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是非要溫柔:聖嚴法師的禪式管理學 聖嚴法師著

是非要溫柔:聖嚴法師的禪式管理學 聖嚴法師著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淨心種福報

[日期:2016-07-01]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心種福報
  
  五百年後的地球,可能到處都是垃圾山;
  
  所有人類的身上,都害著皮膚病。
  
  但是若能及時回頭,
  
  未來的災禍不是不能避免的……
  
  多半的人多少都知道環保這個名詞,也曾聽說過,並且知道我們生存的環境有問題。除了少數的人,恐怕連環保這個名詞與觀念,都還沒有建立起來。
  
  都巿人從各種各類的訊息,知道臺灣的環境污染非常嚴重,生活環境的品質也越來越差。人為的開發使得自然的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人為的享受使得生活的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
  
  大家也都嚴厲地批評污染環境的因素,但是並沒有人真正要用自己的手或自己的生活方式來改善或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大家只知道盡量想辦法來使自己便利,或許自己也會因而受到災害,但是一時間顧不得考慮這個問題,只想到便利就好。
  
  又如農牧的開發不當,也會破壞環境。在過去,種田的人用的是天然堆肥、人工除草、驅蟲,是不太可能有任何機會污染環境的,但現在的農牧不一樣,麻煩可 多。農牧當中,最大的污染源來自養豬戶所清除的污物,而水資源最嚴重的污染就是農藥,種菜時所使用的農藥對土地也是一種污染。我們現在吃到的一些好肥、好 大的蔬菜、水果,街上買到的一些肥豬肉,實際上都是從污染的環境中開發出來的產品。
  
  愛護環境要知行合一
  
  我看到的臺灣的人知道要愛護環境的人有很多,而自己著手去保護環境的人卻少之又少。工商業的生產是一定要有環保設施的,可是工廠往往排出的是未經過污 水處理的廢水,以致污染了河川。而種植農產品所產生的農藥也同樣污染水資源。過去許多圳、溪、河內,有許多野生的魚蝦,現在漸漸看不到了。過去吃素的人很 喜歡吃海邊生產的海藻類如紅毛苔,不過,現在它的產量越來越少。而自然產出的海藻也受到污染,另外,海藻本身可能含有毒素,吃素的人很可能也因此吃進了有 毒食物。
  
  像這種情形,臺灣的人知道要保護環境,但是不知道如何由自己做起,來保護環境。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的情形也非常嚴重,譬如說,買東西時一直在拿塑膠 袋,買幾塊錢的東西就拿一個塑膠袋,甚至多拿幾個塑膠袋帶回家用。塑膠袋固然很方便,可是它永遠不會爛,燃燒時更會產生毒氣,污染我們的生活環境。在過去 都是用報紙來包裝物品,或者是芋頭、美人蕉等植物的葉子,根本不會有污染的問題。
  
  每個家庭也都不斷地在製造垃圾,東西並沒有完全用完或用壞就棄之不用,於是變成了垃圾。垃圾一丟出來,就變成污染源。使用東西時,也都未善加利用,直 到它壽終正寢為止。一有新產品出來,稍微舊一點的用品就把它丟了。這些舊物品也就變成了污染環境的垃圾。過去的垃圾可變成堆肥,滋養農作物。現在的垃圾有 很多是萬年不化的塑膠製品,而且有很多的化學物質,會傷害農作物。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在我年輕時期的臺灣,一般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腳踏車、三輪車,運送貨物則用板車、牛車,所以,不會像現在的交通工具如汽、機車一樣,因為使用汽油 的緣故而有空氣污染的問題。夏天,為了驅散暑氣,最常用的是蒲扇、葵扇、奢侈一點的,也只用電扇而已,因此,不會有冷氣機所排放出來的熱氣,當然也沒有冷 媒之類的東西來破壞大氣層。那時,衣服穿破了,補一補還可以再穿。第一個孩子的童裝,可以給第二個,乃至於給第三個孩子再穿。當時盛行的一句話是「新三 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對於食物也格外珍惜,常以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格言來告諭子弟,不能任意糟蹋。不僅吃剩的食物不會丟棄,甚 至已經發酵發臭的食物,洗一洗、曬一曬,再煮來吃,腸胃照樣太平無事。
  
  那個時期的臺灣,垃圾很少,甚至可以說,根本沒有任何的東西可以變成永久的垃圾。現在的臺灣,垃圾量卻越來越多,每年只有增加,沒有減少,不僅浪費自然物資,也增加污染源。
  
  因此,法鼓山農禪寺平時就盡量減少浪費資源,並且不斷地重複使用資源,然後改變方式再用。譬如,洗米水可以洗碗筷,也可作為灌溉水。我們的碗筷,幾乎 沒有油漬,少許的菜油都是和著開水,再當作湯汁喝下去,所以碗是乾乾淨淨的。如果還有殘餘一點點油漬,就用洗米水洗乾淨。於是一桶水變成了洗米水,洗米水 變成了洗碗水,洗碗水變成了灌溉水。一物數用,非但能節約資源,同時還能保護環境。除非信眾自己帶了塑膠袋來到農禪寺,否則,我們很少使用塑膠袋。我也常 常鼓勵大家,多多利用再生紙,珍惜資源。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靈環保
  
  我認為臺灣人應該做好心靈環保。物質環境的保護,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心靈環保則從人心淨化的根本做起,也唯有如此,才能正本清源。從心靈的環保做 起,我們才會心甘情願,自發性地減少浪費自然資源,不會只要求他人該如何如何,並且會覺得是一種享受,而不是犧牲,這就是「知福惜福」!
  
  所謂「心靈環保」是說因為我們的心被污染,以至於環境也被污染。假使我們的心不受污染,環境也會跟著不受污染。因為心靈是指揮身體的,我們的行為是和心連在一起的,每一個人心念的改變,就能改變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社會,所以,心念的改變才是最重要的。
  
  「環境」本身不會製造髒亂,植物或礦物也不會為人類的生活環境帶來污染,而動物也是自然界的調劑,唯有人類才會製造髒亂。不但污染物質環境,更是污染 精神環境,從語言、文字、符號,種種形象以及各種思想、觀念等都會為人類的心靈帶來創傷與污染。物質環境的污染不離人為,而人為又離不開人的「心」。
  
  如果人「心」潔淨,我們的物質環境絕對不受污染。因此,討論環境的污染,就必須從根源著手,也就是我一再強調與倡導的「心靈環保」。
  
  珍惜現有福報
  
  環保的問題要徹底解決,必須從我們的日常生活簡單化、淳樸化著手,除了必須要用的,不要多用,更不要浪費。對我們擁有的生活環境,要知福惜福,愛護保 護,不要任意浪費、破壞。現代人多半浪費成習,尚未用完或用壞就扔掉,雖然是自己的錢買的,但是浪費了東西,就浪費了地球上全民共同的資源。地球上很多的 資源是越來越少,只有人類的數量是越來越多。如不設法淨化人類的心靈,簡化人類的生活,而只管一味地提倡環保,無異是本末倒置,癡人說夢!
  
  人的福報有一定的限量,這一生的福報如果提早用完,下半輩子就沒有福報了。如同餓鬼,有食物吃不得,有水不能喝,這就是因果報應。不知珍惜而浪費福 報,下場會跟餓鬼一樣。佛法講因果、福報,就是心靈的環保。所謂「因果」,是指我們現在所作所為與將來所得到的結果息息相關。也許是自己的這一生,也許是 下一生,也許是後代子孫,會受到果報。我們一定要為來生做準備,珍惜現有的福報,同時要為來生培養更多的福報。
  
  臺灣的人太幸福了,物質條件非常豐富,而且頭腦很好。因為頭腦好,也使得物質更豐富,可以更便利地做事,這是臺灣人民的福報。但這樣的福報也為臺灣的未來帶來災難,例如,水資源立即就會出現危機。
  
  現在不珍惜,子孫會遭殃
  
  我不是故意危言聳聽,二十年後,臺灣的飲用水如果不是要由國外進口,就是得將海水變成淡水。而天上降下來的雨是酸雨,不能取用。雨降到地面上,但地面 上盡是農藥,一樣不能用。那時候,水庫的水都得加氯消毒,才能安心取用。將來更不可能有地下水,因為地下水枯竭,使得臺灣這個美麗的海島,雖然常常下雨, 卻變成了沙漠。
  
  因此,如果現在不好好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二十年後的水還能不能喝,是個大問題。
  
  在我們生活環境四周,放眼望去盡是垃圾,縱然是棄之於山谷中,還是垃圾。而丟到海裡的垃圾,其中有一些不會漂流到很遠的地方去,還是會被海浪沖回岸邊,遺留在我們的島上,污染我們的環境。
  
  所以,我們今天如果不及時剎車或及時調整生活觀念、生活方式,我相信,五百年後的地球,可能到處都是垃圾山、所有的人類身上,可能都會害皮膚病。但是,我們若能及時回頭,愛護環境,人人有心、人人努力,未來的災禍,不是不可以挽救的,人間淨土也不是夢境一場。
  
  解決環境問題的對策
  
  如何解決環境問題?我認為應該有四個方面的對策。
  
  第一,是政府的政策制定與執行。由於政府的政策與經濟開發有關,如農牧的開發、工業的開發,而經濟的成長和環境的破壞是成正比的,所以,政府擬定政策 的同時,要考慮到讓環保政策與經濟政策平行發展,多加強一些環境的保護,少賺一點錢。寧可讓經濟成長緩慢些,一定要讓環境的保護與改善快一點。
  
  第二,在日常生活觀念上,人人要養成節省、惜福的習慣。不能因為錢多,就拼命用;不要因為物質非常容易取得,就認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任意揮霍。要知道,這是在製造更多的污染和浪費資源。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將許多珍貴的自然資源,糟蹋成為破壞環境衛生的垃圾。
  
  人身上有皮膚、血、肉與骨骼,地球也一樣有骨、有血、有肉。我們使用自然資源,等於是把地球的骨骼一塊塊取來用,把血液一桶桶抽來用。抽多了,地球會 貧血,沒有血便會死亡。那時,地球就成為一個死掉的、無人居住的星球。何況我也常說,地球是人類及一切萬物的母親,吸吮母親的乳汁,不可摧殘母親的身體。 任情地浪費自然資源,如同折母親的骨骼、抽母親的血液、剔母親的皮肉、拔母親的毛髮,樣樣都是加速母親的早日死亡。
  
  自然資源是地球的血肉
  
  想把資源從外太空或其他星球運回地球的可能性是很渺茫的。為了人間淨土能在地球上實現,我們更應該珍惜並且善用自然資源。
  
  第三,工商業界也應該多負起環境改善的義務與責任。譬如,改善製造過程中的一些污染設施,製造出來的產品最好能不破壞環境、不污染環境。
  
  第四,在教育方面,父母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加強孩子對環境保護的知識。教小孩要愛惜物資,要知福惜福。應該不斷告訴小孩,大環境被我們破壞之後, 就沒有任何的生存空間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沒有第二個地球。我們住在臺灣,只有一個臺灣,沒有第二個臺灣。如果不懂得環保的生活方式,環保做得很好的國 家會看不起我們,而且我們也會因此受到制裁的。(原載《天下雜誌》一八一期)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多情須講理
第3頁: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如何識人、用人、留人? 第4頁: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放開胸懷做領導
第5頁: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升遷如何免招嫉? 第6頁: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包容才能溝通
第7頁: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天涯何處尋知己? 第8頁: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用人的智慧與福報
第9頁: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辦公室的相處倫理 第10頁: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越慈悲,越智慧,越無憂
第11頁: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淨心種福報 第12頁: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歡喜地吃,自然地吃
第13頁: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大智慧破大妄語 第14頁: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放下關卡,舉重若輕
第15頁: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安心就能安世界 第16頁: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生活如何減壓?
第17頁: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講倫理,不要講論理 第18頁: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生活中的修煉
第19頁: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如何提昇人品? 第20頁:第三篇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第21頁:第三篇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 要積極,不要執著 第22頁:第三篇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 新年「心」計畫
第23頁:第三篇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 做決策,依法不依人 第24頁:第三篇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 學著說到做到
第25頁:第三篇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 如何去煩惱,得心安? 第26頁:附錄 人心微塵勤灑掃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