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處處無家處處家(1991) -- 星雲日記12 星雲法師著

處處無家處處家(1991) -- 星雲日記12 星雲法師著

相由心生 1991/8/16~1991/8/31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相由心生 1991/8/16~1991/8/31

■八月 十六日  星期五

上午八時,續和「院務研習會」的老師們座談--

◎綱領職事對儀規的訂定要健全,實行時要有方便、有智慧,不吹毛求疵,也就是說「定法要嚴,執行要寬」。

◎老師對待學生在言詞上、舉止上、態度上要公平,「以鼓勵代替責備」、「以關懷代替呵斥」,較能適應眾生的根機。

◎樹立學生正見、奉獻、發心……的觀念,不要想佛教能給我什麼,要想我能替佛教做什麼。

◎大陸叢林佛學院無寒暑假,每一個月有四天香期,給學生整理筆記、內務、洗衣……非放假休息,故不能外出。上課以背誦為主,重論典思辨,不重經教,故「論」的課程很多(如《五蘊論》、《百法明門論》、《大乘起信論》、《成唯識論》、《俱舍論》……)。

◎要讓知識、學問、見解有所受益,必須要多看書,並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對現代的僧青年,期望大家要常常在一起研習、溝通,自然就無門戶之見,儘管各家宗風並不一樣,但不妨礙彼此的交流。(要有容納異己的心胸)

我對佛教教育的意見--

一、為佛學院訂定高、中、初各級層次。
二、為各級佛學院考試評定合格教師。
三、為佛學院訂定各級標準教材。
四、訂定佛學院設備標準。
五、加強培養佛教教育行政人員,給予認定。
六、佛教教育應共同組織一領導中心。
七、學生畢業後,優秀者應協助其繼續深造或出國留學。
八、各佛教學院學生應有院際間的共同活動,如論文、講演、梵唄、書法等各種競賽。
九、規定佈教師、住持、監院等應由佛學院畢業學生充任。
十、設立各大專院校佛學社團所有社員會考制度,認定其資格,以便使其為佛教服務。
十一、呼籲信徒支持佛教的教育事業。
十二、鼓勵佛教界多設立獎學金、貸學金,讓研究佛學者無後顧之憂。

此次研習會,為了加強各佛學院間的聯誼及保護佛教教育的權益,將成立「全國佛學院聯合會」,對外代表各學院發表共同聲明……。研習會圓滿前,並選出惠空、法藏等幾位法師為成立「全國佛學院聯合會」的籌備委員。

應遠見雜誌社高希均之邀,和羅光主教、周聯華牧師、道教張檉先生舉行座談,中午十二時北上。

■八月 十七日  星期六

一早起來,就到佛光協會去了解他們辦公的情形。祕書長慈容和副祕書長張培耕、慧傳,都非常熱心推動會務。《佛光世紀》的編輯滿義,見到我就訴說自己的不足……。他能耐勞,但不太能耐怨;他非常重視別人,但對自己沒有信心。我就立刻拿起毛筆,就著他的意思,寫了一張字給他︰

「耐勞,更要耐怨;
 尊人,更要重己。」

坐在佛光協會辦公室不到一小時,人來客往,川流不息。台中北區分會會長沈尤成先生於談話中,非常推崇花蓮的四維高中。他肯定黃英吉校長辦學的成功,希望今年秋季將他讀高中的兒子送去四維高中就讀。

黃仙姑不愧是黃仙姑。她告訴我,她非常歡喜在佛光世界籌建處作義工。三十年前,我曾以五十元與她結緣。當時她即發下宏願,將來有辦法時,她要以五千萬元來供養我。

這次佛光世界的籌建,黃仙姑拿出約五千萬元幫忙繳稅。今天,她終於滿了她的願,感到非常高興。

依恆今天也在普門寺為佛學院招生考試而忙。這次報考者有四百多名,預計錄取三百名。加上舊生三百人,今後佛學院將有六百人。這可說是中國佛教有史以來在量上最多學生的一所佛學院。不過,我希望能繼續精進,朝著當初印度那爛陀大學三萬人的目標前進。

據聞︰圓光佛學院有三百位學生,福嚴佛學院近二百人及其他佛學院……,佛教的教育不但進步也提升了,真是可喜的現象。

下午,和慈容去麗晶飯店探望嚴寬祜居士。他是當年大陸時局吃緊時,搶救法寶、流通經書不遺餘力的文化人。其義女張小姐知道我要來,特別放下公事前來。她是一九五七年在三重文化服務處即皈依我的早期弟子。

兩點,應《遠見》雜誌之請,參加「社會轉型與宗教力量」座談會。出席者還有基督教的周聯華牧師、天主教羅光總主教、道教的張檉副祕書長。

我就其主題發表我的看法︰

一、台灣社會轉型期不穩定現象的成因。

站在佛教的立場,對任何事情,我們說,「一心開二門」--真如門和生滅門,分別就問題的根本(真如門)和現象(生滅門)探討原因。當今社會的不穩定現象,根本的內在因素我覺得是人格教育不健全,外在因素乃社會發展太快、傳播媒體隱善揚惡、助長社會亂象的增加及倫理道德的淪喪。

二、宗教在穩定社會中所發揮的力量。

如果我們要真正發揮宗教的力量,就要能對症下藥︰

1.提倡宗教戒律的生活。
2.宣揚因果報應的觀念。
3.發揮慈悲喜捨的美德。
4.修持忍辱勤儉的力量。

三、要發揮穩定社會的功能,如何建立共識?

在轉型期的今日社會,大家應建立的共識︰

1.保有心外的財富,更要保有心內的財富。
2.擁有都市的生活,更要擁有山林的生活。
3.提倡慈善的事業,更要提倡文教的事業。
4.掌握有形的資源,更要掌握無形的資源。

周聯華牧師、羅光總主教、張副祕書長都提出相當中肯的意見。兩小時的座談似乎意猶未盡,會後大家把手暢言,希望共為宗教努力。羅光總主教非常推崇佛光山所舉辦的活動,像禪學研習會、大專夏令營、短期出家等;他不滿政府不重視宗教,到了社會亂得難以收拾時,內政部長許水德才訪問宗教人士,這就是所謂「臨死抱佛腳」;他對政府不開放宗教教育也非常不滿,迷信者讓他到處自由,正當的宗教教育卻給予強力的壓制。座談會結束後即驅車南下,高速公路一路塞車,因塞車而引出的一些哲學、趣談,如︰

有人問︰「除了火車,什麼車最長?」--「塞車」。

有人在車內,一手開車,一手拿著「大哥大」辦公,真是一心多用,雖然看起來危險,想這也是時勢所趨吧!

由於颱風,那種風雨欲來前的天色變化萬端,尤其片片彩霞,將西邊的天幕,裝點成一幅大自然最美的布景。

晚,九時,回到佛光山。

■八月 十八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前往文殊講堂,參加由三寶基金會主辦,高雄文殊講堂弘法護法會及佛教服務中心承辦的「八十年度全國供佛齋僧萬緣法會」。

由全國各地聚集到此的僧眾計有二千四百多名,真是海會雲來集。根據《佛說盂蘭盆經》記載︰「……在家信眾若於農曆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不但可令現世父母福樂百年,乃至七世父母皆能離三途之苦,得生天上,受樂無窮。……」故七月是個很好的月份,應定名為--

一、功德月︰在這個月中,很多信徒發心供養,祈求功德,法師們也發心應供,有很多功德。

二、孝道月︰七月,是祭祀祖先、感恩父母、人人提倡孝道的月份。

三、僧伽月︰七月,僧眾到處忙於誦經、作功德、應供,是最忙碌的一個月。

過去叢林每逢四月八日佛誕日(佛寶節),信眾就知道要浴佛;十二月八日佛成道日(法寶節),就知道有臘八粥可吃,在街坊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現在七月經信徒的發心倡導「盂蘭盆供僧法會」,一年比一年盛,七月的「僧寶節」已如同「佛寶節」、「法寶節」受社會人士的重視。

今日有很多高僧大德雲集在此應供,也有百多位小沙彌前來接受供養。小沙彌雖小,將來也會成為佛門龍象,長老大德的德行更加不可思議。信徒們能用平等心來供養,功德更大。

平常供養方式除十供養、四供養外,更有︰

一、說好話的供養︰多說佛教的好話、出家眾的好話。
二、獻時間的供養︰撥出時間來替佛門服務,發心幫忙掃地、燒菜、種花……等。
三、接引人的供養︰對初機接觸佛法者,要給予愛語指引。
四、心香一瓣的供養︰對佛教有心,是無上的功德。

感謝信眾的誠心供養,祝福大家事業順利,將一切功德回向給所有的親人,歷代宗親蓮品增上。

月底佛光山將舉辦供僧法會,今年是由南區佛光協會聯合主辦,在籌備會主任陳順章、副主任林宗賢、林怡和的召集下,下午三時,在法輪堂聚集南區各分會會長、副會長、重要幹部等八十多人,報告工作的進度。我也隨喜列席參加。

四時,會見負責主辦「全國齋僧大會」中區的工作人員,除允其前往應供外,並交換一些對供僧活動的意見。深感「供僧」是一種教育,讓信眾的誠心,引發僧眾的慚愧心而精進辦道;由僧眾的弘法演說,以引導信眾學佛。

台中三寶護持會將在台中中山堂,舉辦一系列的「美滿人生」講座,提供一些講者名單供他們參考。

今天北海男眾學部專三同學前往金門,除拜訪各佛寺名剎外,將為八二三炮戰的英魂烈士作一堂三時繫念的超渡法會,前後行程預計五天,希望同學們對此次的參學都能有所得。

■八月 十九日  星期一

《史記》、《資治通鑑》是我最常翻的兩本史籍,我常會引用其中典故,跟徒眾開示,雖然是同一個故事,每一次講的對象不同,感受也不會一樣。

在《資治通鑑》上說,邾國有一名小官,名叫黑肱,為了貪求官位就降歸楚國,並隱名不想被人知道,但是因為寫歷史的人注重城池,所以必須寫出叛變者的名字,想隱名不被人知,反而名滿天下,甚至留傳後世。歷史很會懲罰惡人。

《史記‧汲鄭列傳》中云︰兩漢時的名臣汲黯和鄭當時兩人都曾位列九卿,位高權重,因此每天去拜訪、送禮、請託的人絡繹不絕,但因兩人剛正不阿,操守清廉,因此丟官,立刻就無人上門了。司馬遷在寫完這兩人的傳記,感觸頗深--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貧一富,乃知交態;
 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漢書》--漢景帝有一次設宴,宴請各封地的諸王,並命諸王在席間狂歡作樂,因此與會者個個皆舉手投足,盡情歡樂,唯有被封於長沙的定王劉發,舞起來非常拘束,生怕碰到牆壁一樣,舞姿非常笨拙,景帝看得非常不悅,就問他怎麼回事?劉發︰「我因為國小地窄,不好轉身(不足回旋)。」景帝明白他的意思,立刻加封武陵、零陵、桂陽三個地方給他,以擴大國土。

《風賦》--宋玉是屈原最得意的學生,有次陪侍楚頃襄王到蘭台遊樂,恰好一陣涼風吹來,楚王愉快的說︰「快哉!這是我與百姓共享的涼風啊!」宋玉因楚王平日荒淫,又放逐自己的老師屈原到漢北,所以藉機諷喻道︰

「這風是大王獨有的,老百姓那能享用?」

楚王不解,問為什麼?

宋玉︰「國君貴族居於高台平曠的地方,風當然清涼,百姓居住在低窪的窮巷裏,充滿燥熱腐臭的穢氣,吹出來的風自然就穢濁難聞了。」

《新唐書》--婁師德是唐武則天的宰相,為人小心謹慎,忍氣吞聲的功夫真是爐火純青,涵養之深,不愧為宰相肚裏能撐船。

他的弟弟被任命代州刺史,就任前,特來辭行,婁師德便告誡弟弟忍耐的重要,弟弟的修養也不錯,很自信道︰「哥哥您放心,就算有人吐口水在我臉上,我擦乾就算了。」

婁師德︰「不可以這樣,擦乾它,表示你心中有反抗的意思,應該讓它自己乾才好。」

《法句經》︰「節身慎言,守攝其心,捨恚行道,忍辱最強。」

■八月 二十日  星期二

上午和慈惠、依淳巡視信眾監院,聽取信眾對「信徒之家」的反應。信眾部是直接跟信徒接觸最頻繁的單位,如何接待,如何引導參觀,如何解決信徒的需要和困難,從開山以來就有一套非常實用的接待程序,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流傳」到現在都不了了之?每一次一看到不如法,我都要費口舌再重複一遍,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厭其煩,徒眾對工作態度如此輕心、慢心,如何學會做事?

深感︰以前我人沒有用,但話有權威;

現在我很有權威,但話沒有用。

由台灣省教育廳主辦,高雄縣政府教育局協辦,鳳山中山國小執行的「台灣省教育廳國民教育巡迴輔導團八十年度輔導人員專業知能研習營」,從本月十六日起一連五天,在佛光山舉行,參加者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五十多位優秀教育工作者。

下午五時,該研習營舉行閉幕式時,特請我向大家講幾句話--

我個人沒學過教育,也不懂教育,但對教育的熱愛,並不亞於在座各位。我在叢林受的教育是封閉式的--以無情對有情,以無理對有理,多一分要求就是多一分慈悲,故講太多「理」,並不究竟。

經得起受教者,要用棒喝;經不起的,只好用慈愛。一般寺廟,在山門入口處,總有一尊笑呵呵的彌勒菩薩,慈祥地接引大家;在大殿後,金剛怒目的韋馱菩薩,也有很多人懾其英姿。這表示在佛門除了慈悲攝受外,對頑強的眾生,有時也要用力的折服;慈嚴同尊是佛門教育的特色。藉宗教力量來輔導學生人格身心的塑造,是目前教育當務之急。

晚,和負責《覺世》及《佛光通訊》的徒眾座談。《覺世》是一份以信徒為中心的刊物,每十天一期,已有二十多年歷史,凡在佛光山皈依的弟子,都可以免費獲贈,完全是結緣性的,舉凡信眾所需的消息、活動,都可以從中得到。為加強《覺世》內容的嚴謹,擬調整部分專欄,增加信眾所需要的佛教常識,如法數、每旬一經、譬喻詞典、佛門掌故、古德開示……等。

《佛光通訊》是佛光山對內的通訊,每半個月一期,也有十幾年的歷史,是本山和海內外各別分院訊息的往來,常住的通告、徒眾升遷、調職、出國、留學……動態的報導。只要人手一本《佛光通訊》,就不難知道這半個月來大家在忙什麼。這也是將來研究佛光山最珍貴的史料,希望徒眾彼此珍重這一塊「佛光人的園地」,因為通訊是我們的心橋。

■八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三

「處事者︰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
 不以集事為急,而以方便為上。」--呂祖謙

上午,和信眾監院室的徒眾座談。

「信眾」是我們的資源,做不好度眾工作,即表示得不到人心。

信眾工作包含︰知客、佈教、活動、排難解紛、協調溝通……等。「知客」分為四等--

頭等知客︰慈悲、熱情、主動,無時不在,無事不在,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沒有什麼事不參與的,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只要信眾需要,只要信眾開口,決不會說︰「NO!」

二等知客︰本分、親切、友愛、招呼,只要其職責分內的事都會做得很好,與自己無關者從不去關心。

三等知客;敷衍、客套、虛偽、應付,得過且過,絕不會讓自己麻煩。

四等知客︰凡事皆不可,凡事皆拒絕,對方話還沒有講完,就馬上回應「不知道!」「不可以!」

「知客」在叢林是屬四大綱領之一,其地位之重要可見,主要職務為接待賓客--

凡官員、檀越、尊宿及諸方名德之士來訪或路過,皆需以香茶迎待(此也是佛光山客堂設置「佛光茶」的原由),並隨即派遣行者,通報引見訪客要見的人。

如訪者欲拜訪方丈、庫司、諸寮等,即令行者引往。

如為普通來客,則謹就知客寮接待。

如來客須止宿者,則要替其安單。

又用餐時間,必須到齋堂,檢視粥飯,使其無缺。

昔時雪竇禪師在大陽座下,貫休禪師在石霜慶諸座下,都曾任過知客之職。在知客的行儀中,也能造就出一代宗師,大家現在有這個機會學習,能不好好發心?

為在台北一連串的行事,中午一時三十分北上。

下午五時三十分抵普門寺。慈莊、慈容、慧傳、慧海等人早在等候,不等他們開口,我就主動問道︰「有什麼我能替各位服務的嗎?」博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喜歡快樂的氣氛,英國文人薩克萊不是說︰「快樂的笑容是室內陽光。」希望我所到之處,都能把陽光帶給大家,(因為世上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為何要愁眉不展?)更何況,快樂猶如香水,向人灑得多,自己也必沾上幾滴。

每年農曆七月的普門寺每天一堂,持續一個月的焰口法會,已成為一個例行活動。參加焰口的信眾,每天都在數百人左右,普門寺上下僧眾、信眾忙得有時一天才睡三、四個小時。我雖不主張趕經懺,但並非我不做功德佛事,七月焰口法會的辛勞,其實就是在做了生脫死的事,對死者寄以無限的祝福(脫死);對生者廣結善緣(了生),同樣的佛事經懺,有人談價錢,有人論佛法,心田不同,其功德也不會一樣。

一個人是否有修行,看其相貌即可知道,因為「相由心生」,不管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確實,不要虛晃。一個有修有德者,皆是從委屈、磨鍊、吃苦中成長的。

■八月 二十二日  星期四

在曹永杉夫婦的陪同下,上午到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拜會黃石城先生,黃祕書長對中華佛光協會推行的社會淨化運動非常讚歎。他自己本身也正在籌辦「世界尊親總會」,丁肇中、李遠哲先生等也是發起人之一,他將自任會長。

和黃祕書長提及--

一、中華文化在海外生根,必藉海外學生回國就學,學成後,再回僑居地發揚,故由海外回國就學學生的簽證,建議應專案辦理,以免居留發生困難。

二、「敦煌文物特展」在佛光山展出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願擔任指導單位。

黃祕書長陪我參觀總統的辦公室。

中午在基隆極樂寺用餐,後轉往北海道場。佛光山叢林學院北海男眾學部,今年新考進的新生共計百人之多,其素質比往年都優秀,是非常堪就的璞玉。

「立身以無愧為難,守身以無玷為難,保身以無疾為難。」

晚,八時,葛香亭、葛小寶夫婦、羅江、王溪興等人來訪。葛小寶表示,日前他隨「梅花訪問團」到巴西宣慰僑胞,在聖保羅有一座即將落成的觀音寺,希望屆時我能前往主持開光落成儀式。

「梅花訪問團」正名應是「梅花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是陳立夫先生,副主任委員是蔣緯國先生。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文復會)下的一個委員會,旨在推廣梅花精神,弘揚中道思想。

葛香亭父子在演藝界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近年來更發心學佛,深為其虔誠所動,允其在觀音寺落成之際,派人前去主持法會並舉辦佛學講座。能將藝術與宗教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發揮自己所長,又能涵養性靈生活,葛家父子真是具足慧根。

在榮總服務的慈照(李武彥醫師),陪同美國西北大學心臟科醫師謝安民教授來訪。從謝教授口中,我得到不少醫學常識。慈照得知最近我的血糖一直偏高,就很緊張的要我到榮總檢查身體。我想到每天行程都排得滿滿的,連深夜也要就著美國的時間回電話,實在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檢查。

看我遲疑不決的樣子,慈照「咚!」的一聲跪在地上求我,只要給他兩小時就好,他一定負責在兩小時內完成檢查項目,我被感動得趕緊答應。像在美國的沈仁義醫師,對我也是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都是皈依二、三十年的弟子,對我的感情比親生父子還要親,甚至過之!

「感動」的感覺,是最沒有詞彙可以形容的。

■八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五

在慈照的安排下,上午八時前往榮總檢查身體,按照一般正常手續要三天才能完成,但慈照陪著我,兩小時內便完成了檢查項目。這期間謝安民教授也在旁跟前跟後的陪著我,謝教授此次是專程從芝加哥回國,到榮總負責指導工作,本身很忙,卻如此相隨,真是性情中人。

到醫院就很直接的感受到「病」的氣氛。病,最容易使人淡泊名利,怪不得有人要說,醫院是個最好修行的地方。《佛醫經》上說,人得病有十種因緣--

一、久坐不飯。   二、食過多。
三、憂愁。     四、疲極。
五、婬佚。     六、瞋恚。
七、忍大便。    八、忍小便。
九、制上風。    十、制下風。

十一時,參加中華漢藏文化協會理監事會。

下午一時,會見張慧文居士。張老居士已七十多歲,對機關行政、公文來往有四十多年經驗,負責本山及各別分院名下建築物事宜,常常南北奔跑,貢獻其經驗及智慧,是佛光山之「寶」。

下午三時,巨龍文化公司發行人鄭羽書,在普門寺會議廳舉行了一場「新書發表會」,出席的記者先生小姐有--

大成報︰趙俊邁。

自立晚報︰林美娜。

新生報︰李珮芸。

文訊月刊︰江兒。

聯合報︰曹 怡。

中央日報︰王銘琇、葉麗華。

民生報︰徐開塵。

中國時報︰李翠瑩。

中廣︰劉小梅。

時報周刊︰吳鈴嬌。

警廣電台︰李文。

大乘精舍︰翁瑞興。

台北電台︰宋英。

婦女文摘︰陳艾妮。

漢華傳播︰潘志寬。

菩提長青︰闞正宗。

獨家報導︰韓小蒂。

婦女雜誌︰張忠瑜、丁鴻樂。

自由時報︰楊千慧、彭木芳。

更生日報︰尚毅夫、蕭喜文。

自立早報︰祝務耕、葉世榮、吳淑婉。

會中,我向各位記者表示,佛法要說得讓別人不懂很容易,要讓人聽懂很難,多年來我所努力的就是要使自己說的、寫的,大家都聽得懂、看得懂,也就是力求通俗化和大眾化。鄭羽書小姐將我的著作重新整理、分類,以壓克力材質為封面精印裝幀,出版了《星雲大師文集》一套共八冊。為有心接觸佛法的人,能更順暢的看懂每一篇文章

……記者會後,又有多位記者私下找我訪問、寫文章、約談……不遜於剛剛的記者會。

此次巨龍出版社不僅出版了《星雲大師文集》,也以同樣的質料出版了《金剛經》、《普門品》、《大悲咒》。鄭羽書很慎重的向我表示,趕著這幾天出版,為的是要祝賀我生日。有人要訂購則要等半個月後,才有書賣。和普門寺住眾正在欣賞這些新書時,黃麗明來訪,巧的是今天剛好是她生日,隨緣的送了一本《金剛經》作為她的生日禮物。

晚,七時三十分,在美麗華飯店二樓召開「中華佛光協會第一屆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出席、列席者計有一百餘人。今天出席的上級指導有內政部王肇發視察及中央社工會周燕菱小姐。

此次會議主要在於工作概況的報告,如會員發展已達三萬人、會務推展由國內到國外、將派專員至各分會座談及專題演說、《佛光世紀》已出版至第七期、印發兩萬份會員手冊及五萬份簡介、大陸水災各地會員慷慨解囊共募得台幣七百萬元……

會中並提議︰為祈求世界和平及淨化人心,明年擬在北、中、南三區分別舉行「禪淨密三修法會及萬人皈依」,並選出陳麗麗、蘇月桂、林揚、沈尤成、賴義明、林宗賢、陳順章等「七人小組」負責籌畫事宜。

王肇發視察表示,佛光協會各分會所發起的活動,都非常利益社會大眾……內政部將頒發四萬元的獎金來獎勵佛光協會,贏得在場大眾熱烈的掌聲。

得知我本月二十七日要到台中主持一場「佛光杯高爾夫球賽」的開球儀式,曹永杉先生特地把他的球桿帶到普門寺,讓我惡補,手要怎樣拿,臂要怎麼揮,腰的姿勢要如何……不到五分鐘的講解,我一揮桿,球打到屋頂又彈到窗上(還好玻璃沒破),大家都驚訝於我第一次拿球桿,第一棒就可以打到球……。其實五十年前,在家鄉揚州我就玩過「打梭」(用棍子一罩),且是個中好手,有此基礎,雖事隔五十年,孩提時代的基本動作至今未忘……

希望二十七日正式主持開球時,不要太漏氣。

■八月 二十四日  星期六

由中華佛光協會北區各分會,及中華民國佛教青年會合辦的「八十年度北區盂蘭盆供僧法會」,上午十時要在環亞大飯店舉行,昨晚部分工作人員為此向我請示了一些問題,到凌晨一時多方歇。

清晨五點多,就被電話叫醒,實在睏得沒有力氣不高興,只有隨著對方的訴說,連連稱是,等掛掉電話,整個人都清醒過來,再也睡不著,索性起床改些文稿。

看完七點的晨間新聞,離十點的應供還有時間,就想齋戒沐浴,剛要進浴室時,就聽到電話在響,還沒來得及拿起聽筒,鈴聲就斷了,只好回頭再進浴室,在抹肥皂時,電話鈴聲又響,正準備去接時,鈴聲又斷了,心想︰打電話的人為何那麼沒有耐性?電話為什麼不多響幾聲?對方是否有什麼急事,否則為什麼一直打電話進來?才剛想完電話又響了,我一跨步要去接,整個人就像滑壘似的跌在地上,第一個感覺就是噁心,繼之而起的就是「痛」。過了好一陣子,等這股不適過後,正準備爬起來時,陣痛就像浪潮似的布滿全身,絲毫不能動彈,才感到事態嚴重,如果真的不能行走,今天的供僧法會怎麼辦?一念及此,只好強忍疼痛扶著牆壁慢慢站起來,擦乾身上的水珠,穿好衣服,打電話給總機,請人到我寮房來。等我打開房門,感覺上好像已好幾世紀,「痛」像刺蝟似的,始終不曾離開過我的身體。慈莊、慈惠、吳寶琴都在門外等候,其他的人都到應供現場去了。如果沒有他們的扶持,我真的是寸步難行,跌的地方不痛,但想要舉步時,就痛至肺腑,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寸步難行」。

心想環亞供僧的會場我是「不能」去了,慈莊、慈惠在我的授意下,分頭去打電話──

一、請心平代我主持環亞的供僧法會。

二、明天在桃園林口國家體育館的全國齋僧大會,我也不能去了,特向主辦單位明乘法師及其總幹事致歉。

三、二十七日台中的「佛光杯高爾夫球賽」開球儀式,請沈尤成居士見諒,將請心平代我前去。

四、請心定將在美國東部十六所大學的演講日期一一延後,待他日再議。

等這些問題都處理後,我才閉上眼睛假寐,思緒起伏不定,要是我早上不去洗澡就好了,不急著去接那個電話不就沒事嗎?……

黃永玉中醫師聽說我跌倒,馬上趕到普門寺來看我,問清楚我疼痛的情形,又跑回松山替我拿藥……黃醫師的膏藥確實有效,敷上去沒多久,疼痛已減輕好多。

等我醒來,屋內已擠滿了人,心平、慈容、慧龍、慧德、依嚴……看大家一個個都面無表情的樣子,我只好笑著安慰大家;「沒什麼,已經不太痛了。」(我終於了解,拿破崙為何要說︰承受痛苦比任何事情都需要勇氣。)

慈容轉達了妙蓮、宏印、淨耀、曹仲植、陳麗麗、鄭羽書……等多人的慰問。

慈照(榮總醫師李武彥)也趕來,跟我上了一課關於人體骨骼的構造……一定要「押」我到榮總去照X光,心平、慈莊等也在旁勸說,為了讓大家安心起見,只好答應前去,並說好照完X光後就回來。

今天是星期六,很多醫師都放假,在慈照電話的追蹤下,胰島素的醫師蔡世澤主任、骨科醫師陳天雄主任、腸胃科林懷正醫師,都被他用電話「叫」來了,這種只要病人需要就沒有私人時間的服務精神,正是佛光山徒眾所缺少的。

經大家會診的結果,原來是骨骼斷裂(在大腿與臀部交接處),為了預防裂痕加大,醫生們決定開刀,……我就這樣住院了。

■八月 二十五日  星期日

由於我血糖偏高,為配合明天的開刀,我遵從蔡世澤醫師的建議,打胰島素來降低血糖,說好是昨晚十一時要打,卻等到凌晨三時多才來打。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卻整夜聽到關門、開門的聲音,查房是護士們的工作,為她們的辛勞致以敬意,只是我還沒有適應這裏的「音聲」。

早上,血糖︰一七○。

新陳代謝科主任何橈通醫師特到病房來看我,為我「上」了二個多小時關於糖尿病的常識,糾正我不少錯誤的觀念,真有「相見恨晚」之嘆。對今後糖尿病的控制,給了我信心。

十時五十分,醫師指示中午進食後到下午五時,中間不可進食,因要量血糖。

中午十二時,吃藥。

下午一時三十分,把慈莊、慈惠等人「趕」回普門寺休息。

一時四十分,心平、慈容到醫院,告知中午在林口體育館參加「全國齋僧大會」的情形。

三時,悟一法師來訪。

在我決定入院時,就很嚴肅地告誡徒眾不可到醫院走動,更不可驚動信徒,看悟老到醫院,我就對他說︰「我要查是誰走漏風聲?」,他連忙回道︰「不可說!不可說!」

三時二十分,護士小姐來做開刀前的衛教工作,說明開刀前後要注意的事項。

四時,麻醉師來說明開刀時,麻醉方式(有部分及全身)和麻醉後產生的效果。

四時三十分,護士小姐來抽血。醫院測量的血糖是︰二五七。

如果躺在床上不動,跟沒有跌倒時一樣不覺得什麼,可是一觸碰到跌傷的部位,要做好幾次的深呼吸,才能把它痛「過」去。

八時,護士來量血壓︰七○--一三○。

八時三十分,黃永玉夫婦到醫院來看我。

慈照今天因公出差到彰化,匆匆趕回來就到病房來。

蔡世澤醫師來查病房,詳問我身體狀況。蔡醫師給人的感覺頗具親和力,言談中給人不少信心,對明天的開刀像是非常輕鬆。

心平、慧龍今晚留下來陪我。

深夜十二時,護士小姐來查房。

■八月 二十六日  星期一

深夜三時,醫師來打胰島素。

清晨五時五十分,量血糖。

六時,前電視節目「星雲禪話」製作人周志敏小姐送來一盆花。周小姐是前來照顧在榮總療養的夫婿劉萬選先生,得知我住院,特地送花來慰問。

今天的手術安排在八時開刀,但必須在七時入手術房。六時三十分,慈莊、慈惠、慈容等相繼到院。

七時十五分,護士推我入手術房。

「麻煩您把病歷卡遞給我……謝謝……您還用嗎?對不起,我移一下……請……這個位置適合嗎?……」這是手術房內護士小姐們交談的音聲,一片祥和之氣,讓人感到很溫馨。

護士小姐們從我一入手術房,就一個個分別跟我談話,「忙」得你沒有心思去想別的事情,要不是有人在幫我打麻醉針,真的忘掉要開刀這回事。用談話的方式來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是驅逐緊張的最好方法。

有一股暖流從我腳上緩緩上升,然後遍布全身,好舒服,在適意中進入夢鄉。

醒來時,我已在恢復室。用手摸一下我開刀的傷口,紗布只有我手掌心的大小而已。為免在病房外的心平等人焦急,特麻煩護理長幫我打電話給他們,告知手術已完成,覺得很舒服。

在恢復室,護士小姐也問了我許多佛學上的問題,如往生後八小時內不可移動……。我答應她們,等我身體好一點,為大家作一場這方面的專題演講。

十時二十分,由恢復室回病房,第一眼就看到何橈通主任送來的一盆花。

十二時,血壓︰六○--一一○。

下午一時十五分,血糖︰一五三。

二時三十分,悟老、蓮珠來訪。

三時二十五分,謝安民教授及蔡護理長來訪。

三時五十分,榮總醫院院長羅光瑞先生來訪。

四時,血壓︰八○--一三○。

五時,血糖︰二○○。

五時三十分,榮總慧心社胡漢華醫師等多人來訪,早上慧心社也送來一盆花。

傍晚,好不容易才入睡,一下子又被關門的聲音吵醒,我又開始「翻來覆去」,真的很不舒服。

六時,坐在輪椅上的劉萬選先生由周志敏推到病房來看我。病人看病人。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的病房成了花店,檯上、桌上、椅子上、地上都是,只要有人要回普門寺,就請他們帶一盆回去,太多會妨礙走路。

悟老這兩天在病房跟我聊了很多,他稱我是「大富若貧」,我回說,承受得起,因這非一般人能做得到。就像是唐一玄教授說我是「舉重若輕」一樣,我都很歡喜。

八時,護士小姐提醒,晚上十二時過後不可喝水、進食,因明早要量血糖。

九時零五分,血壓︰七○--一三○。

十一時,打胰島素(打在左手手臂上)。

今天接了不少電話,大家都很關心,只是我卻要一遍又一遍的重複報告,連煩都不能。我已嚴令不准將我入院的事情說出去,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知道?

心平、慧龍的看護過分周到,我只要在床上有點動作,他們一定轉過頭來看我;我只要換一個姿勢,他們一定到床前幫我弄被。後來我跟心平換位置,讓他睡在床上,我坐在沙發上,因我一再表示,在椅子上的姿勢比較舒服。過了幾分鐘,心平問道︰「師父!這樣不好吧!萬一護士要來量血壓、打針,弄錯人怎麼辦?」

我們哈哈大笑。

■八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二

六時二十分,醫生查看開刀傷口。

七時,血糖︰一七八。

心平今將代我到台中主持「佛光杯高爾夫球賽」,先行離開。

蔡世澤醫師介紹了楊雀戀、林家杏兩位營養師,向我解說糖尿病的飲食方法。

在醫院僅短短幾天,感觸很多,「病房百態」--

◎有一位父親生病,大兒子送到醫院來,將錢放在父親身上就走了;二兒子到醫院看父親,順手將錢拿走;三兒子則抱怨父親,為什麼沒有錢?等到要出院時,通知其家人──大兒子︰「我錢都已放在他身上了。」二兒子︰「人又不是我送去的。」三兒子︰「我又沒拿到錢。」

◎有些子女來探望病中父母,手上都帶著錄音機,不問病情,只問︰要給多少遺產?房子要給誰?財產怎麼分?等話錄好,掉頭就走了。

◎我的工作很忙,不能常來,等老父老母死時才通知我就好了。

◎同一病房,住著一病重、一病輕的病人,病重者的妻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曾離開過病人一步;病輕者的太太,到病房就是怪這怪那後就走了。兩個月後,病重者康復,病輕的卻死了。

◎九樓的兒童病房,父母每天都在旁照顧,而老人病房,卻難覓子女的身影。

◎有些病人送到醫院時,兒媳一大堆都跟著來,過世時,卻一個也沒到。

真是「只有慈心爹娘,沒有慈心兒女」。

九時二十分,血糖︰二一七。

十時三十分,黃永玉夫婦、黃世樑、張慈蓮……多人來訪。

十一時,陳天雄、蔡世澤、林懷正等醫師來看我,對我手術後的情形很滿意。此次負責替我開刀的是陳天雄醫師,請示他︰我想明天出院是否可以?陳醫師卻爽快的一口答應。(我要是不早一點出院,知道我入院的人一定會愈來愈多。)

下午一時,收到潘維剛議員送來的一盆花,如果沒有記錯,她早上應該已經出國,佩服其幕僚的工作效率。

從我入院,就以胰島素在控制我的血糖,何橈通醫師今建議我,等過一段時間,還是用飲食來控制。建議出院後,第一個月一定要跟醫師保持聯絡,每半年要檢查一次眼睛,吃東西時最好自我查驗一下血糖是高?是低?甜點、油炸的東西最好不要多吃。血糖降低以後,胃口一定很好,注意飲食不可增加,不要太胖,隨時注意自己體重……我生平最不喜歡麻煩人家,但從何橈通醫師口中,我得到一句名言︰「你現在怕麻煩,將來就會給我們大麻煩。」跟醫師們合作,我有信心將糖尿病治好。

蔡世澤醫師安排我明天出院前,再檢查一次眼睛。並從中午起開始禁食(十二小時)以便驗尿,檢查腎功能。

三時起,分別打電話到別分院,跟徒眾報平安,大部分不是上台誦經,就是出去辦事,佛光山的人都很忙。

為感念這些天來,榮總醫師的照顧,僅以我的《講演集》及《禪話》跟大家結緣,以表謝意!

「一笑煩惱跑,二笑怨憎消,
 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
 五笑永不老,六笑樂逍遙,
 時常開口笑,壽比老彭高。」--吳延環

■八月 二十八日  星期三

六時四十五分,于尚文醫師來檢查傷口時,表示可以側臥沒有關係。今早血糖︰一六○。

八時,慈照陪我到眼科檢查眼睛。這幾天最忙的應該是慈照,除了本身要上班外,一有空就跑來看我,常常和我講不到幾句話,隨身的電話就叫個不停,實在很難為他。

蔡世澤醫師幫我擬了一份出院後應該注意的事項,非常詳盡周到。我常說出家要有出家的性格,蔡醫師真有「醫師的性格」,毫無保留的將自己所知奉獻出來。請蔡醫師有機緣將來到佛光山,跟叢林學院學生專題演講,有關健康保健方面的常識。

下午二時,辦好出院手續,當我從病房坐輪椅到醫院大門,這一段路,感覺上好長。

這一次跌傷,骨頭有裂痕,醫生在裂痕處,用釘子將它固定,以免日後再裂開,所以我幾乎有兩個月的時間,腳不能著地,必須用輪椅代步。最不喜麻煩人家的個性,今後可要處處麻煩別人了。

一樣的高速公路,一樣的窗外景色,一樣的車輛奔跑……不一樣的是我大腿內的骨頭多了四根釘子。

晚,七時三十分,回到佛光山。為了我坐輪椅方便,心平在我寮房客廳加了一張床,並把書房的書桌移到下面來,這樣我看書就方便多了。

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要茶要水還是比較得心應手,靠在床上翻些雜誌,實在很舒服,好幾次忘情的要下床,碰到傷口處,才又回到現實,拍拍傷口,自言道︰我不會再給你受傷,這兩個月一定要好好保護你。

很多人談病色變。其實,病痛對人生不全是負面的影響。佛門裏說︰「修行人要帶三分病」,白居易也曾寫過--

「靜坐觀空,覺四大原從假合,一也;
 煩惱現前,以死誓之,二也;
 常將不如我者,巧自寬解,三也;
 造物勞我以生,遇病稍閒,反生慶幸,四也;
 宿孽現逢,不可逃避,歡喜領受,五也;
 家室和睦,無交謫之言,六也;
 眾生皆有病根,常自觀察克治,七也;
 風寒謹防,嗜慾淡泊,八也;
 飲食寧節毌多,起居務適毌強,九也;
 覓高朋親友,講開懷出世之談,十也。」

晚上十一點多,依宣、依禮、蕭碧霞由西來寺回山。

■八月 二十九日  星期四

一大早就有五、六位徒眾跑到法堂來看我,「還好嗎?」「傷口痛不痛?」「醫生怎麼說?」……如果是在醫院,鑑於工作的需要,我會很合作的回答護士。面對徒眾,我就有不必回答的權利,因為同樣的問題,我每天都要重複的回答好幾十次,所以跟徒眾表明,要「看」我,用看的就可以了,客氣話不必說。

心平、慈莊深怕徒眾川流不息的往法堂來,會影響我的休息,想要限制大家來看我。在醫院時不准徒眾到醫院去,回到山上又不准到法堂來,故,晚上七時我就集合全山職事、員工、學生一起到檀信樓,跟大家說話--

有時在我忙得要犧牲睡眠時,我就好想能生一場病,就不會有推不掉的行程了,這一次終於如願,雖是一點小小的骨損,卻體會到很多,尤其是「寸步難行」的滋味。我這一生中,患過的疾病有--

一、十七歲讀書時的瘧疾,才短短一個月,就已不成人形,那時不懂得生病可以去找醫生,承受瘧疾的痛苦好像是很自然的事。

二、二十歲那年,感染膿瘡,除頭、腳外,全身皆出膿,膿血黏著衣服,如果要脫衣,就好像剝了一層皮下來。

三、一九五六年,在宜蘭患了嚴重的關節炎,醫生要將雙腿鋸斷,否則會影響到五臟六腑……後來忙忘了,沒有再去找醫生。

四、在宜蘭時,支援西藏抗暴的那一年,得了風寒,那時正準備佛誕節的遊行,雖體力不支,但沒有影響到遊行的進行。

五、十幾年前,有一次經榮總多位醫生會診,說我只剩下兩個月的生命……。事隔好久,才又去做切片檢查。我記得那時還跟徒眾開玩笑,所謂「切片」者,就是挖一塊肉再切成一片片……

六、雖然入院是我多年來所想的,但此次跌倒一點都不好玩,反而麻煩那麼多人,心裏很過意不去!

從開刀到現在,一點都不感到疼痛,總有一股悅適感。此次因禍得福,反而獲得了很多糖尿病的常識及寶貴意見。印象中在手術房內的那些護士和藹、友善、自然、祥和,真是一群名副其實的白衣天使。她們那種和善,至今念念不忘。

榮總的醫護人員都很有修行,因在醫院看盡了病房百態、人情冷暖,無常的世間相加強了信佛學佛的熱心。

在醫院中,最辛苦的就是沒有間斷的人潮到病房,有些人去看我,也不會慰問我一句,只會「瞪」著我看,我還要開口請他坐,請他喝茶,找話題跟他談,這比我腿痛還辛苦,真不知道是誰在生病?這也是我急著要趕快出院的原因。

我自己對醫藥不懂,對身體不適也不在意,但對疾病,自我療養的方法是--

一、有人不喜歡香港腳,總是千方百計要治好它;而我總覺得香港腳很好,可以將我們身上的穢氣排出,我少病少痛的原因,該歸功於我有香港腳。

二、以前在叢林求學時,牙痛最痛苦,老師就教我們在大小便時咬緊牙根就不會痛了,真的很有效。感冒時喝一碗熱稀飯,風寒時喝一碗薑茶,頭痛時安然地睡一覺,長痔瘡則在大便後洗乾淨……都百試不爽。故過去醫藥對我而言,不感到重要。

每個人體質不同,對治病的方法也不一樣,有的是用醫藥治療,有的是物理治療,有的是營養治療,有的是運動治療,有的是食物治療,有的是斷食治療,有的是心理治療,而我則適合用時間治療。

身體的病不算嚴重,最難治的是心理上的病,心理上的毛病有︰脆弱、自卑、多疑、誤會、膽小、怨恨、虛浮、短見、說謊、奷詐、無信、自私、無耐、無慈……。對治的方法有︰堅強、自尊、智慧、信心、勇敢、實在、遠見、美言、公正、信用、忍耐……等。

「要為佛教保持自己的健康,這是我們的義務。」

慈怡在日本龍谷大學攻博士,今由日本回山銷假。

■八月 三十日  星期五

八時三十分,打電話到榮總向蔡世澤醫師報告我這兩天的身體狀況。

聞李元簇副總統在總統府副祕書長邱進益、外交部禮賓司司長胡為真、北美事務協調處處長張慶衍先生的陪同下,於今天上午到西來寺參觀(美國時間是八月二十九日下午四時),特打電話到西來寺向李副總統問候。在電話中,我向副總統表示︰「感謝李副總統到西來寺,真替道場增光,請副總統多指教,多為我們留幾張照片……副總統非散財童子,乃是為國增光,我們不要老求助於人,也可以施捨給人……默默中為您祝福,回台灣後,歡迎能到佛光山來指教……」

慧龍早上抱了一隻小狗到法堂來,才放開鍊子,就看牠跑前跑後的不知在忙些什麼?牠給法堂帶來一股「動」態。大家對這隻新掛單的小狗,都很有好感,一再要我替牠取個名字。因為牠是慧龍抱來的,所以我就把小狗取名叫「龍來」。

整個早上就聽到呼叫「龍來!龍來!」的聲音此起彼落。

依益、永有分別在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攻讀博士,今從英國回山,向我銷假。

依空和吉廣輿老師從本月十七日起到北京、南京、西安、杭州、上海等地,和該地洽商佛光出版社要出版新書的事項,中午告訴我已取得版權的書目及交稿情形。

精研國畫刺繡多年的徐慰蓉女士,將其多年來精萃繡畫七十多幀,於今起到十月十五日,在本山佛教文物陳列館展覽。展出的作品以佛像為主。

晚,七時三十分,在雙圓堂會見「省新聞處寺廟文化之旅文藝界人士」,有報界記者、出版社社長、作家、畫家、攝影家、老師、電台主持人等三十六名。

為在座文藝人士,簡介我開創佛光山的因緣、宗旨、信條,及我的人生觀。

八時四十分,與明天要發心剃度的學生們開示--出家要不後悔。不管過去在社會的職位如何,出家後要從最小最基層做起,要修苦行,凡事從苦做起;出家之道不難,要忍耐,因忍耐之道就是佛道。佛光山是個十方叢林,故要培養自己大眾的性格,把自己奉獻出來與大眾在一起……

明天是佛光山的供僧法會及叢林學院的畢業典禮,中北部的信眾,中午就陸續回山,準備參加明天的盛會。

晚,在檀信樓跟這些信眾見面,大家都很關心我跌倒的情形,我只好把開刀的經過又重複一遍。

人不一定要圓滿,殘缺也是一種美。

「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裏食少,
 有此三少,神仙可到。
 酒宜節飲、忿宜速懲、欲宜力制,
 依此三宜,疾病自稀。」--千金方

■八月 三十一日  星期六

「父母天地心,
 大小無厚薄。」

今天是我的母難日。前年母親在西來寺不慎跌倒,那時我正在澳洲,幾次傳話給我都說「不痛!不痛!」要我寬心,不要耽誤行程……。到現在我自己跌倒,才知道母親的「不痛!」是什麼滋味。

今後對自己的健康要好好注意,總不能讓母親為我的病痛擔心。

上午八時,在大雄寶殿主持皈依及剃度典禮,此次皈依者有五百多人,剃度者三十三人,其中沙彌有十六人。

九時,在檀信樓主持「佛光山叢林學院第二十二屆畢業典禮」,若從一九六四年壽山佛學院開始算起,已有二十八年的歷史,這二十八年來感謝護持本寺的功德主,沒有間斷的提供學生獎學金,如馬廖雪月、黃麗明、盧金蓮、陳榮霖、蘇王秀、葉福建……等功德主。也有很多老師不計待遇的每週台北、高雄、彰化、嘉義的來回奔波授課,非常感謝!

目前在海內外道場住持弘法者不下百人,皆畢業於叢林學院,更有很多在國外留學者,都已經拿到學位。相信應屆畢業的同學,也將秉著這個良好的傳統,獻身於佛教事業。現在是個講究「計畫人生」的時代,如果說,每個人可以活到七十歲,以各位畢業同學平均年齡二十八歲來計,提供給各位「四十年人生計畫」是--

第一個十年︰三十歲--四十歲。

一、做一顆棋子,聽從常住前輩指示,學習忍耐、委屈,任人在棋盤上擺布。

二、做一台錄音機,感性敏銳的將師長訓示錄下來,並時時不忘。青年人之所以不易成就,大多是不知接受。

第二個十年︰四十歲--五十歲。

一、做一枝筆,以文字般若來供養十方大眾,將所學經驗通達明瞭地表達出來。

二、做一個喇叭,講經說法,樂說無礙。

第三個十年︰五十歲--六十歲。

一、要做一輛汽車,到處雲遊行腳,廣結善緣。

二、要做一架飛機,飛得高,飛得遠,飛得快,在國際間弘法,具國際性格。

第四個十年︰六十歲--七十歲。

要做蒲團、春凳,好好收心,用功打坐參禪,把自己縮小。

如果能按照這「四十年人生計畫」去生活修持,將來必有所成。

十一時,在普門中學活動中心,參加由佛光協會中南區各分會主辦的「盂蘭盆供僧法會」,前來應供者有妙蓮、開證等諸山長老,共計七百多名。貴賓除了余陳縣長外,還有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魯樂山夫婦等六人。

今天來山的信徒都備有便當或流水席羅漢飯菜應供。另有一萬五千分壽桃與大眾結緣。

下午四時,接受《聯合報》記者胡宗鳳小姐訪問--

「……目前政府對宗教政策是迷信自由,正信不重要,壞的不取締,好的不獎勵,如何提倡正當宗教?……要將各宗教教育弘揚出去,以達到淨化人心的目的,才是教育的目的,慈善要做,教育更要提倡,教育部是否將宗教納入正式教育體系內,我們不過問,但可惜國家沒典章制度,為何大家好的事都不敢做呢?……」

利用別分院徒眾都回山之際,晚上七時,在法輪堂召開宗務委員會各院會、監院、別分院住持及事業單位主管會議。

今晚討論的主題很多,如規畫整頓並建停車場案、敦煌文物及科技展覽案……等。有些議程與大眾沒有關聯者,則撥給「宗務委員會」及「住持會議」專案處理。

世間上最難的莫過於「理」與「人」,因理要講(弘法),人要管(處眾),有很多人在社會上都很能幹,但一入佛門來則不盡然,其原因是既不會弘法又不會處眾。
【書籍目錄】
第1頁:處處無家處處家 1991/7/1~1991/7/15 第2頁:六根作道場 1991/7/16~1991/7/31
第3頁:無為而治 1991/8/1~1991/8/15 第4頁:相由心生 1991/8/16~1991/8/31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