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鑰 聖嚴法師著

禪鑰 聖嚴法師著

放鬆身心

[日期:2010-07-21]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教給各位一個呼吸的方法:吸氣時觀想非常的清涼舒暢,好像因為吸一口氣,把體內濁氣都排了出去;呼氣時把身體感受到的重量、負擔──身體的重量和頭腦的負擔,都隨著呼氣而排了出去。
  
  換句話說,諸位練習把身體放鬆、頭腦放鬆、眼球放鬆,身體每一部位都放鬆,然後注意呼吸,感覺從鼻尖出入的呼吸很舒暢、很舒服。
  
  平時不知道呼吸是這麼的舒服,其實能夠呼吸,便是得天獨厚的享受。
  
  一、把壓力、負擔全部呼出
  
  吸氣時不要注意吸的氣到了那裡,只要想像吸進去的氣,把身體的每一個毛孔像窗子般打開,體內所有的廢氣全因吸氣換掉。呼氣時則慢慢呼出,把身上所有的負擔、壓力、感覺,全部隨著呼氣而排得乾乾淨淨,就像把倉庫裡所有陳年霉貨,清理得乾乾淨淨。
  
  然後漸漸覺得身體虛虛渺渺,不像是一個有阻礙東西,而是四通八達、舒舒暢暢,呼吸就像和煦的微風穿透身體一樣,非常溫柔明淨輕鬆。這時候因為身體沒有負擔,頭腦也沒有壓力,所以非常舒暢安定而喜悅,一種淡淡的、輕輕的喜悅。
  
  然後再運用三個原則:觀──運用方法,照──知道正在運用方法,提──發覺到離開方法時,立即輕鬆地回到方法上。
  
  如果打坐不運動,氣脈不容易通,因此要做柔軟體操。打坐和一般運動的體驗不一樣,效果、利益也不一樣,因為一般運動只是使身體舒暢,但頭腦不可能很寧靜。要頭腦寧靜,還是得打坐。
  
  失眠是因為腦神經緊張,而工作繁重、憂慮過度,會使腦神經緊張。用腦過多時,雖然未到達頭痛的程度,但頭會發熱。各位不妨用手按摩眉稜骨正中,如果不痛,表示頭腦不緊張,如果會痛,要按摩此處,因為這兩條筋一直通到後頸。按摩時要緩緩用力,使它感覺到痛,而不是強力刺激它,按摩太陽穴的效果都比不上按摩這兩個眉稜骨的顯著。
  
  二、隨時練習放鬆身心
  
  諸位應該隨時練習放鬆身心,一般人坐車時,筋骨常因車子的行駛而緊張,坐飛機時也因為飛機在動而難以睡得很熟,但如果能夠盡量放鬆總是好的。我一上飛機就能睡覺,可以從美國一路睡到臺灣;我很喜歡上飛機,因為平常沒有這麼長的時間睡覺。
  
  最近報紙上報導。有位記者問達賴喇嘛:「你做不做夢?夢到些什麼?」他回答說:「有時夢到女人來找我,我第一個念頭是女人很可愛;第二個念頭是我是和尚,不可以接受她;第三個念頭是女人不見了。」
  
  我問弟子:「達賴喇嘛的自我表白,在你看來以為如何?」弟子說:「這是工夫呀!不簡單。在夢裡還能知道自己是和尚,還能拒絕女人,真不容易。」
  
  我說:「是的。不要覺得達賴喇嘛做了這麼久的和尚,還是位活佛,竟然也會夢到女人,這是什麼話!夢到女人沒關係,不接受她就可以了,這也是修行的工夫。」
  
  我們平常曉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曉得自己是在什麼狀況下?心態如何?動作如何?就能隨時隨地該拒絕就拒絕,該完成就完成。這是禪修的工夫,連睡覺時都有用。
  
  三、境界現前也不為所動
  
  有人睡覺時,夢見被強盜追殺,全身緊張;如果頭腦放鬆,身體肌肉放鬆,就不會做類似的惡夢。平時經常保持身心放鬆,便能於遇到突發狀況時,身心還是處在平常狀態,不會恐懼、緊張。不過,必須靠經常打坐才能真正做到鬆弛,而平常也要練習。
  
  諸位桌上有個紅包,裡頭不是現金,但上面的兩句話,對諸位會有受用,可以帶回去給親朋好友分享。「識己識人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
  
  這兩句並不是我自己的話,我只是把它們湊在一起,但人人可以用得到。有位報社的副董,因為辭職而很難過,但一看到這兩句話就想開,知道自己可以離開了。另一位女士也是在報社工作,正考慮要不要接任一份雜誌的總編輯,看到這兩句話,就決定接受了。
  
  因此,我想不管是進是退,只要自己知道是否適合就好。
  
  (一九九四年一月十五日在社會菁英禪三聯誼會開示,單德興居士、江美寶居士整理)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續佛慧命
第3頁:「五停心觀」修行法 第4頁:禪與悟─無常無我.理入行入
第5頁:禪修的要領(一) 第6頁:禪修的要領(二)
第7頁:明心見性 第8頁:開悟成佛
第9頁:梅子熟了 第10頁:放鬆身心
第11頁:我與環境不一不二 第12頁:佛在心中.口中.行為中
第13頁:禪如何用於日常生活 第14頁:禪修與信仰
第15頁:我們的身.心.世界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