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釋義 吳立民居士著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釋義 吳立民居士著

卷上

[日期:2010-09-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吳立民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卷上

藥師(1)琉璃光(2)七佛(3)本願功德(4)經(5)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6)於佛光內寺譯

如是我聞(7)。一時薄伽梵(8)遊化諸國,至廣嚴城(9),樂音樹(10)下,與大比丘(11)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12)三萬六千,其名曰曼殊室利(13)菩薩、觀自在菩薩、慈氏菩薩、善現菩薩、大慧菩薩、明慧菩薩、山峰菩薩、辯峰菩薩、持妙高峰菩薩、不空超越菩薩、微妙音菩薩、常思惟菩薩、執金剛菩薩。如是等諸大菩薩而為上首。及諸國王大臣、婆羅門(14)、居士(15)、天龍八部(16)、人、非人(17)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示教利喜,皆令具足,微妙行願,趣大菩提。

【註解】

1)藥師:係由梵語義譯,亦可稱為大醫王佛。佛用戒、定、慧法藥,醫九界眾生報病、業病、煩惱病,故名藥師。在法華名藥王,在涅槃名新醫,在本經名藥師,其義一也。

2)琉璃光:也是東方佛的名字,是梵語「薜琉璃」的略釋,其義為天青寶石中所含的淨光,以琉璃光的明淨來比喻佛德,所以東方藥師佛又以琉璃光為名,稱為東方藥師琉璃光佛。

3)七佛:即七尊藥師:善名稱吉祥王如來、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無憂最勝吉祥如來、法海雷音如來、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

4)本願功德:本願是學佛者所發的弘願。功是功力,如行布施、持戒、忍辱、禮佛、坐禪等,都需要有一番功力。德即是得,修功有所得,名為功德。

5)經:釋尊在世,隨機說法,現今所流傳,集成一段一章,一部部的經典,是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而成,足令後世奉為圭臬。以上為本經題解。

6)義淨:唐代譯經僧,河北涿縣人(或山東曆城人)。俗姓張。幼年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咸亨二年(671)由廣州,通過海路,到印度及蘇門答臘遊學十七年,歷30餘國,攜梵本經論400部,舍利300粒至洛陽,譯出經典56部,共230卷。為四大譯經家之一。

7)如是我聞:如是者,是指這部經典;我聞者,是我(阿難尊者)親自聽來的。阿難尊者問佛:所作一切經首,要加何等文句?佛答:要用「如是我聞」為經首。所以每一部佛經,開頭總是說「如是我聞」,用以表示從佛得來。

8)薄伽梵:是佛陀的尊稱,義譯為世尊。

9)廣嚴城:是印度的毗耶離城,意譯為廣嚴城,在恒河邊,王舍城對面。

10)樂音樹:樹名,因其樹林中一有微風吹動,枝葉便發出種種奇妙的自然聲音,如同奏樂,故名。佛遊化廣嚴城,即憩息此樹下說法。

11)與大比丘:與者,即與會的大眾。大比丘者,是指精勤修學,證得阿羅漢果的聖者。

12)菩薩摩訶薩:菩薩是梵語菩提(覺)薩埵(有情)的簡譯。菩薩者,乃是一方面上求佛道,一方面下化眾生,以救助世人為己任之大覺悟者。此處所說的三萬六千菩薩,是指摩訶大菩薩。摩訶是大,薩即薩埵(有情)的簡稱,摩訶薩合稱為大有情。

13)曼殊室利:即文殊師利,簡稱文殊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名龍種上尊王佛。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吉祥」,為釋迦世尊十大弟子之一,諸弟子中智慧辯才第一,典型法像是:手持寶劍,騎獅子座;和普賢菩薩(騎白象座),同為釋迦如來的左右二脅侍。中國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道場,唐宋以來一直是我國最早最大的道場之一。

14)婆羅門:譯為淨行,是印度四大階級之一,專門執行祭祀的職務,在當時極重視祭祀的印度社會裏,有著極崇高的地位。

15)居士:印度社會的第三階級,叫作吠舍,也就是一種自由民,其中富有的、有地位的紳士,稱為居士。

16)天龍八部:指天眾、龍眾、夜叉(又名藥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又名揭路荼,金翅鳥)、緊那羅(又名緊捺洛,歌神)、摩喉羅迦(又名莫呼落伽、大蟒神)。天龍八部都是守護佛的神將。

17)人、非人:國王、大臣等是人,相對人而言,天龍八部、惡鬼、冥眾則係非人。

【講述】

本經全文,分三大科:即序分、正宗、流通三分。敘述佛說此經的因緣,是序分。由此而引起開示全經的中心主題,為正宗分。佛說法,不但是為了當前的聽眾,且為未來的眾生,所以還要囑咐流通,化化不絕,是流通分。

序分中,又分敘事證信與禮請起說,通常稱為通序與別序。敘事證信,是敘述佛在何時何地為何等人開示此一法門,以及當時在場共有聽眾若干,以表示結集經典的人,確曾從佛聽來,不是妄自杜撰,這才能取得後人的信仰。智度論說:「說時、方、人,為令人生信故。」

本經這第一段的大意是:弟子阿難說:這本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是我親自從佛陀那裏聽來的。在說此經的時候,佛陀周遊教化到了廣嚴城,行止到樂音樹下,與有德行的高僧及各弟子,約有八千人等共同活動。佛宣說本經時,聽眾裏有三萬六千大菩薩,其中曼殊室利菩薩、觀自在菩薩、慈氏菩薩、善現菩薩、大慧菩薩、明慧菩薩、山峰菩薩、辯峰菩薩、持妙高峰菩薩、不空超越菩薩、微妙音菩薩、常思惟菩薩、執金剛菩薩等大菩薩坐於上首。國王、大臣、祭師、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這些無量無數的大眾,都恭敬圍繞著佛陀,諦聽佛陀為他們宣說微妙法門。

爾時(1)曼殊室利法王子(2)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3)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4):世尊(5),今有無量人天大眾,為聽法故皆已雲集。唯佛世尊從初發意,乃至於今,所有無量塵沙數劫,諸佛剎土無不知見。願為我等及未來世像法(6)眾生,慈悲演說諸佛名號(7)、本願功德(8)、國土莊嚴(9)、善巧方便(10)差別之相,令諸聞者(11)業障(12)消除,乃至菩提,得不退。」爾時世尊讚曼殊室利菩薩言:「善哉(13)!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愍念無量業障有情(14),種種疾病憂悲苦惱得安樂故,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國土莊嚴。此由如來威神之力令發斯問。汝今諦聽(15),極善思惟(16),當為汝說。」曼殊室利言:「惟願為說,我等樂聞(17)。」

【註解】

1)爾時:那時候,即大眾圍繞佛陀而聽法的時候。

2)法王子:曼殊室利稱為法王子,是因為將來要繼承佛位。法王指佛陀,為佛之德號。

3)承佛威神:佛的威德崇高偉大,不可思議,若無佛的威神慈悲加被,弟子是不敢冒然發問的;曼殊室利有智慧,了解法會大眾的內心要求,更深知末法眾生對此法門的必要;由於慈悲心的驅使,促使他來啟問這一救苦法門。

4)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這是按印度當時集會請法時的規則,向佛稟白時所行的禮節。白:稟告的意思。

5)世尊:佛的尊稱,因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

6)像法:佛法共分三個時期:釋迦佛在世時稱為正法時期,此時期眾生修學佛法大都能獲得果證,其教法流行一千年。像法時期,佛法已經變質,到處是一些相似的佛法,故名像法,此時期證果的人已經很少,其教法流行也是一千年。末法時期,末者微也,此時期佛法轉為微末,眾生善根愈來愈淺,修行者愈來愈少,證果者更少,其教法流行一萬年。

7)諸佛名號:即藥師佛等名號。

8)本願功德:即本因地中初發心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弘願;功德即佛成就的功德,非常崇高偉大。

9)莊嚴:莊美威嚴。

10)善巧方便:善巧,即各種巧妙的度人方法;方便,即在施行的方法上的種種方式,隨宜而設,為方便權宜之妙用。

11)聞者:聽到佛法的人。

12)業障:人的一切善惡思想行為,都叫作業;如好的思想行為叫作善業,壞的思想行為叫作惡業。障即障礙,由前生所做的種種罪業而衍生今生的種種障礙。

13)善哉:好極了。世尊對曼殊室利的讚許。

14)有情:又名眾生,即一切有生命的動物。

15)諦聽:注意地聽。

16)極善思惟:要善巧地思考,將已聽過的,用智慧加以辨別、審察。

17)樂聞:極樂意聽聞。聽到佛陀說法,內心非常欣喜。

【講述】

這一段從緣起分的禮請起說。這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受了佛的威神之力,從自己座位中站起來,露出右肩,右膝跪地,兩手合掌,很恭敬地向佛行禮,然後讚歎說:「世尊,現在有無數無量人天大眾為聽聞佛法緣故都已結集,唯佛從因地初發心至今經過無數無量塵沙數劫時間,眾佛國土您沒有不知曉的,請為我們現在及末法時期眾生發大慈悲心,演講開示諸佛的名號,及諸佛因地的本大行願、無邊殊勝功德,國土莊嚴,善巧方便,能夠使聽聞佛法的人,因此得以業障消除,直至證得無上菩提,永不退轉。」

曼殊室利代眾請法,世尊便讚歎他說:「好極了!好極了!你以偉大悲憫心救拔那些受業障纏累的有情眾生,使他們解除種種疾病、憂悲、痛苦、煩惱,得利益安樂,以此緣故,勸請我廣說諸佛名號及本願功德,國土莊嚴。你是受了佛的威神之力加被、鼓勵,才啟請發問。你現在注意聽,並認真思考。我當為你們宣說。」曼殊室利聽了,很歡喜地回答:「是的,世尊,願您述說,我們很高興地聽您宣說這些道理。」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四殑伽河沙(1)佛土(2),有世界名曰光勝,佛號善名稱吉祥王如來、應(3)、正等覺(4)、明行圓滿(5)、善逝(6)、世間解(7)、無上丈夫(8)、調御士(9)、天人師(10)、佛(11)、世尊,有無量億眾不退菩薩之所圍繞,安住七寶(12)勝妙莊嚴師子之座,現在說法。曼殊室利,彼佛國土清淨嚴飾,縱廣正等百千逾繕那(13)、以贍部金(14)而為其地,平正柔軟,氣如天香,無諸惡趣(15)及女人名,亦無瓦礫、沙石、棘刺,寶樹行列,花果滋繁,多有浴池,皆以金銀真珠雜寶而為砌飾。曼殊室利,彼國菩薩皆於七寶蓮華化生。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16),皆當願生彼佛國土。」

【註解】

1)殑伽河沙:即恒河沙的異譯。河中的沙又細又多;佛多在恒河流域一帶說法,所以每說到極多時,總是舉恒河沙為喻。

2)佛土:指一佛所住的國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領土。

3)應:梵語「阿羅訶」的義譯。因佛功德最為圓滿,應受人天供養,為人天作大福田;又應已斷淨煩惱,應不再受生死。

4)正等覺:即梵語的三藐三菩提。乃真正普遍平等的覺悟的意思,亦即佛的覺悟。

5)明行圓滿:舊譯明行足;圓滿,就是足的意思。明是智慧,行如布施、持戒等萬行。佛的福德智慧,自利利他功行,一切圓滿具足,無欠無缺,故名明行圓滿。

6)善逝:逝,即去的意思,也就是入涅槃。小乘聖者,丟下無邊苦惱眾生,自己一人入涅槃,是逝而不善;大覺佛陀不離生死而證菩提,不捨眾生而入涅槃,故名善逝。

7)世間解:解是解了:對世間事理,眾生苦本、苦因、以及滅苦的方法,離苦的究竟處,都明達、解了。

8)無上丈夫:又稱無上士。無上,至高無上者。佛之智德,於天上人間最勝,為人天的導師,故稱無上丈夫。

9)調御:調御如馬師,能把暴戾的馬,訓練成馴服的馬。佛教化眾生,無論眾生的根性如何惡劣、乖戾,如何剛強難服,也能善巧調御,使他慢慢轉向佛法,修學佛法而得成就。

10)天人師:佛出世間,不但教化人類,也同樣教化天人,有無量諸天參預法會聽法,故佛為天人的教師。

11)佛:即是覺者,能究竟覺悟生命的秘奧,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聖人。

12)七寶:指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等七種寶物。

13)逾繕那:印度計里程的單位,又稱由旬。一由旬約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不等。

14)贍部金:指須彌山四大洲之南贍部洲出產之黃金。贍部洲又稱南閻浮提、南贍部洲。

15)惡趣:眾生種惡因得惡果所趣向之處,與惡道同義,即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

16)善男子、善女人:指聞佛法而信受的男女,這裏指在家、出家的修行者和六道中有緣眾生。無疑叫信,聞薰佛法叫「善」。

【講述】

以上從如來至世尊,是佛的十大通號。這十名,全是依佛的功德而安立的。因佛的功德太大,一名不足以表詮;當時,印度的一般習慣,凡歌頌或讚美,多用十個名詞,佛法循世俗習慣,也採用十種名稱讚佛。這十種名稱便是:1、如來,2、應,3、正等覺,4、明行圓滿,5、善逝,6、世間解,7、無上丈夫,8、調御士,9、天人師,10、佛。

經文的這一段,總標了東方淨土的名稱,及佛陀的聖號。

曼殊室利,彼佛如來應正等覺,從初發心行菩薩道(1)時,發八大願。云何為八?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無上菩提(2)時,若有眾生,為諸側逼切其身,熱病諸瘧蠱道魘魅(3)起屍鬼(4)等之所惱害,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側悉皆消滅,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註解】

1)菩薩道:菩薩修行圓滿,自他二利,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名菩薩道。

2)無上菩提:即無上正等覺。佛的圓滿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之無上智慧。

3)蠱道魘魅:魘魅:用邪道致人死亡;蠱道:即把蟲放在器皿裏,讓它們自相啖食,取那最後存留的做成蠱,這種毒藥奇毒無比,可以使人失去知覺。

4)起屍鬼:對死屍念咒,使屍首活動起來。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盲、聾、喑啞(1)、白癩(2)、癲狂(3)眾病所困,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諸根具足,眾病消滅,乃至菩提。

【註解】

1)喑啞:喉音嘶沙,語言不亮。

2)白癩:大麻瘋病。

3)癲狂:神經反常。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為貪瞋癡之所纏逼,造無間罪(1)及諸惡行,誹謗正法不修眾善,當墮地獄受諸苦痛。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令無間罪及諸業障悉皆消滅,無有眾生墮惡趣者,常受人天殊勝安樂,乃至菩提。

【註解】

1)無間罪惡:沒有間斷地犯罪。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少乏衣食、瓔珞(1)、臥具、財貨、珍寶、香花、伎樂(2),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所乏資生皆得充足,乃至菩提。

【註解】

1)瓔珞:用線貫穿起來的各色珠寶。

2)伎樂:如琵琶、簫、笛、琴等樂音及歌唱之佛贊等。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或被枷鎖繫縛其身,以及鞭撻受諸苦惱,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苦難都得解脫,乃至菩提。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於險難處為諸惡獸熊羆、師子、虎豹、豺狼、螈蛇、蝮蠍之所侵惱,欲斷其命發聲大叫受大苦時,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所有恐怖皆得解脫,諸惡獸等悉起慈心,常得安樂,乃至菩提。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鬥諍言訟(1)因生憂惱,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鬥訟解散,慈心相向,乃至菩提。

【註解】

1)鬥諍言訟:鬥是毆擊,屬身業;訟是爭辯曲直,吵到執法官方以求判決,屬瞋惡的口業。這些瞋惡可以升級到互相謀害,惡業更大。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入於江海,遭大惡風,吹其船舫,無有洲渚而作歸依,極生憂怖,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皆得隨心至安隱處受諸快樂,乃至菩提。曼殊室利,是謂彼佛、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八種微妙大願。又彼世尊從初發心常以定力(1)成就眾生供養諸佛,嚴淨佛土,菩薩眷屬悉皆圓滿,此之福德不可思議。一切聲聞及諸獨覺(2),縱經多劫(3)說不能盡,唯除如來補處菩薩。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若王、大臣、長者、居士,心希福德,斷諸煩惱,稱彼佛名,讀斯經典,於彼如來至心尊重,恭敬供養,所有一切罪惡業障及諸側,悉皆消滅,諸有願求無不隨意,得不退轉,乃至菩提。

【註解】

1)定力:禪定的力量,能破除一切亂想,為五力之一。定,即心住一境,而不散亂。

2)聲聞及諸獨覺:聽佛的音聲教化而修行悟道叫聲聞;不待佛的教化,看見現象界無常變化,即能悟道而會自己發心修行,開悟證果,叫獨覺。聲聞與獨覺,都能明自性,出生死,從此岸而登彼岸。

3)劫:梵文劫波的簡稱,指時間很長的意思。世界由成到毀,叫做一劫。劫有小、中、大三種,一小劫為一千六百八十萬年。

【講述】

經文正宗分。

佛告訴曼殊室利說:從我們娑婆世界向東方去,經過四倍恒河沙那麼多的佛國土,有一個佛國世界,名叫光勝。這個光勝世界佛祖的佛號:善名稱吉祥王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世尊。有無量無數億的不退轉菩薩之所圍繞。此佛安然住於大寶勝妙莊嚴師子座上,正在講佛法。曼殊室利,那裏的佛國土清淨,莊嚴,縱橫廣闊百千逾繕那,用贍部金鋪地,平整柔軟,氣味芬馥,沒有地獄、餓鬼、畜生等惡趣,沒有塵世污穢和男女愛欲,也沒有瓦礫、沙石、荊棘,街道上生長著繁茂的花果、寶樹,都用金銀、珍珠雜寶而砌飾的浴池。佛告曼殊室利,那個佛國的菩薩,都是七寶蓮花所化生,所以清淨的善男子和善女人都應發願,生於那個佛國。

佛告曼殊室利:那個佛、如來、應、正等覺從前修菩薩道時,在因地發八大願。這八大願是:

第一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時,若有眾生身受各種疾病折磨,痛苦不堪時,為熱病、外道法術、魘魅起屍鬼所害時,如能誠心誠意持我佛號,由此而得佛加持的緣故,所有的側全部消滅,直到證得無上菩提。

第二大願:我來世成佛時,若有眾生被盲、聾、喑啞或白癩、癲狂等病所困擾,如能一心一意持我聖號,受佛威德力之加被,諸根都會具足,眾病消滅,直到證得無上菩提。

第三大願:我成佛時,如眾生因貪瞋癡三毒所害,造了深重、沒有間斷的罪惡,誹謗正法,不修眾善,應墮地獄受眾多苦難,若能一心稱念佛號,於是佛之加被威力,能使無間罪惡及各種業障全部消滅,沒有眾生再墮惡趣三塗,而會得到人天殊勝的安樂,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四大願:我來世成佛時,若眾生缺乏衣服、飲食、臥具、財物、各種珠寶、伎樂,如能誠心稱念佛號,由此功德力,使所缺少的生活資料都得到滿足,直至證得大菩提。

第五大願:我來世成佛時,如果有人犯了國法,身被枷鎖繫縛,或受鞭撻及種種苦難,若能誠心稱我名號,由於得加被力之緣故,所有苦難都得解脫,直至證得大菩提。

第六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如有眾生在險難處受各種兇猛惡獸、熊、羆、獅子、虎、豹、豺狼、螈蛇、蝮蠍所侵害,生命將斷,受恐嚇大叫,受大苦難,若能憶念持誦我的聖號,以此殊勝功德力,所有恐怖全部得解脫,所有惡獸都會發起慈悲心,眾生常生安樂,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七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若有眾生爭鬥,發生言訟,而生憂愁煩惱,如能誠心稱念我名號。由此得加持之威力,鬥爭、言訟得以和解,產生相互慈悲之心,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如有眾生航行在江海中,遇到狂風惡浪,舟船處於危險之中,又找不到島嶼和海岸停靠,心生極大憂愁恐怖,若能專心憶念持誦我的名號,由我廣大威神力之加被,舟船都能隨眾生心願,行至安全、穩妥地方,並享受各種快樂,直至證成佛果。

佛告曼殊室利,這就是那個佛、如來、應、正等覺在行菩薩道時所發八種微妙大願。並且這個佛從因地初發心時經常以禪定力幫助成就眾生,恭敬供養各佛的莊嚴、清淨國土,菩薩的眷屬也都圓滿成就,此種福祿、功德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

證得小乘極果的聲聞和獨覺,即使經過多劫那麼長的時間來說,藥師佛的功德也說不完。唯有下一生就能成佛的補處菩薩才能如實任解。

釋尊又告訴曼殊室利說,如有深具淨信的善男子、善女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希望增長福德,斷除諸煩惱,持誦藥師佛的名號閱讀藥師典著,恭敬、虔誠地供養藥師如來,所有的罪惡、業障和各種疾病痛苦全都消失,眾生有情所有願求無不隨意滿足,直至證得無上菩提,永不退轉。

復次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五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妙寶。佛號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有無量億菩薩圍繞現在說法,皆演大乘(1)微妙深義。曼殊室利,彼佛如來從初發心行菩薩道時,發八大願。云何為八?

【註解】

1)大乘:即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

【講述】

釋尊又告訴曼殊室利,從我們這個世界往東方去,過五倍恒河沙那麼多的佛國土,有一個佛國世界,名叫妙寶,其佛祖號稱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有無數、無量億的菩薩圍繞著佛陀,聚精會神地聽佛宣講微妙的奧義。曼殊室利,那個佛在因地初發心修菩薩道時,發八大誓願,這八大願是: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為營農業及商賈事,令心擾亂,廢修菩提殊勝善法,於生死中不能出離,各各備受無邊苦惱,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衣服飲食資生之具、金銀珍寶隨願充足,所有善根皆得增長,亦不捨離菩提之心,諸惡道苦咸蒙解脫,乃至菩提。

【講述】

第一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時,若有眾生經營農業、商業,使心思煩亂,不修菩提殊勝法門,在生死流轉中不得解脫,身受種種無盡痛苦、煩惱折磨,若能專心憶念,持誦佛號,由佛威神之力加被,衣服、飲食、生活資料、金銀財寶,隨願滿足,所有善根都得到增長,也不捨離菩提正法,各種惡道,都得解脫,直至證得無上佛果。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於十方界所有眾生,若為寒熱饑渴逼身受大苦惱,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先世(1)罪業悉皆消滅。捨諸苦惱,受人天樂,乃至菩提。

【註解】

1)先世:即前生、前世。佛教有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之分。先世即過去世。

【講述】

第二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在十方界所有眾生,如因寒冷、炎熱、饑餓、飲食等身受痛苦煎熬,若能誠心誠意稱誦我名,由佛大威德加持力的緣故,前生所犯的罪惡業果都消滅,脫離各種苦惱,享受人間、天堂無限快樂,直至證得大菩提。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於十方界若有女人,貪淫煩惱常覆其心,相續有娠,深可厭惡,臨當產時,受大苦惱,若我名字暫經其耳或復稱念,由是力故,眾苦皆除,捨此身已,常為男子,乃至菩提。

【講述】

第三大願:我來世證得佛果時,在十方界若有女人常被貪淫、煩惱覆蓋、纏繞其心,相繼而有身妊,深感厭惡,臨生產時,受到極大痛苦折磨,那怕暫時聽聞佛號或持誦我的聖名,由此功德威力加被,所有痛苦都消除,並捨女身而轉成男子,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或與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及諸親友,行險難處,為賊所侵,受諸苦惱,暫聞我名,或復稱念,由是力故,解脫眾難,乃至菩提。

【講述】

第四大願:我來世證得佛果時,若有眾生,或與父母、兄弟、姐妹、妻子等眷屬親友,行至危險處,被賊所侵害,受各種痛苦,煩惱,暫時聽到我的名號,並至心持誦,由此威力加被,可以解脫各種苦難,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行於暗夜,作諸事業,被惡鬼神之所惱亂,極生憂苦,暫聞我名或復稱念,由是力故,從暗遇明,諸惡鬼神起慈悲意,乃至菩提。

【講述】

第五大願:我來世證得佛果時,如有眾生有情在黑夜中作各種事業,被惡鬼神擾亂,心生極大憂愁、痛苦,聽我的名號並專心稱念,由佛威德神力加被,黑暗變得光明,甚至各種惡鬼神也發起慈悲心,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行鄙惡事,不信三寶(1),智慧鮮少,不修善法,根力覺道(2)念定總持皆不修習,若能至心稱我名者,由是力故,智慧漸增,三十七品(3)悉皆修學,深信三寶,乃至菩提。

【註解】

1)三寶:即佛、法、僧。佛,有無上智慧與覺悟之人。法為佛陀所說的教法。僧為住持正法的出家人。

2)覺道:大覺、正覺之路。

3)三十七品: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共三十七品,為修道的重要資糧,故名三十七道品。

【講述】

第六大願:我來世證得佛果時,如有眾生作鄙劣惡事,不信佛、法、僧三寶,缺少智慧,不修習佛法,根本的戒、定、慧、真言都不修習,若能誠心誠意稱誦我名,由佛功德威神之加被的緣故,智慧逐漸增長,三十七道品都得修行學習,堅定信奉三寶,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意樂鄙劣,於二乘道(1)修行而住,棄背無上勝妙菩提,若能至心稱我名者,捨二乘見,於無上覺得不退轉,乃至菩提。

【註解】

1)二乘道:指聲聞乘與緣覺乘。凡屬修四諦法門而悟道的人,總稱為聲聞乘;凡屬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的人,總稱為緣覺乘。此二乘均為小乘。

【講述】

第七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若眾生樂於修住於鄙劣不究竟的二乘道中,背棄無上勝妙究竟的菩提正道,如能專心稱念我名號,就能捨棄二乘之見,皈依無上正等正覺之菩提,精進不退轉,直至證成佛果。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見劫將盡,火欲起時,生大憂怖、苦惱悲泣,由彼前身惡業力故,受斯眾苦,無所歸依,若能至心稱我名者,所有憂苦悉皆消滅,受清涼樂,從此命終於我佛土,蓮華化生(1),常修善法乃至菩提。

【註解】

1)蓮華化生:佛教以蓮花代表清淨,因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念佛往生彌陀淨土的人,皆在蓮花之中化生。

【講述】

第八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如有眾生劫難將盡,烈火將燃起時,心生憂慮、恐懼、痛苦、煩惱,而悲傷哭泣,這是由於其前身所做惡業的緣故,受眾多的痛苦,沒有歸依之處。若能專心稱誦我名,所有痛苦、憂愁都能消滅,得到清靜、涼爽的安樂,死亡之後,會生我佛國土上,由蓮華化生,經常修習大乘佛法,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曼殊室利,是為彼佛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八種微妙大願。又彼如來所居佛土廣博嚴淨,地平如掌。天妙香樹而為行列。天花遍覆、天樂常鳴。天妙鈴鐸隨處懸布。天寶莊嚴師子之座。天寶砌飾諸妙浴池。其地柔軟,無諸瓦礫,亦無女人及諸煩惱,皆是不退諸菩薩眾蓮華化生。若起念時飲食衣服及諸資具隨意現前,是故名為妙寶世界。

【講述】

佛告訴曼殊室利,這就是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在因地修習無上菩薩道時所發的八種微妙誓願。那個佛所居住的佛國國土廣闊博大、莊嚴、清淨,地面平整如手掌,美妙的樹木芬芳成行地排列,滿布萬紫千紅的鮮花,美妙的音樂飄灑、演奏,悅耳的鈴到處懸掛著,佛安坐在各種寶石裝飾莊嚴的獅子座上,各種珠寶砌飾的美妙的浴池,地面柔軟,沒有各種瓦礫。此佛土沒有女人,沒有貪瞋癡各種煩惱,都是不退轉眾多菩薩蓮花化生。只要思念一下,飲食、衣服及生活各種資具會隨自己的意願來到面前,所以名叫妙寶世界。

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國王、王子、大臣、輔相、中宮、彩女,晝夜六時(1),慇重至心恭敬供養彼佛世尊及稱名號,並造形像,香花、音樂、燒香、末香、塗香而為奉獻,清淨嚴潔,於七日中持八戒齋(2),於諸眾生起慈悲意,願生彼土,彼佛世尊及諸菩薩護念是人,一切罪業悉皆消滅,無上菩提得不退轉,於貪恚癡(3)漸得微薄,無諸病苦增益壽命,隨有希求悉皆如意,鬥諍怨家咸生歡喜,捨此身已往彼剎土,蓮華化生,當生之時念定總持,悉皆明了。曼殊室利。如是當知,彼佛名號無量功德,若得聞者所願皆成。

【註解】

1)六時:印度古代晝三時與夜三時合稱六時。晝三時是晨朝、日中、日沒,夜三時是初夜、中夜、後夜。

2)八戒齋: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脂粉、香水,不穿華麗的衣服,不觀玩歌舞伎樂,七、不睡臥高大床褥,八、不非時食。前七為戒,後一為齋,故又名齋戒。

3)貪恚癡:又名三毒。貪是貪欲,恚是瞋恚,癡為愚癡。

【講述】

釋尊告訴曼殊室利,若有清淨、信奉佛法的男子、女人、國王、大臣、輔相、中宮的彩女,晝夜六時虔誠一心一意地恭敬供養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持誦聖號,並造佛像,香花、音樂、燒香、末香、塗香尊重奉獻,清淨莊嚴、整潔,在七天中持八戒齋,對諸眾生生慈悲心,希望生於妙寶佛土,那麼,佛世尊及眾菩薩會保護憶念修行人,一切罪業都能消滅,證得無上菩提,永不退轉。其貪瞋癡逐漸減少,沒有諸疾病痛苦,壽命增長,雖有稀罕之所求,也都能如願,爭鬥怨家仇人都生歡喜心,捨棄此身往生那個佛土,托蓮花化生;當投生的時候,戒、定、慧、真言都知曉。

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的聖號,有無量功德威神力,若聽聞者,所有願望都能滿足。

復次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六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圓滿香積,佛號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應、正等覺。有無量億萬菩薩圍繞,現在說法。曼殊室利,彼佛如來從初發心行菩薩道時,發四大願。云何為四?

【講述】

佛告訴曼殊室利,從我們這個世界向東方去,經過六倍恒河沙那麼多的佛國土,有一個佛國世界,名叫圓滿香積,其佛祖號稱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應、正等覺,有無數億萬菩薩恭敬圍繞著,現在演說開示大乘佛法。曼殊室利,這個佛如來在因地修行菩薩道時,心發四大誓願,這四大誓願是: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造作種種屠害之業,斷諸生命,由斯惡業受地獄苦,設得為人,短壽多病,或遭水火刀毒所傷,當受死苦,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所有惡業悉皆消滅,無病長壽,不遭橫死,乃至菩提。

【講述】

第一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如有眾生有情從事各種屠殺、傷害生命的行業,由此惡業應受地獄苦刑,假設投胎為人,會短命,多疾病,或遭受水溺、烈火,為刀、毒藥所傷害,並受到死亡危險的痛苦,若聽聞我的佛號,專心持誦,由佛功德加被力之緣故,所有罪惡業障都能消滅,無病而長壽,不會遭受橫禍,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作諸惡業,盜他財物,當墮惡趣,設得為人生貧窮家,乏少衣食常受諸苦,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所有惡業悉皆消滅,衣服飲食無所乏少,乃至菩提。

【講述】

第二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若有情眾生作種種惡業,盜竊別人的財產,應當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假設投生為人,

會生在貧窮的人家,缺少衣服、飲食,經常受種種苦難,若能夠誠心實意稱誦佛號,由佛功德威神之力加被,使所有惡業全都消滅,衣服、飲食不會缺少,直至證得無上佛果。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更相淩慢,共為仇隙(1),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各起慈心,猶如父母,乃至菩提。

【註解】

1)仇隙:仇恨。

【講述】

第三大願:我來世證得佛果時,若眾生相互欺侮、傲慢,產生仇恨,若聽聞我佛號,誠心稱誦,由於佛功德力加被的緣故,眾生都生起慈悲心,相互尊重友愛如父母,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貪欲、瞋恚、愚癡所纏,若出家在家男女七眾(1),毀犯如來所制學處(2),造諸惡業,當墮地獄,受諸苦報。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所有惡業悉皆消滅,斷諸煩惱,敬奉尸羅(3),於身語心善能防護,永不退轉,乃至菩提。

【註解】

1)七眾: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前五眾為出家眾,後二眾為在家眾。

2)學處:即所學之處,一般即戒律。指比丘、比丘尼所遵循之戒條。

3)尸羅:梵語音譯,即戒、持戒。是以意志抑制種種欲望。為一種意志之努力。

【講述】

第四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時,若眾生被貪欲、瞋恚、愚癡所纏繞,不論出家僧尼或在家男女,七眾若毀壞如來制定的戒律,作種種罪業,應當墮於地獄中,受種種苦難的報應,如聽聞我佛號,虔誠憶念持誦,由於佛威神加被力的緣故,全部惡業都消滅,斬斷諸多煩惱,尊敬、奉持戒律,防備和保護身口意,造諸善業,永遠不會退轉,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曼殊室利,是為彼佛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四種微妙大願。曼殊室利。又彼如來所居佛土廣博嚴淨,地平如掌,皆以寶成,常有香氣,如妙旃檀(1),復以香樹而為行列,天妙珠瓔摩尼等寶處處垂下,多有浴池,天寶嚴飾,香水盈滿,眾德皆具。於其四邊懸妙繒彩,街衢八道隨處莊嚴。所有眾生無諸煩惱及憂悲苦。亦無女人。多是住地諸菩薩眾。勝妙音樂不鼓自鳴,演說大乘微妙深法。若有眾生聞此音者,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註解】

1)妙旃檀:旃檀木,其材芳香,可供雕刻,研根為粉末,可為檀香,或制香油。有白、赤二種。白檀可療治熱病,赤檀可祛除風腫,皆能除疾安身。烏洛迦旃檀更具消除蛇毒之效。故稱有如此香氣之旃檀樹為妙旃檀。

【講述】

世尊告訴曼殊室利,這就是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應、正等覺修菩薩道時在因地發四大微妙誓願。曼殊室利呀,那個佛如來所居住的佛土寬闊、博大、莊嚴、清淨,由各種寶石砌成平整的地面,散發著妙旃檀芬芳的香氣,各種香樹排列成行,處處垂掛著美妙的珍珠、瓔珞、摩尼等各種寶石,各種寶石裝飾浴池中,香水充盈,具備各種高尚功德,四周懸掛美妙的長幡、彩帶,八條街道寬廣、莊嚴,所有眾生都沒有各種煩惱和憂愁、悲哀、苦悶,也沒有男女欲愛。他們是住在此佛土的各位大菩薩們,不用吹奏而自然鳴唱奇妙動人的音樂旋律,都在宣講大乘微妙、深奧的佛法。若眾生聽聞此聲音,都能證得不退轉之無上菩提。

曼殊室利,彼佛如來由昔願力,善巧方便成就佛土,圓滿莊嚴坐菩提座。作如是念:於未來世若有眾生,為貪瞋癡之所纏繞,眾病所逼,怨家得便,或時橫死,復由惡業墮地獄中受大劇苦,彼佛見此苦惱眾生,為除業障(1),說此神咒(2),令彼受持,於現世中,得大利益,遠離眾苦,住菩提故。即說咒曰:

【註解】

1)業障:由前生所作種種罪惡,而生今生的種種障礙,如所作所為皆不如意,就是業障的緣故。

2)神咒:神秘的咒語,即陀羅尼。

【講述】

釋尊告訴曼殊室利,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由過去因地所發弘願,善巧方便,成就佛土,安住於完美莊嚴的菩提座位上,作這樣的想法,於未來世,若有眾生受貪、瞋、癡三毒纏繞,眾側逼身,怨仇人家得了便利,或遭橫禍身死,或做惡業,遭受惡報懲罰,墮地獄中,受苦難的煎熬,此佛看到苦惱眾生,為拔除罪惡業障,說此威力無比神咒,讓眾生領受憶持,於現世中,就能得到很大利益,脫離眾苦,安住於菩提道。於是演說大陀羅尼咒如下:

呾侄他 悉睇悉睇 蘇悉睇 謨折你 木剎你 目帝毗目帝 唵末麗毗末麗忙揭例 四嚂若揭鞞曷喇呾娜 揭鞞薩婆頞他 婆但你 缽囉摩頞他娑但你末捺細 莫訶末捺細 頞步帝 頞室步帝  毗多婆曳 蘇跋泥去 跋羅蚶摩 瞿俠祛跋囉蚶摩柱俠帝 薩婆頞剃數 阿缽囉匝帝薩跋呾囉阿缽喇底歇帝折睹殺 瑟致勃陀俱胝 婆俠帝 納摩娑婆 呾他揭多喃 莎訶

爾時世尊,說此大力大明咒(1)時,眾中所有諸大菩薩、四大天王(2)釋梵王(3)等讚言:「善哉!善哉!大悲(4)世尊。能說如是(5)過去如來大力神咒,為欲饒益(6)無量眾生,竭煩惱(7)海,登涅槃(8)岸,除去疾病,所願皆滿。」

【註解】

1)大明咒:指放大光明以破除眾生迷暗的陀羅尼。明是咒的別名。大明就是大咒。

2)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3)釋梵王:帝釋天與梵天。

4)大悲:偉大的悲心。拔眾生苦叫做悲。

5)如是:如此的意思。

6)饒益:給人豐富的利益。

7)煩惱:煩是擾義,惱是亂義,能擾亂眾生身心,令人心煩意亂的見思惑,叫做煩惱。

8)涅槃:華譯圓寂,圓是圓滿一切智德,寂是寂滅一切惑業。又譯做滅度,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又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講述】

當佛說此威力無比大明咒時,眾中所有十方三世一切大菩薩,四大天王、釋梵王等齊聲讚美:「好極了,好極了,你以偉大的悲憫心,演說過去如來如此威力無比神咒,為拔除無量眾生的種種煩惱,使眾生獲最大利益,脫離苦海,到達不生不滅的境界,治癒疾病,使眾生所有願望都能滿足。

佛告大眾:「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國王、王子、大臣、輔相、中宮(1)婇女(2),情希福德,於此神咒起敬信心,若讀若誦,若為他人演說其義,於諸含識(3)起大悲心,晝夜六時香華燈燭,慇重供養,(4)清淨澡浴,持八戒齋至誠念誦,所有極重無邊業障悉皆消滅,於現身中離諸煩惱,命欲終時諸佛護念,即於彼國蓮花化生。(5)」

【註解】

1)中宮:即太監,管理王宮事務。

2)婇女:王宮中照應帝王和後妃的女子。

3)含識:一切眾生。

4)供養:奉養的意思。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對下含有同情、憐憫、愛護的意思。

5)化生:四生之一,即變化而生,如諸天、地獄,及劫初的人類都是化生的。

【講述】

釋尊告訴大眾,如有清淨信仰的男子、女人、國王、王子、國家眾臣大官、太監、宮女想有稀罕的福德,對此神咒恭敬、奉持,若朗讀或背誦,為別人講解妙義,對諸眾生起悲憫心,虔誠地洗澡、淨衣,於晝夜六時中香華燈燭恭敬供養,守持八戒齋,誠心誠意地持誦此咒,所有極大無邊無盡的業障,全部消滅,在現在脫離各種煩惱,臨命終時,受眾佛保護憶念,則能在那個佛土托蓮花而化生。

復次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七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無憂,佛號無憂最勝吉祥如來、應、正等覺。今現在彼為眾說法。又彼如來所居佛土,廣博嚴淨,地平如掌,皆以寶成,細滑柔軟,常有香氣,無憂苦聲,離諸煩惱,亦無惡趣及女人名。處處皆有金砌浴池,香水盈滿,寶樹行列,花果滋茂,勝妙音樂,不鼓自鳴,譬如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國(1)功德莊嚴。曼殊室利,彼佛世尊行菩薩道時,發四大願。云何為四?

【註解】

1)無量壽國:阿彌陀佛的國土,即西方極樂世界。講述

【講述】

釋尊告訴曼殊室利,此去東方,過七個恒河沙那麼多的佛國,有個世界,名叫「無憂」,有佛祖名「無憂最勝吉祥如來」、應、正等覺。現正為眾生講演大乘佛法。那個如來所居的佛國,地面寬廣遼闊,莊嚴、清淨,地平整如掌,以寶石砌成,國土精細、光滑、柔軟,飄灑著芬芳香味,沒有憂愁、痛苦聲音,脫離眾多煩惱,也沒有惡趣三塗及女人名,處處可見金砌的浴池中充盈著香水,花樹、果樹茂盛生長,排列成行,美妙音樂,不用演奏,自己鳴唱,就像西方阿彌陀如來的極樂世界一樣,功德莊嚴。釋尊又告訴曼殊室利,無憂最勝吉祥王如來、佛、世尊,在修行菩薩道因地發四大弘願。這四大願是: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常為憂苦之所纏逼,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所有憂悲及諸苦惱悉皆消滅,長壽安穩,乃至菩提。

【講述】

第一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若眾生常常被憂愁、苦難所纏,不得解脫,如聽聞我的佛號,並誠心實意地憶念持誦,由於佛加持力的緣故,所有憂傷、悲哀和各種苦惱全部消滅,過安寧、康樂、長壽的生活,直至證得無上佛果。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造諸惡業,生在無間黑暗之處,大地獄中受諸苦惱,由彼前身聞我名字,我於爾時身出光明,照受苦者。由是力故,彼見光時,所有業障悉皆消滅,解脫眾苦,生人天(1)中,隨意受樂乃至菩提。

【註解】

1)人天:人趣與天趣,即人間與天道。

【講述】

第二大願:我來世證得佛果時,若眾生造作各種罪惡行為,生在無有間斷的黑暗地獄之中,受眾多痛苦、苦惱。由於前身聽聞我的佛號,這時,我身放光明,照耀受苦者,由於佛的加被威神之力,而見到光明,所有業障全部消滅,解脫各種痛苦,而生在人、天道中,隨其意願,享受歡樂,直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造諸惡業,殺盜邪淫,於其現身受刀杖苦,當墮惡趣,設得人身,短壽多病,生貧賤家,衣服飲食悉皆乏少,常受寒熱饑渴等苦,身無光色,所感眷屬皆不賢良。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隨所願求,飲食衣服悉皆充足,如彼諸天,身光可愛,得善眷屬,乃至菩提。

【講述】

第三大願:我來世證得正等正覺時,若眾生造作殺人、偷盜、邪淫等眾多惡業,在他的現身受刀杖、鞭撻的痛苦,應當墮入惡趣三塗,假設投生為人身,會短命多病,生於貧苦、低賤家中,衣服、飲食全部缺少,經常受寒冷、炎熱、饑餓、口渴等眾苦折磨,身體無光澤潤滑,所遇到的眷屬都不善良賢慧,若聽聞我的佛號,專心持誦憶念,由於佛加持之威神力的緣故,隨眾生的願望,飲食、衣服都會豐足,像諸天神的身體光澤可愛,得到善良的眷屬,直至證得無上佛果。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常為藥叉(1)諸惡鬼神之所嬈亂,奪其精氣(2),受諸苦惱,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諸藥叉等悉皆退散,各起慈心,解脫眾苦,乃至菩提。

【註解】

1)藥叉,即夜叉,漢譯捷疾鬼,它能在空中飛行。是惡鬼之名。

2)精氣:中國古代道家、養生學家的名詞,指維持人體生存和健康長壽的元精、元氣(不是一般的呼吸之氣)。

【講述】

第四大願:我來世證得無上佛果時,若眾生被藥叉等各種兇惡鬼神糾纏、擾亂,奪取眾生精氣,受痛苦、煩惱折磨,如聽聞我的佛號,並專心持誦憶念,由於佛的加被威神之力,眾藥叉都倒退、散離,並生起慈悲之心,解脫眾多苦難,直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曼殊室利,是為彼佛如來、應、正等覺所發四種微妙大願。若有眾生聞彼佛名,晝夜六時稱名禮敬,至心供養,於眾生處起慈悲心,業障消滅,解脫憂苦,無病長壽,得宿命智(1),於諸佛土,蓮花化生,常為諸天之所衛護。曼殊室利,稱彼佛名能生如是無量福業,而彼佛土願力莊嚴,殊勝功德,聲聞獨覺所不能知,唯除如來應正等覺。

【註解】

1)宿命智:六神通中的宿命通智慧,是能知過去世生命與做過什麼事情的神通智慧。

【講述】

佛告訴曼殊室利,這就是無憂最勝吉祥如來、應、正等覺所發四種微妙殊勝誓願,若眾生聽聞我佛名號,晝夜六時誠心誠意地恭敬禮拜、供養、持念佛號,使眾生生起慈悲心,業障消滅,解脫憂愁苦痛無病長壽,得到宿命通的智慧,將在無憂佛國,托蓮花化生,並得到眾多天神的保衛、愛護。佛又告訴曼殊室利,持誦那個佛的名號(無憂最勝吉祥如來)能生這些無數無量的福德,而這佛國世界偉大弘願,莊嚴殊勝的功德,聲聞、獨覺乘,是不能理解的。只有如來、應、正等覺能夠知曉理解。

復次,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八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法幢,佛號法海雷音如來、應、正等覺,今現說法。曼殊室利,彼佛世尊所居國土清淨無穢,其地平正,頗梨(1)所成,常有光明香氣芬馥,以帝青寶而為城郭,有八街道,砌以金銀,樓閣殿堂,飛甍戶牖,欄楯莊飾,皆眾寶成,天香寶樹隨處行列。於其枝上掛以天繒,復有寶鈴處處垂下,微風吹動出妙音聲,演暢無常苦空無我,眾生聞者,捨離欲纏,習氣漸除,證甚深定。天妙香花,繽紛而下,於其四面,有八浴池。底布金沙,香水彌滿。曼殊室利。於彼佛土,無諸惡趣,亦無女人,蓮花化生,無復煩惱。彼佛如來行菩薩道時,發四大願。云何為四?

【註解】

1)頗梨:即玻璃。

【講述】

釋尊告訴曼殊室利,從我們這個世界向東方去,經過八倍恒河沙那麼多的佛土,有一個佛國世界,名叫法幢,號稱法海雷音如來、應、正等覺,現在正演說大乘佛法。釋尊又告訴曼殊室利,這個佛、世尊所居住的佛土清淨無煩惱,地面平整,由玻璃寶所成,處處充滿光明,香氣芬馥,用帝青寶作成城廓,由金銀砌為八條寬廣大道,樓閣、宮殿、小樓屋上飛簷及窗戶、欄楯,都由各種寶石裝飾,處處天香寶樹,排列成行,樹枝上懸掛著天繒彩帶。隨處可見垂下的寶鈴在微風吹拂下演奏美妙動聽樂章,都在讚頌佛法的無常、苦、空、無我。眾生聽聞,捨離欲望糾纏,壞習氣逐漸消除,證得甚深禪定。美妙奇異香花,紛紛落下。此佛土四面有八浴池,底佈滿金沙,香水彌滿。釋尊又告曼殊室利,那個佛土無諸惡趣三塗,也無男女欲愛,都是蓮花化生,沒有煩惱。佛如來在修行大乘菩薩道時,在因地發四大誓願。這四大誓願是: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生邪見家,於佛法僧不生淨信,遠離無上菩提之心,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無明(1)邪慧(2),日夜消滅,於三寶所深生正信,不復退轉,乃至菩提。

【註解】

1)無明:不明白道理,亦即愚癡的別名。

2)邪慧:邪指左道。慧即智慧。不明因果,違反正理的一切知見,障蔽智慧,叫邪慧。

【講述】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證得大菩提時,若有眾生不幸失去正見,誤入邪門外道,不能清淨信奉佛法僧三寶,遠離究竟無上的菩提心,只要聽聞我的佛號,並誠心誠意持誦,由於佛加持力的緣故,無明邪門外道迅速消滅,深信並皈命三寶,安於佛法正見,永不退轉,直至證無上菩提。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生在邊地(1),由近惡友,造眾罪業,不修善品,三寶名字曾不經耳。命終之後,墮三惡趣,彼諸眾生暫聞我名者,由是力故,業障消除,遇善知識,不墮惡趣,乃至菩提。

【註解】

1)邊地:邊隅之地,在西方極樂世界的邊隅,有地名懈慢界,亦名胎宮,往生於那裏的人,五百歲間不得見聞三寶。

【講述】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究竟證得大菩提時,若有眾生,生於邊隅之地,遠離佛法正見,親近惡友,造種種惡業,不修善業,從不聽聞三寶名字,命終之後受報,墮入惡趣,那些眾生暫時聽聞我名,由佛的加被力的緣故,所有業障都會消除,轉而親近善知識,而不墮惡趣,直至證得無上佛果。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資生所須,悉皆乏少,由此因緣生大憂苦。為求覓故,造眾惡業,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所有乏少,隨念皆得,乃至菩提。

【講述】

第三大願:將來我成佛的時候,若有眾生飲食、臥具、醫藥、生活所需都很缺乏,由此原因而心生憂愁、苦惱,為尋求飲食而造眾多惡業,若聽聞我的佛號,專心憶念,由於佛的加持力,所有缺乏的資生用品,隨願都能得到滿足,直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由先惡業,共相鬥諍,作不饒益(1),弓箭刀杖,互為傷損,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各起慈心,不相損害,不善之念尚自不生,況於前人欲斷其命,常行喜捨乃至菩提。

【註解】

1)饒益:給人豐富利益。

【講述】

第四大願:將來我成佛的時候,若有眾生,因先世的罪業受報,相互仇恨爭鬥,損害利益,以弓箭、刀杖相互傷害,若聞聽我的佛號,專心持誦憶念,由佛的加持力,使相互對立雙方都生起慈悲之心,不相損害,罪惡念頭不再生起,即使以前欲害其性命的冤家,也常行喜心、捨心,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曼殊室利,是為彼佛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四種微妙大願。若有淨信男子女人,聞彼佛名,至心禮敬,慇勤供養,受持念誦,業障消滅,得不退轉菩提之心,具宿命智,所生之處,常得見佛;無病長壽;命終之後生彼國中,衣服飲食資生之具,隨念皆至,無所乏少。曼殊室利,彼佛世尊,具足如是無量功德,是故眾生常當憶念,勿令忘失。

【講述】

釋尊告訴曼殊室利,這就是法海雷音如來、應、正等覺在修行菩薩道因地所發四種微妙弘願。若有信心的清淨善男子和善女人們聽聞那個佛名號,專心恭敬,慇勤供奉持誦,業障迅速消滅,正法、菩提之心永不退轉,具有宿命通智慧,所生之處常能看見佛,聽聞佛的教誨,無病而長壽。命終之後生於佛土中,衣服、飲食、生活資具隨念都來,不會缺少。佛又告曼殊室利,此佛世尊具有如此無量無邊功德,所以眾生應當常常憶念受持,不得忘記和失去。

復次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九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善住寶海,佛號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應、正等覺,現在說法。曼殊室利,彼佛如來行菩薩道時,發四大願。云何為四?

【講述】

釋尊告訴曼殊室利,從我們這個世界,向東方去,經過九個恒河沙那麼多的佛國,有個世界名叫善住寶海,有佛祖名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應、正等覺,現正在演說大乘法門。曼殊室利,那個佛如來在修行菩薩道時,在因地發四大弘願,這四大願是: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造眾惡業,種植耕耘,損諸生命,或復興易,欺誑他人,戰陣兵戈常為殺害,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資生之具不假(1)營求,隨心滿足,常修眾善,乃至菩提。

【註解】

1)不假:不借用。

【講述】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若有眾生造眾多惡業,種植耕耘,損害生命,或經商欺騙別人,在戰場上以兵戈殺害他人,若聽聞我的佛號,專心持念,由於佛加被之緣故,生活資具不用靠營生而求,隨心願皆得滿足,常修眾善行,直至證得無上佛果。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造十惡業(1)、殺生等罪,由此因緣當墮地獄,若聞我名至心稱念,於十善道(2)皆得成就,不墮惡趣,乃至菩提。

【註解】

1)十惡業:又名十不善業,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欲、瞋恚、愚癡。

2)十善道:即十種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癡。

【講述】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證得無上佛果時,若有眾生造十惡業、殺生等罪惡,由此惡業故應墮地獄受苦,若聽聞我佛名號,誠心持誦憶念,在十善道中修行,都能成就,不至墮入惡趣三塗,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不得自在(1),繫屬於他,或被禁繫、杻械、枷鎖、鞭杖,苦楚乃至極刑,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所有厄難,皆得解脫,乃至菩提。

【註解】

1)自在:進退無礙的意思,指吾人的心完全脫離了煩惱的束縛而通達無礙。

【講述】

第三大願:我來世成佛時,若眾生於煩惱中,失去自由,被他人捆綁,或犯法被監禁,被鐐銬、枷鎖繫縛,身受鞭撻,甚至將受殺戮極刑時,若聽聞我佛名號,一心皈依持誦,由我佛的慈悲、福德和威神之加被,所有災難,困苦都能解脫,直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造眾惡業,不信三寶,隨虛妄見,棄背正理,愛樂邪徒,謗毀佛經,言非聖說(1),外道典籍,恭敬受持,自作教人,俱生迷惑,當墮地獄,無有出期;設得為人,生八難處,遠離正道,盲無慧目。如是之人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臨命終時,正念現前,解脫眾難,常生中國,受勝妙樂,乃至菩提。

【註解】

1)聖說:聖者所說的話,指佛所說之法。

【講述】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正等正覺時,若有眾生造種種惡業,不信奉佛法僧三寶,追隨虛假、違背正理的知見,親近邪門外道,誹謗詆毀佛經,宣傳邪說非理,恭敬奉持外道典籍,不但自己作,還教別人誤入歧途受其迷惑,應墮地獄,無有出頭之日;假設投生為人,生於八難處,遠離佛法,盲目,沒有智慧。這樣的人若聽聞我佛聖號,誠心誠意持誦信奉,由於佛加持之故,命終之時,佛法正念顯現,苦難速得解脫,常投生於佛法盛行之中國,享受殊勝美妙音樂,直至修成佛果。

曼殊室利,是為彼佛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四種微妙大願。曼殊室利,彼佛國土功德莊嚴,與上妙寶如來世界等無有異。

【講述】

佛告曼殊室利,這就是那個佛、如來、應、正等覺修行菩薩道在因地所發四種殊勝微妙誓願。曼殊室利,那個佛國土功德巍巍莊嚴,與上面妙寶世界、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世界相同,沒有差別。

復次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1)。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曼殊室利,彼佛世尊從初發心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云何十二?

【註解】

1)淨琉璃:藥師如來的淨土,那個國土的佛號稱琉璃光。淨琉璃是依報世界,琉璃光是正報佛名。世界名淨琉璃,即常寂光淨土,以究竟清淨真如為體。藥師如來徹底破除無明障礙,證得最清淨法界,所以對所證成的境地——國土來說,即名為淨琉璃世界;而不離法界,圓滿具大智慧,光明遍照,能破一切愚癡暗昧。

【講述】

釋尊告訴曼殊室利,從我們這個世界,向東方去,經過十倍恒河沙那麼多的國土,有一個佛國世界,名叫淨琉璃,有佛祖名叫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曼殊室利,那位世尊從前修菩薩道,在因地發過十二大願。這十二大願是: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自身光明(1)照無邊界,三十二相(2)八十隨好(3)莊嚴其身,令諸有情,如我無異。

【註解】

1)自身光明:藥師說他將來成佛時,要身放光明,照遍一切世界。佛的慈光是隨時隨地照耀著,充滿著,只是眾生因無明煩惱的障蔽,常在光中而不見光。修學佛法若能精勤進修,除去煩惱的塵垢,必能沐浴於佛的慈光中。

2)三十二相:是為印度公認的大人相,特別為男子的勝相,如佛足底的平滿相,千輻輪相,佛身的紫金色相,垂手過膝相,頂髻相等。這些相,依印度當時的相法,為最高貴最莊嚴的福德相。輪王或如來,才完滿的具足。

3)八十隨好:是隨身體的某部形態,所有某種美的特徵,如佛手柔軟,毛髮光澤,面容豐滿等。佛法本不著相,但為了導引眾生,令眾生喜歡生信,所以藥師如來因地中,要發願具足這種福德莊嚴相。藥師佛的本願,不但希望自己身相光明,眾好具足,同時還希望,令所有一切有情皆如自己一樣,平平等等,無有差異。

【講述】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證得無上菩提時,自身能放射大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圓滿莊嚴自己的德相。使一切有情眾生,皆如自己一樣,平等沒有差異。

依照這第一大願的大意,可以從兩方面說:

1、從淨琉璃世界的生佛平等說:生於東方淨土,身相圓滿,與佛無異。但不能說一切有情皆如此,因為現實的眾生界,並不曾真的如此平等。

2、從一切眾生佛性說:一切眾生性,本都是光明遍照,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的。只因為眾生為無明所覆,不曾開顯,所以隱而不現。這要到成佛,方能如實證知。故《華嚴經》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未能證得。」在佛的心境,照見一切眾生,確是平等不二的。從這個意義說,佛證得無上正等覺時,大地眾生無不是佛,眾生與佛原為平等。但從眾生邊看,眾生苦惱,愚癡暗昧,於一切諸法實相,從來不知不見,痛苦流轉,何能與佛平等?因此,有人說我們是凡夫,不要妄自尊大;儘管生佛平等,而我們還是眾生。有人說:我們要深信自己是佛,如禪宗要人直下承當自心是佛;密宗要人起佛慢,說即身成佛。這些話,可說都有一分道理。我們是凡夫,所以要修行辦道;因為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可修行成佛。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1),內外清徹,光明廣大遍滿諸方,焰網莊嚴過於日月,鐵圍中間,幽冥(2)之處互得相見。或於此界暗夜遊行,斯等眾生見我光明,悉蒙開曉,隨作眾事。

【註解】

1)身如琉璃:藥師如來,徹底揭去無明暗影,刷除煩惱污泥,本身佛性畢竟顯發,故說身如琉璃。

2)焰網:即光光相輝映結成網路,而此琉璃光身,即善安住於由光線所組成的光明奪目的焰網之中。

3)幽冥:即三惡道無真理光之處。

【講述】

此文與第一大願的意義有關而用意不同。上願重於佛的法性身,顯示生佛平等。此願重在從法性而起應化身,開曉眾生。

藥師如來,所發的第二大願是說:願我來世,究竟證得大菩提時,身相猶如琉璃寶,內外都極明亮清徹,光明廣大遍滿各方。佛身的光明熾盛,光光相照,形成一種莊嚴的焰網,勝過於世間的日月之光。

藥師如來的身光,照及幽冥的苦惱眾生,眾生得到佛光的照耀,就得到開曉,就可隨自己的意趣,做他所樂意做的種種事業。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1),令諸有情,所受用物(2),皆得無盡。

【註解】

1)方便:隨方因便,以利導人。

2)受用物:人們衣、食、住、行上種種需要受用的物質。

【講述】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證得大菩提時,以無量無邊的智慧方便,生產多量的受用物質,使一切有情眾生,凡有所需求的,皆能夠受用無盡。

修學大乘菩薩行,凡有利眾生的學問技能,都要學,智慧一天天求增長,到了成佛,一切功德妙法,始能圓滿具備,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所以大乘佛法,並不反對科學物質的發達增產。現代世界科學昌明,有人埋怨它是罪惡的淵藪,其實禍患在於人類不善於運用他,這裏引出嚴重的弊害。人類若增進德性的修養,愛人愛群,善於控制,善於運用,那麼科學對於人生,將是有莫大利益的,所以菩薩對於種種有利於民生的知識和技巧,不獨不厭棄,而且還應該學,應該會:這樣才能解除眾生因物質貧乏而帶來的苦痛與罪惡。藥師如來的第三大願,特別著重這方面。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遊履菩提正路;若行聲聞、獨覺乘者,亦令安住大乘法中。

【講述】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證得大菩提時,若有不信善惡因果,作殺盜淫妄種種罪惡,不幸失去正途而誤入邪道者,都要使他們的心志能永遠安住於菩提正路中。此外,若有行聲聞、獨覺的小乘行者,都要以大乘究竟法門令他們安住,得以永不退轉。

《法華經》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這一大事因緣,即是使一切眾生,盡皆悟入佛之知見。但眾生根性千差萬殊,好樂不一,事實上不能立即教一切眾生都入佛之知見,所以世尊一面以此最高目的為原則,同時隨機教化,見行於邪道的眾生,即教以三乘法門;見聲聞、獨覺停滯在自利的化域,即教以大乘究竟法門,叫他們再向前走,直至般涅槃——寶所為止。第四大願,包括了回邪向正、回小向大。經文中所說的安住,有令他永遠不退轉的意義。如凡夫確生出離心,向二乘聖道修行,即不再退回凡夫;大乘確發自利利他的廣大菩提心,永向佛果而不再退心成為小乘或凡夫。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於我法(1)中修行梵行(2),一切皆令得不缺戒(3),善防三業,無有毀犯墮惡趣者。設有毀犯,聞我名已,專念受持,至心發露,還得清淨,乃至菩提。

【註解】

1)法:法者梵語「達磨」,為通於一切之語,無論大小,有形無形,真實虛妄,事物道理皆悉為法。

2)梵行:從一般意義說,指一切清淨行(梵是清淨的意思)。從特殊意義說,專指出家的不淫戒。約中義說,凡佛所制的戒行名為梵行。

3)不缺戒:不缺即能圓滿受持;戒者,防非止惡的意思,不但惡事不可做,即使是心懷惡的念頭也不可以。不缺戒,即所有的戒律全部能夠嚴格受持。

【講述】

前四願,依藥師如來的自證功德,利樂眾生;此下,因眾生有了缺陷、苦痛,需要援助救濟。上述是與樂,此下是拔苦。藥師如來對苦難眾生的悲濟,以及消災免難,將由這第五大願起,逐一顯示出來。

這第五大願說:將來得菩提時,若有諸多的有情眾生,於我藥師佛的正法中,修行清淨的行為,我要成就他們都能圓滿受持戒律。佛法中受戒,先是未受令受,已受的令守。受了戒以後,也有不少人不能清淨嚴持。犯了戒,要知道懺悔。如有所犯而不知懺悔,即難得清淨。所以藥師如來本願,更進一步地說:設有眾生毀犯了禁戒,但由於聽聞了我佛的名字,並且一心一意的持佛聖號,對過往錯失,至誠發露懺悔,禮拜,供養,時時攝心於佛號佛德上,久而久之,罪業自然消除,內心感受佛的光明,恢復了本來的德行清淨,乃至菩提。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諸根不具(1),醜陋頑愚(2)聾盲喑啞、攣躄背僂(3)、白癩癲狂(4),種種病苦之所纏逼,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皆得端嚴,眾病除愈。

【註解】

1)諸根不具:我們的身體為六根所組合而成。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諸根不具,即指有外表的欠缺,如眼耳損壞,或手足殘缺;有內在的,從外表看來,身體各部雖然完全無缺,但耳舌等失其功用,或智慧不足等,均屬此種。

2)頑愚:意根的不懂事理,心性魯鈍。

3)攣躄背僂:攣是瘸手,躄是跛足,背僂即駝背。

4)白癩癲狂:白癩是大麻瘋,癲狂即神經反常。

【講述】

藥師如來的第六大願說:願我將來成大菩提時,如諸多有情眾生的身體有種種畸形、五官有所欠缺殘廢,外表醜陋,內心魯鈍,不懂事理,眼瞎耳聾、聲音嘶啞不能說話,兩手攣曲,兩足跛行或有駝背,患了大麻瘋或神經反常,為這些病痛所纏身,若聽了我藥師如來的名號,一心稱念,或禮拜供養,蒙藥師如來功德威力的加被,皆可得到救治,令身相醜陋的轉為端正,諸根缺損的,也都完備起來,各種病苦得以去除而獲痊愈。

藥師如來發此大願,眾生如有善根,有因緣,能依藥師法門的開導去實行,不獨身體有疾病、有殘缺的眾生,可因聞名號而得到徹底救治,即心理不健全的各種病患,也可因佛而好轉過來,以獲身心端嚴的理想人生。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窮困苦,無有歸趣(1),眾病所逼,無藥無醫,暫聞我名,眾病消散,眷屬增盛,資財無乏,身心安樂,乃至菩提。

【註解】

1)無有歸趣:無所歸托的意思。

【講述】

第七大願:願我將來成佛的時候,若有諸多的有情眾生,處境貧窮困苦,沒有歸托,受到多種病的逼迫,又無醫無藥,這時如稱念藥師如來的名號,眾多病苦便可消除。親屬朋友逐漸增多,資生之具,全部具足,身心安樂,直到證得佛果。過去由於因緣不足福德薄弱,所以貧窮孤苦。以後,以善根福德增長,身心恢復健康,由於從事事業的努力,便能把家庭建立起來;親屬朋友,也由於人緣的轉好而逐漸增多。佛陀的慈悲雖極普遍,但對於孤苦貧病的眾生,特別關懷,特別護念和救濟。所以世尊在世時,特別提倡施醫施藥,救濟孤獨。凡身為佛子,修學佛法,須體念釋迦的精神,效法藥師的本願,隨分隨力去做。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眾苦之所逼切,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若聞我名,至心稱念,即於現身,轉成男子,具丈夫相,乃至菩提。

【講述】

藥師如來的第八大願,是說若有女人,為女身的眾多苦惱所逼迫,而極其痛切,產生了厭離心,願意捨棄女身,若能聞我藥師如來的名號,一心稱念,禮敬供養就可以轉女成男,具足大丈夫相,直到證得無上菩提。

在大乘佛法中,男女本來是平等的。不過,由於社會諸種因素,尚難完全做到男女平等。女人在生理上的苦患,如生育之苦,男子是沒有的;女人心理上的苦惱,如嫉妒心、虛榮心也比男子為重;女人的性恪,也有心胸狹窄之處。經說:「學大乘法,修菩薩行,要有大丈夫的精神方得。」因此,這裏講女身轉男,不是鄙視、歧視婦女,而是從關心婦女、為婦女解除苦惱立言,應當體會佛陀對於億萬婦女特別慈悲的苦心。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罥網(1);復有種種邪見之徒,皆當攝受,令生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乃至菩提。

【註解】

1)罥網:捉獸的叫罥,捕魚的叫網。若迷信魔外邪說,就像魚獸被罥網罩住了一樣,不易解脫出來。

2)正見:正確的見解,有了正見,對於事物才會有正確的認識,就能破除謬妄偏差的俗知俗見,悟入正道。

【講述】

第九大願:將來我成佛的時候,要使諸多有情眾生,都能出離惡魔的罥網。如有眾生受了種種邪見的纏縛,藥師佛也要用各種善巧方便,導引攝受,使之能安置於佛法的正見之中,漸令修習四攝六度等諸菩薩行,從而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此願是佛令眾生,從魔及外道的黑暗中,奔向光明的正法。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拘(1),幽禁牢獄,枷鎖鞭撻,乃至極刑;復有眾多苦楚之事逼切憂惱,無暫樂時,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乃至菩提。

【註解】

1)王法所拘:國家法律稱為王法,拘是指受國家法律的制裁。

【講述】

第十大願:是藥師如來在因地中,發大慈悲之願,濟拔犯法受禁的眾生。他說:若諸有情,因犯罪或受枉而為王法所拘,被幽禁於牢獄,帶上枷鎖受到鞭打乃至於極刑,身心感到眾多的苦楚,逼切憂惱沒有一時一刻的安樂。悲心深切的藥師如來,愍念到眾生的苦痛,所以說:受這些刑罰災難的有情,若聽到我藥師如來的名號,由於我的圓滿福德力,與廣大威神力加被他們的緣故,便能得以脫難,解除一切憂苦,直到證得正等正覺。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火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若聞我名至心稱念,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隨意飽滿,後以法味(1)令住勝樂,乃至菩提。

【註解】

1)法味:妙法的滋味,即用心咀嚼妙法,領會而心生歡喜。

【講述】

第十一大願說:將來我成佛時,若諸有情生活困難,為饑渴所逼迫苦惱,為了求食的緣故,不擇手段而造下了重大的諸惡業。對於這種為環境所迫,貧窮得實在沒得吃,沒得穿,就需要從經濟方面加以解決,藥師如來因此發大願,對於那些無衣無食的眾生,若得聞我的名字,依照佛的開示,專心稱念,信受奉持,那麼我當先以上妙的飲食飽足其身,然後進一步,以無上的佛妙法,使他們用心領會,安住於無限的勝情歡樂之中,乃至成就無上菩提,也即是得到究竟解脫樂。也就是說:飲食只能作暫時的救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如先以飲食飽其口腹,進而教以人生正行,知識技能,使之從事職業,這就相對地解決了。再進一步,令其修學佛法,在佛法豐富的寶藏中,得世間希有的無上法樂,那才是究竟的救世濟人。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身無衣服,蚊虻(1)寒熱之所逼惱,若聞我名至心稱念,隨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寶莊嚴具(2)伎樂(3)、香華皆令滿足,離諸苦惱,乃至菩提。

【註解】

1)虻:昆蟲名,形似蠅,種類很多,喜食人畜的血液。

2)寶莊嚴具:以首飾、寶石等修飾身體的珠寶具足。

3)伎樂:娛樂所用的器具。

【講述】

第十二大願,希望將來成佛時,若諸多的有情眾生,有的因為貧窮,沒有衣服穿,也沒有被褥帳子,為蚊虻所苦,冷天無衣禦寒,熱天也無衣遮體,這樣的晝夜逼惱,不勝困苦。若聞我藥師如來的名號,專心稱念,信受奉持,那麼,即能如其內心所好,可以得到種種上等美妙的衣服,亦能得到首飾、寶石等裝飾的物品,還有娛樂的用具,花蔓、塗香,皆能得到滿足,脫離諸多苦惱,乃至達到菩提。

曼殊室利,是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1)。

【註解】

1)十二微妙上願:此十二願,非一般的誓願可比,純由大悲心所流露的利他大願,所以稱為微妙上願。

【講述】

以上分別說明十二大願,現在總結。

釋尊說完了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又對曼殊室利說:這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在因地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微妙上願。

從十二大願的內容看,第一大願為生佛平等願;此後,便是思想的正確,行為的合理,生活的豐富;缺陷的加以彌補,病患的予以救治,苦痛的予以安樂。不但著重衣食等物質生活,又注意到教育,健康,正常的娛樂,達到人類的和樂生存。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對這些啟示得最為明白。所以佛法的流行世間確能領受實惠,確能適應現實人生的。修學佛法的人,能依菩薩的精神去躬行實踐,即是菩薩。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編輯說明
第3頁:作者簡介 第4頁:講藥師經特質
第5頁:釋經題 第6頁:卷上
第7頁:卷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