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靜坐須知 蘇芬居士著

靜坐須知 蘇芬居士著

庚、修習靜坐法與聞法持咒念聖號的關係

[日期:2010-08-0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蘇芬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庚、修習靜坐法與聞法持咒念聖號的關係

上面將修習靜坐法入門的工夫,說了一個大概。可知靜坐的目的,是要洗滌自心的污染,實現自性的面目。「染污」就是眾生的妄想執著;「自性」就是如來的智慧德相。誰願意做眾生?誰不願意成佛?然而不願意做眾生,首先就要破除妄想執著;願意成佛,只須實現自性面目。聞法、持咒,或念聖號,其目的固然相同,而方法也有相關聯的地方。分述如下:

子、深信因果

無論修什麼法門,必須深信因果,如果不信因果,妄作胡為,縱然不受眼前報,來生也免不了墜入三塗。古德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必然的道理。然而現在一般人看見做惡事的人卻享受豐富,而做善事的人反不能飽食暖衣,便懷疑因果。這是不明白佛教三世因果的道理。惡人享受豐富,是由於前世的善報,報盡後仍然要受苦果;善人反受苦是由於前世的惡報,報盡了便可轉入善境。所謂「報應絲毫不爽,定業實在難逃。」所以深信因果,是修習任何法門的第一個共法。

丑、堅定信心

無論修什麼法門,必須堅定信心,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如果沒有信心,任何法門都修不成功。現在有人發出不相信三藏十二部經典以及任何聖教量的狂言,這是因為涉獵了一些科學哲學的名詞,就以為自己智慧充足,思想前進,就動搖了信心。佛所說的種種法門,來對治眾生的心病,那些法門,是佛所親證得的。我們凡夫既然不知道,只有相信佛語不虛,是真是實,好像患病的人,既然自己不懂醫藥,當然只有相信醫師的話,怎麼可以作外行批評呢?俗話說:「欲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佛是過來人,指示我們凡夫的路,難道反不相信嗎?永嘉禪師說:「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這是祖師們的慈悲,要堅定後人的信心,所以發出如此的弘誓。所以堅定信心,是修習任何法門的第二個共法。

寅、嚴持戒律

無論修什麼法門,必須嚴持戒律。戒律是無上菩提的根本,由戒才能生定,由定才能發慧。如果不持戒修行,等於緣木求魚。楞嚴經中所說的四種清淨,明白告訴我們: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由此可知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龍天擁護,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賊,掃其足跡。有人問,六祖曾說過:「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豈不是不必持戒,也不必參禪嗎?這是不明白六祖所說的:「心平」或「行直」四字,如果真正心已平了,行已直了,那就是菩薩,就是佛,當然不用持戒,也不用參禪了。因為證了佛果、菩薩果或聲聞、緣覺果,不持戒就是戒,不參禪就是禪。至於博地凡夫,就不必開口說大話。假如無數的金條放在你身邊,你能不順手牽羊的貪污幾根嗎?有位裸體美女抱著你的身,你能像冷水泡石頭一樣毫不動心嗎?有人無故打罵你,你能不生瞋恨心嗎?你能夠不分別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如果統統能夠的話,那才算是心平行直。否則,還是要嚴持戒律。所以嚴持戒律是修習任何法門的第三個共法。

卯、誓願精進

無論修什麼法門,必須誓願精進,精進就是有恆的意思。所謂:「有恆為成功之本。」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樣幹;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樣幹;今世不成功,來世一樣幹。溈山老人說:「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如果一曝十寒,任何法門都是修不成功的。所以誓願精進,是修習任何法門的第四共法。

明白了上面所說的四種共法,就知道靜坐與聞法、持咒、念聖號的關係。靜坐是一心不亂,而聞法、持咒,與念聖號也要一心不亂,息息相關。所以聞法的時候是靜坐,持咒的時候是靜坐,念阿彌陀佛聖號的時候是靜坐,念觀音菩薩聖號的時候也是靜坐。所謂一切時、一切處都是靜坐,就是這個道理。昔明憨山大師坐必雙趺,不煩手牽,合眼即入定,開眼即出定,日際燈邊,行住坐臥,一聞啟請,眼光如電,眶無纖淄,不必手拭。上堂說法,啟口數千百言,不吃一字,好像洪鐘發響堂外悉聞。提筆作開示語,落紙就是千言萬語,揮毫不停,侍者傳錄,疲於奔命。晚年著書,有楞伽筆記、華嚴綱要、法華擊節、楞嚴懸鏡、楞嚴通議、法華通議、起信論解、唯識論解、圓覺直解、觀老莊影響論、道德經解、莊子內七篇解、憨山緒言、中庸直指、大學決疑、春秋左氏心法、奇門指掌、夢遊集、曹溪通志、東遊集、金剛決疑、三教論、論語通解,尚有其他語錄。筆舌所出,如同風馳電掣,毫無阻礙。常常一面會客談笑,一面執筆著書,諸根同時並用,這種境界,就是憨師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定中。所謂「閉眼即入定,開眼即出定」,實不足以描述憨師靜坐的工夫。應當說:憨師之定,無入無出,即入即出。否則那能一面說話,一面著書呢?迴思古人,可知靜坐工夫的重要性。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序二
第3頁:再版自序 第4頁:甲、前言
第5頁:乙、修習靜坐法的先決條件 第6頁:丙、修習靜坐法的入門功夫
第7頁:丁、修習靜坐應明白魔境 第8頁:戊、修習靜坐法卻魔和治病的方法
第9頁:己、修習靜坐法所得到的成果 第10頁:庚、修習靜坐法與聞法持咒念聖號的關係
第11頁:辛、總答各詞 第12頁:壬、明師指點
第13頁:癸、後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