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探索識界 -- 八識規矩頌講記 聖嚴法師著

探索識界 -- 八識規矩頌講記 聖嚴法師著

附錄

[日期:2010-07-2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附錄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初二十四行頌明唯識相,次一行頌明唯識性,後五行頌明唯識行位。

  就二十四行頌中,初一行半略辯唯識相,次二十二行半廣辯唯識相。謂外問言,若唯有識,云何世間及諸聖教說有我法。舉頌詶答,頌曰:

  1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 此能變唯三

  2謂異熟思量 及了別境識

  次二十二行半廣辯唯識相者,由前頌文略標三能變,今廣明三變相,且初能變其相云何,頌曰:

  初阿賴耶識 異熟一切種

  3不可知熱受 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相思 相應唯捨受

  4是無覆無記 觸等亦如是

   恆轉如瀑流 阿羅漢位捨

  已說初能變,第二能變其相云何,頌曰:

  5次第二能變 是識名末那

   依波轉緣彼 思量為性相

  6四煩惱常俱 謂我癡我見

   並我慢我愛 及余觸等俱

  7有覆無記攝 隨所生所繫

   阿羅漢滅定 出世道無有

  如是已說第二能變,第三能變其相云何,頌曰:

  8次第三能變 差別有六種

   了境為性相 善不善俱非

  9此心所遍行 別境善煩惱

   隨煩惱不定 皆三受相應

  10初遍行觸等 次別境謂欲

   勝觸念定慧 所緣事不同

  11善謂信慚愧 無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 行捨及不害

  12煩惱謂貪瞋 癡慢疑惡見

   隨煩惱謂忿 恨覆惱嫉慳

  13誑諂與害憍 無慚及無愧

   掉舉與昏沉 不信並懈怠

  14放逸及失念 散亂不正知

   不定謂悔眠 尋伺二各二

  已說六識心所相應,云何應知現起分位,頌曰:

  15依止根本識 五識隨緣現

   或俱或不俱 如濤波依水

  16意識常現起 除生無想天

   及無心二定 睡眠與悶絕

  已廣分別三能變相為自所變,二分所依云何應知依識所變假說我法非別實有,由斯一切唯有識耶,頌曰:

  17是諸識轉變 分別所分別

   由此彼皆無 故一切唯識

  若唯有識有無外緣,由何而生,種種分別,頌曰:

  18由一切種識 如是如是變

   以展轉力故 彼彼分別生

  雖有內識而無外緣,由何有情生死相續,頌曰:

  19由諸業習氣 二取習氣俱

   前異熟既盡 復生余異熟

  若唯有識,何故世尊處處經中說有三性,應知三性亦不離識,所以者何,頌曰:

  20由彼彼遍計 遍計種種物

   此遍計所執 自性無所有

  21依他起自性 分別緣所生

   圓成實於彼 常遠離前性

  22故此與依他 非異非不異

   如無常等性 非不見此彼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說一切法皆無自性,頌曰:

  23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無性

   故佛密意說 一切法我性

  24初即相無性 次無自然性

   後由遠離前 所執我法性

  25此諸法勝義 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即唯識實性

  後五行頌明唯識行位者,論曰,如是所成唯識性相,誰依幾位如何悟入,謂具大乘二種種性,一本性種性,謂無始來依附本識法爾,所得無漏法因,二謂習所成種性,謂聞法界等流法已,聞所成等熏習所成,具此二性方能悟入。何謂五位,一資料位,謂修大乘順解脫分,依識性相能深信解,其相云何,頌曰:

  26乃至未起識 求住唯識性

   於二取隨眠 猶未能伏滅

  二加行位,謂修大乘順抉擇分,在加行位能漸伏除所取能取,其相云何:

  27現前立少物 謂是唯識性

   以有所得故 非實住唯識

  三通達位,謂諸菩薩所住見道,在通達位如實通達,其相云何:

  28若時於所緣 智都無所得

   爾時住唯識 離二取相故

  四修習位,謂諸菩薩所住修道,修習位中如實見理數數修習,其相云何:

  29無得不思議 是出世間智

   捨二鹿重故 便證得轉依

  五究竟位,謂住無上正等菩提,出障圓明能盡未來化有情類,其相云何:

  30此即無漏界 不思議善常

   安樂解脫身 大牟尼名法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八識規矩頌
第3頁:唯識的源流 第4頁:百法的內容
第5頁:唯識的涵義 第6頁:前五識頌釋義
第7頁:第六識頌釋義 第8頁:第七識頌釋義
第9頁:第八識頌釋義 第10頁:附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3)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3-1 9:21:00
謝謝!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4-7 7:45:33
最近在研究唯識
聖嚴法師的這一篇
看了收穫良多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2-16 22:25:39
此中既藏有煩惱,所知二障的種子,也藏有煩惱、所知二障的種子,也藏有菩提無漏的種子

~~~~~~~~~~~~~~~~~

上面的文章好像有重複,請核實。

http://www.tscy.org/viewthread.php?tid=11260&extra=page%3D1&page=15

黃清湖 就是這樣啦 笑微微..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