我們沒有開悟,所以並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們雖然想愛多於恨,但在碰到具體事時,往往適得其反。想得到大智慧,我們就應該避免走到愛或恨的極端,把兩者都放下,然後我們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安詳。

  相信上帝

  人們常說:“如果你相信上帝,你將獲得拯救。”那么,什么是上帝?

  上帝就是正義,上帝就是公正,上帝就是恩慈,上帝就是無私。你覺得你信了上帝,你就會獲得拯救。那么,什么是獲得拯救?獲得拯救就是不再有憤恨、不再有不公、不再受折磨、不再受苦、不再愚昧。我們受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內心。我堅信,上帝和佛祖從不懲罰眾生。懲罰來自我們內心。比如,對一件事,我如果早已下定決心,那就沒有什么回旋餘地了。如果我心裏還沒譜,那就可以商量。如果我心裏已經有數,那么我就不能接受別人的建議,這種結果對我就構成一種懲罰。我們內心都有太多的成見,所以難以讓我們看到眼前的現實。如果你能保持心靈的開放,你就可以走進現實,那種現實就是上帝。

  不要讓一些教理、稱謂、標簽把我們分開。穆斯林、基督教等等,不應該劃分得涇渭分明。我們應該成為一體,因為所有的經書教誨都是要把我們大家凝聚在一起。其實,根本不需要什么經書教誨,如果我們需要經書教誨,那是因為我們無知,需要得到指引。但是,不要學習太多這些東西,它們會阻礙我們的心走向清澈透明的境界。經書教誨可以不存在,心靈開放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我用手指月亮,不要看我的手指,要看月亮。我們可以從天空中學到知識,也可以從動物身上學習知識,世間萬物都在為我們傳授知識。我們學習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靈獲得淨化,然後發現上帝、佛祖就在自己的心中,這就是宗教。

  高 尚

  如果不信教,我們怎么能變得高尚?什么是高尚?

  高尚就是在思想上超越世俗。我們的思想原本都可以超越世俗,但是自私、自我的意識將它扭曲,從而失去了它的光輝。我們該怎么辦?你應該先在物質世界中認清自己是誰。離開了物質世界,我們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物質財富,我們永遠看不到自己有多貪婪。如果沒有競爭,我們就看不到榮譽。所以,我們必須活在現世,才能在現世中獲得最終的自由。一個人獨立山頂,並不能使他高尚,因為他不會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一個人離開塵世孤獨生活,只能是把自己的問題埋進自己的心裏,並無法解決。他自以為高尚,其實是在隱藏問題。他得走進塵世,置身在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中,才能發現自己的高尚本性所在。

  為了別人的平安與快樂

  我們不能帶給別人平安與快樂,過去不能,以後也不能。我們只能通過做有利於他人的事情,從而放棄內心的自我,使自己獲得平衡。如果我們做到了這點,就可以幫助朋友們放棄他們的自我,這也就幫助、保護了他們。只有我們內心很平衡的時候,才不會幹擾別人。我們內心的平衡來自自身的修為,如果我們本身就很平靜和諧,我們就可以保護朋友不受幹擾。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走過的路也會不同。

  發現真價值,放棄舊習慣

  如何才能在更高的道德和價值水准上重建自己的生活?

  首先,我們如何知道什么是真價值?我們應該抱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態度和別人相處,從中找到榜樣,向他們學習,然後才會明白什么是真價值。通過這些榜樣的幫助,慢慢培養出適合自己的價值觀。只要我們不再糾纏過去,我們就不需要回頭去撫平往昔的創傷。如果那不是我們需要的,就不要再做。人們認為必須要治療過去的創傷,其實不盡然。今天的現狀是過去行為的結果,所以“當今”沒有自由。重建生活即是不再過以往那樣的生活而已。如果我們還按著以往的習慣生活,那我們的生活也就只能是重複過去。唯有看清過去,才能做出有道德水准的選擇。有些人過去的生活一塌糊塗,一時很難喜歡新的生活之路,他們認識不到有機會可以走出過去生活的陰影,而機會就在腳下。這些人有點像生活在一所黑房子裏,跌跌撞撞,摸索著邁出每一步。其實,很簡單,你只要打開燈,一切都很容易了。所以說,不論過去的生活多糟糕,都無所謂。珍惜當下的每一刻,就能過得平安快樂。

  誠 實

  誠實是人最好的品德。把你心中所想如實地表達出來,說出來,把它釋放出來,讓它散去,這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一向誠實地表達思想,你不會感到憤恨。只有壓抑自己的誠實才會產生憤恨。火冒三丈地和別人爭吵,說明你不懂得溝通。人都有壓抑情緒的傾向,意識不到這點,這種情緒有一天就會冒出來。產生情緒時,你會覺得心裏不舒服,有壓力,終於忍不住,一下爆發出來。誠實就是如實地表達出來,從而放下重負,讓自己獲得解脫。早一天放下,早一天解脫。

  世上有一種東西叫天堂嗎?

  文字有誤導作用。文字指導我們的思想,並在我們的大腦中繪出一幅圖畫,建立一種概念。我們用文字描繪出世界,但我們並不理解它。只要我們還在靠文字指引方向,就說明我們還沒有到達它所說的地方。“天堂就在那兒。”文字確確實實地寫著。如果我們說天堂在一個地方,這就說明我們還沒到天堂。許多人都在說天堂,但大家都不知它是什么樣。“天堂” 之意,其實是教我們走向純淨的一種方式。作為塵世間的凡人,我們需要不斷讓自己得到淨化,從而進天堂。天堂是教我們培養思想安寧的一種方法。我們用不同的稱謂表達相同的思想狀態,天堂就是培養我們淨化的心。上帝的心不是凡人的心,我們需要淨化我們的心,了解上帝真正在想什么。一旦我們知道了上帝在想什么,我們就找到了天堂。

  我是誰?

  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誰。唯有通過內省,才能發現。如果你很自大,你就看不到自己有什么問題。如果你很純,你就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毛病。許多修為深的人都常常覺得自己在退步,而那些剛起步的人反而覺得一切都挺好,沒什么需要改變。他們會覺得:“我又沒做什么錯事,是個好人,幹嗎需要修?”一旦堅持修為下去,你就會對自我越來越敏感,不斷看到問題。堅持正確修為的人,會用正面的眼光看人,會和他人和大自然保持良好的關系。如果你想逃避人群,和他人斷絕往來,那說明你要修的東西還很多。如果你內心平衡,你會覺得,雖然置身世界,但又不為其所左右,這就是你。

  我為什么在這裏?

  是你自己選擇來了這裏,因為你有沒做完的功課要繼續做。你思想裏有太多的東西要去愛,要去恨。為了了斷我們的貪、嗔、癡,我們選擇了降臨人世,通過人生修為,獲得解脫。但是,我們來到世上,卻往往被各種欲望所左右,忘記了此生的目的。

  什么是掛念?看看你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喜歡花草,喜歡喝茶,喜歡自己居住的房間,但並不執著於它們,這就不是掛念。掛念是你無法擺脫、放棄你昨天喝過的那杯好茶,去年家庭聚會的快樂時光。你無法走出過去。喜歡、享受今天眼前的東西,不是掛念。要想讓自己走出來,就必須活在當下這一刻,時時念著當下!從過去走出來,進入現在!醒來吧,走到現在!這就是我們說的放下掛念,這才是我們在這裏要學習到的。

  尋找意義

  人們問:“怎樣才能找到生活中的意義?”問題是真要找生活中的意義嗎?如果你真是在找,說明你根本就沒有真正地活在現在。你可以存在著,但腦子卻昏天黑地。如果你真是要尋找意義,不幸的是我要告訴你:你找不到什么意義。事實是你活得不明白。活著,就應該去生活,而不應該去想生活。

  什么是生活的意義?

  千萬別拿“生活的意義”這種問題來自尋煩惱。如果你能夠活在當下,好好在當下生活,你就會生活得圓滿。別去判斷好與壞。不論是對陌生人還是家庭,既要保持超然,同時又要有熱情,這樣你才不會感到壓抑、受傷,也不會累得身心疲憊。你是永恒的,和萬物生靈息息相關。你高尚,享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你喜歡生活,你擁有一切。生活在當下,就能從貧困、無知、自絕、自滿、貪婪中獲得解脫。

  我在走什么路?

  走了這么久,我們怎么知道離開悟還有多遠?學習了這么多,做了這么多功課,我們會發現要學的東西不是變少了,反而是增多了。當然,有時候我們研究學習,突然一下就開悟了。那以後的路又該怎么走呢?

  恨生恨,愛生愛。一切因果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我們要耐心等待時機成熟,就會豁然開朗。所以我們每天其實都是在努力讓自己覺醒過來,當然大多數時候我們意識不到這點。我們需要有那么一句話、一個表情,或者一種聲音,等等,給我們當頭一棒,刺激一下,因為我們太習慣於按部就班地生活了,對現實熟視無睹。只有頭腦清醒,才能看清現實的本質。如果我們開悟了,我們就會從對與錯、好與壞、明與不明中解脫出來。這種智慧其實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要讓自己醒過來,看到這一點。

【書籍目錄】
第1頁:《接觸》 內容提要 第2頁:《接觸》 目  錄
第3頁:《接觸》 引  言 第4頁:《接觸》 原生家庭
第5頁:《接觸》 朋  友 第6頁:《接觸》 工作關系
第7頁:《接觸》 愛一個人 第8頁:《接觸》 和陌生人一起生活
第9頁:《接觸》 物質世界 第10頁:《接觸》 食品還是毒藥
第11頁:《接觸》 活生生的世界 第12頁:《接觸》 精神境界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