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往生有分第二集 妙蓮老和尚著

往生有分第二集 妙蓮老和尚著

朝山功德遍法界

[日期:2010-08-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妙蓮老和尚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朝山功德遍法界
  
  一、至誠朝拜無上樂
  
  諸位發心的菩薩!在人生中你們什麼時候感到最快樂呢?我想應該是大家發無上志願修菩薩行的時候。這種無上快樂是從那裡來的呢?從至誠心來。
  
  看到諸位發至誠心朝山,一步步的拜上來,這種虔誠的態度,不但你們心中快樂,我看了也感到無限地歡喜。所謂一分誠敬,一分感應;猶如一分價錢,一分 貨。而怎樣才能顯出誠敬?當然要在身上表現,不只是口說說而已。今晚的此時,看到諸位虔誠太感動了,此時天神山神山中的菩薩都感動!
  
  一個人不管利他或自修都不用多說,要做出來讓人瞧,這樣就能令人佩服。「說」不過是指路標,指出路怎樣走,不是目的地;必須順著路走到盡頭才能到家, 到家就安樂了。我們平時說:「身教重於言教」,光口會說的人,以後要多做才能感動人;不但感動人,龍天護法一切靈祇都會保佑你的。
  
  諸位朝山時如果真有誠敬,則從山腳下拜上來,既不覺辛苦,反而很安樂自在;心不誠敬,朝拜時一定感到腰酸腿疼、起煩惱心、不吉祥!
  
  在一般人看來,以為學道好苦喲!若以外道心來學道,當然是苦;真正發了道心,修道時內心只有快樂,愈修愈感覺法喜,那還會有苦?諸位在朝山之中,一定有這種體會吧!
  
  華嚴經云:「寧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地獄是最苦的地方,可是只要能聞到佛名,即使受地獄之極苦也在所不惜,可見能夠聞到佛名是何等的高貴!聞到佛 名尚且如此,何況諸位能朝拜佛陀,又能至誠稱念佛名,那應該是快樂中的最究竟快樂了。假如還未領受這法樂,那你要再加虔誠心即可。
  
  二、朝山功德滅海罪
  
  但我看很多人還是苦惱,為什麼呢?我們是人嘛!多生以來造的惡業太多了。不過經中告訴我們: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又古德云:「念佛一聲福增 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禮佛的功德就是如此大!既然有這樣大的功德,那我們拜了這麼多佛,罪業應該滅得清淨了吧?唉!真是可憐!普賢行願品告訴我 們:「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罪業就是如此多!若非經中說明,我們真的不知啊!
  
  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罪業是由心所造,所以欲求滅罪,也是要用心來懺悔。如何懺悔法?就是發至誠心,至誠心就是法界心、太空心,用這太空心來拜佛,有何罪障而不消滅?而拜佛中功德最大的該是朝山了。何以朝山功德最大?一要堅強信心,二要耐勞體力,三要實行毅力。
  
  有好多人,不但老年人,甚至青年人,因為身體不好或有病,一聽到朝山就好害怕;平時在平地拜一拜都爬不起來,想到要朝山路二、三個鐘頭覺得真可怕!我 時常教這些人:不要怕!先不要拜,參觀看看就好了。有些人本來腿有風濕,不但拜會疼,連站也疼,可是看到別人虔誠禮拜的情形後,深受感動,心想:「我也來 拜拜看!」從半路就跟著拜上山來了。腿疼不疼呢?不但不疼還好了呢!腿疼是業障,拜佛業障消就好了。你可試試,即見分明。
  
  平時我們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這是指在佛堂裡拜佛,平坦的地還鋪上地毯,多麼舒服!而朝山從山腳到山上,整條山路都是遍布石頭、土砂;如果是 白天朝山,還有大太陽曬,下雨時還得淋雨;佛堂裡則有屋頂擋日曬、雨淋。在佛堂內這麼舒服的拜佛,當然比不上朝山的功德。
  
  所以我常說:「朝山一拜,罪滅海沙」,何止是罪滅河沙呢?因此諸位朝山辛苦得有代價!就像做生意的人,下的本錢愈大,所得的利潤也就更多。所謂「功不唐捐,德不虛棄」,如是因必感如是果,因果是最公平的,你多種好因吧!
  
  朝山確實感動人,如果諸位有朋友不信因果、不信三寶,可以先帶他來看看玩玩,當他看到朝山隊伍就能令他感動跟著拜,即可化度他,此為好良緣。
  
  三、至誠感應難思議
  
  我們有時講一個人有學問,學問是從那裡來,書本嗎?讀書就有學問嗎?那只是書本的學問不是經驗,經驗是要自己親身躬行而得,不論多麼愚蠢的人也會有經 驗。就說這次朝山吧!相信每個人都有經驗、都有心得。在佛堂拜佛,上有電風扇,下有地毯,是否就能拜得安樂自在?不一定吧!又想舒服、又怕汗濕衣服 臭……,種種邪理由,不容易發至誠心。一到朝山,地上都是砂石、灰塵,不管雨水、泥巴都要拜,雖然辛苦,但很容易起至誠。一發至誠,心容易靜下來,誠心敬 意一拜就感應道交,具足無量功德,這點大家應該都有經驗。拜山時當然辛苦,可是辛苦中確有甘味,懈怠的人不會有啊!
  
  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至誠,絕對能得不可思議的感應經驗。記得大陸五、六十年前鄉下是文盲的世界,很多出家人從社會到佛家來,根本沒讀過 書,連他們父親、祖父都沒讀過。還好鄉下人本性淳樸誠實,出了家知道自己沒有用就修苦行,一切工作都做:劈柴、燒水等等。白天做事,夜晚就拜佛、拜觀世音 菩薩,雖不會看經、念經,還能老老實實的念佛、拜佛。
  
  藉著為大眾服務,求福、求慧,一、二十年下來,罪障消、福報有了,智慧開,一開悟了,就能開大座弘法講經,而且開悟的苦行僧講經,不是講經文是講經義。相反的,有人學當法師講經,學了幾十年還不會講呢!
  
  民國十八、九年,大陸最有名的慧明老法師,就是在阿育王寺拜舍利開悟的,一切經教一入耳就知經義,他講經時都是行家、大法師來聽。只要以至誠心去做,一定得感應;沒有感應,那是功行不夠、時間未到耳,切勿心急。
  
  四、苦行朝山報親恩
  
  過去在大陸想出外朝山,不像現在有交通工具代步,那時都是靠步行。行腳時穿的是草鞋,身上還要揹六、七十斤重的衣物、被褥等等;因為冬天朝山,被子都要五、六斤重才能禦寒。你們想想!那樣揹著行動,多麼辛苦!
  
  現在人朝山,從起程三步一拜,拜到目的地為止,不過一日半夜。像虛雲老和尚朝山,他是從浙江省普陀山起香,三步一拜,拜到山西省五臺山,共有幾千華里,拜了三年才拜完全程,那才真是朝山,令人太敬佩了。
  
  要知道,大陸熱天時是攝氏四、五十度,那真是會熱死人;冷起來時,又真會凍死人。像冬季臘月時,五臺山是一片冰天雪地,氣溫都在零下二、三十度之下,連江水也結成冰,人和車馬都可以在冰江上通行。那種寒冷的程度,要是我們臺灣人過去,一定是受不了,或者會凍倒。
  
  想想虛雲老和尚就在那冰天雪地裡三步一拜地拜山,不怕嚴寒苦,多麼有毅力!真的不簡單,勇猛精進的大雄丈夫啊!他為什麼要拜山?為報父母恩。所以老和 尚將拜山的功德回向給父母,後來他母親升天的一切境界,老和尚都看到了,這就是拜山功德的不可思議!我們敢發心到大陸朝山嗎?
  
  五、轉凡成聖小納大
  
  拜山也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一願王––「禮敬諸佛」,如何禮敬呢?有四句偈:「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 餘。」法界所有的佛,我一拜皆要普拜到。或許大家會想:「我一人怎能拜到無量無邊這麼多佛呢?」你要知道,諸佛心皆如大圓鏡能映現一切形像,所以你只要一 拜佛就是拜無量佛。且拜時要發一個誠敬心、利己利他的心,不但自己一人拜,還要觀想帶領法界所有眾生,一起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經中又告訴我們,普賢菩薩在十方微塵世界內轉大法輪。那麼諸位!現在拜上山來,拜得全身是泥,個個都變成了泥菩薩,所謂「一塵一世界」,所以你們身上的每一塵內,都有普賢菩薩在轉大法輪,諸位知道嗎?
  
  就像佛法講「芥子納須彌」,芥菜子小得好像針鼻一樣,那須彌山有多大呢?出海水八萬四千由旬,入海水也是八萬四千由旬。你們看!須彌山這樣大卻能納於 芥菜子之內。但芥子納須彌,並不是須彌山變小,須彌山還是一樣大;芥子也沒變大,還是一樣小。這小容大的道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當然不是凡夫心量所能想像的,我們在理體上可以了解,但在事相上,因為我們畢竟還是凡夫,沒有諸佛的功德,沒斷一切惡,沒修四攝六度,所以還未能達 到事事無礙的境界。凡夫心只能以小入大,不能以大入小,但是普賢菩薩的心量圓融無礙,所以大能夠入小內。這是佛境界事實,不是虛妄之言。
  
  我們凡夫心是多麼小呢?就像連肉眼也看不見的微塵那樣小。佛心是怎樣大呢?虛空之大非大,佛心廣大無邊際,太虛空還在佛心中呢!所謂「心包太虛,量周 沙界」。更要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凡夫心與佛心原是同一個體,所以現在大家來打七、朝山,這些功德就是要轉我們凡夫的小心眼為佛心。只要凡夫 心能轉為佛心,那時你就看見芥子能納須彌,明白世界所有眾生都能納入我們心中,我一人亦能入一切眾生心中。大眾若能學習普賢行,皆能互入互融,那是多麼自 在適意!惟願大眾向此努力吧!
  
  六、生佛互融善用心
  
  那麼,我們凡夫是不是要到成佛時才能容納微塵世界呢?不是的!我們在凡夫時就有可能。好像現前大眾,你們都在我心中啊!這倒不是事相上,你們每個人身 都跑到我心中來;而是在理體上,我眼睛一閉,大家都在我心中,我也在諸位心中。現在我們念大悲咒、念觀世音菩薩,每一句觀世音菩薩都在我們心中,每一拜都 是在拜微塵數化身之觀世音菩薩;我們承受一切諸佛菩薩的慈光照耀,所以我們也在諸佛菩薩的心中。人佛一體,所以我們都互融。這點你不能用凡情想啊!凡情只 有凡事,必用佛心行才能獲佛菩提。
  
  佛心與一切眾生心互相攝受,就好像帝釋網的千珠,每一珠子都可容攝其他九百九十九粒珠子,重重無礙。所以講佛心、眾生心是同一個心啊!大家能這樣明白,就是了解佛法的真理,依這真理發心來修行,那不成佛道呢?
  
  大家要會用這個「心」,會用心,那拜山的功德就充遍法界;就像懂實相理的人來用功,用一天功等於不懂實相理的人用一劫,真是所謂「日劫相倍」啊!大家要在這上面作意、開智慧,這樣拜山才能消無量罪業、增無量福慧。
  
  七、無邊勝福回向西
  
  菩薩們!剛才說到「朝山一拜,罪滅海沙」,朝山這麼殊勝的功德,是否只給自己受用呢?若只是給自己受用,那你就是凡夫,還是徹頭徹尾的凡夫!
  
  回向偈云:「朝山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這功德不是只給自己用而已,而是要發心回向所有沈淪六道之眾生,皆能往生到無量光佛剎。「無量光佛剎」就是阿彌陀佛的國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祝福諸位:聞無上法、開無上智慧!更祝福你們:同生西方、修無上菩提道、證無上菩提果!末了,祝福諸位晚安!
【書籍目錄】
第1頁:臺灣靈巖山寺創建緣起暨宗旨展望修戒 第2頁:上妙下蓮長老簡介 - 護法組
第3頁:叢林古風在靈巖日行 第4頁:佛七開示選錄(82、5、22–28)編輯組
第5頁:修道須開般若慧 第6頁:朝山功德遍法界
第7頁:自是有家歸便得 第8頁:在家修行的方法
第9頁:主禮臺南正覺寺佛三開示(80、12、26–28)編輯組 第10頁:第二天 - 斬斷世情起覺照深信切願持佛名
第11頁:第三天 - 懇切至誠即一心帶業往生佛可成 第12頁:國父紀念館佛學講座開示(82、7、10–11)編輯組
第13頁:月是故鄉明––上妙下蓮老和尚佛學講座翦影 第14頁:對臺北佛教淨友參學會開示(81、5、18)編輯組
第15頁:戒期開示節錄(81、4、3–9)編輯組 第16頁:法海釋疑 - 編輯組
第17頁:某法師率徒眾來山請法(81、1、22) 第18頁:北部數位法師來訪(81、9、2)
第19頁:特稿選粹 第20頁:妙蓮長老主持佛七弘法
第21頁:朝向西方路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