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雲居山方便開示 虛雲老和尚講述

雲居山方便開示 虛雲老和尚講述

五月二十三日開示

[日期:2010-08-16] 來源:轉載  作者:虛雲老和尚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月二十三日開示

世上軍令嚴肅,令行如山倒,誰也不能違它。佛所說法,亦如軍令一般,為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決不能絲毫違犯。前幾天說的布薩時上座對沙彌說:「汝等各淨身口意,勤學經律論,謹慎莫放逸。」既已出家,就要痛念生死,如救頭燃,怎敢放逸呢?勤學經律論三藏聖教,尋求了生脫死的途徑和方法。經、律、論名為三藏者,因此三者皆包藏文義也。經說定學,律說戒學,論說慧學,故三藏亦即三學。梵語素旦纜藏,或曰修多羅藏,譯曰綖,謂佛之言說,能貫穿諸法,如綖之貫花鬘也。又譯曰經,經者具常、法二義,且經之持緯,恰具綖義。梵語毗奈耶那藏,或曰毗尼藏,譯曰滅,謂滅三業過非也。梵語阿毗達摩藏,舊作阿毗曇藏,譯曰對法,以對觀真理之勝智而名;又譯無比法,謂勝智無比也;別名優婆提舍,譯曰論,論諸法之性相而生勝智,故別名為論。既受三壇大戒者,便是大丈夫和菩薩,又發了菩提心,就要做大丈夫和菩薩的事。梵語菩提,此譯為道,道者是心是理,心之妙理,體同虛空,遍三界十方,包羅萬象。發如是菩提心,就是菩薩大丈夫。諸佛慈悲說三乘法,重重指明。就戒律言,佛制比丘,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後,方許聽教參禪,可見學戒守戒是佛弟子最重要的事。《梵網》律有十重四十八輕,犯十重是波羅夷罪,波羅夷此譯為棄,或曰退沒,或曰不共住,或曰墮不如意處,或曰斷頭,無餘他勝等,是戒律中最嚴重之罪也。律中有開有遮,小乘與大乘不同。開者許之義,遮者止之義;許作曰開,禁作曰遮。開要看時節因緣,是額外方便,沒有因緣是不開的;遮則一遮永遮。小乘與大乘有很多相反的,小乘持即大乘犯,大乘持即小乘犯,其詳細條章,可看毗尼止持作持等書。具足戒中,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分為五篇:一曰波羅夷罪,譯曰斷頭,其罪最重,如斷頭不能復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曰僧殘罪,梵名僧伽婆尸沙,僧者僧伽之略,殘為婆尸沙之譯,謂比丘犯此戒,殆瀕於死,僅有殘餘之命,因此而向於僧眾懺悔此罪,以全殘命,故名僧殘;此篇比丘有十三戒,比丘尼有十七戒。三曰波逸提罪,譯曰墮,謂墮地獄也;此篇比丘有一百二十四戒,比丘尼有二百八戒。四曰提舍尼罪,具云波羅提舍,譯曰向彼悔,向他比丘懺悔罪便得滅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五曰突吉羅罪,譯曰惡作,其罪輕;此篇比丘有百眾學法,另有二不定法,七滅淨法,共一百九戒,比丘尼有百眾學法,七滅淨法,比丘除在三際四威儀中嚴守二百五十戒成三千威儀外,還要在二六時中遵照《毗尼日用》持誦五十三咒,如是降伏其心,制身不行,又有三聚圓戒之說,每一戒皆具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之三聚也。如不殺生一戒即具三聚者,謂離殺生之惡是攝律儀,為長慈悲心是攝善法,為保護眾生是攝眾生。《楞嚴經》云:「若諸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是真脫,不酬還宿債,不遊三界。」小乘有因緣可吃牛奶,菩薩吃不得,絲綿裘毳等亦然。這是小乘大乘開遮持犯的不同。又比丘不拿銀錢,不存一米,不吃隔宿飲食,當天化飯吃不完的不留;菩薩開了拿銀錢不犯。酒是五根本戒之遮重戒,大乘小乘不准開;惟大病非酒不治者,白眾後可用。戒律開遮因緣微細,要深入研究才能明白。佛門興衰,由於有戒無戒,犯戒比丘,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所以佛將入滅說《涅槃經),叫末世比丘以戒為師,則佛法久住。佛又說四依法,一、糞掃衣,二、常乞食,三、樹下坐,四、腐爛藥。此四種法是入道因緣,為上根利器所依止,故名行四依,又名四聖種,此法能入聖道,為聖之種,糞掃衣又名衲衣,凡火燒、牛嚼、鼠咬、死人衣、月水衣,為人所棄與拾糞之穢物同者,比丘拾之,浣洗縫治為衣,曰糞掃衣;又補衲糞掃之衣片而著用之,故曰衲衣。比丘著此糞掃衣,不更用檀越布施之衣,在於離貪著也。乞食,梵云分衛,《十二頭陀經》曰:「食有三種,一受請食,二眾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諸漏因緣。所以者何?受請食者,若得請,便言我有福德好人;若不請,則嫌恨彼,或自鄙薄,是貪憂法,則能障道。若僧食者,當隨眾法,請主事人,料理僧事,心則散亂,妨廢行道,有如是惱亂因緣,應受乞食法。」樹下坐,不住房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也。腐爛藥者,比丘有病不請醫,不吃新藥,只拾別人所棄之腐爛來吃,病醫得好不好,聽其自然。今世比丘,誰能守之,一有疾病,中醫西醫,特效藥,滋補品都來了,四依法久無人行了。梵語比丘,此云除饉,又云乞士、破惡、怖魔。比丘為世福田,人若供一飯,聞一法,能除一切饑謹之災,故曰除饉。云乞士者,上從如來乞法以長慧,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故名乞士。乞法謂乞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六道品之法也。破惡是把身口意所造十惡業破除之,轉為十善業也。怖魔謂比丘出家,脫離魔眷,魔震動驚怖也。我們既成了比丘,誰能名符其實為真比丘呢?既出家為了生死,就要依法行持,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不要留戀世上的貪嗔癡愛,不要人我是非,好吃懶做。

【書籍目錄】
第1頁:乙未閏三月十一日開示 第2頁:閏三月十二日開示
第3頁:閏三月十三日開示 第4頁:閏三月十四日開示
第5頁:閏三月二十一日開示 第6頁:閏三月二十四日開示
第7頁:閏三月二十六日開示 第8頁:閏三月三十日開示
第9頁:四月初三日開示 第10頁:四月初五日開示
第11頁:四月初九日開示 第12頁:四月十一日開示
第13頁:四月十五日結夏安居開示 第14頁:四月十六日開示
第15頁:四月十七日開示 第16頁:四月二十一日開示
第17頁:四月二十二日開示 第18頁:四月二十三日開示
第19頁:四月二十五日開示 第20頁:四月二十六日開示
第21頁:四月二十七日開示 第22頁:四月二十八日開示
第23頁:四月二十九日開示 第24頁:端午節開示
第25頁:五月十五日開示 第26頁:五月十六日開示
第27頁:五月十七日開示 第28頁:五月十八日開示
第29頁:五月二十日開示 第30頁:五月二十一日開示
第31頁:五月二十三日開示 第32頁:五月二十六日開示
第33頁:六月初二日開示 第34頁:六月初三日開示
第35頁:六月十六日開示 第36頁:六月二十三日開示
第37頁:六月二十五日開示 第38頁:六月二十七日開示
第39頁:七月初八日開示 第40頁:七月初十日開示
第41頁:七月十一日開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4-5 11:24:08
不是倒反了,是吾看不清楚,誤解了!阿彌陀佛。
第 1 楼
发表于 2012-4-4 16:36:32
阿彌陀佛,請問這一段講解是否倒反了?愛見為根,慳貪為業,是畜生法界;欲貪不息,癡想橫生,是餓鬼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