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地藏菩薩本願經唯識觀 趙亮杰居士著

地藏菩薩本願經唯識觀 趙亮杰居士著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五

[日期:2010-08-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趙亮杰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五

一、釋品題

閻浮者樹名,印度產,我國無之,為一落葉 喬木,但為期極短,舊葉脫落,新葉相繼而生;其葉為對生葉,葉端尖,在四、五月間開花,花色淡黃,略帶白色,形微小。初生之果為黃白色,漸變為橙、赤、紫 色,及熟為深紫色;其形狀略似雀卵,其味澀,少帶酸而甜。這裏所謂「閻浮眾生」者,乃「閻浮提」之略;「閻浮提」者,新稱「瞻部洲」,即吾人所居之地球, 以其在須彌山南,故稱「南閻浮提」,亦曰「南瞻部洲」;此州中部產閻浮樹,故以此為名,曰「閻浮提」;「提」者,為「提鞞波」之略,義譯曰洲也。

「業感」者,即閻浮眾生業力感招之罪報也。下面詳述地藏菩薩塵點劫前發願度生的故事,末節並詳說一切眾生造業差別,受報各異。此品在本經居於第五,故曰「閻浮眾生業感品第五」。

二、地藏重申承諾,世尊復敘闡釋眾生業感現狀

就在地藏菩薩對佛母摩耶夫人說完了無間罪 報,摩耶夫人很傷感頂禮而退的時候,這位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咐囑,又對佛陀表白說:「世尊!我無始劫來承諸佛如來威德和神通力故,遍滿了百千萬億大千世 界,分化我的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倘若不是仰仗如來慈悲力故,就不能做出這樣的變化。我今又蒙佛咐囑,至阿逸多(義譯無能勝)成佛以來,在這佛前佛後 的六道眾生,讓我來度脫他們;是的!世尊!願您老人家不必憂慮」。

這時佛又告地藏菩薩說:「地藏!一切眾生 在未獲解脫(大乘佛果,小乘阿羅漢、辟支佛果)以前,他們的意識是飄忽不定的,它好像空中的微塵,水中的浮萍一樣,不由自主的隨風(無明風)逐浪(業識 浪),沒有個依止的地方!所以他們都是時而為善,時而為惡,不管是為善或為惡,都是隨著環境轉移生起現行;再由現行結成善、惡業的種子;業種成熟了,就又 隨業受報,在天、人、畜、鬼、獄五道裏面輪過來迴過去的循環著!地藏!一切眾生,依於「無明」而生幻覺;由幻覺故,迷於法相,障「正遍知」;正覺既隱,識 心顛狂,猶如演若達多怖頭狂走;真是可憐的很呀!這個意識上的演若達多,呼嚎狂奔,經塵點劫,無有休息!

「地藏!演若達多,狂奔覓頭,那知正在狂 時,頭本未失;猶如眾生迷真逐妄,正在逐時,真亦未失;縱然歇狂,頭亦非得;是故如來證果,證實而已(悟),寔非另有碩果可得。然則若逐若奔,果何事耶? 曰:若逐若奔,痴狂而已!若有所事,不名痴狂;是故眾生痴狂頓歇,則見法法皆實,無有一法而名妄者。若如是見,心、境圓融,法住法位,奔何事耶?心不奔 境,在在處處無非楞嚴大定矣!惜乎!眾生不如實知,依於幻覺(識心),於緣起界,自導自演(造業),自設羅網(三界),自己卻像魚兒一般的遊戲在三界的羅 網裏面而此業識綿綿,猶如長流,無始劫來,相續不斷;一切善、惡業果,隨流而現,不失不壞;一切眾生,由惡因故,時遭網難!即有時糊糊塗塗禮敬三寶,做做 布施,暫脫網難,得生人、天,也不過在這羅網裏面消遙片刻!為什麼?是諸眾生貪著五欲,不求解脫三界羅網。且最大的毛病,就是得意忘形(放逸)!由忘形 故,又復遭網!以如是等糊塗眾生,根不穩固,吾當憂念!你既然徹底實踐往劫大願,不但如此,而且累劫重誓,廣度六道,吾復何慮呢?」

三、定自在王菩薩請問地藏宿因

正在說這話的時候,大會中有一位菩薩摩訶薩,他的名字叫做定自在王;以是菩薩已獲楞嚴大定,得定自在,故名定自在王。他起來問佛陀說:「世尊!這位地藏菩薩摩訶薩,不知他累劫以來都發了些什麼弘誓大願?現在復蒙世尊如此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為介紹。」

這時佛告定自在王菩薩說:「善男子!諦 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你分別解說。從此過去有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還是說都說不清的塵點劫前,那時候有一尊佛,叫做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 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那尊佛的壽命有六萬大劫,他在未出家的時候,做一個小國的國王,和一位鄰國的國王為友; 兩人同行十善,利益國內人民;但是他們的鄰國內,所有的人民,多造眾惡。這兩位國王就計議如何廣設權巧方便之法?救度他們;有一位國王某甲就發願說:『度 眾生者,如同拯民於水火,自己不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燒,何堪當此大任?所以我當依般若智早成佛道,廣度是等惡業眾生,使他們統統離苦得樂』。另一國王某乙 說:『兄言甚善!的確如是!可是小弟意見與兄相反,未成佛道,固然度生不易,但是遠水不解近渴,我們總不能眼看眾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不加援手;對他們 說:好吧!你們在這裏耐著點兒,等我成佛再來救援你們!所以我寧願長在生死,若不先度這些罪苦眾生,令他們出離苦海,終究得到菩提涅槃,我是不願先眾生而 成佛的。』甲王合掌對乙王說:『善哉菩薩!悲心切矣!吾兄願不虛發,弟所深知!可是自身未脫生死,度生實在不易!往往度不了眾生,反被眾生度了去!兄當發 大悲心,修聲聞行,時時刻刻小心翼翼!在在處處保持距離,在自己腳跟未能站穩以前,絕不敢效法大乘菩薩的行徑,才能保障自身安全。』乙王合掌對甲王說: 『吾兄金石良言,弟當銘記八識田中』。如是二王,各遂所願。」

說到這裏佛又告定自在王說:「定自在王!那甲王發願早成佛者,就是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乙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王菩薩是。」

四、光目女救母故事

佛說完了地藏菩薩這段發願度生的經過,接著又說光目女救母的故事。

佛言:「定自在王!是地藏大士,復於過去 無量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出世,叫做清淨蓮華目如來,何謂清淨蓮華目呢?若諸菩薩,心意柔軟,無粗暴志,常以慈眼視諸眾生,待成佛時,即感目睛如紺青色,眼 如初生之月,清淨皎潔,如淨蓮華!此佛以是往因,故得是報,依報立名,故曰清淨蓮華目如來。這尊佛的壽命,有四十大劫。就在此佛的像法時代,有一個阿羅 漢,清淨戒行,功德具足,托缽乞食,福度眾生。可是這位羅漢他不盲目的度生,必先觀眾生根器,因次教化。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女士,她的名字叫做光目;這位 光目女就預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餐供養他;齋罷!羅漢問光目說:『汝有何願要請求呢?』光目含淚答曰:『尊者!今天是我母親死亡的紀念日,我出資供養三寶,為 母修福救拔亡魂,但不知我母死後生在何趣呢?』

「這位羅漢悲愍她的孝心,就為她入定觀 察,定中以天眼見是光目的母親,墮在地獄裏面,受著極大的罪苦!羅漢問光目說:『汝母在世都有些什麼嗜好呢?今在地獄,受極大苦!』光目聞已,淚如雨下, 答羅漢言:『我母親唯一的習慣,就是好吃些魚鱉之屬,並且所吃的魚鱉,多吃它的卵子,或者炒,或者煮,任意的食噉,要計算它的命數,何止千萬億倍!尊者! 您老人家是慈悲的!怎樣拯救我的母親呢?』

「羅漢悲愍她的孝心,就方便的勸光目說:『光目!汝母業重,非吾能拔,汝可至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最好或塑或畫佛的形像,瞻仰禮拜,這樣不論生者,或死者,都能得大饒益。』

「光目聽罷了這話,即刻割愛出售一切物品,請畫家畫了一幅佛像,就在家內設佛堂供養佛,復用最虔誠的孝心為母悲泣!瞻禮如來!

「是夜更深,光目女於靜坐中夢見清淨蓮華目如來!佛身巍巍!如須彌山!金色晃耀!放大光明!告訴光目說:『光目!且勿悲泣!汝母不久,當生汝家,嬰兒落地,纔覺饑寒,即當言說,欲知所以,汝當親問。』

五、婢生一子敘說「業因」

「以後她家內一個婢女,果然生下一個男 孩,不到三天就會說話,這嬰兒見了光目,就微微點頭,作稽首狀,嗚咽著對光目說:『啊!好苦呀!這生來死去的因緣果報,自作還得自受!小姐呀!我前生就是 你的母親呀!久已處在這苦風淒雨暗冥的地方,受盡了驚恐和怖畏!自從和你分別以後(七七以後),就累次墮落在這些大地獄裏面,我現在是蒙受你的福力,才得 脫地獄苦,受生人間,而且為奴婢之子,這還不算,還要短命!我的壽命只有十三歲,又要墮落在地獄裏面,你有什麼計策,令我脫此地獄難呢?』

「光目女一聽此話,就知道是她母親沒有錯了,就哽咽悲啼對那婢子說:『你既然是我的母親,應當知道這罪的基本因素,究竟作了些什麼罪?才墮落在地獄裏面呢?』婢子答曰:『我以殺生害命和惡口毀罵二種罪業,若非蒙妳的福力救拔吾難,以是惡業的因緣故,是不能夠解脫此苦的。』

「光目又問道:『地獄裏的罪報,可以說給我聽聽嗎?』婢子又回答說:『呀!地獄裏面的罪刑,嚇也嚇死了!不要說是去受哩!其花樣之多,就是說上百年或千年也是說不完的呀!』

六、光目女佛前誓願救母

「光目女聽完了這話,就放聲痛哭起來,並 向空中表白說:『大慈大悲的十方佛呀!聽我為母發是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邊地下賤,從此完了這十三歲的壽命,更不經歷三惡道苦,乃至女人之 身,永劫不受者;嗣後在百千萬億劫中,於無量大千世界,所有地獄,不,及三惡道,一切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他們統統脫離地獄、餓鬼、畜生等趣,以待這些 罪報眾生盡成佛竟,我則然後方成正覺!』

「光目女發是願已,聽到清淨蓮華目如來, 自空中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你母親發是大願。光目當知,一于佛前發無上心,則其亡父亡母三報俱轉。吾觀汝母,初生下賤,以轉前(獄)報;十三歲 畢,捨此報身,生為梵志(婆羅門),壽年百歲,以轉現(賤與短命)報;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即諸佛清淨安樂國士),到那時候,他的壽命,以阿僧祇劫為 單位,尚且無量,以其此身直接成佛,不再受生死,以轉後(婆羅門身及邪知見)報。待成佛竟,廣度人天。數如恆沙。』」

七、佛陀介紹無盡意菩薩等「宿因」暨地藏弘願

佛說到這裏,復告定自在王說:「定自在王!那時候福度光目女那位阿羅漢,不是別人,即現在的無盡意菩薩是;光目的母親呢?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呢?即地藏菩薩是。

「當知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劫 來,就這樣的慈悲哀愍!發恆河沙數那麼多的大願,廣度這些罪苦眾生。是故未來世中,若有眾生,廣行眾惡,乃至不信因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毀謗大乘,如 是等惡業眾生,必墮惡趣。可是若遇善知識勸導他,能在彈指之頃,由內心深處,歡喜恭敬,歸依地藏菩薩,是諸惡業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不但此也,若能深 心歸依和恭敬是大士者,能夠瞻禮讚歎!復用香華、衣服、飲食、以及種種珍寶而奉事者;是人能於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身心柔軟,受勝妙樂!倘若天福 已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並承地藏大士威神力故,能憶百千萬億劫中因果始末。

「定自在王!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你們這些菩薩摩訶薩,當記是不可思議人、法之經,廣宣流布度諸眾生。」

定自在王聽完了這話,就對佛陀表白說:「是的!世尊!願您老人家不必憂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南閻浮提,利益眾生。」這位定自在王菩薩摩訶薩,對佛表白完了他的話,就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八、四大天王請問地藏「願力」有「時限」否

就在定自在王菩薩作禮而退的時候,會中四大天王,就一塊兒從他本座位上起來,雙手合掌,恭恭敬敬的對佛表白說:「世尊呀!這位地藏菩薩摩訶薩在久遠劫前,就發這樣的度生大願,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把眾生度完,他還要繼續不斷的更發廣大的誓願呢?唯願世尊給我們說說看。」

九、佛答地藏「弘願」無限

佛告四大天王:「你問的很好,很好!今正是時,吾為汝等及現在未來的天、人等眾,開擴你們得福得慧的機會,說說這地藏菩薩摩訶薩在這娑婆世界的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悲哀愍救拔一切罪苦眾生方便善巧的事吧?」四大天王同聲道:「是的!世尊!願您老人家說給我們聽。」

佛告四大天王說:「這位地藏菩薩摩訶薩, 從久遠劫來,一直到現在,慈悲哀愍這娑婆世界的罪苦眾生,可是時間無際、空間無邊,一切眾生,量等時、空,亦復無邊無際;所以這位地藏菩薩摩訶薩度脫眾 生,也是到現在猶未圓滿他的大願。不但此也!是諸眾生,生死道中,造諸惡業,如種生瓜,瓜又生種,並且愛護它的根種(俱生我法二執)甚於慧命,雖經菩薩諄 諄告誡,那肯連根拔起,更不肯消滅種子;因此無量劫中,拖泥帶水!因蔓不斷!累此菩薩又發重願?」(筆者走筆至此,已淚濕衣襟矣!)以此菩薩累劫以來重申 誓願故,於此娑婆世界,閻浮提內,因機示教,而以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十、佛告四天王地藏度生方法

「四大天王!此地藏菩薩善巧度生,有如下列:若遇殺生者:無論是正兇或從犯,或唆使,或見殺隨喜,這些惡業,輕則短命,或病魔纏身,重則墮無間獄!是故菩薩為說宿殃短命報。

「若遇竊盜者:不管任何方式,凡不經物主許可而非法取者,皆名曰盜。尤其是貪官污吏,找回扣,收紅包,官商勾結,走私漏稅,是等官吏,利用職權,劫取民財,輕則貧窮下賤,重則墮無間獄!是故菩薩為說貧窮苦楚報(包括無間)。

「若遇非正式夫婦而邪淫,以至於破壞人的家庭,而使其妻離子散者;或姿態妖冶,誘姦僧,尼,壞其道業者;或更引起姦殺殃成命案者;是等眾生,輕則墮於孔雀、鴿子、鴛鴦等報(此等鳥類,淫習特盛),重則墮無間獄!是故菩薩為說雀、鴿、鴛鴦報。

「若遇惡口毀謗者:不論有意無意,皆招惡報。當知猛火熾然,燒世間財!惡口熾然,燒七法財!是故眾生,當護於口。否則輕墮下賤,舌根殘缺!常聞惡聲;若壞人名節;或毀佛謗法,定墮無間。是故菩薩為說無舌瘡口報。

「若遇瞋恚者:不論其動機如何,皆招惡 果。何以故?『一念瞋心起,能燒功德林』!當知瞋為殺業動機,人若無瞋,則不能造成殺業;又心若瞋時,則面目猙獰:反之,心中安閒,則面目舒適;又瞋恚之 人,其氣質污濁而醜陋;恬靜之人,其氣質清新而文雅;是故常瞋恚者,輕則醜陋癃殘,重則墮無間獄。是故菩薩為說醜陋癃殘報。

「若遇慳吝者:富有不肯施與,甚至於虐待 自己!如是等人,生為守財奴,死墮餓鬼道;當知凡我所有,無論知識,能力,或財富,應當盡量施與;如呼吸焉,吐而後納,才能有清新之感;以經濟學來講,生 產必以消費為對象;有了良好的對象,經濟才能欣欣向榮。由此可知,有消費者,才能生產;能呼出者,才能吸入;正如施財富者,則得財富;施知識者,則得更多 的知識,為什麼?不斷的施與,自然也就不斷的吸收;在學理上講,叫做推陳出新;在因果律上講,叫做助人者,人恒助之;譬如一切動物都是呼碳吸氧,植物則反 是;動物得到了氧氣,可以刷新內部,助長消化;植物吸收了二氧化碳,一見到陽光就變成了葡萄糖,作它本身的養分,這就叫做平等互惠;而平等的互惠政策,是 無條件的;無條件,就是一切眾生(生物)無住相布施;由於布施離相故,才能彰顯宇宙微妙不可思議;否則一切眾生固步自封,慳吝不捨,這偌大的宇宙豈不窒息 而死?是故無住相(無條件)布施,是宇宙的命脈,也是一切生物平等互惠的基本原則;反此,就是生命枯萎,經濟凍結,其不墮於餓鬼道等甚?以不施與,自不能 得到收獲,是故菩薩為說所求違願報。□

「若遇飲食無度者:如小兒貪吃糖果,可以吃的嘴巴張不開;好飲酒者,爛醉如泥,且可患肝硬化。如是飲食無度,能致橫死,是故菩薩為說饑渴咽病報。

「若遇畋獵恣情者:只知貪圖口腹之樂,任 意殺害生靈,輕則多遇艱難險阻,重則墮無間獄。(往昔有一大富長者,平生僅有一子,婚後七曰,為妻採花,墮樹而死;長者悲痛!往問佛陀,佛言:「往昔因 中,有一小兒,執弓彈雀,旁有三人助喜此兒。汝今此子,彈雀之兒也;汝及妻、媳,助喜三人者也。」)是故菩薩為說驚狂喪命報。

「若遇悖逆父母者:輕則天雷報應,重則墮 無間獄。(歸心錄載:「有何君平者,母裴氏,少年生君平,以後再未生育;君平年已弱冠,母則姿色未衰;某日,其父因公遠行,母子戀姦情熱!後父還家,共母 殺父,埋於後園:不到半日,濃雲密佈,接著就是雷轟雨驟!一聲巨響,天雷霹父屍出!(天公也找證據)緊接著就是轟隆一聲,霹了君平!(就地懲罰,多麼乾 脆!即辦案時;即結案時,可謂迅速有效。)鄰人報官,言君平烝母弒父,已遭天報!裴氏戀子殺夫,理宜處死。後處死刑,棄屍於野」。)是故菩薩為說天地災殺 報。

「若遇放火燒山林木者:以其縱火燒山,殺 傷生靈,輕則狂迷取死,重則墮入三塗。(唐朝衢州杜司馬,今浙江衢縣人;初為洛陽尉時,在城南午橋有民房被焚,數人葬身火窟;忽有一人踉踉蹌蹌來至縣衙, 逐出復入,杜執而詢之,其人曰:『我即午橋縱火殺人者,我們結伴五人,劫取財物,恐其報官,縱火焚之,本想逃脫,可是兩腿不由自主,往南逃時,則見熊熊烈 火擋住去路,又往北返,亦復如是;但不知不覺間走進了縣衙,自知法網難逃,故如實說。』杜盡捕賊黨,處以死刑。)是故菩薩為說狂迷取死報。

「若遇繼父繼母虐待其前妻前夫子女者:菩薩就為他說你將來轉生,也要掌握在他手裏,或做兒女,或做童養媳,或做妻子,等而下之,或做牛驢騾馬,受著惡狠狠的鞭撻之報。

「若遇網捕生畜者:菩薩就給他說,人畜身異,母子情同,如此作者,將來要受骨肉分離的報應。

「若遇毀謗三寶者:菩薩就給他說,三寶如同和煦的陽光,你若不信,背離三寶,就是自投幽谷,輕則肓、聾、瘖啞,重則永墮三塗。

「若遇輕法慢教者:當知此人,無有善根,何以故?一切諸佛皆依法寶至如來地。故勝天子經云:「若有法師深通此經,此地即是如來所行。於彼法師當生善知識想,尊重之心,猶如敬佛。我若住世一劫,若減一劫,說是法師功德,不能究盡。」是故輕法慢教者,菩薩為說永處惡道報。

「若遇破壞常住,挪用常住公物者:是人等 於飲鴆止渴,何以故?大凡常住中的財物,都是十方善信供養三寶者,不容俗人混跡其間做寄生蟲;即出家沙門,最低限度也要嚴守戒律,才可食用常住;再進一 步,除自修外,還要法施眾生,才算合乎理想;因為這是眾生供養三寶的願望與目的;否則連最低條件不能遵守,就是本經所說的「欺誑白衣」;這在世間法上屬 「詐欺罪」,比「竊盜罪」還重的多;世間法尚且如此,出世法中還用問嗎?何以故?世間法律僅憑意業不能構成罪名,必須身口二業才能構成犯罪的行為;可是在 出世法中意業就可犯罪,就是說祗若在一切法上動機不純,用意不善,即可流落三途;請想想看,如果我們連制身口二業的戒律都不能遵守,在世間法上已經不是善 良分子,還能再吃十方供養沒有罪嗎?何況再變相的飽入私囊呢?是故菩薩為說億劫輪迴地獄報。

「若遇污梵誣僧者:(修淨行者,皆曰梵行,不僅佛徒為然。)若以染法污其梵行,或惡意毀謗僧團,這在世法都是犯法的行為,何況加於梵行比丘?是故菩薩為說永在畜生報。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以湯塗毛,以火炙身,或斬其頭,或斫其足,如是傷害它的生命者,如人食羊,羊報若盡,還復為人,互相食噉!或雙方俱在畜生道中,互相吞食,是故菩薩為說輪迴遞償報。

「若遇犯戒而偷著吃葷喝酒者:此人存心欺騙,菩薩為說饑餓禽獸報。

「若遇惡意或意氣用事破壞東西者:不管是人是己或是公物,菩薩為說所求闕絕報。

「若遇貢高我慢者:菩薩為說卑使下賤報。

「若遇兩舌傳播是非者:菩薩為說無舌百舌報。

「若遇邪見而不接受佛法者:(凡有所著,皆名邪見)菩薩為說邊地(不毛之地)受生報。

「像這些閻浮眾生的身、口、意三業,發洩 出來的惡習氣,所結成的惡果,真是有百千種之多;現在我不過略說而已;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果報呢?這都是閻浮眾生業感差別,果報自異;是故地藏菩薩也以百千 種方便法門而教化之!這些眾生若不聽教化就先受如是等花報,後墮三途而受果報!一動就要經過若干大劫,沒有出來的希望。」

佛說完了這些話,又咐囑四大天王說:「四天王!汝等護人護國,也要輔助菩薩方便救拔,以絕緣法,勿令眾業迷惑眾生。」

四大天王聽完了佛的話,就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十一、釋品內義趣—

寫到這裏閻浮眾生業感品已經寫完了,也照例將餘義重新咀嚼一番。

A、概述

(甲)本品是應當和第二品銜接的,何以 故?自第二品菩薩分身集會,以至於共復一形,涕淚悲泣,承擔如來託孤之重,並且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接著就是如來助喜菩薩,言 其廣度將畢,即證菩提。就在這時摩耶夫人見斯盛會,悲喜交集向地藏菩薩發問,如是就產生了「觀眾生業緣品第三」。第三品說完了以後,地藏菩薩這才重申前 意,又說:「唯然世尊!願不有慮!」陳詞又是多麼懇切而有力!世尊見地藏菩薩承擔聖旨,心中欣慰,又嘉許他說:「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 何慮?」可見此經完全是集經人記載佛菩薩的語錄,等於一本會議記錄,不是後人的偽造;若是偽造的話,在文字系統上一定有緊密的聯係,卻不見得有誠懇而真摯 的語言。吾人應當深信不疑。

B、闡釋嬰兒生下即能說話的道理

(乙)問:「嬰兒落地,未滿三日,何能語 言道及宿因耶?」答:「祗若六根具足,生在同一國土,能憶宿因,就會講話,這是必然的道理,不足驚怪;一般說來,人死之後,此中陰身的見聞覺知,完全與生 前一樣,不過肉體上的生理組織破壞,不能顯發就是了;但經過七日一番生死(昏迷狀態),到了七七四十九天,經過七番生死,把生前的事,由淡而忘,再經過投 胎,就又得從頭做起,這還是由人轉人來說,若是由三惡道中來者,因其久離人群,三途習氣未盡,當然更要笨些,今此光目的母親仗佛神力,能憶宿因,自會說 話,不足為怪。」

(丙)問:「經中未說墮獄者,解何加入?」答:「經中所言,多從當世說,當世受者,是為華報,死墮三途,方為果報。又罪有輕重之分,案情重者,皆當墮獄。」

【書籍目錄】
第1頁:地藏菩薩本願經唯識觀增修版序 第2頁:地藏菩薩本願經唯識觀序
第3頁:自序 第4頁:略釋經題
第5頁:譯者略歷 第6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第7頁:婆羅門女救母品第二 第8頁:分身集會品第三
第9頁:觀眾生業緣品第四 第10頁:閻浮眾生業感品第五
第11頁:地獄名號品第六 第12頁:如來讚歎品第七
第13頁:利益存亡品第八 第14頁:閻羅王眾讚歎品第九
第15頁:稱佛名號品第十 第16頁:較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一
第17頁:地神護法品第十二 第18頁:見聞利益品第十三
第19頁:囑累人天品第十四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