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勤耕心田(1991) -- 星雲日記10 星雲法師著

勤耕心田(1991) -- 星雲日記10 星雲法師著

感應道交 1991/4/16~1991/4/30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感應道交 1991/4/16~1991/4/30

■四月 十六日  星期二

康寧祥先生上午來訪表示,日內將有緬甸之行,拜託他轉知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有心提供緬甸出家眾獎學金(佛學院四名、國立大學二名、西來大學二名),希望有心人能有機會來台就學。

和康先生論及不管任何團體、宗教對時代潮流如果無法跟進突破,永遠不能長進,自然就會被淘汰。在社會上要有恢宏氣度,包容各層次的人、信仰、習慣……在互尊互榮互存下,結合力量,孤芳自賞、自命清高只有導致分離。

團結非要對方聽我的話,而是要讓對方在有路可行的原則下同一步伐,只要是對國家人民有好處的我就擁護。生活,除了自由民主外,還要幸福快樂,才是全民需要的自由民主。

對國家每個人都要做到「不請之友」,我們是國家的主人,而非過客。

下午二時,到北投安國寺指導第一次信徒大會。安國寺大殿有一對聯--

「足下起祥雲到此間應帶幾分道氣
 眼前無俗障坐定後宜生一點禪心」

其意境耐人尋味。

晚,七時,主持中華佛光協會第一屆第二次理監事聯席會議。內政部視察王肇發、中央社工會總幹事蔡坤榮等人均列席參加。

佛光協會自二月份成立大會以來,在工作上--

一、於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佛力平正二二八死難同胞慰靈法會」,共計有千人參加。

二、共舉辦了近六十場分會成立說明會、十餘場佛學講座。

三、分會會長及幹部座談會。

四、美國佛光協會總會已成立,海外各重要城市正積極籌畫中。

……

本會為全國性宗教團體,為弘揚佛法、建立正信,佛教有義務給予各種輔導,經內政部來電答覆,個人或團體申請籌建寺廟,無需宗教團體批准。

佛光協會為加強與會員之溝通及聯繫,擬出版會訊--《佛光世紀》每半個月一次,內容有法語、社論、佛法須知、大地菩薩、佛光世界、紙上參訪、佛光信箱、會務通訊等專欄。

■四月 十七日  星期三

由《台灣新生報》主辦,台中市政府、台中市佛教會、台中市立人補習班、天發證券、寶泉食品公司、維他露食品公司、龍善寺、正覺寺、普門慈幼基金會、中華佛光協會台中分會、福山寺、員林講堂、光明慈悲喜捨救濟會協辦的佛學講座,今晚起在台中中興堂講演兩天。台中市長林柏榕、《新生報》社長邱勝安、密藏院創辦人田璧雙、光明慈悲喜捨救濟會會長李博永等多人均到會場。

林市長對佛教非常護持,曾指示凡是宗教使用中興堂,皆一律免費提供。今晚他為了要趕來中興堂聽法,特別提早結束其宴請外賓的行程。致詞時,他還表示,每晚睡前必研讀我的《講演集》……

《新生報》社長邱勝安致詞時說道,《新生報》這一年來開闢「宗教版」,旨在弘揚人生光明面,這次主辦講座是好的開始,今後將配合佛光協會的計畫,舉辦一連串的社教活動。

今晚講題,為大家介紹「感應的原理」,每個人在學佛心路歷程上,如果凡事都要等佛祖來給我們感應的話,那就實在太辛苦了!自己給自己感應比較重要。

我對自我的感應很多--

一、從守時中,培養一生不誤時的習慣。
二、從守信中,調劑周遭祥和的人際關係。
三、從結緣中,獲得良好的友誼幫助。
四、從感恩中,使我在弘法路上,不曾灰心懊惱過。
五、從感動中,產生生活中的力量。
六、從信仰中,得到真理不屈的信念。

晚,安單於福山寺。和福山寺住眾、信徒們,就福山寺現有環境,提出意見與需要,以作為重新規畫的參考。

◎居心寬大,條條都是大路,處處走得過。

◎接受委屈才能有成功的將來。

◎信心要不時的共修,才不會退道念。

◎佛教如大海,內含千百類。

◎成就事業的人,只不過比別人多了一份決心而已。

◎培養人才是靠人,而非制度;維護大眾是靠制度,而非個人。

◎人生就像在跑步,要每天不斷練習。

◎多做、多學、多吸收經驗,才是最好收入。

◎忍得住苦,耐得住勞,這就是定的功夫。

■四月 十八日  星期四

最近幾天一打開報紙,立法院的群架、大陸偷渡客的泛濫……浮現眼前,為台灣的危機憂心。

應台中密藏院之邀,上午九時前往主持皈依灌頂典禮。我個人無宗派觀念,平常提倡八宗兼弘,佛光山曾舉辦過顯密佛學會議,即是顯密融和的最具體表現,目前也正朝著禪淨密三修積極推動中。

皈依前信眾一個個向我獻哈達、求賜福,是在顯教道場不易見到的禮儀,面對一個個真摰求法的面孔,有感於密教皈依顯教是最恰當的融和解釋。今將皈依的全部供養轉給密藏院作為弘法之用。

「鼎爐素味香,盡在聖華宮」,中午承主辦單位好意,於聖華宮用餐,經理親自接待。

下午二時,在中興堂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及座談會。座談會中信眾提出的問題很多,更有一信徒要我在電視上幫忙宣導戒煙、戒酒,真是社會的有心人。下午皈依的信眾有千人之多,祈祝他們這顆虔誠的心能接觸到佛心,受到佛陀的加持。慈惠代表我將皈依的供養轉交給主辦的光明慈悲喜捨救濟會會長李博永居士,作為弘法之用。

傍晚,至長億關係公司普照,總經理簡肇涵、副總經理梁英凡、業務處處長張永昌、天發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楊秀蘭、台中觀光協會常務理事金元中、《新生報》總經理李忠霖、社長邱勝安、記者葉仁富、張淑珠等多人都在旁接待作陪。

晚,七時,續在中興堂為信眾開示「十數佛法」。

一、做人做事要一心一意一念,因一心的力量無比,能讓人無事不辦,故我們要「一心學佛」。

二、佛法太俗化不可貴,太出世不易接受,故我們要過「二諦圓融」的中道生活。

三、不念過去、不想未來、不滯現在的般若思想,是我們要「三學增上」的自我充實。

四、仰賴大眾我們才能夠生存,故時時不忘「四恩總報」。

五、能「五戒均持」即可得到長壽、富貴、名譽……等福祿。

六、以「六度實踐」的行止,即可獲得得度法門。

七、世間的財富終有用完的時候,故不究竟,要能擁有「七財獲得」,那才是真正財富。

八、要有「八道修持」的生活,才是正道生活。

九、不管初學或深究,「九品同登」是不捨一眾的修持。

十、如能依止此「十數佛法」,必能心想事成「十願圓滿」。

晚,九時三十分,離開台中回山,功德主林美杏等人特為我們準備便當,對信眾的這份心念,深為感謝。

清晨零時二十分回到佛光山。

■四月 十九日  星期五

一般人的處事態度,大多一遇到事情就是排拒不接受,等到碰壁、遇挫、上當時才知道後悔覺悟。世間上的問題主權操之在我,人一生幾十年歲月,如何將「我」處理得好,得要經一番深究。今續為出家戒子們上「我怎麼辦?」

四、我與見--

4.對友寺的看法︰人有朋友,寺院間也有同宗同派的師門關係。

直系道場過去稱派下、下院,在日本稱本山、末寺,是指分支出去的寺院。

法系道場是指結過「法」的,像韓國、泰國、印尼等弟子都曾到過本山來受法,並以宗派宗風為依止,繼承此法統。又「法系」是經由傳法而來,沒有接過法的人則不能傳法。一般法系是指同法,學系指同學,戒系指同戒,依來往親疏關係可分近親、遠親……幾等親。

日本佛教有宗派之爭,台灣則有人派之爭,為了敦親睦鄰,對友寺要聯誼,不聯誼則易形成對立。

5.對宗派的看法︰能有宗派是很好的現象,但遺憾的是各行其事。台灣「宗」較少,「派」系就很多(尤以人為主),是分散力量之處。集體創作是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單打獨鬥非佛門正統。

 僧團,獨自一人如何成團?
 僧眾,只有一個如何成眾?
 叢林,只有一棵如何成林?

故要建立宗派觀念,樹立「寧吃千家飯,不吃一家飯」的思想,發揚八大宗派的叢林根本道場外,對新興的傳戒道場、學術道場、慈濟道場……也一樣可以發揮。

6.對教會的看法︰佛教的發展,首在互尊互重。佛教傳到中國是依宗派來發展(非依教會),而宗教領袖只限於發揮一宗一派而已,不能凝聚力量團結。故教會要負起團結、統一、動員、交流的活動。

報載︰高雄縣環保局公布四月份山泉水質檢驗報告,有二十八家送檢,皆為總菌落數及大腸菌類密度超過標準,悉數不合格。環保局圏請民眾飲用時,要加以煮沸。

在這二十八家不合格的泉水,其中竟有「佛光山泉水」、「佛光山山頂泉水」,看得真叫人啼笑皆非。希望信眾不要一看到有人掛上「佛光山」三個字,就以為是正字招牌,在現今的社會,有些事看外表是不準的,還是必須要用智慧的眼光去過濾。

「戒不可不持,戒不持則人天路絕。
 行不可不作,行不作則功德不圓。
 經不可不講,經不講則理路不明。
 禪不可不參,禪不參則心地不透。
 道不可不悟,道不悟則觸目成滯。」

「隨緣事事了,日用儘量少;
 一切依戒行,自然無煩惱。」

■四月 二十日  星期六

清晨五時三十分往小港機場搭機到台北,參加由邱創煥先生發起的「國家策進委員會」成立大會。

對大會中的接待、進行、司儀銜接程序,頗為欣賞,很值得在佛光山辦活動的徒眾學習。

中午十二時由台北搭機回高雄。下午二時三十分,在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主持高屏地區十三個佛光協會分會聯合成立大會。

到了文化中心,承李文能處長好意,陪我參觀正在展覽中的李雄風佛畫展及現代名家精作展,並隨緣購買李雄風先生四幅畫。

今天的成立大會,宏法寺住持開證法師、市長吳敦義先生、屏東蘇貞昌縣長、立委林壽山、王素筠、市政府新聞處處長劉建順、市府祕書長林中森、市議員楊振添、吳昱輝、永安國中校長張殷嘉、三民家商校長陳有華、龍華國中校長胡敏霞、旗山鎮長陳鋕成等多人均到會場參加。

大會中先授證,將會旗、印信頒發給各分會會長。同時聘請陳劍城、潘孝銳、曾進朑為南區顧問。

中華佛光協會因具有世界觀、慈悲心、人間性、正覺智,故頗能與現代社會大眾共鳴。吳市長並表明自己是佛光協會會員,其夫人也是,願在團體中盡一份心力。開證法師也盛讚佛光協會是將佛菩薩的慈心悲願化成具體行動。

為奉獻而奉獻,是奉獻的真義。

晚,七時,續為出家戒子們上「我怎麼辦?」

四、我與見--

7.對錢財的看法︰金錢本身沒有好壞,好壞在於使用的方法。出家人要道不要錢,對金錢持有態度是以不要為有,但沒有錢則沒有學道資糧,故淨財的使用要有智慧取捨。

8.對慈善的看法︰慈善是佛教事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不要以偏概全,忽略「明心見性,改善社會風氣」的真正精神才是佛教。

9.對戒律的看法︰戒犯了可懺悔,破見則不同懺悔,而持戒的真義乃在於清淨、不清淨,而非外相形式的儀禮。

台灣省政府舉辦「七十九(一九九○)年度宗教團體興辦公益慈善、社會教化事業績優表揚大會」,本山榮獲︰興辦公益事業績優、興辦慈善事業成果優良、興辦社會教化事業成果優良等獎,特派福山寺住持永道前去受獎。

■四月 二十一日  星期日

住在台中的本山信眾廖繼元,帶了兩輛車八十名信眾回山參加水陸法會。上午,特抽空與大家在法輪堂見面,來訪的信眾大部分是參加今年的信徒香會,皆云因來山拜佛的關係,回去之後,做生意的生意日好,有病的無藥自癒……個個都法喜充滿,故而有此次的回山之舉。

佛法在恭敬中求,內心恭敬慈悲,就能與佛祖靠近;只要心好,就能與諸佛菩薩聖賢在一起。靈異奇蹟的事件,完全要看其內心的清淨與否?

中午,約見了今年六月即將結業的應屆在家同學陳卉、鍾佩文、黃美華、王英如、許玲玟、呂佩玲、藍玲美、孔舜鳳、林鈺瓊等多人,聽取大家對結業後的計畫?理想?天下未有有其志而無其事者,亦未有無其志而有其事者。事因志立,志立則事成,佛教的事業等著大家來發心。

由潮州青商會、屏東縣社會青年工作會主辦,潮州鎮公所、潮州國中、潮州民眾服務社協辦、佛光協會潮州分會執行的佛學講座,晚上七時三十分在潮州國中活動中心舉行。在我講演前潮州鎮長林宗格、屏東縣黨部主委陳泰一將軍,皆先後致詞,表示唯有宗教才是現今社會需要的一盞明燈。

自從佛光協會成立後,會員日益增多,常有人問我,身具會員和信徒的雙重身分,在修持上如何更進一步?我覺得定時的日課,是自我精進的最好方式,如每天禮佛十二拜,每禮拜一次,唱願一次--

第一拜︰唱念「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第二拜︰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第三拜︰唱念「僧寶清淨不思議,身披如來福田衣;
       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學無為。」

第四拜︰唱念「一心頂禮盡虛空界大覺至尊一切諸佛。」

第五拜︰唱念「一心頂禮盡虛空界清淨圓滿一切諸法。」

第六拜︰唱念「一心頂禮盡虛空界慈悲喜捨一切賢聖僧。」

第七拜︰唱念「南無娑婆世界,人天教主,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本師釋迦牟尼佛。」

第八拜︰唱念「南無兜率內院,一生補處,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第九拜︰唱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第十拜︰唱念「祈禱世界和平,人民安樂,身心自在,佛法興隆。」

第十一拜︰唱念「代為累生父母,師長朋友,歷劫冤親債主,所有眷屬,法界眾生,同生佛國。」

第十二拜︰唱念「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稱此十二拜願為「佛光三昧修持法」,很適合大家一起用功。

■四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一 

為佛光山人行步道外圍工程,和慧禮、慧軍、張慧文、江安國、彭大木、蕭頂順……等人,花了一早上的時間實地勘察研究。

繼續和出家戒子們上「我怎麼辦?」

五、我與人︰世間上最複雜的就是人。實在是做人難,人難做,難做人。在佛門不僅要做人更要成佛。最近有一次和余陳縣長一起用餐,席間提到她最近到日本訪問時,看到日本人住宅很喜歡靠近墳墓,認為如此,可以受到亡者的庇佑。可見鬼並不可怕,麻煩的還是人。在世間有父母兄弟等眷屬,出家後則有法侶、道友、同參、同學、同戒、同門等眷屬。處在其中,對上要請教、請示、依教奉行,對下要關愛、護持、提拔後學。

叢林職務畫分為四十八單,分為兩大部分--序職︰是按長幼、前後、戒臘等為序,列職︰則依個人專長能力分配工作。出家過「六和合」的僧團生活,就必須與大眾身和同住、意和同悅、口和無爭、見和同解、戒和同遵、利和同均的生活。而不能孤家寡人,只一個人,畢竟在老病百年之期時,仍需要人群。

在佛門男眾視女眾如染缸,實是心不均平,有多少佛教寺院都是由女眾發心募化凝聚起來的,故男眾不可輕視女眾。女眾心性長於慈悲,本就較契合宗教,男眾則長於智慧。「悲智雙運」相輔相成,不可偏失。

「愛」並非罪惡,我如不愛佛陀,如何拜得下去?我如不愛眾生,如何為其犧牲奉獻?在學道的過程對染污性的感情(欲的衝動)、中性的感情(父母兄弟)、清淨的感情(信仰),要懂得過濾。

沒有佛法的體驗,禪悅的法喜易於流失或退道心,「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是安住身心,提升自我性靈的良方。

六、我與信徒︰信徒是佛教的,不是私人的,故對信徒不要輕易提出要求、請託、化緣,更不可與之有金錢來往,不可對信徒發脾氣,使信徒喪失信心,寧可做一個無用的出家人,不要做因能幹而破壞佛教的人。

還寺廟於教會,歸信徒於佛教,不要因少數一、二人而抹殺大眾功德。

「人不自愛則無所不為,
 過於自愛則一無可為。」

「完美名節不宜獨任,分些給人,可以遠害全身;
 辱行污名不可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四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二

上午七時三十分,出家戒子們於成佛大道上,跪迎羯摩和尚菩妙阿闍黎、教授和尚妙蓮阿闍黎、尊證和尚韓國松廣寺退居方丈菩成阿闍黎等。

菩妙阿闍黎勉戒子們,菩提心能斷惡、生善、度眾,新戒們要求得上品戒,必須先發菩提心。

妙蓮阿闍黎盛讚這次戒會嚴謹,大家能破世俗欲樂而入佛門,實為大智慧者。

八時,於大雄寶殿舉行初壇請戒。

中午和菩妙長老、妙蓮長老用餐時,深感這一代僧青年福報很大。這次戒期中,佛光山禮聘了海內外高僧大德來此尊證、授經,就是平時想去參學也不見得禮座得到,而在此戒期中都能瞻仰到諸山大德之法相,多達七十多位。懂得歎為稀有,也是福報之一。

時間是一秒一秒給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書是一個字一個字寫成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讀。有些事可以虛偽冒充,以無為有;有些事像讀書寫字、飲食遊覽,非處處親歷不算數,一步不到就是一分欠缺。

■四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三

上午八時,在大雄寶殿與菩妙、妙蓮長老主持這次萬佛三壇羅漢期戒會的初壇正授。

在儀式中除傳授沙彌、沙彌尼十戒外,並頒賜五衣、七衣、缽具給戒子們,這群佛門未來龍象,至此正式取得沙彌、沙彌尼資格。

晚,七時與戒期中的沙彌、沙彌尼們「小參」。小參又可稱為方便開示,依現在的話就是座談會。

◎出家之道要--

一、忍耐︰出家人最要緊的修行就是忍耐。所謂忍耐要能忍窮、忍謗、忍苦、忍餓、忍飢,尤其要忍氣!能忍才能進步,能忍才能開智慧。

二、發心︰修道者唯有發心,發心的人才會能說、能吃、能做、能修,心一發無事不成。

◎佛門的吃,非有形看得到的,無形的法樂、禪悅也很可口,看可以飽,聽也可以飽。

◎「道」要跟大家一起,不能獨自一人。

◎人的心中能容納多少,就擁有多少。用佛心看世界,世界即佛國。

◎在叢林中參學,對象要擇大的、人多的、有未來性的。以法為重,以道為先。

◎如何與師父相應?1.學習接受,2.身心思想言行與之相應。

◎學生面對管理制度要逆來順受。

◎我的教育最失敗者,在於沒有強迫大家接受。

◎我的領導方法與人為善、予人為樂、喜人超越我、無為而治。

◎我一生的靈感,皆從生活中體驗出來的。

司馬師是魏國人,帶兵東征,俘虜了賢士李喜,並封他為官,司馬師問李喜︰「從前我的父親徵召你做官,你置之不理。如今我徵召你,你為什麼肯來?」

李喜︰「從前你的父親司馬懿以禮節徵召我,所以我可以依照禮節自由進退。如今你用刑法來束縛我,因為我畏懼刑法,所以不敢不來。」

寧可與明理的人打架,不要和無明的人講話。

■四月 二十五日  星期四

台中人天文化傳播公司營業經理陳仕晉來訪,想發行日前我在台中中興堂講演之錄影帶,告之與主辦的光明慈悲喜捨救濟會會長李博永居士商談即可。

上午九時三十分北上。

晚,抵普門寺,七時與佛光協會工作人員座談。

◎今日社會,計畫就是成功。

◎對工作的心態大家儘管不同,但追求快樂與成就是一致的。

◎我一生沒有星期日,也沒有上下班,三更半夜也照常上班、聽電話、看文章、改稿……除了睡覺,只要是清醒,都捨不得浪費一分鐘,工作要為歡喜而作。

◎口頭讚美就是布施。

◎電腦也是要人腦去操作。沒有人會操作、沒有內容也一樣無用。負責電腦者最基本之工作,便是提供訊息、資料…… 

◎人是在關心中奉獻的,所以自己要做主人。在使用人才時,要先做義工的義工,才有義工。

◎大家相處,要把話說明,要以佛心、真心相待。

◎以打坐方式代替午睡,是最佳的小憩方法。

會見馬來西亞的黃炳城及澳洲回來的陳榮霖居士。

「化繁就簡」是節省時間、人力的最佳方法,奈何現在有些人做事,可以一次完成的工作,卻要分成幾個人來負責,這種不懂精簡的做事方式,實在欠缺工作經驗。要訓練自我成為擔當的通才,做事自然會簡單化。

■四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五

教授書法的潘慶忠老師,將在下個月上旬成立「書法教學研究協會」,今特書寫--

「弘揚書法
 復興文化」予之慶賀。

為協助《佛光世紀》會訊審編,應洪啟嵩居士建議,將調派就讀叢林學院應屆畢業同學陳卉(逢甲大學財稅系)、鍾佩文(實踐家專)、林鈺瓊(法務行政系)及都監院書記滿義法師前來協助。

下午二時三十分,拜訪海峽交流基金會祕書長陳長文先生。

從陳先生口中得知,「海峽交流基金會」是應現實環境需要而產生的,它是--

一、中國的︰中國是屬於中國人的。四十年的分隔,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不免存有疏離、隔閡、懷疑之心。

二、善意的︰要化解這個心結,兩岸間需要構築一座溝通的橋。透過這座橋,關懷、善意、互信,才能逐漸建立,民族的感情才能凝聚,中國人的心靈才能交流。

三、服務的︰海峽兩岸已經在為這座橋鋪石奠基,在台灣設立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正是具體實現造橋工作。

陳長文先生的這項工作,將是任重道遠。在陳先生辦公室巧遇中央大學哲學教授馮滬祥先生,談及將籌畫舉辦「兩岸佛教學術會議」,希望此機緣能早日成熟。

下午四時三十分,接受公共電視記者李芝小姐訪問,錄製「榕樹、杜鵑、台北城」節目。問及--

◎佛教對死亡的看法?生死是很自然的事,有生必有死,死了可以再生,故死並不可怕,如一江春水向東流,不管流到那裏去,仍會流回來;如換一件衣服(身體);如換一間屋子;如木柴一根根的燒完了,但延續生命的火種仍然存在。所以死亡並不代表滅亡。

◎佛教提倡火葬之意義?人生前為佔一席空間,都非常辛苦的在爭取,死了還要貪佔土地。更何況火葬合乎衛生、乾淨、不佔空間等條件,死亡可超脫,不拖泥帶水,生者方便整理安葬,很值得提倡。

晚,六時,至永和張慈蓮居士所創辦的幼稚園內,舉辦中華佛光協會成立說明會。

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他鄉遇故知,三十年前在宜蘭兒童班的學生,從我到高雄開創佛光山就沒有見過面,想不到今晚在永和卻碰到好幾個,如楊明盛、韓慶雲、李宗德、韓淑貞、黃淑珍、李明哲……等,緣實在很奇妙。

永和的智光商工是我和南亭法師共同創辦的,而南亭法師也已往生多年,卻一直沒有機緣跟大家見面,今晚卻在慈蓮創辦的幼稚園內跟大家結緣,實在很有趣。

參加佛光協會可以「以會會友」,將佛法應用在生活中,讓每一個人心中有佛,能淨化、放大自我內心的世界……

居身之要--

「正以處心,廉以律己,恭以事上,
 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以承事。」

■四月 二十七日  星期六

清晨六時,由普門寺出發,前往宜蘭雷音寺。

九時三十分和宜蘭地區信眾舉行師徒會。記得我是一九五三年到宜蘭來,四十年前雷音寺的位置、大小還不及現在範圍的八分之一……當時在兒童班、青年會走動的小朋友,現在都已是為人父母或升級為祖父母輩了,但對雷音寺的護持三十年如一日。老一輩的信徒有的已往生,但他們的行誼在觸及雷音寺的一磚一瓦時,仍會叫人憶起。有一次在打佛七時,有一位信徒怕我沒胃口,就在碗底藏了一塊豆腐乳,讓我比較好下飯。我吃東西有一個習慣,除了有殼、有子的外,只要在碗裏,一定會全部吃完,為了讓信徒安心,只好將整塊豆腐乳吃下去,鹹在口裏,感念在心裏……

「舊時天氣舊時衣,
 惟有心情不似舊時情。」

十一時,主持「宜蘭念佛會八十(一九九一)年度信徒大會」,這次大會主要是要確立主權事宜。新任土地管理代表人由佛光山住持心平兼任。

下午二時,於宜蘭志清堂主持佛光協會蘭陽各分會聯合成立大會。國大代表葉英傑、立委林聰明、省議員盧逸峰、縣主委施煥沖、礁溪鄉長陳德治、縣議員賴瀚庭等多人都前來參加。

希望每一分會都能確實將一年工作計畫擬定後,確實付諸行動,讓參與的會員,能具體感受到入會的好處--充實自我,發揮所長。

深夜十一時回到佛光山。

佛光出版社於今起到五月二十八日,在台北京華藝術中心,展出佛教書籍百餘種……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
 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四月 二十八日  星期日

台中光明慈悲喜捨救濟會會長李博永與《新生報》中部督導處主任張天來先生及該會副會長、各組組長、會員一行百多人來訪。特於法輪堂跟大家見面。

這次在台中的佛學講座,獲得大家護持,意義很大︰

一、顯密佛教的融和,非僅是會議桌上或餐桌上見面而已,密藏院的一場皈依,是幾十年來大家所祈盼的和諧景象,主辦者田璧雙喇嘛實是功德無量。

二、這次講座是由《新生報》主辦,屬文化界,主辦意義不同。

三、台中市長林柏榕、新生報社長邱勝安先生都不曾離席過。

四、市民聽講秩序好,水準高。

五、很多人恐怕「四一七」的遊行鬧事不敢出門,而中興堂卻擠滿了聞法信眾。

佛光協會是一個注重教育、文化、修行、服務信眾的團體,希望大家一起來加入--

一、過去佛教是寺廟的,而寺廟應走入社會,讓佛法深入每一階層。

二、過去佛教是出家的,而出家僅是少數,佛教應屬於每一位信徒。

三、將擬「佛光協會佈教師」之資格考試,希望不久,在台中佛光協會分會即可成立。

李博永會長並捐贈台幣二十二萬元,作為西來大學教育基金。

功德主張姚宏影女士,今在佛光山慶祝她的七十大壽。並見相結緣供養法師,她供養我一萬元,廚房裏的人,我每人給他們一千元,共給了二萬六千元,我的一萬元外,自己又張羅了一萬六千元補上去。所謂「皆大歡喜」,我都是如此創造的。

下午一時三十分,在大雄寶殿主持「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有上千人參加。大樹鄉派出所主管、巡官、警員、參加本山義診的醫師、護士,及受惠的甲仙鄉小林村百多名村民,也都前來皈依。

晚,七時,與出家戒子們「小參」。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實為座談的會議紀錄。

「學問」,學了要會問。

「參學」,參了也要學。

◎想要做好主管,要先學會做好部下。

◎戒期圓滿後,想回戒常住學習,要先知道自己要學什麼?辦事程序?講說方法?法務行政?

◎《阿含經》、各宗派專書、禪門語錄……都是基本佛學書籍。

◎「寧可在大廟睡覺,不要在小廟辦道」,在團體中能將大眾臉色看慣,才有佛法,才懂得轉身。

◎「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對妄想不要太介意就沒事,有力量除煩惱最好,否則隨他去!

◎在修持中,脾氣大者改好了,不尊敬人者變謙恭了,動作慢者變快速了。

◎現在打板是用「鬧鐘」起床,古代叢林是用「心鐘」起床,要有警覺心才好睡眠。

……

佛言︰弟子去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在吾左側,意在邪,終不得道。其實在行,近而不行,何益之有也。

■四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一

依空前幾天到香港佛香精舍舉行三天講座,頗受當地青年朋友歡迎,報章雜誌也很誇讚……這類回響,總叫人百聽不厭。依空並將信眾給予的供養,悉數交給佛香精舍建寺之用,云︰「名關利關恭敬關,統統與我無關!」

有著無憂無懼的人生,過著無貪無瞋的生活,實是一大福報。

中華電視公司從今天起,每天在節目收播前,將重播一次「星雲法語」。十幾年來,佛光山電視弘法委員會從每集要付十二萬元的製作費起,到最近這一個月來改由華視內製,每五分鐘給我六百元,這段艱苦奮鬥的歷程,只有主其事的徒眾感受最深。上個月(三月一日)才正式開播的「星雲法語」,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有重播之舉,可以想像觀眾的回響熱烈。畢竟「佛」如光,「法」如水,在需要溫暖和滋潤的心田裏,佛法永遠如舟航,予人安全感。當然還要感謝陳履安部長的支持。

晚,七時,和出家戒子們「小參」--

◎佛門的「業」是「自作自受」之義。

◎用音樂度眾是很傳統的,經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以音聲作佛事易感動人。

◎人在受苦受難中失志易灰心,凡事只要心不感到很苦,就能成功。

◎佛光山設立別分院,最初只是為了要南北來往吃飯方便。

◎人只要歡喜、心甘情願,做任何一件事就不會辛苦。

◎修道上,「苦」是逆增上緣,只要發願,願力可助長我們突破難關。

◎只要自己健全,不要怕別人看不起。

◎佛學要自我用功體驗,真理之前無權威,故要依法不依人。

◎只要有佛法,就是我們的善知識。

◎唐時,青年學者,不是到江西馬祖大師處參學,就是到湖南石頭禪師處參學。從江西到湖南,從湖南到江西,此即走「江湖」一語之來源。過去江湖一語,乃指參學忙碌之意。後來江湖一語演變為老練世故,或賣膏藥雜耍不實之意。

◎舌頭人人有,但真正懂得舌頭妙用者不多。舌頭會說話,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這就是看會不會用舌頭。有人以舌頭做功德,有人以舌頭造業;有人舌燦蓮花,有人嚼舌根子……

◎世間上什麼力量最大?忍辱力量最大,佛云︰「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毀謗、惡罵、譏諷如飲甘露者,不名為有力大人。」世間上的拳頭刀槍使人畏懼,不能服人,唯有忍辱才能感化頑強。諸葛亮七擒孟獲、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此皆忍之力也。

■四月 三十日  星期二

除了行程外,不定時的會客也常在生活中插播。回到寮房,看書、看報、看雜誌、改稿、看稿、聽電話、回信……總讓我忙得沒時間休息,甚至捨不得睡覺。

《聯合報》今讚譽普門雜誌社社址遷到基隆頗引起震撼,刊物內容走向人間化、生活化,非佛教徒也可以找到自己愛讀的文章……

在《普門》工作的伙伴,薪資不高,大家都抱持普渡眾生的心而來……祈願有緣人能共同來發心。

下午二時三十分,應台中省訓團之邀前去講演,心定、慧軍等人陪行。

◎道是什麼?

 道,沒有時間,無始無終。

 道,沒有空間,無內無外。

 所謂真理,應該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

 如何見道?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就是道。

◎僧有三種--

 一、下等僧利用師家影響。
 二、中等僧欣賞師家慈悲。
 三、上等僧在師家楗槌下日益強壯。

 「更新只是一個起點,
  回饋卻是永無止境。」
【書籍目錄】
第1頁:轉捩點 1991/3/1~1991/3/15 第2頁:勤耕心田 1991/3/16~1991/3/31
第3頁:暢行無阻 1991/4/1~1991/4/15 第4頁:感應道交 1991/4/16~1991/4/30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