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眼觀人生—大師談世事:人生三題心靈讀本之一 妙皇法師

佛眼觀人生—大師談世事:人生三題心靈讀本之一 妙皇法師

9.感悟生命

[日期:2011-03-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妙皇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9.感悟生命

  不要抱怨生活對你不公平,因為生活是由你一手創造的,猶如一張白紙,點綴好壞由你決定。

  生命如懸絲,來去自如,甚至連一絲微風都算不上,所以不必要太過於執著。

  感謝生命給我的痛苦和磨難,因為每一分痛苦背後,都說明我前進了!

  生命有時是一種快樂的享受,當它充分發揮出光明、純潔、高尚、真誠時;有時又是一種痛苦的煎熬,當它充分發揮出黑暗、齷齪、卑鄙、虛偽時,生命似乎在這兩種情況下永遠延伸著,每一刻都要我們審視自己,該如何去抉擇。

  湛空法師《湛空法師開示》

  大珠慧海禪師參拜馬祖。祖問:“來這裏幹什么?”慧海禪師曰:“來求佛法。”祖曰:“我這裏一物也無,求什么佛法,自家寶藏拋棄不顧,到處亂跑做什么?”慧海禪師問:“哪個是我的寶藏呢?”祖曰:“現在問我的就是你的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為什么還要到外面去求呢?”慧海禪師在馬祖的開示之下,當下認識到自己。後來有人問慧海禪師如何是佛?他就回答說:“清淡對面,非佛而誰。”又如靈訓禪師參歸宗。靈訓問:“如何是佛?”歸宗禪師說:“我告訴你,恐怕不相信。”靈訓說:“大和尚的開示,我豈敢不信?”歸宗禪師說:“你就是。”如何是佛?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真正的生命,也就是我們的佛性。

  佛性雖然不是我們見聞覺知的妄識,但也沒離開見聞覺知。雲門禪師說:“即此見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呈君,個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我們認識自己,要從能見能聞的作用中去直接承擔,但不可住著於見聞之相。

  不落於思維是認識自己。思維往往是名言概念的延續,是前塵影事的重現。一旦落於思維分別,住著於是非得失的糾纏中,我們就會迷失自己的本性。臨濟禪師上堂開示道:“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從汝等面門出入,未證者看看。”時有僧相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下禪床一把抓住他說:“道道。”這位僧人想了一下,師便放開手說:“無位真人是什么幹屎橛。”又如六祖接引惠明的公案。

  六祖從五祖處得了衣缽後南行而去,惠明從後面追上,六祖將衣缽放在石上,惠明拿不動,於是說:“我為法來,不為衣來。”六祖說:“汝既為法來,可放下萬緣,不要有任何念頭。”又說:“不思善不思惡,正在這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當下認識到自己。這兩則公案都是告訴我們,要離開通常的思維分辨才能認識自己。

  明心見性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要從心性中去認識,心指我們現前的心念,這個心念是虛妄不實的,是生滅變化的,但透過生滅變化的表面,還有不生不滅的心體。明心見性,就是要我們明了心的虛妄性,不被它的變化所迷惑,從中進一步見到自己清淨的心性和真正的生命。

  濟群法師《濟群法師開示》

【書籍目錄】
第1頁:目錄 第2頁:前言
第3頁:悟思 第4頁:1.生命是什么?
第5頁:2.生命由因緣而來 第6頁:3.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
第7頁:4.永恒的生命 第8頁:5.人身難得,生命可貴
第9頁:6.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 第10頁:7.壽命多災厄,如風吹水泡
第11頁:8.學習佛法,改變生命 第12頁:9.感悟生命
第13頁:悟思 第14頁:1.放下什么?
第15頁:2.萬事有因,寬恕解怨 第16頁:3.除去心頭火
第17頁:4.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第18頁:5.花開見佛悟無生
第19頁:6.從寬容中揚棄嫉妒 第20頁:7.放下染緣即佛緣
第21頁:8.不動心 第22頁:9.貪婪之欲是煩惱根本,珍惜當前所擁有的
第23頁:10.身心自在 第24頁:11.放棄自己的成見
第25頁:12.放下愛恨恩怨,得清淨無染的心 第26頁:悟思
第27頁:1.播下善良的種子,將有幸福的收獲 第28頁:2.仁愛慈和
第29頁:3.布施是獲得幸福的秘密 第30頁:4.不以金錢論貧富
第31頁:5.成人之善,成人之美 第32頁:6.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第33頁:7.縮小自我,放大心胸 第34頁:8.人心向善,吉福就現前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