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死亡的藝術 慧律法師著

死亡的藝術 慧律法師著

(十四)

[日期:2010-08-1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慧律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所以,迷、悟在一念之間。以前,我初學佛時,不知道在家人不能在脖子上戴念珠,那時候,還沒看過印光大師的文鈔,故不了解。我在頸間掛著念珠回到台北,遇到好友吳金松、吳正雄,我就告訴他們必須唸佛,因為生命太短暫了。

這些朋友就說:「老大,老大,你的頭殼壞掉嘍!你沒讀大學時好好的,讀了大學之後,竟然如此瘋顛,掛一條唸珠,看起來像個師父一般。」跑去告訴我媽說:「你的孩子有問題,頭腦有點問題。」

我就告訴他:「吳正雄你不要再玩了,遊戲是無了時,看一點佛書吧!」因為他整天遊手好閒,無所是事,他母親常常生氣罵他到處向別人借錢欠帳。

有一天,吳正雄到榮民醫院去幫人家搬東西,賺點外快,沒想到恰巧下大雨,不幸被高壓電擊斃,面目全非。後來榮民醫院賠了十三萬,那年他正好十九歲;我要他唸佛時,他十七歲。我去助唸超渡他,屍體已相當臭了,雖然棺材已密封,仍然可聞到屍體的味道。

還有一位叫劉基生的朋友,也相當惡劣。與他同居的一位女人,已經身懷六甲了,有一次好像是賭博輸了,生氣把這位女人拉到街上痛打一頓。街旁是三山國王廟,那天,下著傾盆大雨,被他痛打的女人跪下來哀求他放過一馬。他的兄弟下去勸架時,他卻把扁鑽抽出來說:「多管閒事的人,格殺勿論。」真是太惡劣了,毫無人性可言。有一次去撞球,他遇到一位叫大頭仔成,染了肺癆第三期的病,是一位先輩流氓,在撞球間和他發生了衝突。劉基生帶了兩支扁鑽,衝突之後抽出一支扁鑽丟給大頭仔成並說:「我不希望殺手無武器之人,給你一支,單挑。」大頭仔成說:「年輕人,如果有錯我向你表示抱歉,不要用暴力解決。」他說:「不行。」他認為晚輩把老一輩的做掉,可以鞏固其地位。大頭仔成一直勸他不要,他卻一定要,結果被大頭仔成殺死了。

這位年輕的劉基生死後,回來告訴他媽媽:「媽媽,我很痛苦。」他媽媽看到他,滿臉是血。要知道死後入鬼道的人,若是車禍死亡者,一定滿臉是血;若被炮彈打死,死後臉也看不清楚......。被人殺死的劉基生請求母親原諒他的不孝,他說:「我在陰間很痛苦,是否可以幫我做些功德、超渡超渡。」夢醒後,他的母親以淚洗面。

所以,諸位迷與悟只在一念之間而已,不要為了一口不必爭的氣來廝殺,「忍一時可以解脫一切。」年輕人血氣方剛戒之在鬥,被人家數落幾句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一定要逞凶鬥狠呢?所以,各位修行必須即時,不要牽絆太多,什麼女兒未嫁,兒子未娶,要等到民國×年×月才要來吃素食,才要開始修行。要知道人的生命,有時候只是一眨眼就死了,所以,趕快修行吧!不要生生世世再入輪迴。

我常常勸世間的人說:「菩薩啊!快快修行喔!」有些菩薩總會說:「我怎麼有時間修行。」說了一大堆理由。造業時是拚著老命,要他們念佛說沒有力氣;但相互叫罵時卻顯得元氣十足,也不怕心臟停止。

所以淨土宗說一句話:「輪迴苦海似油煎,念佛如同救命船,忙裏勿忘黃金父,恐叫鼻孔被人穿。」黃金父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像我們的父親,觀世音菩薩就像我們的母親,心心念念是父母,一心求往生。在這個世間盡我們的力量做善事,一心唸佛、行善。正修就是佛號念至一心不亂,助修就是行善。臨命終就沒有什麼問題。「恐叫鼻孔被人穿。」有空的時間就要念佛,恐怕有一天我們命終後,入畜生道時,鼻子被人穿孔被牽制了。「輪迴苦海似油煎,念佛如同救命船。」所以,隨時隨地記得唸佛。把咒語拿出來,今天此咒很重要。

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按此咒簡稱光明真言,功能殊勝,不可思議,能成就灌頂三昧耶,文繁不錄。行者參閱光明真言之研究,自知。經云:若諸眾生,具造十惡五逆四重諸罪,身壞命終,墮諸惡道,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散亡者屍,或散墓上,亡者即得往生西方極樂國土。又云:若有眾生,聞此真言二三七遍,經耳根者,即得除滅一切罪障。

 

「毗盧遮那」中文為「遍一切處」,此咒專門超渡祖先。

教各位結手印:先用左手拇指壓在第四指最下,然後握拳,前面伸出一點,第二指弄起來,然後插腰。右手舉起,手心向外。若要加持祖先時,到墓前結此手印,觀想整隻手都放出光芒,將父親的名字寫在前面,放光,觀想蓮花上有死者之名,一直唸咒就算加持。若不會結手印者,用藏密手印:兩隻手,右手在上(手心向外)、左手在下(手心向上、向前)。

再來唸「功德寶山神咒」

合掌向天。

功德寶山神咒

圓因往生集引大集經云:若人誦此咒一遍,如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又如轉大藏經六十萬五千四百遍。造罪過十剎土,入阿鼻大地獄,命終決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見阿彌陀佛,上品上生。

註‧轉:閱讀。

‧過十剎土:遍十方。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一)
第3頁:(二) 第4頁:(三)
第5頁:(四) 第6頁:(五)
第7頁:(六) 第8頁:(七)
第9頁:(八) 第10頁:(九)
第11頁:(十) 第12頁:(十一)
第13頁:(十二) 第14頁:(十三)
第15頁:(十四) 第16頁:(十五)
第17頁:(十六) 第18頁:(十七)
第19頁:(十八) 第20頁:(十九)
第21頁:(二十) 第22頁:(廿一)
第23頁:(廿二) 第24頁:(廿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