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 太虛大師著

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 太虛大師著

二 會校餘部文義分

[日期:2010-08-2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太虛大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  會校餘部文義分

云何會校餘部文義?略出大乘四經、四論,據本經文義會攝校覈之,令依本經通餘部故,令涉大藏遍無礙故。云何四經?一、圓覺經,二、楞伽經,三、解深密經,四、維摩詰經。云何四論?一、中觀論,二、起信論,三、成唯識論,四、摩訶止觀。觀海有術,當觀其瀾,此之四經、四論,亦佛法大海之瀾已(本經兼律宗、密宗,起信論兼淨土宗可知)。

甲 會校四經

大方廣圓覺了義經,共十二分。文殊菩薩請說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門,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求大乘者不墮邪見』,是總請也。佛說『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是總說也。其餘皆依此之二總,別別開演出者。圓覺大陀羅尼即如來藏,亦如大佛頂首楞嚴三昧。第一分、第四分,同本經顯如來藏章。第三分、第七分、第八分及第十一分,同本經明圓通門章。第二分、第六分,同本經示菩提路章。彼第五分,同本經說七趣生報。第九分、第十分,同本經說五陰魔境。第十二分,結成五名,亦同本經。正為菩薩漸次增進至於佛地,亦令人天、二乘共得利益,尤與本經符契,此大略也。說之不次及有繁簡,法乃非異及無增減。彼雖唯是與婆伽梵同入覺地諸摩訶薩請說,一一皆標曰:『為末世眾生求大乘者』,故同本經為凡夫直趨無上菩提之法門。彼之二十五清淨輪,與本經二十五圓通,行境雖異,其為選擇入門方便則同。但本經已選定耳根圓通,彼則尚須三七持戒、念佛、懺悔、標記、求決而已。然本經三七日誦持頂咒,見佛開悟,亦隨所悟門入三摩地耳。又彼建立道場期限,經三七日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亦與本經建立道場章同,特未詳說儀軌、及專持佛頂神咒耳。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初卷總非大慧一百八句,同本經初以無在顯。又從大慧復白佛言:諸識有幾種生住滅起,至自悉檀善應當修學,同本經次以無體顯。兼上又從大慧復白佛言:世尊所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起,至三卷初頌宗通說通畢,同本經歷萬法顯如來藏,阿難悟入。又從大慧白佛言:惟願為說不實妄想相起,至四卷頌曰五法三自性及與八種識,乃至正智及如如是則為成相,同本經約四諦顯如來藏。又從大慧白佛言,如世尊說過去諸佛如恆河沙起,至觀察諸導師猶如恆河沙偈頌畢,同本經明圓通門章第一定義。又從大慧白佛言,惟願為說一切諸法剎那壞相起,至於內外一切法作剎那想句,同本經明圓通門章第二定義。又從大慧白佛:如世尊說六波羅蜜滿足起,至得自覺聖趣是般若波羅蜜句,同本經示菩提路章。又從世尊記阿羅漢得菩提起,至或作涅槃見而說為常住頌,同本經說七趣生報。至四卷盡明不食肉,亦本經第一漸次也。此所謂同,但略取其意耳。彼經凡有三譯,餘之二譯,文較明暢而不流通。此四卷本,雖簡要而綺錯難讀。故彼經明三種意生身等,亦即本經禪那聖位。二卷廣破外道、二乘,三卷終揀外道二十一種涅槃,四卷初揀外道七種常見,亦本經說五陰魔境意也。彼經大旨,重在須宗通而說通。宗通惟自修行,現證聖智,說通隨入開導,引入大乘。上悟唯心,下利含識,所謂得菩提心入遍知海者也。

解深密經,共有四分。文相義門,最為井然。一、解深密法門勝義了義之教,同本經顯如來藏章,亦兼含本經說七趣生報。二、解深密法門瑜伽了義之教,同本經明圓通門章,亦兼含本經說五陰魔境,亦即三重漸次。如曰:『此奢摩它、毗缽舍那,清淨尸羅、清淨聞思所成正見以為其因』,亦即禪那進修聖位。如曰:漸次於彼後後地中,如揀金法陶鍊其金,乃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三、解深密法門諸地波羅密多了義之教,同本經示菩提路章。四、解深密法門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同本經觀世音所發妙用,佛頂神咒所成功德。名相稍異,綜覈其義,大致同也。本經一名如來密因(勝義)修(瑜伽地波羅密)證(地波羅密成所作事)了義(四皆曰了義教),意見乎解深密經矣。彼經雖唯與無量大聲聞眾俱、無量菩薩摩訶薩俱,是從超過三界淨土中說;其說勝義之教、瑜伽之教、皆有無量有情發菩提心,無量聲聞得法眼淨(案:即不隨分別,歇即菩提,亦是於菩提心令得自在);又訶定性二乘為增上慢(亦同法華訶退席者為增上慢),甚合本經旨趣。善現所說,即是轉般若經,亦即大阿羅漢得自在菩提心者也。

維摩詰所說經:初序品中,寶積與五百長者子發菩提心,願聞得佛國土清淨。舍利弗見此佛土穢,螺髻梵見此佛土淨,同本經初阿難之取捨二門也。佛為寶積說淨土行,及現此土之清淨莊嚴相,同本經初如來之標酬二門也。次方便品,同本經歷萬法顯如來藏。次弟子品至不可思議品,同本經約四諦顯如來藏。次觀眾生品至入不二法門品,同本經明圓通門章。次香積品及菩薩行品,同本經示菩提路章(如曰:若聲聞人未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入正行然後及消,乃至已得無生忍食此飯者,至一生補處乃消等)。次阿(音同觸ㄔㄨˋ)佛品至法供養品,同本經保綏菩薩初心,究竟進修最後垂範也。又維摩詰所得不思議解脫門,現諸神力智辨;即本經觀音圓通及神咒所成德用。唯彼經屢言入正位二乘不能發菩提心,是尚用遮詮密顯耳。

乙 會校四論

中論:亦曰般若燈論,正觀論,大乘中觀論。共有二十七品:從第一觀因緣品、至第二十一觀成壞品,同本經歷萬法顯如來藏。從第二十二觀如來品、至第二十六觀十二因緣品,同本經約四諦顯如來藏。又從觀如來品至觀涅槃品,同本經明圓通門示菩提路二章。觀十二因緣品,同本經說七趣生報。觀邪見品,同本經說五陰魔境。得其意而觀之,奭然四解,無往非目無全牛矣。

大乘起信論,共五分:一、因緣分,同本經阿難之取捨。二、立義分,同本經世尊之標酬:見佛發心,即眾生心。常住真心,即心真如示大乘體。妄想輪轉,即心生滅因緣相、能顯大乘體相用。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真心;即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入佛地也。三、解釋分,更成三品:甲、顯示實義:其釋心真如門,同本經破想相遮顯如來藏。次釋心生滅門,同本經歷萬法泯顯如來藏。次釋生滅因緣及顯示自體相用,大同本經約四諦顯如來藏。乙、對治邪執,同本經說七趣生報及行、識陰魔境。丙、修行正道,同本經示菩提路章。四、修行信心分,同本經三漸次。其止觀,同本經首楞嚴性三昧。其真如三昧,同本經耳根圓通。所辨魔事,同本經說色、受、想陰魔境。結收止觀利益,對治凡夫樂者生死不修善根,二乘怖畏生死不起大悲,則亦總遣五陰魔矣。其明念佛治障,往生極樂,同本經持咒,亦同本經第二漸次也。五、勸修利益分,同本經結歸心得開通,傳示將來及經益可知。故彼論較本經,除念佛及持咒,真如三昧及耳根圓照三昧外,實無絲毫異相。等是最初方便,令不定聚眾生入菩薩正定聚者也。

成唯識論,共三十頌,略作三門會勘:一、前二十五頌,同本經歷萬法顯如來藏。後十六頌,同本經約四諦顯如來藏。用彼全論前後相互,方成本經顯如來藏章耳。二、初一頌半兼第二十五頌,同本經破相想遮顯如來藏。十六頌至二十五頌,同本經說七趣生報。二十五頌至三十頌,同本經明圓通門示菩提路章,兼含超越陰濁,脫離魔邪。三、彼之全論,唯是本經示菩提路章。因彼論文義之前後互相關攝,可反顯本經文義章章含融已!然非見彼論之條分縷析,不易明本經一體全具也。

摩訶止觀:雖復廣明諸法,部意所歸,唯在發明修進證成不可思議圓頓止觀法門。正同本經,祇在大佛頂首楞嚴王三昧也。彼有十章,亦作三門會校:甲、就彼全部十章:論大意、釋名、體相三章,同本經歷萬法顯如來藏。攝法、偏圓二章,同本經約四諦顯如來藏。方便、正觀二章,同本經明圓通門章。亦兼修三漸次,捨七趣報,超五陰濁,斷諸魔事。果報、起教、旨歸三章,同本經示菩提路章。亦即圓發耳門妙用,亦即廣顯神咒功德,亦即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乙、專就大意一章論:一、發大心,即是悟如來藏。二、修大行,即是入圓通門。三、感大果,即是履菩提路。四、裂大網,即是示七趣報,斷疑邪見,成決定信。五、歸大處,即是越五陰區,秉金剛慧入莊嚴海。丙、專就正觀一章論:初觀陰、入、界中專觀心門:一、觀不可思議境,二、發真正菩提心,同本經阿難開圓悟(此即所謂從聞圓解,更觀開圓解也)。若上根智得自在慧,更不須下列諸門矣。三、巧安止觀,四、破法遍(若文殊擇去諸圓通),五、識通塞,同本經阿難得修門。六、修道品,七、對治助開,八、知次位,九、能安忍,十、無法愛,同本經阿難悟禪那修進勝位。增進聖位依三漸次:二漸次攝持戒、誦咒、離七趣妄,三漸次攝誦咒、遠魔、離五陰妄。其餘觀煩惱、病患、業相、魔事、禪定、諸見、增上慢、二乘、菩薩九門,要皆是此保綏菩薩初心之悲教耳。故曰發則成觀,不發無所觀也。又彼第六方便一章,當亦通用建立道場持咒(昔法智大師常修之)。故彼部與本部,除一選意識為專觀境,一選耳根為專觀境外,更無他異。本經未度震旦,梵僧見彼部先記與本經相似,誠得法眼清淨者也。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一 判攝本經文義分
第3頁:二 會校餘部文義分 第4頁:三 別明當部要義分
第5頁:四 散釋艱文澀義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