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我就是這樣的活佛 盛噶仁波切著

我就是這樣的活佛 盛噶仁波切著

第九章、人性的優點

[日期:2010-08-12] 來源:轉載  作者:止貢噶舉 盛噶仁波切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宇宙間處處瀰漫著善,這在輪迴之中已經得到了具體的體現。當善一旦離開我們的生活和行為時,痛苦便隨之而來。克服自私的動機,發展更多的慈悲,我們自身的佛性就會逐漸地顯示出來。

  一、善良是人的本性

  寂天菩薩曾經說過:

  這個世界上不管有什麼樣的喜悅,

  完全來自希望別人快樂;

  這個世界上不管有什麼樣的痛苦,

  完全來自希望自己快樂。

  當我們把別人的快樂看成是自己的快樂,那麼快樂就會充滿我們的整個人生,而人生的出發點和理想應當建立在人的善心之中。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我們懂得結交朋友,卻不會結交沾滿惡習的朋友,助紂為虐的人是我們唯恐避之不及的可怕蛀蟲。與一些心存惡念的人同流合污,那麼自己也會淪落為無惡不作的人,也就永遠擺脫不了罪惡感的糾纏;雖然身處在這個世界,但是心靈早已陷入了無邊的地獄,內心不會有一天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快樂來自於善良,立足於這個世界的不是十惡不赦的人,而是有著悲天憫人之心的善良的人。

  佛說:「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一個善念可以生佛一樣的心,一個惡念就能生魔一樣的心。不管是善良的人,還是一個惡人,學會為做錯的每一件小事反省和懺悔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們向善的具體表現。能夠最終獲得解脫的人都是擁有一顆善心的人。

  其實佛經已經告訴我們,尋求解脫和幫助他人解脫就是我們的終極目的。我們所享受的暫時安樂就像是青草尖上的雨露,瞬間就會消失,就像有的人在盡情狂歡後便是心靈的失落一樣。

  二、用明燈照亮心靈

  佛說:「惡趣(即不良的興趣)就是苦的源泉,善趣(即有意義的愛好和善行)是快樂的根源,苦與樂,皆是由善趣和惡趣而來,即使關係到自己的生死也不要因此去做惡事,時時刻刻要努力增加自己的福報,行使善良。」

  人類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模範」,經受了一次教訓又會重蹈覆轍,很難決心行善到底,只會不斷地在行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惡。每個人的德性是善良的,因此他們很容易走向善良,即使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當聆聽到一句深入骨髓的教誨或被某一件事所觸動時,他也會痛定思痛,決心走向正道。

  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對一心想向善的人們很有參考和借鑒的價值。

  在一個深山裡坐落著一座簡陋小屋,這裡隱居著一位不聞世事的貧僧。貧僧以打坐修行為日常生活的全部。

  一天夜裡,一個小偷在黑燈瞎火的深山裡摸索著終於來到了貧僧的寒舍,在門前還休息了片刻,心想:如果這次沒有什麼收穫,那麼就白走了這麼多的冤枉路。正在這個時候,屋內的老僧聽到了外面的動靜,於是說:「深夜來此拜訪的施主請趕快進屋,外面風大容易著涼。」這個小偷更覺得老僧軟弱可欺,於是就踹門而入。一看到家徒四壁的小屋,小偷絕望了,像是打了敗仗的士兵,一臉的沮喪,還在口中不停地罵著老僧:「你這老東西,早知道這麼窮,我就不用勞心費力地深夜來此,簡直是一貧如洗!」

  老僧並沒有動怒,只是告訴小偷,自己很滿足,並不覺得缺少什麼,並且還勸小偷應改過自新。但是小偷卻沒有悔改之心,口中還在自言自語,然後垂頭喪氣地準備離開老僧的小屋。這時老僧叫住了小偷,語重心長地說道:「外面月黑風高,這裡有一個半新的鋪蓋你可以在路上取暖。」小偷帶著老僧給的鋪蓋消失在茫茫的夜色裡。老僧這時自言自語說:「在黑暗的夜色裡,我應該再送他一盞明燈,好讓他找到回家的路。」老僧心存疑慮地入睡了。

  第二天,老僧聽到了小鳥熟悉的歌唱,預示著新的一天又來臨了。當老僧打開門,卻發現他的鋪蓋放在了門口,老人拿起鋪蓋高興地說道:「原來我真的送給了他一盞明燈。」老僧很是欣慰。

  在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老僧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送給小偷一盞照亮心靈的明燈,老僧也如願以償地送出了他心靈的一盞明燈。

  有時候一句關懷的話和一個小小的充滿善意的舉動就可以讓一個人回心轉意,痛改前非。我們的善良就是心靈的那盞明燈。我們應該以善良作為我們事業的平衡桿,用善良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那麼處理任何一件事都會游刃有餘,我們就不用擔心有太多解決不了的煩惱。

  三、助人即助己

  人性有時候變化無常。一個人的時候會是本能的自我,也就是原始狀態的自我;然後就是在一定的秩序和場合中的我,受很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而存在著;再就是超越自我的我,做事往往會超出個人的意願,也往往讓旁觀者感到意外。由於環境的不同,每個人都會像變化無常的天氣,時而陰,時而晴,時而傾盆大雨,時而艷陽高照。所以我們有時候會在矛盾和困惑中改變著自己的行為舉止,這很容易讓我們感到身心俱疲。唯有一心向善,我們才會坦然而舒泰。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善良不僅僅是為別人著想,更能使自己的內心變得踏實和平靜。

  古人云:「積善成德,聖心備焉。」

  盡自己的能力,去做有利於他人的事情;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我們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將獲得對自己的信心,從而更能愛自己。現代社會學已經指出,利他主義可能是人類生存本能的一部分。

  要修一切善行,一切功德,才會成就無上的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大福報的大智慧。一句話,種下善根,才會生出智慧。

  佛在《金剛經》中有言:「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做無量的好事,便是大善。佛者,即覺悟者,而覺悟的境界正是大善的境界。

【書籍目錄】
第1頁:慈悲為佛道之本(代序) 第2頁: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代序)
第3頁:法不孤起,必仗緣生(自序) 第4頁:上篇、我的人生 第一章、初涉人間路
第5頁:第二章、我是活佛 第6頁:第三章、西行歲月
第7頁:第四章、另一種人生 第8頁:下篇、心聲 第一章、原諒別人才能釋放自己
第9頁:第二章、業力無窮 第10頁:第三章、眾生皆有佛性
第11頁:第四章、給生命一個機會 第12頁:第五章、慈悲待自己
第13頁:第六章、信仰 第14頁:第七章、願望
第15頁:第八章、人性的弱點 第16頁:第九章、人性的優點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