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的生活 聖嚴法師著

禪的生活 聖嚴法師著

矛盾與統一

[日期:2010-07-19]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矛盾與統一

  有一次,大概在一所小學,看到牆上畫了很多圓圈,每個圓圈都漆上不同的顏色,目的在教學生識別它們。可是,如果叫我來認,只認得紅、黃、藍、白、黑、紫等五、六種顏色;其他各類由深入淺的顏色有二十多種,我都無法精確且自信地說出來。比如橙子應該叫橙黃、橙綠還是橙紅?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近一年來講了很多相對的問題,比如在美國講「來與去」,在台灣講「迷與悟」、「邪與正」、「真與假」等不少類似的題目,這不是我發明的。在《六祖壇經》裡,記載大師將圓寂前,召集弟子們作最後的遺訓:「吾今教汝說法,不失本宗,先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也就是說,若能通達了三類共三十六個相對的名相,方可為人說法。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黑不是白?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因為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就是喜歡用對和不對、黑和白、上和下、善與惡等二分法作為標準,來評斷是非曲直。黑不是白,白不是黑;好不是壞,壞不是好的。這種二分法的觀念,在東方雖有儒家的中庸之道、佛教的中觀哲學,但在一般的觀念中,仍是受歡迎的;在西方不論是宗教或哲學,都是強烈相對的二分法。中國人主張中庸之道,但是孔子於《論語·為政》云:「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不主張君子們研究異學。韓愈的〈進學解〉則更主張:「紙排異端,攘斥佛老。」因為尊王攘夷的夷夏之辨,一向是儒家的立場。佛教的學者們也會執著於「破斥外道」的異計。所謂異端就是站在我這一邊看你那一邊,站在我的立場來批評你的立場,這是主觀不是客觀。可是,又有幾人能夠保持純客觀的理性態度呢?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中庸應是站在中間,不偏袒左右。好像看到二人爭執時,自己站在中間,而說:「你們都對,你讓一點,他讓一點,不就好了嘛!」在西方來講,真理就是真理,對的就是對的,怎麼可以對一部分呢?所謂比較性的真理,在西方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六祖壇經》講三十六對,例如:生與滅、清與濁、煩惱與菩提、愚與智、邪與正、捨與慳等,類似如此的論點,是不是就和西方人一樣呢?當然不。西方人說:不上天堂的就得下地獄,到地獄以後呢?到了地獄就永遠在地獄囉!因為他壞到極點,永不得超生,上了天堂就永遠在天堂,故稱永生。反面則為永滅。《六祖壇經》講的三十六對,分作「外境無情」的五對,「法相言語」的十二對,「自性起用」的十九對,雖標明相對,目的則在消除一切的對立觀念。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二、歪打正著?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最近有一位鄉土文學的作家宋澤萊先生,給我寫信說,他初看到《六祖壇經》的三十六對時,甚為疑惑。相對的話,就是生與滅、愚與智;相即的話,便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盤了。他發現三十六對的每一對中間,不是一條的分線(—),而是兩條的等號線(=)。不過若從凡夫的立場來說,畫上等號就麻煩了;比如說,小孩子等於大人,男人等於女人,爸爸等於兒子,如果真的這樣子相等相即,豈不造成天下大亂?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當然,宋先生的看法也沒錯,那是要通過修證經驗的結果,所以應該說,不同的分線,慢慢地轉變成為等線,不是一開始就相等的。諸君見過磁力線的符號嗎? 剛開始是矛盾、不統一的,經過訓練,慢慢地引導,漸漸地就會趨於統一的。如果照西方的說法,相反就是相反;照東方的說法,相反有時是相成。往往有些事情歪打正著,做錯了事,結果反而幫了忙:打偏、打歪了,結果是打對了。這不是原則,歪打正著的機會不多,多半是打錯的;那是或然而非必然,唯有通過訓練,始可成為必然。如果人家凡事一開始就歪打,而希望正著,那豈不造成天下大亂,秩序頓失?所以無條件的講相等、講統一,反而會形成更嚴重的矛盾現象。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三、不矛盾也不統一?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今天講的題目是矛盾與統一。諸位到這兒來聽開示,我們之間是矛盾,還是統一呢?現在有百多位聽眾,認為和我聖嚴之間是矛盾的請舉手,有三個人。認為是統一的請舉手,沒有!不是矛盾就是統一,大概你們多半是守的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吧!不矛盾也不統一,是矛盾又是統一。像我一開始講到顏色的問題,像紅色又不是紅色,像黃色又不是黃色;由五種原色變化成各種不同的混合色,便是矛盾中的統一,統一中的矛盾。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人一定是矛盾的,就算你們和我之間根本沒有鬥爭的情形發生,我們仍然是矛盾的,想法、看法、感覺不一樣就是矛盾。有你、有我,就是矛盾。只是矛盾的程度不一,有比較的矛盾,有絕對的矛盾。我們的目標,是使人間從絕對的矛盾到比較的矛盾,然後漸漸統一,不過這不容易。矛盾是正常的現象,統一是超脫境界。以我們自己的內心來講,心念的活動,前念與後念也會矛盾;因為普通所見的都是矛盾,所以認為矛盾是正常的現象,反而以統一為不正常。比如男人和女人結婚是正常的事,其實為什麼要結婚?因為有男女兩性之異,就是矛盾。二個不同的人結婚,目的就是希望和諧、統一;但是,一個矛盾的身心,加上另一個矛盾的身心,並不等於統一,倒是因為矛盾的東西加矛盾的東西,又製造出另一個,乃至無數個矛盾的東西。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有一位居士問我:中國佛教會的出家大德們,為什麼要跟中華佛教居士會對立?我說:「居士和出家人,是兩個不同的團體,當然是對立的了。」他說:「都是佛教徒,居士會的居士們都是出家人的信徒,怎麼還會對立呢?」我告訴他:「丈夫和太太都是一家人對不對?但是太太就是太太的立場,丈夫就是丈夫的立場,這是對立的,不能說太太不叫太太,丈夫不叫丈夫。」他又問:「佛法是講平等,講和合嗎?」「佛法是講和合、平等的,但立場不一樣就沒辦法統一的。不要說中國佛教會和居士會不能統一,我和我的徒弟也是不能統一的。怎麼統一呢?我不能把我的徒弟變成我,我的徒弟想變成我,也不可能,徒弟就是徒弟,我就是我,不能統一的。除非兩者都修行到了絕對的無我境界,否則是不容易統一的。」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四、內心世界的統一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因此,我們如果自覺訓練不夠的話,便要繼續訓練,尚未訓練的要開始訓練了。諸位來學打坐是為什麼呢?我想諸位是要學訓練自己的方法。訓練自己有兩方面:一是訓練體態、體能和體力;二是訓練心念、心力和心向。我希望新來學打坐的人能繼續不斷地學下去;可是,願意接受訓練,又能繼續不斷持之以恆的人不多。所以,人間到處見到矛盾,很少見到已經統一了自己,又能和他人統一了的人。所謂和他人統一,意思是說,不是我去統一人,我們自己不可能用壓力,統一其他的任何人,他人也不可能來把你統一。你想統一人,人家也想統一你,彼此的立場是矛盾的。要求統一,唯有自己從內心做工夫,那就是修行。從修行中使內心世界的矛盾漸漸統一了,你便不會再受外境的干擾,這便叫「六根清淨」,而得自由自在。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所謂使內心世界統一,即是不向自己身心之外求統一,不是要征服自然,也不想克服外在的魔障和魔境,而是先把自己內心的衝突、矛盾平息了、統一了再說。身外的不必克服,也無從克服起。自己和自己的矛盾尚未統一,怎麼奢望克服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矛盾?平常有所謂身不由己,是指身體累就是累,痛就是痛,不聽心的指揮。又有所謂心不由己,是指自己的心在前念和後念之間也是矛盾的。沒有修行的人,尚不能看清自心的矛盾,如果真正開始用功後,便會發現你自己不能支配自己的心,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心。前念不能指揮後念,現在這一念,不能料想下一念是什麼,也很可能你的後一念會反對前一念,這還是微小的矛盾;通常為大家所知道的,則有理想與現實矛盾,感情與理智的矛盾……等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五、把螃蟹串起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果我們的心,能有幾分鐘的統一,便會在幾分鐘之間享受到無限的自由和幸福。所謂統一,便是沒有其他念頭,在同一情況下保持念頭不變,比如念佛,一直念下去,心裡沒有其他東西。可是通常所見到的是矛盾,往往會發現念頭很多,成串成串的念頭,像一串串的葡萄,烏壓壓的一片,滿園都是葡萄,反正都是葡萄,你就可能認為沒有念頭,也沒有問題了。愚人自以為很穩定,那是因為滿園、滿架都是葡萄的緣故。如果葡萄園中,東一串、西一串,看得清清楚楚,那已是正在用功修行者的境界了。我在美國訓練弟子,就曾用這個方法,要他們於五分鐘內,什麼部不想,不用方法,僅數妄念,妄念出來,趕快記下來,有的人五分鐘記錄有五十六個妄念。用功久的人便發覺妄念很少,當察覺有妄念,那個妄念就已經過去了,不再以妄念引生妄念。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通常教的修行方法是數息觀。數息的方法本身就是妄念,就是矛盾而非統一。用不同的數目來數連續不斷的呼吸,呼吸是連續不斷的,數目是有次第的,本身就矛盾,但因為把它們編號之後,便將混亂的矛盾變成規則的矛盾和有軌道的矛盾。諸位看過市場裡一串串的螃蟹嗎?每一隻螃蟹都會七手八腳地爬,若把牠們一隻隻地綁起來成為一串,雖然還有個別的矛盾,每隻螃蟹串起來後像一隻大娛蚣,娛蚣本身是統一的,但牠們還有很多腳在動。到了這程度便是統一之中尚行矛盾,這已是修行的第一步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六、修行無假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再進一步,一連串的下去,雖不用心數它,也能清清楚楚連續不斷地數下去,有這程度時,雖坐一小時,便會覺得只有二、三分鐘那樣,同樣的時間,對有了這種情況的人而言,感覺上卻很短暫。雖然還有矛盾,但很平滑地在移動,像溜滑梯一樣,一下子溜下去了。如果滑梯不夠平滑,或在上面釘了幾個釘子,滑起來就不舒服,時間的感覺也就長起來了。打坐若到了這種狀態,幾乎會曉得身心統一好處是什麼了,不過還沒有完全統一而已。到什麼時候才是統一中的統一?就是把前念與後念連貫起來,前念沒有,後念也沒有,不感覺曾有前念的發生,也不感覺有後念可以接下去,不想妄念,也沒有正念的想法,雖然仍在呼吸,卻不感覺有呼吸可數。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前念沒有,後念沒有,佛學上的名稱為「前後際斷」,這是工夫的話。際是邊際、界線,有隔閡之意,前邊沒有,後邊沒有,連中間也沒有;如有中間,一定尚有前後。例如,因為我有身體,所以有我的前面和後面。念頭也一樣,現在有這一念,是從前邊來的,念頭滑過去,會成為下一念,這是前後際存在;如果前後際斷,時間不存在,空間也沒有了,那便是無我。失去了自我中心,方是實際上的存在,才是矛盾的統一。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修行要不斷、不斷地努力,漸漸使心得到統一。不但在定中統一,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統一。這是大悟徹底的人,一悟永悟不再有煩惱,就是煩惱現前也不會受影響。這是不容易的事,普通人做不到。從煩惱中解脫,從矛盾中得到永恆的統一,那是成了佛的佛。凡夫只能暫時得到統一,雖然不能保持永久,但當以絕對的統一為目標。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日農禪寺)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時空與生命
第3頁:日日是好日 第4頁:禪詩與禪畫
第5頁:矛盾與統一 第6頁:老鼠入牛角
第7頁:自力與他力——禪與淨土 第8頁:宗通與說通——禪與教
第9頁:來與去 第10頁:真與假
第11頁:本與末 第12頁:正與邪
第13頁:指與月 第14頁:知與覺
第15頁:真假禪師 第16頁:事與心
第17頁:鍛煉心 第18頁:無心
第19頁:安心 第20頁:無有恐怖
第21頁:道不在坐 第22頁:放下萬緣
第23頁:世界和平 第24頁: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第25頁:禪與人生 第26頁:附錄 -- 述夢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8-30 14:42:43
https://player.soundon.fm/p/cf8b0ee4-7d73-4849-8abb-b1cdc30f3524
可以在線上聽喔!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2-17 23:46:18
記得在幾拾年前。有幸於農禪寺請回禪的生活錄音帶。受益很深。但已送給好友。現在到法鼓山也請不到了。不知有那位師兄師姐能幫忙。我找得沒方法了。電話0912671670果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