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

42:閒話「道交感應」

[日期:2010-07-20] 來源:轉載  作者:妙澤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42:閒話「道交感應」

道交感應即是一種超三維空間的相應狀態,指凡在修行過程中所遭遇或體驗到的不合常態、常規的東西。但一般來講,我們不必太過於執著於這一類經驗或現象(已知往生時日、專修密法或有證果之徵兆的除外)。因為有這類奇特經驗的人非常多,但又不能一概而論。道交感應其現象和因緣都非常的複雜,又因每個人具體情況的不同,這類經驗顯得很個體化和多樣化。無論入佛修行,還是練一般的外道、氣功,入靜深了一定都會有許多道交感應的現象發生。比如有人打坐時發熱發麻或脹痛、見光、見花、聞聲聞香,有的念佛時見各種奇妙的瑞相等等。當然也有的見惡相、現惡趣。總之,世界的存在,超出我們生命六根(如一種波段、頻率範圍一樣)在常規狀態下所能識別和把握的東西很多,大多數情形下,這些玩意兒只能用來堅固道心,不能貪著,否則不僅會影響我們入靜,還會生出新的煩惱與魔障。

老實講,有一些不如法的人正因為不能正確看待道交感應(尤其在氣功界),結果誤入了魔障。所以我們不要被這些東西牽著走,什麼輕安,覺受,道交感應等,真的只能用作堅固我們的道心。它們依然還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反應之中,千萬不要以此去琢磨和猜度自己已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境界或狀況。色法中的一切,同開悟見道和證果絕對是兩回事。對於一個修行者,執著了是魔境,不執著就是次第。

任何境界來了,均不作聖解不作聖證。專心修習正定,我們才可能開慧證果。

另外,無論出了什麼狀態,出了什麼有徵兆的夢境,也不必引用經書上的法義、所描繪的境界,去對應、求證自己的現狀,這除了引起執著和擾亂我們心識外,毫無益處,甚致會成為我們進步的障礙。不見道者不識本心,更不能執迷外緣和事相。尤其是初學者,無論修什麼法門,做功課時都要心無二用,閒時學習看書,思考經教的內容沒有錯,但做功課和入靜時必須心無罣礙。理與事的差別和矛盾肯定一直會存在的,但我們也不必太在意,不要整天挖空心思去思索、論證一切。

我們要堅信功到自然成,總會有理和事自然圓融無礙的那一天(眼下連這一點我們都不必想它)。如果我們義理不明,功夫不高,動輒就用教條去對應日常生活的是非對錯,只會引起更大的執迷和煩惱。修行就是當下「放下」,管它什麼道交感應不道交感應的?千切不能越學越受束縛,煩惱越弄越多,自設心理負擔和思想包袱,精神上什麼都放不下,我們肯定不會真正地受益於佛法。我們暫時做不好是很正常的,我們若一下子能做得到了位,我們不就即身成佛了麼?只要我們信仰真切、堅定,有一顆求取正法的道心,諸佛菩薩一定護念和加持我們,我們總有一天會得到正法接引……除此,我們只管堅持「歷事練心」和做功課,日子久了,智慧功德漸深,許多毛病、不良狀態和煩惱習氣自會消減,我們就會越做越好,請各位一定記住這個此消彼漲的原理!

【書籍目錄】
第1頁:本書的緣起(前言) 第2頁:1:佛學是怎麼一回事?
第3頁:2:「佛」是一種什麼概念? 第4頁:3:佛學不是宗教
第5頁:4:什麼是「佛法」? 第6頁:5:所謂的「佛教」
第7頁:6:存在的「實相」 第8頁:7:哲學與佛學
第9頁:8:漫談生命與存在 第10頁:9:「業」 是什麼?
第11頁:10:從生命的種類說起 第12頁:11:關於練氣功
第13頁:12:佛教反對迷信與宿命 第14頁:13:「佛渡有緣人」是什麼意思?
第15頁:14:修行與入世 第16頁:15:何謂「涅槃」?
第17頁:16:關於「末法時期」 第18頁:17:從「不二法門」說起
第19頁:18:什麼是「五毒心」? 第20頁:19:該不該吃素?
第21頁:20:正信才是真佛教 第22頁:21:誰才算是佛門弟子?
第23頁:22:什麼才叫「去執著」? 第24頁:23:簡述「八正道」
第25頁:24:從供奉佛像說起 第26頁:25:佛弟子對現實生活的態度
第27頁:26:有為和無為 第28頁:27:如何才有正確的佛學知見?
第29頁:28:虛懷若谷方是真修行 第30頁:29:「開悟」僅是一個起點?
第31頁:30:誰是「善知識」? 第32頁:31:誰該是「外道」?
第33頁:32:從佛門的戒律說起 第34頁:33:佛弟子應該博學多聞
第35頁:34:關於「在家人」 第36頁:35:從大乘「六度法」說起
第37頁:36:如此而已話「神通」 第38頁:37:如何做功課?
第39頁:38:念佛的心要 第40頁:39:什麼是「咒語」?
第41頁:40:關於「淨土三資糧」 第42頁:41:真實不虛話「往生」
第43頁:42:閒話「道交感應」 第44頁:43:做功課有何要領?
第45頁:44:一部經典能有多長? 第46頁:45:解悟空性很重要
第47頁:46:也談禪、密、淨 第48頁:47:修行的本質
第49頁:48:必須走的「中道」 第50頁:49:魔障即菩提
第51頁:50:煩惱即菩提 第52頁: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