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觀照的奇跡(The Sun My Heart) 一行禪師著/周和君譯

觀照的奇跡(The Sun My Heart) 一行禪師著/周和君譯

推薦序 -- 人間步步安樂行

[日期:2010-08-0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一行禪師著/周和君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推薦序 -- 人間步步安樂行

  單德興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研究室的鐵櫃上,用磁鐵吸貼著一行禪師的箴言,旁邊則是德蕾莎修女廣為流傳的「不管怎樣,總是要……」的信條。1一行禪師的兩段箴言印在米黃色的厚紙上,是奉行他教法的華裔美國女作家湯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在得知我也是佛教徒之後,於一九九六年三月來信中附贈的。箴言的標題:是「Mindfulness Must Be Engaged」(「正念必須入世」),大意如下:越戰期間,許多村落遭到轟炸,一行禪師和同夥認真尋思是該繼續待在寺院裡修行,還是離開禪堂去幫助在炮火下飽受苦難的芸芸眾生,在深思熱慮後,他們決定兩者兼顧——以正念分明的方式來濟世助人,是為「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除了盡己之力救濟眾生之外,他們更堅持定期共修,深知若非以堅實的修行為基礎,無法產生足夠的定力、慈悲與智慧來自我提升,進而面對、濟度在戰火下煎熬的眾生。雖然其間頻遭障礙、挫折,甚至有人因而犧牲生命,但一行禪師和同夥依然不改其志,他們的見識和行履可謂兼具南傳佛教的四念處與北傳佛教的菩薩心行之長。對於在戰地火海中掙扎求生的人,「三界火宅」之說不是譬喻,而是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八大人覺經》所說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在飽受戰火摧殘蹂躪、朝不保夕的人心中,更有著深切的感受與體認。一行禪師也因為提倡正念,積極入世,濟度眾生,在火海中遍植紅蓮,而贏得世人景仰。

  初次看到一行禪師的作品,是在一九八O年代末期美國南加州的書店裡,第一印象是作者名字的拼法好奇怪(Thich Nhat Hanh,即「釋一行」),不知如何念起。原先只是信手翻閱,隨即就被深深吸引,不只因為作者的傳奇生平、卓絕志業,以及他與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金恩(Martin Luther King,Jr.)的關係,也因為作品本身的特色:文字清新曉暢,蘊含詩意;以平易近人、就近取譬、深入淺出的方式,引介佛法,尤其是南傳佛教的法門以及華嚴要義:以開闊的胸襟,面對西方人和不同宗教、靈修傳統的信徒:以入世的精神,堅持和平的理念,致力於實踐。正如本書開宗明義指出,「自從開天闢地以,禪修者就明白,他們必須親身體會,並使用自己那個時代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悟見。……修行者瞭解該如何在修道的迷霧森林中披荊斬棘,辟出一條不斷前往的道路,更肩負必須讓這智慧的火把永遠燦爛閃耀的使命。」初識法師著作十餘年來,筆者趁出國之便觀察英美兩國的書店,發現西方人對佛教的興趣甚為濃厚,在所擺出的佛教書籍中,法師的著作數量僅次於達賴喇嘛,由此可見他在英文讀者心目中的地位,而作家湯亭亭正是法師在歐美世界的許多知名信眾之一。

  一行禪師一九二六年出生於越南中部的廣治省,俗姓阮,十六歲于歸原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受具足戒,為越南臨濟法脈第四十二代傳人。早歲即視野宏大,見解不凡,當學僧時曾要求在傳統佛教訓練之外增設外國語言、文學、哲學等課程,未果。一九六二年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鑽研比較宗教,次年赴哥倫比亞大學講授比較宗教,惟當時越戰方殷,法師不忍國人受苦,毅然返鄉從事和平運動。一九六四年,與一群越南的大學師生創設「青年社會服務學校」(the School of Youth for Social Services),這個被美國報界譽為「小和平軍」(the little Peace Corps)的草根組織,號召了上萬名和平志工,到鄉間去成立學校、健診中心,重建遭到轟炸的村落……他成立錦囊出版社(La Boie Press),出版有關和平的著作,創辦萬行佛教大學(Van Hanh Buddhist University),傚法菩薩以六度萬行濟世,呼籲交戰雙方和解,雖然不為敵對雙方所諒解,但對越南年輕僧人和一般大眾卻發揮了重大的啟發作用。一九六六年,從事和平運動的一行禪師走訪「很多戰爭根源」所來之處的美國,以期正本清源、釜底抽薪,卻因為其和平呼籲不容於當權者,而遭到南越政權放逐。2一九六七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金恩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聲稱「我不知道還有誰比這位來自越南的溫和僧侶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3後來金恩公開反對越戰,法師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詳見下文)。一九六九年,法師率領越南僧侶和平代表團(Viet—namese Buddhist Peace Delegation)參與巴黎和談,並在法國創辦統一佛教會(Unified Buddhist Church),直到一九七三年巴黎和談協定簽署。越南赤化後,共黨政權依然不許他回國,於是法師旅居法國,長期從事難民救援,並於法國、美國與德國成立多所正念禪修中心及寺院。一九八二年,法師在法國南部建立梅村禪修中心(Village Des Pruniers [Plum Village]),後來也在美國維蒙特州和加州設立道場,廣納僧俗四眾,主持禪修(包括特別針對美國越戰退伍軍人、心理治療師、環保運動者、工商界人士、藝術家、青少年舉行的禪七),並赴世界各地弘法,由於教法平易、切實可用,吸引不同文化、宗教、社會背景的人士,所到之處普受歡迎。

  法師通曉越、英、法及中文,除了佛學論述之外,並著有詩集、小說、戲劇、傳記等,迄今已有上百本著作風行於世,中譯本也有《步步安樂行》(1995 [原名Peace Is Everv Step,1991])、《月竹》(1995[原名The Moon Bamboo,1989])、《當下自在》(1995[原名Being Peace,1987])、《生生基督世世佛》(1997[原名Living Buddha,Living Christ,1995])、《愛就要行動》(1999[原名Love in Action,1993))、《愛的箴言》(1999[原名Teachings on Love,19951)、《與生命相約》(2002[譯自Cultivating the Mind of Love,The Heart of Understanding,Our Appointment with Life,1999])、《你可以不怕死》(2003[原名No Death,No Fear,2002])、《你可以不生氣》(2003[原名Anger:Wisdom for Cooling the Flames,1999])等流通於中文世界。在為《與生命相約》所撰寫的序文中,法師提到自己十六歲出家當沙彌時,「使用的第一個佛教功課本是用文言文寫成的。在學習佛法的頭十年間,我使用文言文佛教經本,並參考當代法師用現代中文寫成的對這些經文的註解」,因此很樂於見到自己的著作譯成中文出版,「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向中國歷代祖師報恩的機會。」一九九五年春,法師來台弘法,在中壢寶蓮寺主持禪七,並前往農禪寺拜會聖嚴法師,兩位聞名國際的禪師相互頂禮、對拜,謙沖為懷的風範令人感佩。嗣後兩人並以「禪與環保」為題對談,一致認為淨化人心為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之道。

  一行禪師之所以享譽國際,普受敬重,主要是他身體力行入世佛教,並且開示平易近人的修行方法。一九六四年出版的《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一書,提出如何將佛教的理想應用於改善在刀兵之災及不公不義情況下的生活,經過多年提倡,當今的西方人士一提到廠入世佛教」就聯想到他,甚至有「入世佛教之父」(the Father of Engaged Buddhism)的稱號。4杭特一裴理和范恩(Patricia Hunt-Perry and Lyn Fine)在有關一行禪師與入世佛教的專文中指出,其實「入世佛教」理念源遠流長,早見於十九世紀末越南和尚反抗法國殖民統治,而一九三O年代中國太虛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也促成了越南佛教的中興運動,主張將佛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一行禪師也自稱「做沙彌的時候,我就已經受到人間佛教之理念的激發」,而產生強大的信念:「假如我們能夠把佛教落實到現實生活當中去,那我們將能夠引導我們的社會朝向正義、自由和慈悲的方向轉變。」因此,法師順應時代需求,特意拈出「入世佛教」一詞,提出「能夠與現代科學、民主主義、人道主義、生態學以及社會正義之理念相並而行」的現代教法,循循善誘、身體力行,而今入世佛教風行歐美,實為法師提倡之功。至於他的修行法門主要來自原始佛教的四念處,尤其著重觀呼吸(即所謂的「安般守意」),將正念帶入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結合傳統的修行方法與忙碌的現代生活,教導人們如何在洗臉、刷牙、開車、坐車、接電話、等紅綠燈……時時提起正念,特別強調經行、微笑,主張只要能隨時注意呼吸、緩步、微笑,平和安詳自在其中,當下即是淨土。

  本書《觀照的奇跡》英文版原名《太陽即吾心:從正念到明見禪修》(The Sun My Heart:From Mind fulness to Insight Contemplation),出版於一九八八年,再度以清新、詩意的文字,平易近人的口吻,深入淺出地方便開示。大體說來,法師以華嚴要義破除心/物、內/外、自/他、迷/悟、大/小、一/多、時/空、生/死……的二元對立,剴切說明萬物相攝、相即相入(interbeing)、互融無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盡緣起的道理,並佐以唯識宗有關覺醒、三摩地、般若、失念(forgetfulness)、散亂、不正知等的說法,闡釋心物不二、知曉 (knowing)與意識之間的關係。在解說上述佛法時,法師為了方便度眾,特意援引西方哲學及科學的理論,相互參照、發明,如以萊布尼茲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的學說來破解笛卡兒(Rene du Perron Descartes)的心物二元論,以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來闡釋時間與空間並非獨立存在,以邱爾的靴帶理論(Geoffrey Chew,Bootstrap Philosophy)來說明宇宙萬物相依相存,以薛丁格的波動力學(Erwin Schrodinger,Wave Mechanics)來印證唯有當下,以量子理論(Quantum Theory)來打破日常生活中物質與空間、前後等概念,以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來包羅宇宙萬象等等。然而除了喻事說理之外,本書也有不少抒情的段落,末章一節特別提到,「當我寫下這些句子時,我是在寫一封情書。希望我所認識與不認識的弟兄姊妹們,都能夠讀到這些話語,不論你們處於何等無助的悲慘環境,都可因此恢復力量和勇氣。」凡此種種,顯示了法師善巧運用西方語匯及科學發現,以闡揚佛法、開導世人。

  對法師來說,佛法絕非抽像、虛玄的理論,而足以清新、創意、有情的方式看待一切。如法師以緣起來說明萬物之間的關係,揭示彼此之間不一不異、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道理,果真能夠諦觀,便能在一張紙中徹見綠樹、溪流、陽光、白雲、藍天、碧海……泯滅物我之分、自他之別,進而破除生死之見。另外,在積極救濟南越政權傾覆後漂流海上的船民(boat people)之同時,法師也能以緣起的方式來深觀世人眼;中十惡不赦的海盜:「如果我們出生、成長於海盜的環境,很可能也會淪為海盜。」至於戰爭的根源則來自「我們尚未在自己和他人心中播下足夠的和平、瞭解的種子,因此我們對戰爭也有責任。」他在<請以真名呼喚我>(Please Call Me by My True Names)一詩中,表達了這種「自他不二」的悟見。本書末章對此也有情真意切的開示:「請不斷地禪觀下去,直到你在最殘酷不仁的政治領袖身上、在受到最恐怖刑求的犯人身上、在最富有的人身上、在飢餓瘦弱得不成人形的孩童身上看見自己,直到你在公車上、在地鐵裡、在集中營裡、在田裡勞動的人群身上發現自己的存在,直到你在一片樹葉、一隻毛蟲、一滴露珠和一道陽光中領悟自身的存在。請不斷地禪觀,直到你能在一粒微塵和最遙遠遼闊的銀河中看見自己。」心量廣闊,殷殷期許,讀來令人動容。此外,法師並根據當前情境撰寫十四戒條,賦予佛法現代解釋,方便世人在生活中奉行。總之,法師以緣起、不二、無常、無我觀照一切,時時開導有情眾生,處處播撒和平與希望的種子。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日,法師的《憤怒:冷卻怒火的智慧》(Anger:Wisdom for Cooling the Flames[中譯本名為《你可以不生氣》])才在美國問世,次日就爆發了舉世震驚的九一一事件,怒火立即席捲全美,人心嗔恨、憤怒兼且忐忑不安,全球情緒也隨之波動。面對此情此景,法師在紐約接受二十六家電視台訪問(觀眾多達五千萬人)及公開演講時,依然堅持和平的主張,認為恐怖分子之所以做出這種慘絕人寰的激烈行為,一定是心中充滿了極為強烈的仇恨。法師呼籲大眾不要讓怒火沖昏了頭,反而更需冷靜自持(禪修者藉由觀呼吸等方法自我冷卻,保持正念分明),深入瞭解情況,聆聽對手的心聲,坦誠詢問敵人:「請告訴我們,我們究竟做了些什麼,而令你們如此痛恨?」並在《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籲請不要以牙還牙、以暴易暴。5法師認為,以仇恨之心進行報復只會落入暴力相向的惡性循環,使情況更加惡化,而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慈悲與諒解。這在當時沸沸揚揚的美國有如空谷跫音,益發彰顯法師面臨巨變時的大智、大仁、大勇。

  這種來自佛法的智慧、慈悲與勇氣其實早見於他早年的行徑。除了在烽火連天、危機四伏的越南從事社會工作之外,法師對於美國人權運動的影響也有跡可循。前文提及,一九六四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金恩雖為基督教牧師,卻大力推薦法師為該獎候選人,足證他對法師的衷心推崇。當時於美國從事和平運動的勞特 (Paul Lauter)6,在二OO三年十一月十日寫給筆者的電子郵件中細述了當時的情境,見證了兩位東西方宗教人士締交的「公案」。由於這段秘辛罕為人知,故不嫌辭費,略述於下。根據勞特的說法,他當時在芝加哥擔任美國友人服務委員會的和平教育秘書(the Peace Education Secretary for the American Friends Service Committee[簡稱AFSC]),這個和平組織雖然反對美國在西貢扶植的腐敗政權,但也不支持北越,因此努力尋求能夠促成避免暴力對抗的「第三勢力」(Third Force),而一行禪師深植於佛教的和平傳統,投入社會濟助,具有相當的公信力,其見解既不同於南越或北越的當權者,也有異於主戰或反戰的美國人士,正是適當人選。根據勞特的描述,法師「既有宗教情操,又有民族意識,致力於改革與和平」。於是,AFSC積極安排法師與美國群眾見面,宣揚和平理念,而當時金恩正在芝加哥推展公平住屋(fair housing)的運動,所以勞特介紹兩人認識,深入交換心得。原本顧慮因為對越戰公開表態而影響黑人民權運動發展的金恩,由於敬佩法師的宗教獻身與和平努力,遂起而公開反戰。在投入和平運動的美國人眼中,法師不但支持他們「給和平一個機會」(give peace a chance)的訴求,也是真正關懷社會正義。這些人當中有些後來在佛教找到安身立命之處,法師也因其入世佛教而名揚歐美,持續發揮廣大的影響力。

  二OO三年十一月初,筆者在漢城的仁川國際機場發現法師的年度新書,名為《創造真正的和平:終結自己、家庭、社會與世界的暴力》(Creating True Peace;Ending Violence in Yourself Your Family, Your Community,and the World),書中以在越南時的真實動人故事,明指入世佛教是「苦難和戰爭的產物——在火海中綻放的蓮花」。法師以一貫清暢的文字、具體可行的方法,再三闡揚和平安詳的真諦,教導世人如何由內而外、由小而大,先回歸當下自心,化解個人的內在衝突,進而消弭人際間的矛盾和國際間的緊張與侵略。結尾時提出新的全球倫理(A New Global Ethic),並引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OOO年有關建設和平與非暴力文化之宣言(UNESCO Mani—testo 2000,For a Culture of Peace and Non-violence),揭櫫尊重生命、反抗暴力、與人分享、傾聽善解、保護地球、重建休戚與共的關係等六大信條。7全書綜合了法師數十年修學佛法、堅持和平的心得,針對當今世界的迫切需求提供平實、有效的指南,再度展現了法師廣度眾生、因病與藥的慈悲與智慧。

  本文開頭所提到的箴言來自《步步安樂行》,印證了法師數十年來始終如一的堅持與教誨:「我們必須覺知世界的真正問題,然後正念會使我們知道何者當為、何者不當為,才能俾益世人。只要我們維持覺知呼吸,繼續練習微笑,即使在困難的情境下,許多的人、動物、植物都會從我們的所作所為而受益。你的腳每次碰觸地面時,是不是在按摩大地之母?你是不是在種植喜悅與和平的種子?我的每一步正是嘗試這麼做,而且我知道我們的大地之母是會激賞的。步步安樂。」而這位禪師、作家、學者、和平分子、精神領袖,從東方到西方,從烽火四起的戰地到表面承平、內部卻翻騰不已的社會,一路行來,始終以堅定不栘的佛法信願,面帶微笑,以沈靜、悠遠的呼吸,輕盈、穩定的步伐,一步一腳印,將在充滿苦難與傷慟的五濁惡世的行腳,化為人間步步安樂行。

  ※本文承蒙勞特與湯亭亭提供相關資料,善詳法師提供若干專有名詞中譯,呂潔樺小姐協助搜集資料,陳雪美小姐潤飾,謹此致謝。

  二OO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於台北南港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註釋

  1這八則信條錄自加爾各答兒童之家希舒·巴滿牆上的標示(中譯可參閱《一條簡單的道路》,台北:立緒,1996,頁166-67)。

  2根據奎恩(Christopher S.Queen)的說法,一行禪師在一九六O年代前往十九國遊說,希望能終止越戰(「Engaged Buddhism,」Westward Dharma,p.326)。

  3金恩於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五日致函諾貝爾獎提名委員會,提名一行禪師為該年和平獎候選人,全函請參閱www.plumvillage.org。

  4如湯姆斯(Michael Toms)在訪談中便提出這種說法,見《佛教在西方:二十一世紀的精神智慧》(Buddhism in the West: spiritual Wisdom for the 2lst Century,Carlsbad,CA:Hay House,1998,p.29)。

  5相關報導見徐圓,<一行禪師訪問記>,<http:/www.buddhistcompassion.org/yathongm—aster.htm),2003/11/9。

  6勞特後來主編影響深遠的《希斯美國文學選集》(The Heath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此書自一九九O年出版以來,廣受歡迎,至今已修訂四版問世,大幅改變了人們對於美國文學與文化的看法。

  7此宣言為一行禪師的弟子所推動並獲得聯合國認可,不單單以二OOO年做為和平與非暴力文化之年,並且把二十一世紀最初的十年(二OO一至二O—O 年)定為「建設和平與非暴力文化的國際十年」(the International Decade of the Culture of Peace and Non-violence)。

【書籍目錄】
第1頁:推薦序 -- 讓覺知的陽光遍照 第2頁:推薦序 -- 人間步步安樂行
第3頁:導讀 -- 凝視、穿透、泅入無限 第4頁:前言 在修道的迷霧森林中披荊斬棘
第5頁:第一章 從靜坐中覺醒 第6頁:第二章 你得自己去看見
第7頁:第三章 穿越時空的迷思 第8頁:第四章 沒有人能告訴你答案
第9頁:第五章 平靜的力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7-3-14 16:18:14
顶礼伟大的一行禅师!看了《平静的力量》,我才知道,是否拥有心灵的平静,不在于修行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的愿力和决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