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處處無家處處家(1991) -- 星雲日記12 星雲法師著

處處無家處處家(1991) -- 星雲日記12 星雲法師著

無為而治 1991/8/1~1991/8/15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無為而治 1991/8/1~1991/8/15

■八月 一日  星期四

大文豪毛姆云︰「文學是人類所見到、經驗到、想像到和感覺到的生動紀錄,是人生最直接、最具體的生活表現。」而在生活中,「人的需求可以入詩,物的需求可以入畫」,所以,「藝術」又有人稱是凍結的音樂或是無字之詩。

故現代人的生活圈子,都少不了藝文活動。位於哈仙達崗的西來寺,對社區的活動不僅全力配合,且常常提供場地供各社團演講、開會、座談、聚餐、活動……等。近一年來,鑑於到西來寺舉辦畫展、作品展、寫生、義賣等團體漸多,為讓展出者有個夠水準且標準的場所,住持心定和監院依門,特請大木設計公司的負責人彭伯平先生到西來寺,希望就其場地,依需要增設、裝潢或重新設計。

彭伯平先生在佛光山負責室內裝潢,已有近十年的歷史,佛光山的麻竹園、檀信樓、佛教文物陳列館、學院圖書館、西來寺寶藏館……都出自他精心的設計。彭先生的作品,在亮麗中有股渾厚的典雅,頗有佛教氣質,很適合佛門的需要。

上午,和心定、依門陪彭先生在西來寺繞了一大圈,走遍了各殿堂、賓館、會議室、教室,就已有的設備,聽取彭先生的「美化」計畫。

只要有空,畫家李自健先生的工作室,是我近來最常去的地方。我不懂得畫,但對李自健先生表達人性慈悲、愛心的繪畫,卻獨有所鍾。在中國元朝時,一些畫家作畫都喜歡用泥金塗抹,故成品雖歷數十百年,顏色仍富麗堂皇如新,一點也沒有改變,皆因泥金愈多愈艷麗的關係,所以有「揮金如土」的說法;另一種墨筆畫的畫風,下筆則是愈淡愈好,墨色一遍遍的薄塗,最後達到深厚的效果,才能漸次深入,濃淡有致,這也是「惜墨如金」的由來。不管是「揮金如土」或「惜墨如金」,都是為了要達到至真至美的藝術境界……。故每一次欣賞李先生的畫時感受都不一樣,尤其是正在進行中尚未完成的作品,更教人有遐想的空間。

李自健先生為母親畫了一幅肖像,傳神極了,忍不住在旁拍了一張照片。只要身為人子,慈母的懷抱,永遠是兒女的天堂。

「日行一善」是童子軍每日必修的課程之一,佛教徒則更應該日行多善,且越多越好,然什麼才是善事呢?

我認為--

謙遜是善事,
尊敬是善事,
愛語是善事,
微笑是善事,
感恩是善事,
揚善是善事,
惜福是善事,
結緣是善事,
節用是善事,
喜捨是善事,
隨心祝福是善事,
隨心歡喜是善事。
……

只要對人有益而無害者皆是善事,不僅要盡心去做,更要多多益善。

■八月 二日  星期五

課徒雖是為人師者的責任,但徒眾受教的態度,常常會影響到解惑者的情緒。對徒眾,我是採「無為而治」的教育方式,只要不違背常住原則,皆隨大家的興趣、特長去發揮。

從我早期在宜蘭雷音寺開始,到現在的佛光山,中間近四十年來,徒眾依入門先後,可分為老、中、青三代--

老一代︰入佛門已近三十年的,如心平、慈莊、慈惠、慈容、慈嘉、慧龍、慈怡、心如、依嚴、心定、依靜、心舫、依順……等徒眾,跟他們做事,沒有什麼不可說的話,交辦的事,沒有不能解決的,其感情比家人還要濃厚。

中一代︰入佛門已二十年以上的,如依品、依敏、依融、紹覺、宗元、依清、依諦、依勤、依恆、依修、依德、依通、依航、依空、依恩、慧開、慧禮、慧德……等人,都一起開過山、共過苦,佛光山每一片瓦、每一株樹,都有他們的心血,常住的任何寺務,皆可得到他們的認同和共識。

青一代︰入佛門已十年以上的,如依瑞、依培、依照、依門、依日、依淳、依住、堅寬、依輝、依量、依慶、依筏、依昱、依華、永全、永平、永道、永祥、永妙、永融、永霖、永進、永欣、永固、永楷、永芸、永樂、慧修、慧日……等人,其出家之際,佛光山一切設施已趨於完成期,雖享受現成,但懂得體會創業維艱,繼續努力。(這些只是我隨便提幾個代表,佛光山八百個徒眾,不可能一一都記得那麼清楚。又新進門不久的永東、滿亞、滿和、滿如……等,不僅都是學士、碩士,且非常優秀,但因年資尚淺,算是幼一代吧。)

近幾年來才剛入門的「滿」字與「覺」字輩的徒眾,部分正任職常住職事外,大部分都還在叢林學院就讀,對「弘法利生」事業除熱心,更有一套理想,奈何並不臻成熟,因現實與理想,總有一段距離,套一句俗話︰是一群初生之犢。

我對老一代的徒眾,很少有所指示,但他們都能揣摩我的意思,做出來的事,十之八九都能跟我相應。

對中一代的徒眾,我甚少言辭,只要一皺眉、一點頭或一個手勢,他們都能馬上會意。

對青一代的徒眾,我都處在被動地位,因我不善於跟徒眾「辯」這個對,那個好,只好依他們的標準,來降低我對他們的要求。

對「滿」字或「覺」字輩的徒眾,我則要「察顏觀色」,怕話說重一點,會影響他們讀書的心境;怕聲音高一點,他們就會吃不下飯……

貼己、順心、忠誠的徒眾固然不少,待磨鍊、需考驗、等長大的徒眾也很多,我有韌性與耐心來教導大家,但對部分排拒或不受教的徒眾,卻很無奈,只能嘆道︰「師非不教之師,徒乃不受教之徒。」

晚,七時,到阿凱迪亞陳財興居士府上家庭普照,應在座信眾的要求,當場寫了七張毛筆字與大家結緣,送給主人陳財興居士的是--

「內財外財皆具足
 國興家興慶有餘」

座談時,依信眾提出的問題,歸納如下︰

◎昔時的佛教是注重苦修,現代人學佛,主要在於發掘內心的財富,如歡喜、慈悲、般若、忍耐、滿足……

◎對事情不要看一時,不要只看表面,要在生活中找出自我的一片空間,一沙一石中都有無限的世界,心大世界自然就大,心小世界就小。

◎佛門的「戒」,常讓人有此才行、那不行的感覺,然實際上,「戒」的基本精神是自由、健全、斷煩惱、去痛苦的(如不殺生,即不犯罪,當然自由)。

◎如何脫苦?從信仰上加強力量,想︰死都不怕,其他何懼?一般的小苦要靠平時的力量來承受,大苦則要靠修行的力量來化解。

◎出家一定比在家快樂嗎?不懂(不會)修行一樣會有煩惱,在家居士能奉行佛法,同樣可以過得很快樂。心中有「私」,是不快樂之本。

◎「圓滿」並非易事,修行的層次每個階段都不同,故其境界要自我突破,學無止境,道也一樣無止境。

◎桌子壞了可以修補,花草荒蕪了可以灌溉修剪,人的顏面也可以靠化妝來美容,人的「歹」命要如何改?從身口意開始,這「因」與「果」間還需要靠「緣」來成就,故培緣首重結緣,結緣可以改變人的心境及環境。

◎事有事理、情有情理、人有人理、道有道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心裏歡喜、安然自在、滿足,就是「好地理」。

◎西來寺剛落成之初,常有基督徒在頭山門搖旗示威,然近一年來,到西來寺參觀、用餐、租借場地的社團,以基督教的團體最多。

「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芬。」

■八月 三日  星期六

上午十時,前往托倫斯(Torrance,距西來寺一個小時的車程)陳居先生府上家庭普照。

在高速公路上,看到每一條線道,車輛都緊湊的排列著,突感高速公路主要在於交通便捷,以縮短人們間的距離,但生活在美國,有一半的時間卻要在高速公路上度過。「環境」的好壞,往往是塑造每一個民族特性的因素。(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是一九三三年在柏林修建的漢堡公路。)

下午,在東禪國際會議廳,會見了越棉寮華裔社團代表,計有世界越棉寮華人團體聯合會、北美越棉寮華人團體聯合會、美國越華聯誼會、海寧同鄉會、越南留華學生聯誼會、華僑救國會、越華老人相濟會、美國高雷同鄉會、聖地牙哥越棉寮華人協會等一百五十多人。

西來寺於一九八八年落成,雖是由台灣的信眾發起,但是來此禮佛者,卻以越棉寮的人最多。為加強社團間彼此的聯繫,故特邀集各社團代表到西來寺聚會聯誼。

越棉寮籍的華裔人士共計有一百六十萬人,分布在十六個國家,有一百多個團體,每年舉行一次大會,參加者大都是佛教徒。

在座談會中,向大家開示道︰我們是那裏人?是中國人,卻不住在中國;是越、棉、寮人,卻不住在越、棉、寮境內。不管我們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中華人是改變不了的。除了做中華人外,更要安身立命,擴大心胸的做地球人。

近十年來,我常到馬來西亞講經弘法,馬國千二百萬人口中,幾乎有一半是華人,過去華人在馬國辛勤的工作,為的只是想賺錢回家鄉。但自從馬來西亞獨立後,當地民族取得政權,華人賺錢就不容易了,因為在政治上沒有權力,得不到應有的保護,故有識者先後成立了宗親會、同鄉會、政黨、工會……等團體,來結合散漫、無組織的華人,相互的意見、鴻溝、摩擦、拘於自我的社團,使彼此不能團結,現在唯有在共同的信仰下,讓宗教的力量,把大家集合在一起。

佛光山現階段,正極力協助世界各地成立佛光協會,江、泊、湖、河……再多,也必須匯集起來才能發揮其作用,歡迎越棉寮各社團也能加入佛光協會的行列,與全世界各地的佛光協會共來往,讓華人在地球上發揮更大的力量。

會中各社團代表,如李少光、馬卓彰、梁榮泰、陳仁彬等多位先生也都發言。中華文化中心主任劉大貝表示︰「……西來寺能關心到越棉寮的僑胞社團,實在是大家的福氣。祝福大家除了有政府的關心外,佛光也能時常庇佑大家……」

座談會結束後,西來寺在五觀堂以素齋與大家結緣。

一本雜誌上提及--

溫哥華卡皮拉諾學院心理學家珍妮華特斯說,一個人的情緒可以從他找尋的食物顯示出來︰焦慮者經常嚼糖果,寂寞者多半喝湯或奶水等流質食物,心情愉快則會找派之類的軟性點心。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人遭遇挫折時,往往會找個可以大啃特啃的東西,如蘋果就是一個目標,可作為宣洩憤怒的對象。又人在懼怕、難過或懷有敵意時,通常都不想吃東西;心情愉快、友善或自信者,則可能開懷大吃大喝。

■八月 四日  星期日

中午十一時,在聖地牙哥西方寺有一場皈依,早上七時三十分要開車前往時,才看到滿諭、滿和匆匆趕到,我不禁嘆道︰「現在的年輕人,不要說幫我做事,連跟都跟不上。」

有人在旁說︰「師父!不是跟不上,而是要跟的人太多了,排都排不上。」

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歡跟我出門,但要「跟得上」才有用,如︰我要主持法會,要懂得程序的先後;要請客,能事先幫我打點開菜單;要皈依時,能出堂敲法器;要演講,能上台當司儀;要出門,能幫我開車;要接待外賓,能充當譯員;要開會,能幫我召集人眾;要出遠門,能替我訂位買機票及安排行程……。如這些都「能」才好「跟」,要是這些基本幕僚工作都做不好,怎麼跟得上呢?

今天在西方寺發心皈依的信眾有一百五十人之多,外籍人士佔了四分之一,其虔誠和恭敬的態度,不亞於一般信徒。如何讓美籍人士親近佛法,是海外道場的使命之一,西方寺在這一方面很用心。美國佛光協會理事陳學長、聖市越棉寮華人協會副會長陳景寬、聖市福建會長余建強、聖市東南亞耆英會祕書長符開江等人也在今天皈依。

下午一時,和一些有心人士作了一場「佛光協會」說明會,為大家解說「佛光協會」不是屬於某一人、某一派或某一寺院,它是屬於全宗教的,其特點--

一、活動範圍在社會各層面,而非僅止於寺廟。
二、除了僧眾外,信眾也一樣可以傳教當傳教士。
三、將昔時「靜態」的佛教,帶動起來,與社會打成一片。
四、非僅止於自修自利,更積極廣度眾生以利他。
五、由地區性走向國際性。
……

下午六時,社工會主任鍾榮吉先生在北美事務協調處處長張慶衍、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副主任吳豐興、松下電器公司監察人洪敏昌及陳篤夫等多位先生陪同下來訪,由我親自陪其參觀。鍾主任在社會工作方面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對宗教行政更是不遺餘力的盡心。前陣子中華佛光協會成立不久,還蒙其在來來飯店請佛光協會的理監事用餐,這份光榮與鼓勵,讓佛光協會對今後會務發展更具信心。

簡介時,和鍾主任談及西來寺開山時的艱辛,用佛光山的精神來建西來寺,在美國統統行不通,畢竟不同的國度,風俗、民情、法律、背景……都要事先有個概念和常識,否則不僅事倍功半,其挫折感實在是一大考驗,好在承三寶加持,雖歷時十年,但西來寺現今受到國際間的肯定,也足以安慰。

在報上看到東海大學校長梅可望夫婦到洛杉磯的消息。因我十年前曾在東海大學教書六年,這些年來,彼此各忙各的很少見面,今在報上「看」到,倍感親切。梅校長已年逾七旬,望之如五、六十歲,有人請教他的養生之道,梅校長說他每日打太極拳,並透露健康十訣--

「立如松,坐如鐘,
 行如風,臥如弓,
 營養豐,運動充,
 精神蓬,情緒鬆,
 煙酒空,大便通,
 十事俱,樂無窮。」

■八月 五日  星期一

中午的班機要回台灣,上午抽空到醫院了解上一次檢查的報告。沈仁義醫師提供了很多保健常識,都很實際,希望我能調整生活方式,能有規律的作息……很感謝他的建議。但我只能做到隨緣而已。

健康之道--

1.笑能卻病,樂以忘憂,知足知止,不忮不求。
2.欲勿過奢,適可而止,精神欲望,亦復如此。
3.一日三分,八時工作,八時睡眠,八時康樂。
4.從事工作,切忌緊張,忘卻年紀,老也何妨。
5.營養適度,無過不及,青菜豆腐,最為合適。
6.食勿求飽,飲勿過量,暴飲暴食,有損健康。
7.水果佐餐,多飲開水,沐浴運動,汗出斯止。
8.倦來即睡,無妨打盹,祛除雜念,閉目養神。
9.運動健身,切忌間斷,晨興睡前,至少兩遍。
10.空氣陽光,固當接近,山水名勝,亦宜訪問。
11.環境整潔,身心俱舒,常灑藥劑,勤加掃除。
12.服務助人,快樂之本,孜孜為善,造福人群。

下午三時三十分由西來寺出發往機場,今與我同行回台灣者有剛受完三壇大戒,要回山就讀叢林學院的滿發及在西來寺圖書館服務的遲惠璋小姐。遲小姐畢業於師大國文系,曾任高中老師數年,對佛教事業很熱心,且頗具道心,是個很優秀的青年,此行回台將在佛光山叢林學院研究部進修。

洛杉磯到台灣,飛機逆飛要十四個小時,雖然在心理上,我已「慣」於這種長程飛行,但要如何度過,仍要計畫一番。能在機上安然睡覺的人,實具有「不倒單」的功夫。

幾年前,飛機上的素食,大部分都只燙過水而已,如果不灑點鹽巴,真不知如何下嚥。這兩年來,素食風氣很盛,託此之福,機上素食已改良很多。上個月底,我搭乘加拿大航空班機,由多倫多往溫哥華的機上,素食的餐盤上還附了一張「意見調查表」,希望乘客能評鑑他們的素食做得如何?並請乘客幫忙開菜單。我請永楷代筆,一口氣寫了十幾樣菜色,很希望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餐飲部能用得上。(只是不知道煮出來的味道如何?)

煮素食最常用到的是豆腐--和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好幾千年。豆腐是漢文帝(公元前一六○年)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在中國社會,它是貧苦勤勞的象徵。如「豆腐官」是廉潔的官,俸給只夠吃豆腐;「豆腐西施」是指賣豆腐的美貌女郎。流行在我國各地的豆腐俗諺有︰

張飛賣豆腐--人強貨弱。
麻繩捆豆腐--不提也罷。
豆腐渣掉進水缸裏--散了。
豆腐調韭菜--不青(清)不白。
老豆腐切邊--做嫩。
豆腐落在鍋裏--順境。
人倒楣了,吃豆腐也塞牙--逆境。
豆腐掉在灰頭裏--吹也不能吹,拍也不能拍。
豆腐無水,閻王無鬼--一定有。
雷公打豆腐--從軟的下手。
豆腐做的--碰不得。
豆腐店關門了--架子還在。
賣豆腐不拿秤--憑(拼)刀子。
快刀打豆腐--四面兒見光。
……

■八月 六日  星期二

晚,八時十分,抵桃園國際機場。十一時四十分回到佛光山。

心平、慈惠、慈嘉等多人都在麻竹園等候,我一生的習慣雖不喜人家恭送、迎候,但回到山上看到那麼多徒眾也很高興。同樣一件事,同一場合,有時心境不一樣,感受也不會一樣。

心平向我簡述此次他到菲律賓、馬來西亞弘法的見聞。

依空呈給我一本文教基金會才剛出版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工作報告》,內容洋洋灑灑的向十方信眾報告,基金會成立三年來做了些什麼。有各種佛學講座、佛學學術會議、獎助佛教人才弘法、留學、研究、贊助出版各種佛學書籍雜誌、贊助海內外各大學文教交流活動、與財團法人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簽約合辦「社會大學」講座、雲南大理佛教文化考察團、創辦世界性的「全國佛學會考」、舉辦各種淨化社會心靈的文教活動……等三十項之多。

每一次看到佛光出版社出版一本新書,心裏都會很感動。這份「默默無聞」的工作,雖很少有人過問,但任職出版社編輯的徒眾,仍不減其熱心,每月都能如期的依照計畫出書。近兩個月來,出版的新書有︰《道教知識百問》、《伊斯蘭教文化百問》、《伊斯蘭教歷史百問》、《十大名僧》、《雲南大理佛教論文集》、《鳩摩羅什》,及修訂版的《宗月大師》、《大佛的沉思》、《天寶寺傳奇》、《地獄之門》……等,對文化工作的盡心,真是無怨無悔!佛光出版社將從本星期六(八月十日)到九月一日止,在台北國際學舍,參加「秋季圖書大展」,除書本的介紹外,還有各式佛教弘法錄影帶、錄音帶……等的展出。

由大家的表情可以窺知,還有很多人想向我報告事情,但時間實在很晚了,只好解散,讓大家休息。

回到寮房,了無睡意,又是一個時差的夜晚。在佛前焚香禮佛,向佛菩薩銷假。

在《那先比丘經》上有一段彌蘭王與那先比丘的對話--

彌蘭王問那先︰「沙門寧自愛其身不?」

那先言︰「沙門不自愛其身。」

王言︰「如令沙門不自愛其身者,何以故自消息臥,欲得安溫軟,飲食欲得美善,自護視,何以故?」

那先問王言︰「寧曾入戰鬥中不?」

王言︰「然,我曾入戰鬥中。」

那先︰「在戰鬥中,曾為刀刃箭所中不?」

王言︰「我曾頗為刀刃所中。」

那先︰「刀刃、矛箭瘡奈何?」

王言︰「我以膏藥綿絮裹耳。」

那先︰「王為愛瘡故,以膏藥綿絮裹耶?」

王言︰「我不愛瘡。」

那先︰「殊不愛瘡,何以持膏藥綿絮裹以護之?」

王言︰「我欲使疾愈耳,不愛其瘡。」

那先︰「沙門亦如是,不愛其身,雖飲食心不樂,不用作美,不用作好、不用作肌色,趣欲支身體奉行佛經戒耳……」

■八月 七日  星期三

今年暑期「短期出家修道會」第二梯次,於八月一日開始報到(第一梯次在北海道場舉行)。據負責教務的永懿向我報告,計有男眾一百六十五名、女眾四百八十五名參加第二梯次的短期出家,依曾參加過及第一次參加男女眾之別,分為四個班級上課……,晚上特別請我為這些戒子開示。

一個半月前,佛光山剛舉行過為期三個月的「萬佛三壇羅漢期戒會」,當時我曾跟戒子們開示︰佛教僧伽的「十無思想」。以前未出家時,過的是紅塵的生活;出了家,則要過清淨的生活。在家生活是從「有」上去著力,出家生活則是從「無」上入道,我的「十無思想」是--

一、無財之富︰出家雖不求世間的財富,但一樣可以擁有財富,即正見、智慧、品德、信仰……等內在的財富。

二、無求之有︰「人到無求品自高」,出家要過無求為求的內證生活,即享有、寬容、結緣、滿足……等。

三、無情之慈︰世俗講愛,佛門講慈,要從無緣、無償、棒喝、無相中去體會更大的慈悲,才有佛法。

四、無欲之樂︰世俗以五欲六塵為快樂,出家則要過禪悅、佛心、喜捨、無為……等沒有污染的快樂。

五、無住之家︰經云︰「凡有所住,皆為非住。」故出家要在不執是非、人我、得失中,安住在法界、虛空、無私、自然之中。

六、無安之處︰出家要先學習在苦難、異鄉、刀兵、忙碌中,來培植自己的福德因緣。

七、無人之眾︰無人之眾是要以佛子、法侶、道友、無我……為大眾,無個人之眾。

八、無悔之心︰即指出家學道,在語言、發心、交友、布施……上,念念都是正念,無所謂懊悔。

九、無聰之慧︰出家要懂得什麼是「難得糊塗」、「大智若愚」,能吃虧、犧牲、忍辱、厚道……的發心求道,就是無聰之慧。

十、無功之事︰不求世俗名聞利養,為說法、度生、證悟、修行……等真修實學。

從「無」可以得到人生所需,從「有」上也可以得到人生所需,故特為短期出家的戒子們開示︰佛教僧伽的「十有思想」--

一、有宇宙之心︰「宇宙之心」就是我們的心,宇宙能包容天地萬物,蘊藏生機,故我們的心也要如虛空、大地、大海般包容世間的美醜、善惡、喜怒……

二、有度眾之慈︰一般人常用「情」「錢」「力」……來度眾,不是用之不當,就是不究竟,度眾最契機的法門便是「慈悲」--念眾生苦,念眾生恩,念眾生緣,念眾生如我……

三、有弘法之勇︰弘法方式有說法、寫文章、著書、立說……。弘法範圍有軍中、邊地、海外、監獄、學校……。不怕患難、為教爭光、為法忘軀,是弘法者的天職。

四、有修道之恆︰不耐煩而無恆是人的毛病,南泉禪師三十年不下南泉、慧忠國師四十年不離黨子谷、趙州八十猶行腳……皆是修道者的楷模,故修道要健全自我、普利他人、福慧圓滿、精進不退……

未講完之十有思想,擬於明日講完。

唐‧白居易︰「孔子之忍飢、顏子之忍貧、閔子之忍寒、淮陰之忍辱、張公之忍居、婁公之忍侮;古之為聖為賢、建功樹業、立身處世,未有不得力於忍也。」

故古德常云︰「忍」之一字,眾妙之門。

而佛門更以「忍辱」為大乘修持法門「六度」之一。

■八月 八日  星期四

佛光山自從開辦「短期出家修道會」,今年已進入第四年,香港的信眾幾乎每年都組團專程回山參加。戒子的人數和素質,每梯次都相對的在提升。這一期的戒子,其學歷有學士、碩士、博士,及社會各階層的高級主管,且平均年齡才三十二歲。為讓大家能在修道會中很契機的接觸佛法,教務工作人員非常用心的依戒子程度和年齡分班上課,對初學者,授其佛門儀規;已入門者,授其經典義理……。「短期出家」對繁忙的社會大眾而言,不愧是洗滌身心的最好方法。

晚,七時,續為修道會的戒子們開示「佛教僧伽的十有思想」︰

五、有正覺之慧--智慧不正有時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故無正覺之智慧,易入歧途,而什麼是正覺之慧?即緣起中道、佛性平等、發心立願、四依止、三法印……

六、有出世之性--修道者要有出家眾的出離心(淡泊、耐煩)與在家眾的人間性(熱情、主動),具備這兩種性格,才能做弘法利失的事業。

七、有護教之忱--護教、護法與弘法同等重要,護法要有熱忱,為信仰、真理、佛教而犧牲奉獻。

八、有容人之量--《菜根譚》云︰「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學習委屈、吃虧來包容他人的傷害,更能包容他人的成就而不嫉恨。

九、有忍辱之力--忍是一種力量,忍苦、忍難、忍飢、忍餓、忍樂、忍氣,……人之相好福德,皆從「忍」中而來,修忍辱要能如飲甘露,能忍者是有福之人。

十、有菩提之願--諸佛菩薩之所以成道,皆從「發願」來,《勸發菩提心文》云︰「金剛非堅,願力最堅」,要集小願成大願,則無所不能。

不管是佛教僧伽的「十無思想」或「十有思想」,本著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的精神,希望對大家的修持能有所助益。

晚,九時三十分,在雙圓堂和從香港來參加修道會的戒子座談。

◎學佛首重歡喜,這種法喜是金銀財寶所不及。

◎保持內心清淨之方,不外往好處想,往善處看。

◎自我訓練隨時精進,接受各種生活的考驗,不要給自己定型。

◎兒童教育首重在良好的習慣和禮貌的養成,故大人的身教影響很大。

……

會中,居住在澳門的鄭佩蓮居士請我有機會到澳門演講,允其有機會一定前往。

今天先後有依恭、永芸、滿義、滿榮、滿敬、依來、心定、永哲、依菴、依輝……等多人找我講話。就寢前,特地翻了一下筆記,「重溫」早上和他們談話的內容,怕有所疏漏。對徒眾的話,我是如此謹慎,但願徒眾對我也不是輕諾寡信之輩。

■八月 九日  星期五

整個上午,將一個多月來的各方書信一一讀完,有時間性的也一一答覆。

中午十二時,和前極樂寺住持,現已調回本山擔任教育院長的依恆及由菲律賓回來的永光,一起北上。

在車上,永光告訴我,他到菲律賓兩年多來,菲律賓實在多災多難,一下兵變,一下三十年一次的大地震,五十年一次的大颱風,最近六百年一次的火山爆發,全遇上了。但是,他也很歡喜,由於經得起考驗,目前,宿霧慈恩寺信徒呂林珠珠居士正預備再為寺中增建學校、講堂;描戈律的信徒也買地成立講堂;馬尼拉的信徒也積極籌組佛光協會。縱有災難,也阻擋不了為教的熱忱和佛教的發展。

永光告訴我,他和永同在宿霧東方中學教書,深獲學生熱愛和社會好評。這所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僑校,是第一次請出家人前往授課。很好!我希望每一個出家人至少都能當醫師、教師、心理師……

前不久,心平和尚與慧化到菲律賓巡視,因火山再度爆發,又遇颱風天,飛機停飛,為趕行程,他們從宿霧到描戈律,花了九個小時乘車、搭船,一路顛簸才抵達目的地。隔日,由描戈律到馬尼拉,又坐了二十七個小時的輪船才到。真是歷盡千辛萬苦,令信徒都非常感動。

佛光山第二代弟子,現在都有拓荒的精神,實在了不起。

下午二時三十分抵達彰化講堂,住持永道與住眾正帶領信徒,忙著法會會場的布置。今晚特請心平和尚前來灑淨。我非常關心這座講堂的弘法運作,因為不能辜負彰化佛光協會中央分會會長廖鴻志、林麗珠夫婦的發心。

晚,六時二十分,抵達基隆極樂寺。八十多歲的修慧老師太,早就在等我們。他非常高興他那佔地八十坪的寮房,這是應當的,畢竟他勞苦功高。

來到極樂寺,最歡喜的是見到很多信徒在寺中幫忙,有的典座、有的布置、有的行堂、有的端茶……這是真正的信徒之家,是極樂道場。

晚飯時,大家聚在一起講話。即將退位的住持依恆法師感慨的說,他來寺已有八年之久了;宗恩說他來寺也有七年半之多;永芸也不甘示弱地說他還是在家眾時就來寺服務,應該也有八年了。大家說得非常自豪自得時,我說︰「我最早到極樂寺,於今算來已四十三年了。」一點不假,我來台灣最初在基隆港登岸,第一個到過的寺院就是極樂寺,第一個見到的比丘尼就是修慧老師太。

我的話非常出他們的意外,都說︰「師父!你的話一向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因為明天是農曆七月初一,今晚正是地藏法會起香,我向信徒宣布極樂寺的人事。

開山長老︰修慧老師太。

導師︰依恆法師。

住持︰永平法師。

監院︰滿益法師。

並為新任住持送位。參加法會的約五百名信徒皆大歡喜,這就是佛光山派下別分院新住持的晉山典禮。

晚,九時五十分,抵達台北普門寺,即與正在台北籌備佛光世界的慈莊等人見面,聽取中華佛光協會副祕書長慧傳的報告,至凌晨十二時三十分才結束。雖是深夜,他們又邀我去看他們的新辦公室,至深夜一時二十分才踏入寮房。

■八月 十日  星期六

早上,《普門》雜誌的永芸由基隆趕來與我談話,請示有關台灣佛教四十年的歷史資料蒐集辦法。

上午十時起,分別約見剛由美國回來的胡嘉華小姐、丁中江教授、張培耕居士。

普門,真是普開大門。今逢初一,來寺參加法會的人擁擠不堪。因為會客時間已到,不能排隊等電梯,只有爬十一層樓梯上樓。

在會客空檔與慈莊前往台北佛光世界籌備會的辦公室。

中午十二時,為普門寺參加法會的信徒開示。

七月是什麼月?有人說是鬼月,實在不是。

七月是功德月,人忙著布施,做功德……。

七月是僧伽月,出家人忙著應供、誦經……。

七月是孝親月,家家戶戶忙著祭祀祖先。

鬼是不可怕的,太太愛丈夫,叫他死鬼;父母愛小孩,叫他小鬼,可見鬼也是很可愛的。

七月是善月,大家不要怕鬼,就算鬼月,鬼也不可怕,因為人比鬼更可怕。

普門寺由今日起,展開一個月的普渡法會。

下午二時三十分,由普門寺出發回佛光山。由於週末塞車,至晚上八時四十分才回到山上。

用完晚餐後,便與心平、慈惠、慈嘉等人,巡視剛完工的檀信樓--信徒之家及大禮堂。

這是我多年的心願,佛光山是三寶和十方信徒共力所成的,報答信徒,應該為他們建一座「信徒之家」。

過去多年來,遠道的信徒難得回山一次,回到山上以後,除了大雄寶殿禮佛、朝山會館用餐以外,就只有在路上游走,沒有適當休息和談話的地方。如今會談室八間、禪坐房兩間、容八百人用餐的齋堂一座、一千二百人的大禮堂一間,無論多少人,今後都可容納了。

今天是大哥的七十歲生日,白天一直忙得沒時間打電話,回到寮房特地打電話回揚州,賀他生日快樂。

■八月 十一日  星期日

在心平、慧禮等人隨行下,上午巡視了三寶殿的工程和年底將在佛光山展出的「敦煌壁畫」會場。

「敦煌」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漢代以來,此地為我國與西域諸國交通要地,聚集各種民族,文化風俗非常複雜,佛教自古即傳播於此,高僧輩出。由於一出敦煌即為大漠,生死難卜,商賈旅人往往祈佛庇佑,形成日後敦煌藝術發達之因。一八七九年,匈牙利地質調查所所長洛克齊於敦煌縣東南二十公里處之鳴沙山東麓發現千佛洞壁畫,驚為瑰寶,返歐後公諸於世,是為世人知千佛洞壁畫之始。

今學術界所稱敦煌佛教藝術,包括安西縣附近之榆林窟與小千佛洞、敦煌西南之西千佛洞。而一般所稱「敦煌千佛洞」則指位於鳴沙山東麓的石窟群(千佛洞又稱莫高窟)。

促成此次「敦煌壁畫」到佛光山展覽的是旅居在美國的胡嘉華小姐,經過多次與大陸有關單位協商,終於敲定將配合春節期間,在佛光山展出,其件數之多(有七個貨櫃)在台灣尚屬首次,愛好敦煌文物的信眾,屆時將可大飽眼福。

報載︰美國亞利桑納州鳳凰城市郊一座泰國佛寺,驚傳有七名泰僧與兩男女遇害,廟中珍貴財物無恙,疑為當地反亞裔的極端種族人士所為……

看了這則新聞,深深為受害的法師們默禱!雖云︰為教殉身,生命不足惜,但現實的環境總教人唏噓。

晚,七時,在檀信樓與全山住眾「師徒座談」,為大家開示,真正的修行非口說,非意念上想,非標榜給人家看,而是要切身力行的去實踐,從「自身」開始--「六根的修行」。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天運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涼難除。
◎人生無事可懼,只待了解。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處事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要如何擁有人生?把自我融入大自然中,如花予人欣賞,如山水予人遊玩,如橋梁予人通過,如樹蔭予人乘涼,如甘泉予人止渴……

■八月 十二日  星期一

上午,永慈、滿兆、滿覺、滿印等,就其工作上的問題,找我講話。

中午會見賴義明夫婦、林美杏、曹馮鳳嬌、劉麗卿、沈尤成的夫人等,他們都是佛光山多年的信徒、功德主,每次跟我會面,都不忘要提醒我保重身體,注意健康……實在比一般的家人還要親。沈尤成先生也是佛光協會台中北區分會的會長,將於本月二十七日在台中舉行一場「佛光杯高爾夫球賽」,想請我主持開球儀式。沈夫人今上山,特別表明此意思,我一口就答應下來,允其屆時一定前往。

由佛光山叢林學院主辦的「全國佛學院第三屆院務研習會」,今起一連五天在佛光山舉行。計有國內十八所佛學院院長、教務、訓導、教師及行政人員六十餘人參加。「全國佛學院院務研習會」是由圓光佛學院如悟法師、惠空法師發起,希望透過研習會,來增進佛學院彼此的交流,促進師資的健全、課程的建立、院際間的往來,以樹立佛教健全的教育組織。

此次會議之三大主題--

一、佛學院體制之研究。
二、佛學院教育目標之確定(應培養何種學生)。
三、佛學院的師資問題。

發表專題演說者有︰真華、慈惠、惠空、若旭、悟因、從智、法藏等法師及林毓文居士。

晚,七時,在檀信樓主持研習會的開幕典禮。

佛教多年來,已慢慢走上復興之路,各佛學院相繼造就了不少人才,對今後佛教教育的發展方向,我提出四點建議︰

一、從理論的教育到實踐的教育︰從前的佛教一直都在倡導理論,對人間的各種技能實踐不夠,而現代的僧青年,都非常切實的在實踐,參與社教活動、佛學講座、夏令營,將佛教帶動起來,從寺院的修行而進入社會的教化。

二、從思想的教育到生活的教育︰過去的教育只注重修學的年資,在思想上很不明確,故在生活上就表現不出佛教的特色。佛門除注重道心、發心外,對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衣食住行等生活作息仍不可忽視。

三、從出世的教育到入世的教育︰佛門教育還是以青年僧寶為主,教育要先加強入世的思想訓練,才能有出世的能力。

四、從人格的教育到佛道的教育︰修道者要先從人格上完成,才能在佛道上圓滿。

出席此開幕典禮的貴賓有真華長老和惠空法師。

真華長老表示︰「……人做事的品味有多種︰自說不行、自行不說、不說不行、能說能行,……真正能做到『能說能行』者,唯有佛光山……」對此稱讚,實不敢當。

惠空法師則說,事業的成功在人才,人才的栽培要靠好的教育。要了解時代的進化,以配合僧伽教育的方針,更要靠院際間的觀摩,彼此交換意見,讓佛教的教育更精益求精。

晚,第一場的專題演說,由真華長老主持。

■八月 十三日  星期二

《佛光世紀》已出版到第四期,我一直都沒看過。容法師今日交給我一份,看後有所感,滿義的編輯進步了,各佛光分會確實了不起。從報導中知道大家對社會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如,對大陸水災的賑濟,各協會募得約五十萬美元;各地義診;辦兒童夏令營。尤其士林分會會長李武彥發起的不生氣運動,台中各分會合力發起環保清潔運動,善化分會會長陳順章、蘇文章對捐血救人的鼓勵,右昌分會對考生一杯茶、一條毛巾的服務,三重分會的刺繡展,中山分會的親子會,五甲分會將辦佛教文物藝術展,台中北區分會舉辦「自閉症教育會」等等,都相當有意義。

台中北區分會會長沈尤成,今日在台中告訴我,他預備八月二十七日舉辦「佛光杯高爾夫球賽」,請我開球,並於球賽後開示佛法。大家對傳教的活動境界越來越高了,我相信佛光會必然對佛教的普及有更大的貢獻。

彰化吳錦美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也是一個女強人,經營建築業,非常關心本山。

我今天和心平和尚同車,參觀了員林、彰化、台中等地的講堂,尤其台中講堂正在裝修,沒有電梯,爬了十四樓的階梯;從下午二時至五時,整整站了三個小時,聽心平等談裝修工程。我今天特別耐煩,一點都不急,一直等他們和營造商談妥後,宣布回山,上車後,才知道全身汗水濕透。

上午八時外出,晚上八時回山途中,雲中隱現上旬月眉,忽然憶起寒山大師的詩云︰

「寒星羅列夜深明,岩點孤燈月未沈;
 圓滿光華雲端裏,掛在青天是我心。」

■八月 十四日  星期三

由巨東慈善公益基金會主辦,台灣電視公司、中華佛光協會協辦的「青少年佛光夏令營」,今起四天在北海道場開營,計有三百多名青少年報名參加,將分為高中和國中兩個梯次舉行。

依空、永本、永松應邀到馬來西亞金馬崙,參加為期五天的「雪蘭峨佛學生活營」活動,今圓滿,將轉往馬來西亞南方寺等六個本山分院巡禮。

心定傳真告知,由中藝公司主辦,西來寺協辦的「中國佛教文物展覽會」,今天下午開幕。展出之文物有千餘件,大多是古今佛教工藝品,將分三個地方展出,即西來寺、中藝公司、華藝公司。把真正具研究和鑑賞價值的佛教文物、古董展現給大家共賞,實在是美事一樁。

談到佛教藝品,很自然就令人想到「觀世音菩薩」,今存敦煌莫高窟四十多窟隋唐「法華經變」壁畫,即以表現觀世音菩薩為主,再經過民間對觀音形象描繪,而流傳所謂的「三十三觀音」,其形象與特點--

1.楊枝觀音︰手持淨瓶、楊枝的立像。
2.龍頭觀音︰雲中或海上之姿。
3.讀經觀音︰坐岩頭,手持經卷的閱讀像。
4.圓光觀音︰背後畫出熾盛火焰圓光。
5.遊戲觀音︰閒適地坐在五色祥雲之上。
6.白衣觀音︰一般左手持蓮花,右手持淨瓶。
7.蓮臥觀音︰在池中蓮花之上。
8.瀧見觀音︰欹倚山崖,眺望瀑布流泉。
9.施藥觀音︰常為右手支頰,左手於膝頭拈蓮花之像。
10.魚籃觀音︰腳踏鰲魚,手提盛魚竹籃之像。
11.德王觀音︰坐岩畔,手持樹枝製成的杖。
12.水月觀音︰作觀水中月影狀。
13.一葉觀音︰乘蓮花浮於水面漂行之像。
14.青頸觀音︰密宗所傳,在中國少見。(觀音為降魔救眾生,因而服毒,致使頸部燒青。)
15.威德觀音︰左手持蓮花,坐岩畔。
16.延命觀音︰頭上戴頂有佛像之寶冠。
17.眾寶觀音︰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在彎膝上。
18.岩戶觀音︰在山洞中打坐的像。
19.能靜觀音︰佇立岩畔,望海沉思的像。
20.阿耨觀音︰遠眺海上之像(能見極微)。
21.阿摩提觀音︰騎獅子而身放火光之像。
22.葉衣觀音︰坐岩上,墊著草葉。
23.琉璃觀音︰手持香爐。
24.多羅尊觀音︰合掌持青蓮花。
25.蛤蜊觀音︰居於兩扇蛤蜊殼中。
26.六時觀音︰著居士裝。
27.普慈觀音︰作大自在天化身形象。
28.馬郎婦觀音︰民間婦女像。
29.合掌觀音︰合掌為其特點。
30.一如觀音︰作乘雲飛行狀。
31.不二觀音︰兩手低垂,在水中坐蓮葉上。
32.持蓮觀音︰坐蓮葉上,兩手持蓮花,常為少女面孔。
33.灑水觀音︰右手持瓶瀉水姿態,又名「滴水觀音」。

除此三十三觀音外,最近還有「送子觀音」(手抱男孩的婦女觀音像),這是應民間所求而成的一尊觀音。

其實三十三身觀音應依《普門品》中觀音菩薩三十三隨緣應現之身,如將軍身、婦女身、童子身等才是。

我一生持念觀音聖號,自覺觀音在我心中。

■八月 十五日  星期四

八時,在法輪堂,和此次前來參加院務研習會的各佛學院行政人員座談。

自從百丈立清規以來,才樹立佛門叢林教育,一九一八年,太虛大師開辦閩南佛學院,佛教教育才引起全國重視,可惜當時院舍是借用寺廟,在常住與佛學院意見不同下,十餘年後就停辦了,故佛教學院從開始至今,始終沒有一貫性。

辦佛學院最不容易突破的,便是師資難求,還有有思想、有悲願的青年學生也不容易找。

在學制方面︰佛學院的名稱、課程、學生、年級(依程度編班)、學分……都要給予定位。

在師資方面︰要容納百家,新派的、舊派的、在家的、出家的、世法、出世法,理論、技能同等重要。

在環境方面︰佛學院要與寺院分開,以專業方式來辦學,院舍、殿堂、庭院、禮堂、圖書、康樂室……是一系列的教學設備。

在學生方面︰除了知其籍貫、師承、僧俗、出路外,更要注重其學「力」,及與院際間的來往。

在生活方面︰要有律儀教育,對佛門的鐘板、法務、衣單、作務、行政,都能如法作息。

在修行方面︰非口頭上的修行,要發心有道念,道念是一切修行的根本,不管是在山林、都市、自修、共修……都要修出願力,修出熱心來。

在感情方面︰對情愛要疏導,愛佛、愛道、愛眾生、愛工作、愛常住……心中無「愛」的人,是不會奉獻,本著「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才是真樂。

對大家所提的問題,簡答如下︰

◎佛學院學生修業年限,至少要六年,一般為四年。
◎每日進出「排班」,規律、順序的生活可以訓練忍耐,養成團隊的合作精神。
◎傳統中要現代化,現代化中有傳統,要包容不同修持法門的大眾。
◎大陸佛教的復興希望,建在宗教政策的落實上。
◎佛門建立在三分師徒、七分道友,是非得失並不重要,重要在你已得度。
◎教務工作︰要會排課程,關心學生情緒,了解教界情況,物色天下英才為學生上課。
◎訓導工作︰寬嚴適中,學能兼具領導,無限方便,健全身教,適當的賞罰。
◎為日後教育紮根,有必要到海外留學。
◎指導學生日常作務,如殿堂法器、齋堂飲食、典座、行堂……。學生是否有道心,可從對日常作務是否熱心觀之。
◎當家、住持人才的培養,首重是否有供養心,是否對常住忠誠,是否有因果觀念、肯勤勞、受委屈……是否有學問則其次。
◎「德學長」必具有德有學,才易帶動大家。
◎我本身志願,不喜念經,不樂住持,以寫作來弘法,以教育為事業。一生中無得意之事,凡事只是照本分盡力而為,如果可以稱為得意的,那就是--

一、為佛光山建了一個籃球場。
二、為信眾建了一座檀信樓。

北海男眾學部學生,今在慧庭法師帶領下,往石門民眾活動中心捐血,對社會公益盡一份心意。
【書籍目錄】
第1頁:處處無家處處家 1991/7/1~1991/7/15 第2頁:六根作道場 1991/7/16~1991/7/31
第3頁:無為而治 1991/8/1~1991/8/15 第4頁:相由心生 1991/8/16~1991/8/31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