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年輕的夢想—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服務與奉獻是快樂的泉源

[日期:2010-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服務與奉獻是快樂的泉源
  
  陳月卿:法師講的非常重要,就是現在的年輕人要有未來感。請問在座的兩位年輕人,你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又應該如何自我訓練、自我成長?
  
  盧雲玲:我只要自己活得有意義就足夠了。我的價值不會被社會所混淆,會從自己最好的、最真實的自我內涵去肯定。
  
  莊焜吉:我的觀念是「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我覺得自己從小到大都參加童軍團,這對我的影響很大,透過服務,自己可以得到成長,也可以幫助別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在這個觀念上需要再加強。
  
  李鍾桂:確定了人生的方向與目標後,就要全力以赴,全心投入,要做到這一點,第一個條件是IQ,多吸取知識、多充實自己,多學習,才能夠成長。第二個 是EQ,也就是情緒的管理,這比IQ還重要,現在很多人雖然滿腹經綸,可是缺乏處理感情問題的能力,因此發生很多不幸的事情,所以EQ非常重要。
  
  第三個是MQ,M是Moral道德的意思,就是要有基本的道德觀;第四個就是要有LQ,Leader ship領導的意思,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青年,就是要有領導的才華,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要不斷地透過學習來累積;最後,我希望所有的年輕朋友都有CQ, 就是Creative,能夠有創新、創意,因為未來的世紀將是一個創意、知識的世紀,要能不斷地充實知識,不斷地有創意,才能夠在二十一世紀扮演重要的角 色。
  
  但願所有年輕人,能夠不在乎名、利,而能夠為大眾服務、奉獻人群,用一顆善良的心,把自己所學,所有的力量,奉獻給社會,社會才會更美好,才能真正達到安身、安心、安家、安業的目的。
  
  聖嚴法師:年輕人規畫未來的方向時,往往和父母親的觀念息息相關,父母通常會給很大的壓力,他們擔心兒女未來沒有飯吃,沒有前途,所以要求兒女照著他們的意見走,這是很麻煩的事。
  
  在此我想呼籲天下的父母,應該把觀念轉變一下。我常常這樣子想,過去的人會說,如果有一技之長就不怕挨餓;現在的人,只要有奉獻的心,就不會沒有路走。如果鼓勵自己的兒女有奉獻服務的心,兒女們一定是前途無量,因為錢財不是最可靠的,奉獻的心才可靠。
  
  李鍾桂:美國甘迺迪總統曾講過:「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麼。」如果每個人都有奉獻、服務的心,都願意為自己的國家、社會人群服務,國家那有不強,社會那有不好?
  
  救國團的一群義工伙伴,就是沒有報酬的去奉獻,他們稱自己為快樂的傻瓜,雖然出錢、出力,奉獻自己的時間、精神為社會、為大眾、為青少年朋友來服務, 但是他們得到的快樂是沒有辦法用金錢買到的。別人看他們是傻瓜,他們卻永遠是在快樂中度過;我希望大家都來做快樂的傻瓜。
  
  最後,我把自己的座右銘「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跟青年朋友們分享。所謂「為者常成」的意思是,一個人只要有目標、方向,不斷地去做,一定能夠成功; 「行者常至」的意思是,只要有目的地,不斷地走,一定能夠到達。有的人想要一步登天,想一夜之間變成百萬富翁,天下沒有這麼容易的事情,我們必須要腳踏實 地,按部就班,全力以赴,才能夠真正達成自己的願望。
  
  聖嚴法師:我以法鼓山「安身、安心、安家、安業」四安的理念與大家分享,就是安定自己的內心和行為,跟家人和睦相處,然後跟社會整體的生活環境和樂共 處。所謂安定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平靜之中往前走,不斷地成長,如何做呢?就是「用智慧處理事,用慈悲對待人」,如果不用智慧處理事,事情就會不圓滿, 如果不用慈悲對待人的話,就會對別人造成傷害。
  
  陳月卿:非常感謝李主任還有聖嚴法師送給我們的話,「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用智慧處理事,用慈悲對待人」,這幾句箴言,我們每個人時時刻刻都用的到。
  
  人生因為有夢而更美,年輕就代表著無限的可能,可以大膽的築夢,可以大膽的追夢。
  
  今天李主任和法師也都告訴我們,做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應該為年輕人打造一個非常好的環境;可是身為一個年輕人,正值自己最黃金的一段歲月,也要自我成長,自我訓練,要有可塑性,要有未來感,才能夠擔負起未來的責任。
【書籍目錄】
第1頁:年輕的夢想 第2頁:相互學習無距離
第3頁:獨立走出自己的路 第4頁:塑造有希望的人生
第5頁:服務與奉獻是快樂的泉源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