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死的幻覺 佐欽白瑪格桑法王著

生死的幻覺 佐欽白瑪格桑法王著

第16章 微妙心寶

[日期:2010-08-1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佐欽白瑪格桑法王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16章 微妙心寶
  
  在遠離邪道而皈依無偽三寶的基礎上,要放棄下士小道,大發微妙菩提心。學修菩提心之初,要觀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在觀修四無量的過程中,為了防止慈、悲、喜三無量分別走向片面化,首先要觀修猶如仙人請客般的捨無量。傳說仙人請客的時候,來賓不分高低貴賤一律熱情招待,我們修習捨無量也不能有分別取捨之心。
  
  從無始輪迴到今天,我們在迷妄愚癡的控制下,以分別敵友遠親的心念貪戀親友和憎恨敵人,從而造出了各種三毒之業,致使我們墮入了無邊輪迴的痛苦牢獄之中。如果我們仔細研究的話,我們所憎恨的敵人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敵人,因為在輪迴中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有人前世是自己的兒子,這一世投生為自己的敵人,往生靠業緣又投生為自己的兒子。即使就在這一生當中,我們早年的敵人到晚年變成好友,早年的好友到晚年變成怨敵,等等這些都沒有任何定數。
  
  普天下眾生曾經都做過自己的親生父母,只是在一死永別之後,我們便無法認出自己的前世父母。但是曾經為父母的時候,所有有情和現在的父母一樣都用慈愛之心養育了我們。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們首先可以觀想自己憎恨厭惡的人為前世父母,再把他們看成普通人,然後,觀想諸普通人為前世父母,於是,我們的前世父母就多不勝數。這樣的觀想要堅持到對所有眾生就像對今世父母一樣的感情為止。觀想的最後,要對敵、友和普通眾生產生與今世父母同樣的珍愛之心。這就是捨無量的修習。
  
  接下來觀修慈無量:我們要像雌鳥養育雛鳥一樣,雌鳥會讓雛鳥依偎在自己溫暖的懷中,餵食物給雛鳥,直到雛鳥展翅飛行。我們要用身、口、意三門來對眾生修學慈無量。當捨無量修習成熟之後,觀想三界眾生在慈心無限的境域裡平等無有分別。思維眾生雖然都渴望得到快樂,卻像消滅怨敵一樣破壞快樂之因,而且還在努力修造痛苦之因。願這些倒行逆施的眾生都能得到各自所求的快樂與幸福。這樣的觀想要堅持到使眾生得樂的心願與自己求樂的心願相同為止。要在經常不離慈心的基礎上,身體以調柔平靜的行為不傷害他人,口中以遠離辱罵譏諷的美言善詞不傷害他人,心意以遠離仇恨和虛偽的利他誠心不傷害他人,並且要發利樂他人的願心。
  
  接下來觀修悲無量:我們要處於斷臂母親的嬰兒被洪水沖走時的心境。當斷臂母親的嬰兒被洪水沖走的時候,母親對嬰兒產生的悲痛之心使她感覺比自己被洪水沖走還要難受,但因為沒有雙臂而無法挽救嬰兒,此時此刻母親對嬰兒的悲愛之心一定是無量無限的。我們觀修悲無量就要修出斷臂母親那樣的無量悲愛之心。
  
  修證佛果的不共勝因——微妙菩提心的根基就是悲心,菩提心來自於悲心之因。所以,若想生起菩提心,就一定要修悲心。這個悲心不僅產生於關愛眾生的慈心,也產生於知道眾生曾為母親和感激母恩的心情,故而要觀思眾生都是母親和母恩浩大。首先,要觀想自己這一世的母親,思念她慈祥的面容和關愛的表情,知道自己今天充滿青春活力的身體、成熟的思想、得遇佛法、被善知識攝受、能夠修習正法等等,都是緣於母親的恩惠。母親自從懷上我們以來,就用血肉精華養育著我們。剛出生的我們,柔弱無力,雙腳不能站立,用盡全身的力氣也抬不起頭來。母親憐慈看護、柔聲呼喚、溫暖體貼、不分晝夜地照顧我們,把全部的心都給了我們。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母親的心比自己臨死還要難受。母親把好吃的食物給我們吃,舒適的衣服給我們穿,還經常為牽掛我們的安危而坐臥不安,母親為了我們造出的罪業足以使她無法脫離惡趣。如果我們的母親還健在,她仍會不停地為我們操心勞累,完全陷入於患得患失的迷妄和痛苦的牢獄之中。如果我們的母親離開了人世,那麼,具有惡業之因和垢障惡緣的她,只有墮入地獄之中。在地獄裡,母親也許正在遭受燒鐵燒烤或在刀林中被鬼差猛獸砍殺等痛苦,也許就在寒地獄、餓鬼或畜生道裡受苦受難。我們要觀想讓自己來承受母親的痛苦和苦因,並且要長時間這樣觀修。
  
  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觀想母親痛苦和自己承受其苦的原地,因為能夠除滅輪迴痛苦的聖尊只有正覺佛,所以我們還應該努力證取佛果來報答母恩。就這樣,把這種觀修的方法依次用於爺爺、奶奶、兄妹、叔叔、姨媽等親友和普通人的身上,最後把敵人和眾生全都納入其中,觀想他們前生前世曾經做過自己母親的情形,從而生起無量悲心。
  
  我們還可以針對即將被宰殺的動物觀修悲心,想著這個動物即將被屠夫用利刃砍斷脖子而死去,觀想由自己來替受動物被砍死的痛苦。心中暗想:「在臨死之際,想飛離死亡現場卻沒有翅膀,想躲進地下卻沒有能夠挖洞的利爪,想用武力反抗卻無力做到,想逃跑卻找不到地道,想得到救助卻找不到怙主。從此以後,自己再也沒有機會和慈祥的父母、親愛的妻兒相聚,不僅如此,還要拋棄倍加珍愛的身體,空手赤裸裸地進入無依無靠的中陰境界,真是可憐呀!」想到這裡,要發心讓自己替動物承受巨大的痛苦。這種思維觀想方法也可以作為修心法門之一。
  
  另外,我們還可以把即將宰殺的動物觀想為自己此生的母親,心想:「我的親生母親用慈愛之心把我養大,餵養我甘甜的乳汁,心中掛念的也只有我。今天,劊子手硬要宰殺沒有任何罪過的母親,就在此時此刻,母親馬上就會被殺死,下一剎那,母親將會變成一具屍體。可是就在臨死之際,母親還用慈祥的目光注視著我,真是痛心呀!」然後,我們要觀想把母親的痛苦轉移到自己的心裡。就這樣,生起無與倫比的悲心,眼裡近乎落淚。這時又繼續觀思:「此時將被宰殺而受苦的動物,雖然不是自己此生的父母,但是可以肯定曾是自己前生的父母。以前做我父母的時候,和現在的父母一樣對我充滿慈悲憐愛。這些被愚癡控制的動物,在迷妄中造出了痛苦之因,現在正在體受不堪忍受的苦果,父母眾生真是可憐呀!」然後,要次第發心讓地獄和餓鬼道眾生等普天有情都能脫離痛苦因果。
  
  接下來觀修喜無量:我們要像雌駱駝找回了丟失的小駱駝一樣。駱駝在動物當中,屬於特別痛愛自己孩子的,當雌駱駝找到丟失的小駱駝時,會心喜若狂。我們看見眾生快樂幸福的時候,心中要生起無限的喜悅。有人擁有愛子、親友、財富、權力和才華等好境況時,我們要從心裡深處為這個人高興和喜悅。當看見我們身邊的人健康長壽、親友成群、富足幸福和得到眾人的尊敬時,我們要放棄攀比和嫉妒之心,誠心發願此人更加富足幸福、永遠健康快樂。對待怨敵和嫉妒的對象,也不能有傷害身心的忿怒和嫉妒,要對怨敵的富足和幸福快樂產生特別的喜悅。最後,我們要把歡喜置於無觀空性之中。
  
  這樣觀修四無量前行之後,在正行發菩提心時,我們首先要知道發菩提心的含義。發菩提心指的是沒有絲毫的自私自利之心,全心全意為他人著想,誠心為利益眾生而修取正覺佛果。菩提心從根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可以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兩種。渴望眾生都能獲得圓覺佛果的殊勝心願就是願菩提心;為把眾生置於圓覺佛的果位,正式學修佈施等六波羅蜜多法的行為就是行菩提心。初修發心的人,經過長期學修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之後,當有一天證見真諦或諸法的本性勝義智慧時,勝義菩提心便修成了。
  
  這裡,我們首先要接受菩薩戒。在受戒的時候,我們可以任意擇受廣行派或文殊菩薩傳至龍樹菩薩的深觀派這兩種菩薩戒當中的一種。受了菩薩戒之後,我們的菩提心就不會減退,而會有很大的增長。因此,我們要經常反覆多次地接受菩薩戒。受戒時,觀想對面天空出現與皈依境相同的發心福田,然後要思想:「就像天宇無邊無際,眾生的數量也無有窮盡,這些無量無數的有情從無始輪迴以來都曾經做過我的父母,在做父母的時候他們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用愛心把我養大,對我都是恩重如山。現在,眾生父母在無明愚癡惡魔的控制下,不能分辨自身快樂之因的正道與非正道,不會取捨正道與邪道。他們沒有指示正道的善知識,一直在輪迴苦海中找不到怙主和救星,如果自己只修獨自快樂的方便法門,那是自私自利的行為。所以,我要為眾生都能證取圓覺佛位而學修從前佛與佛子們所奉行的利生偉業。」我們還要誦修心要法中的發心念誦文。最後,觀想福田佛眾融入與上師無二無別的蓮花生大師體內,蓮花生大師再融入自己體內,自己心中頓時生起勝義菩提心。之後,讓心入定於無觀法界,要盡力延長入定時間。最後要修回向和發願。
  
  在佛與佛子眾前接受菩薩戒之後,心中要經常具有微妙菩提心,做到菩提心不離身心。我們不能停留在僅僅接受菩薩戒的原地,還要學修菩薩戒的應學律儀。在修願菩提心的時候,根據發心力量的大小可以分為自他平等、自他交換和重人輕己三種。在修習行菩提心的時候,要修持六波羅蜜多法。
  
  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首先要知道自己和他人都在求取快樂、厭惡痛苦,在此基礎上,再發起自己和他人平等得樂的願心,通過觀修這樣的願心來斷滅愛己恨人的心念。在實際行動中,我們也要這樣努力奉行。
  
  觀修自他交換菩提心:觀想自己的前面有一個痛苦悲慘的有情,當自己吐出氣息的時候,觀想自己具有的快樂與善業都變成白色氣體傳送給前面的有情,這個過程就像是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給他穿上;當自己吸納氣息的時候,觀想前面有情所有的罪障與痛苦都變成黑色氣體吸收到自己體內,整個觀想過程要具有虔誠心。反覆觀修以上自他交換菩提心之後,我們再把觀修對像從一個有情擴大到全部眾生。
  
  當自己生病難受時要發願:把眾生的疾病等痛苦轉移到自己的身上,使眾生脫離痛苦並具足快樂。當自己富足幸福時,要觀思眾生也都具足同樣的幸福。
  
  以上是所有進入大乘佛門之信眾的最終主要觀修法門。如果能夠生起一次自他交換菩提心,就可以淨滅多劫的罪障並積累大量的二資糧。在實際行動中,我們要努力把自己的快樂和善法佈施給別人,把別人的痛苦和不幸由自己來承擔。
  
  觀修重人輕己菩提心:要放棄從前自私自利和不顧他人死活的惡習,要發願哪怕自己今後受難、往生受苦、墮入惡道、生病疼痛和失敗落難,都要奉行利樂眾生的事業。我們要誠心觀思以上內容,發起自己一定要修成重人輕己菩提心的願心。在實際行動中,我們也要努力奉行重人輕己的菩提心事業。
  
  修學行菩提心六波羅蜜多法時,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佈施、持戒、忍辱、精進和禪定為方便行為五波羅蜜多法,智慧為般若智慧部,總共為六波羅蜜多。
  
  第一,佈施:佈施的含義是把自己擁有的財寶、福德、好運等全部美好的善業毫無吝嗇和執著地佈施給所有眾生。佈施分為給予眾生衣食財寶等實物的財佈施;給予眾生灌頂說法等讓眾生領悟善法的法佈施;以及救有情一命等使眾生脫離恐懼的無畏佈施三種。財佈施又分為佈施小東西的小佈施;佈施馬、牛、妻兒等的大佈施;以及不顧自身安危而佈施四肢與身體器官等的非常大佈施三種。我們要從小佈施修起,次第修成以上種種佈施。
  
  在修佈施之初,我們可以這樣思維:「求財積財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而且現在自己所擁有的財產在死後也不能帶走,如果對其過份貪愛必將成為墮入惡趣輪迴之因。就現在而言,為了求財護財就要受很多苦,這個虛無縹緲的財產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如此思維之後,我們就可以把財產上供下施,由此發揮擁有財產價值的微妙意義。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修習佈施身體器官等佈施波羅蜜多法。
  
  第二,持戒:在修習持戒波羅蜜多法的時候,我們要用正知正念來學修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宗戒的應斷應修律儀。持戒分為斷滅惡業及惡業之源的律儀戒;修取大小善業的攝善法戒;以及修四攝法等饒益有情戒三種。從身口意三門斷滅損害他人的十不善業及其源頭、修行利他事業、用對治法來治滅罪業、從各方面利益眾生和具足正知正念的守戒是所有功德的源泉和基礎,因而要努力修習持戒波羅蜜多法。
  
  第三,忍辱:忍辱就是忍受痛苦屈辱和不散亂。忍辱分為對待他人的傷害不反擊、不仇視的耐怨害忍;能克服艱辛去學法修法的安受苦忍;以及心中能容納深密勝義的諦察法忍。皈入佛門並立志修證解脫勝果的人,對待他人向自己惡意辱罵和痛打等傷害要有忍耐心,不能生怒反擊;為了學法修法,要有赴湯蹈火的決心;在參禪修法的時候,要有不受任何干擾的毅力。這些都非常重要。
  
  第四,精進:精進就是喜歡善業並堅持不懈地修持善業。精進分為不受逆緣干擾的擐甲精進;向前進取的加行精進;以及不滿足於小成就的無厭足精進。在修證解脫勝果的道路上,我們要有毫不懈怠懶散和永不後退的長期精進心,要用堅持不懈的精進心去修證最恆久的微妙圓覺佛果,要對佛果具有欲樂心和信心。
  
  第五,禪定:禪定就是遠離塵世喧囂,進入清淨靜地而專注靜心入定。禪定分為參禪入定時具有樂明無念等覺見的凡夫行禪定;雖無覺見但有空執對治法的義分別禪定;以及連空執對治法也不存在的法性無念定的如來善法禪定三種。在修習禪定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到身體具足毗盧七法、眼睛做三觀看和選擇三坐姿等,在此基礎上讓心靜住於無念想、無執著的境界裡。以上便是方便行為之五波羅蜜多法。
  
  第六,智慧波羅蜜多法:分為聽取善法詞義的聞所成慧;思維所聞法義的思所成慧;以及修習思維得出的法義而領悟本性勝義的修所成慧三種。首先,要從正確的聞、思、修當中通過聞與思來確定究意勝義,然後在正行修習中體證:非真迷妄的外相虛無見有、見其外相的內意除滅執著,就在脫離有無是非相網的本性勝義法界明空如天之處,覺心不分根本與後得地靜住。這便是智慧波羅蜜多法。
  
  在我們的六根面前所顯見的從色相到遍知智慧的所有諸法,無一不是從心中產生的。把心領證為明空無二無別的自性就是正見;對所得的正見無有散逸地觀思就是正修;在正修中積行夢幻般無有執著的二資糧就是正行。充分熟習以上見、修、行之後,根據夢境可以證明修習進度的規律,在夢裡將不會再生出真正的迷妄。如果能夠晝夜不分地觀修除離迷妄的正智,那麼在關鍵的死亡時刻很可能不生迷妄。如果有把握在死亡時刻不生迷妄,那麼在法性中陰和世間中陰都不會迷妄,不迷妄便是解脫。所以,能夠脫離輪迴痛苦的惟一方便勝法,就是以空性、慈悲為根本總義的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知道這個道理以後,我們要努力修習,讓空性、智慧在自己的心中生根發芽,這是學法修法的關鍵之中的關鍵。
【書籍目錄】
第1頁:佐欽白瑪格桑法王簡介 第2頁:譯者的話
第3頁:序 -- 我和我生長的地方 第4頁:第1章 昨天和明天的盡頭
第5頁:第2章 生命的奧秘 第6頁:第3章 無常的人生
第7頁:第4章 未來的神聖事業 第8頁:第5章 微妙正道的路徑
第9頁:第6章 內在的寂靜甘露 第10頁:第7章 邁向恆久快樂的步伐
第11頁:第8章 魔術遊戲般的無常 第12頁:第9章 虛妄和欺騙
第13頁:第10章 三苦囹圄 第14頁:第11章 永恆解脫的指路明燈
第15頁:第12章 如意寶藏 第16頁:第13章 緣起因果的規律
第17頁:第14章 西方極樂淨土 第18頁:第15章 正確永恆的微妙皈依
第19頁:第16章 微妙心寶 第20頁:第17章 清淨的明月
第21頁:第18章 無量福源 第22頁:第19章 殊勝身供施
第23頁:第20章 取得如意妙果的捷徑——上師相應法 第24頁:第21章 臨終的和合往生
第25頁:第22章 死亡徵兆——時間明鏡 第26頁:第23章 贖死與延年長生
第27頁:第24章 無常的死亡之路 第28頁:第25章 除滅二取迷妄頑症
第29頁:第26章 無念氣輪 第30頁:第27章 修煉三門的要法
第31頁:第28章 根除輪迴的污穢種子 第32頁:第29章 無動寂靜的禪定
第33頁:第30章 脈、氣和明點的作用 第34頁:第31章 成熟灌頂的重要性
第35頁:第32章 大圓滿總綱 第36頁:第33章 面對新世紀的話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