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安祥之美 耕雲先生講述

安祥之美 耕雲先生講述

六、如何保持安祥?

[日期:2010-08-0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六、如何保持安祥?

我們既然瞭解安祥是這麼好,安祥又可以求之有其道,而失落了安祥的人是這麼悲慘,我們就應該拚命追求,並保持安祥才對。

至於如何保持安祥呢?

(一)反觀自心 正確認知

安祥是一種調和、統一、自在、自覺的心靈狀態。你們各位花幾秒鐘反觀自己的心:是不是感覺得很安祥?是不是沒有雜念?是不是空空朗朗?是不是沒有煩惱?是不是沒有興奮?是不是沒有過去、未來?如果是的話,這個就是安祥的心態,也是你原本的心態。只要你能保持它,就節省了你十萬年修行的努力。

我們為什麼不說是三昧耶?不說是正受?不說是正覺?不說是摩訶般若?不說是真如、自性?不說是本心?而說是安祥?因為古人以三十年為一世,作為一個文化的時區,也就是文化時間的區分。每一個時代有它自己的語言,如果我們現在用一、兩千年前的語言,我們就感覺得有點兒晦澀,不夠明朗,而且它障礙了我們察覺真相,障礙了我們體會真實。所以我們如果用一、兩千年以前的名相,不如採用現在的語言。我們說是三昧耶,大家感覺有點兒陌生;若說安祥,大家在感覺上會親切些。

(二)停止尋覓 守本真心

禪既然是以安祥為內涵,那我們就不要去東尋西覓,任你找來找去,也不可能找到什麼,不如「歸來偶對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用不著「芒鞋踏破嶺頭雲」了。只要秒秒守本真心,只要努力瞬有存、息有養,保任此事就夠了。而保任此事是跟錯誤、罪惡不並存的,一定要痛改前非、揚棄自己的罪惡,才能擁有並保持安祥。

安祥,有的是從修行而得,修行而得,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個不是誇張的話,生生不退轉,也要個十萬八萬年,所以修而得很難,而別人傳心給你很容易。但是難得的能夠保持,容易得的不知珍惜反而容易退失。因此大家如果掉以輕心,就辜負這一段法緣。大家要努力保持,不要隨便把它遺忘、拋失才好。

雖然安祥可以由修行而得、可以由傳心而得,但是不管你是怎麼得來的,都要不斷地修行。修行不是個神秘的名詞,不是出家人專用的名詞,而是人人應該做的課題。

(三)揚棄錯誤 不斷修正

修行就是修正你的思想、行為。常常觀心,對於不正、錯誤、罪惡、黯淡、虛偽的念頭,要批判自己、懲罰自己、警惕自己、告誡自己,使它不再重複。人多半是或濃或淡的活在錯誤當中,人不能夠免於錯誤,但是不要把錯誤重複下去,重複下去,那就永遠活在黑暗中。也不要把罪惡重複下去,若重複下去,最後得到的一定是毀滅。

我們必須確知:人只要是活在錯誤當中,他也不得不活在煩惱當中。而人最大的弱點是姑息自己、苛求別人。我請各位記住一句話:最會原諒自己的人,最得不到別人的諒解和佛天的原諒;最肯責備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和佛天的寬恕。

我們不要長著眼晴光看別人,不看自己。不要活在放縱、任性、自我寬恕當中,這樣會形成惡性循環,使生命一天比一天萎縮。現在講你不相信,等惡果成熟的時候,你求老師,老師也愛莫能助。偉大的釋迦牟尼、真主耶穌,並不能救他釋迦族人跟猶太人。人,只能自救。而自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行──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為。

(四)即知即行 解行相應

最後告訴各位要力行,要即知即行,做到解行相應。坐在這裏,光知不行,這種知就變成了廢知識,跟酒精的廢卡洛里一樣,它對你沒有幫助。而且沒有用的知識裝得越多,對你的人生、對你的智慧障礙越大。你知道那些名相,背熟那些名詞,對你有什麼用?

有很多修行人,泥跡失神,抱了幾本經去啃,希望能得道。結果最後臨死的時候,證明只是被經所轉,並沒有轉經。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安祥是什麼? 第2頁:二、如何才能獲得安祥?
第3頁:三、安祥的美好 第4頁:四、何以失去安祥?
第5頁:五、失去安祥的後果 第6頁:六、如何保持安祥?
第7頁:七、結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10-24 20:54:03
學禪的佛子能認識耕耘導師,真是大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