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念佛感應記 林慈超居士輯錄

念佛感應記 林慈超居士輯錄

一、往生比丘

[日期:2012-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林慈超居士輯錄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往生比丘

蓮宗初祖  慧遠大師

晉朝慧遠大師,俗姓賈,雁門樓頌人。從幼小時就好學,博覽易、詩、禮、書、樂、春秋六經。尤其精通「莊子」、「老子」。

當時道安法師在大行恆山建寺,慧遠前往皈依,聽道安法師,宣講「般若經」,因而豁然開悟。於是正式投入法師座下,潛心受教,平日非常用功,誦經頗勤,日以繼夜,法師讚歎說:「今日把佛道流通於東上的,這個聖職擔子恐怕落在慧遠身上了吧?!」

晉朝太元六年,經過潯陽地方,看到盧山十分闊曠,很適合往居修行,就建立了精舍,名之為「龍泉寺」。那時候同門慧永法師,他先在盧山西林,要邀他一同在西林共修,然而他的道侶頗眾,西林那裏容納不下,當時桓伊刺史,就為他立寺在山東,號稱「東林」。

慧遠大師就率領學眾在那裡共修,並且開鑿了池子,遍種蓮華。在池水上立下十二葉蓮華,因波隨轉,分刻晝夜,作為共修者日夜行道之節,不久四方清修之士聞風前來的,一百二十三人。慧遠大師說:

「各位來到,豈能無意向西方淨土麼?」

於是塑造莊嚴的西方三聖像,建立「蓮社」命劉遺民居士撰寫發願文,刻在石碑下。有王庸之等好幾位居士,再寫了「念佛三昧詩」。

慧遠大師,因江東經藏缺乏,派座下弟子遠到蔥嶺請購梵文經本,並傳閱中,所有經律都在盧山出版的,幾乎到了一百卷之多。並且著「法性論」來說明涅槃常住的意義。鳩摩羅什法師見了稱讚說:

「邊地未曾見過大經,然而法師所著與佛理冥合。居山三十年,不與在俗混雜,專志修淨土法門,澄心觀想,實是踏實的行者啊!」

義熙十二年七月下旬,慧遠大師住般若台的東方佛龕,他在定中見阿彌陀佛,佛身遍滿虛空,圓光之中尚且有化佛、觀音、勢至、二菩薩左右侍立。又見到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的法音。佛對他說:「我以本願力,所以特來安慰你,你當在七日後來生我佛國。」

又見在「蓮社」中先化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皆在側。向前告他:「師早發心,何來之晚。」

義熙十二年八月臨命終時,告其徒眾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觀聖像,今復再見,吾生淨土必矣。」

至八月六日那天,端坐圓寂,享年八十三歲。

善導大師

唐朝貞觀年間,善導大師發現西河綽禪師所創的淨土九品道場,很高興地讚揚說:

「一這真是指引人脫出迷途的良方,也只有這種法門,能使人很快速能解脫生死。」

於是他以身作則,精勤拜佛,早晚不停的念阿彌陀佛的洪名。不久他到京都長安的地方,更加激勵四眾弟子,每進入佛殿必須長跪,一同稱念佛號不到精疲力竭絕對不停止。又對四眾講解淨土法門,宣揚念佛的要義。三十多年來為法忘身,從來沒有貪睡過。護持清淨的戒律,一點都不違犯。

一向是把好吃的食物供給大眾食用,自己呢僅僅吃些較粗劣食物充饑罷了。凡是信眾供養他的錢財,就用來附印「阿彌陀經」達十萬多卷。而且畫「淨土變相圖」三百幅之多。另方面還努力修建塔寺,這樣的燃無盡燈續佛慧命,無論出家在家受他度化的不計其數。

即以他的弟子來說,有人持誦阿彌陀經十萬遍到五十萬遍的,也有每日念佛做為固定功課,念佛號一萬到十萬聲的,由此證到念佛三昧命終而往生極樂淨土的,多得難以記述。

有人懷疑詢問說:「僅僅靠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淨土嗎?」

善導大師回答說:「是的,只要一心念佛,必定能達成你修行的願望的。」

說完隨即念「阿彌陀佛」,每念一聲佛號,就有一道光明從他口中吐放出來。這樣一直的持續下去,聲聲佛號就有道道光明示現,使大家嘖嘖稱奇。善導大師有首著名的「勸世偈」說: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豈免衰殘病苦。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大師一生倡導念佛,不遺餘力。他仔細叮嚀大家說:

「你們應知,念佛必須持續不斷,一直念到命終為止。念佛一事,只要專注而無雜想,萬人修萬人去,請你們時時警惕自己,必須持之以恆。要知我人身體本來污穢不淨,是種種惡緣組合而成,就是因為有種種業糾纏不已,帶來人生許多的痛苦。所以我們要覺悟,寧願捨此不淨之身超生淨土,才是無上的快樂,世事變化無常,又有什麼好留戀的?是以平常就要交待好親屬們,當自己因病重危之際,家人好友切勿流淚哭泣,這樣徒然擾亂了病人的淨念,因之失去往生的機緣,那就令人遺憾終身了。最好的辦法是:一旁的至親好友共同虔誠助念,念阿彌陀佛聖號,直到病人往生為止!」

這以後,有一天,大師忽然召集弟子們來到跟前,對大眾說:

「這個肉體誠然可憎厭的,我準備往生西方淨土去了。」

說完了以後,便走到寺前的一棵柳樹爬了上去,向西方禱告說:

「但願佛來接引我,菩薩來幫助我,使我始終不失正念,安然往生淨土!」

說後投身躍下捨報生西。

唐高宗皇帝聽說言件神異的事跡,特頒賜匾額給寺長以紀念善導大師,匾額寫的是「光明」二字。

曇鸞大師

曇鸞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台山上去遊玩,偶然間發現到神述靈異的事跡,就因為這樣,就發心出家了。

出家之後讀「大集經」,但感經中詞義太過於深奧,擔心大家沒辦法了解,就開始著手寫註解,在寫到一半時,患上了氣喘病,便到處求醫治病。氣喘病是很難醫好的疾病,因此他感嘆說:「人的一生實在無常,生命是那樣的危弱,說不定在什麼時候會死亡,過去常聽人說神仙長命的方法,不如先求成仙長生,再習佛法不遲!」

於是,他到了江南陶隱居術士的住所,懇求傳授成仙的方法。陶隱居術士將仙經十卷傳授給他。他很高興獲得了這十卷仙術的經卷走上了歸途。

到洛陽下游的地方,遇到菩提留支三藏法師。於是他問說:

「佛法中有沒有比這仙經更加殊勝的長生不死之法呢?」

菩提留支法師回答說:

「你所修練的仙術,雖然可使你多活若干年,不過以後命終時畢竟要墮入生死輪迴業海中受無盡苦惱,這有什麼可貴呢?」

接著留支法師傳授「十六觀經」的妙義,使曇鸞明白往生西方淨土的殊勝法緣,並且對他說:

「凡通達此一法門的人,一定能了脫生死輪迴苦報,而得壽命無量。這乃是佛家所傳長生不死之法。比什麼都管用!」

曇鸞大喜過望。立刻把仙經燒掉,就此專心修淨土法門。啟發了自性智慧光明,更將自己所領悟到的真理也教別人,使許多人廣為修持淨土法門。

這之後他又特地選了「淨土偈十二首」及龍樹菩薩所說偈語,還有「安樂集」兩卷流傳世間。魏朝的國王很重視,就賜封「神鸞」的別號,並頒令居住并州大寺,晚年移居於汾洲空中寺內。

興和四年的一天晚上,曇鸞在房間裡依稀見到一位梵僧對他說:

「我就是龍樹,住在西方淨土很久了,因為你修學淨土的心志和我相同,所以特地和你相見!」

曇鸞心中明白:大概自己歸西的因緣已經成熟了,就召集徒眾來至跟前,對他們說:

「人的一生勞勞碌碌,沒有休止的時日;他日地獄各種痛苦業報,我人心中不可不存恐懼心,九品淨土的道業更不可不趕快修持啊!」

接著命徒眾們高聲唱念「阿彌陀佛」聖號。自己又向西方虔誠頂禮安然示寂。

那時,寺中的人看到許多蓮花、幡旗、幢傘、寶蓋等奇妙景象從西方冉冉而來,天空裡傳來很微妙的天樂聲,很久很久才消失。

這奇異的事跡傳到朝廷,皇帝并頌聖旨將大師葬在汾西文谷的地方,而且建立碑作為永恆的紀念。

道昴大師

道昴大師,魏郡人,他有著宿世修來的清徹善根和高超智慧。所以他皈投靈裕法師出家,研究佛學。學有所得,常常在寒陵寺講「華嚴地論」。有一次講時在晚上,一時也沒有獨光照明,然而他把手掌舉起作手勢時,整個佛堂卻發出奇異的光芒而照亮了,這使得大眾相當的吃驚。

大師卻不在乎地說:

「其實,這種光明本來就有的,沒有什麼好奇的!」

他平時就意志堅定,一心祈求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這以後,在報應寺,自己明白往生的時候快到,就對和他有緣的人說:

「明年八月初一,我會前來向你們辭別。」

到了預說的日期,卻沒有什麼疾病痛苦,因而問大家說:「用齋的時間是不是到了呢?」

然後升上高座坐好,當時香爐中突然發出奇怪的香氣瀰漫著整個空間,因而引來四眾弟子求受菩薩戒。於是他為大家扼要說明菩薩戒的意義。大家聽得心得恍惚時,空中忽然顯現出許多天人以及彈弦音樂聲,很是熱鬧。

他對著大家說:

「這是兜率天前來迎接我,可是天道畢竟仍然要在六道中輪迴,並不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標。我是嚮往於往生西方淨土,這一心願為什麼還不實現?」

講完這幾句話。剛才所呈現的天上的景象立即消失,然後大家看到的是從西方湧出了許多奇妙花朵,天空飄來了非常幽雅的音樂聲,像雲一樣籠罩且盤旋在大家的頭上。

他說:

「現在西方聖眾來接我往生淨土了。」

說完但見香爐從大師的手裡掉下來,就這樣在座位上安祥示寂了。那時是貞觀七年,享年六十九歲。

懷玉大師

懷玉大師,唐朝時台州人氏,俗姓高。他生性恭儉隨和,待人寬,克己甚嚴,修習淨土近四十年,平時總是穿著一件粗布袈娑,每天只吃一饗飯。他經日禪坐,一向沒有臥睡的習慣。即使跳蝨跳到他的身上,不以為苦。

禪師每天誦「阿彌陀佛」洪名五萬聲之多,誦阿彌陀經曾有三十萬遍。平時一句閑話也不說,嘴裡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如果有什麼事弟子要問他意見,也只是回一聲「阿彌陀佛!」意思是叫對方看著辦好了。

天寶元年,禪師在念佛時,忽然見虛空中充滿了諸佛菩薩,其中一位菩薩手擎銀台來到他面前,搖動著銀台給他看,於是他說:

「我念佛好幾十年,這一生本望能得金台,為什麼不是金台呢?」

盡人皆知,凡得金台的必定是上品上生的人。

經禪師這麼一說,那擎著銀台的菩薩返回原來的位置。突然間諸佛菩薩全都隱去。從此禪師更加精進,念佛到三七日,又見到上次擎著銀台的菩薩來對他說:

「你能那樣有恆心,肯下功夫精進,實在了不起。由於你的精進應可得生上品,然上品往生,必定先得見解,你不妨安坐入定,靜待佛的降臨!」

菩薩說完,奇異的光耀遍照全室。再過了三天,禪室裡又生出異光。這時候,禪師召集了門下弟子,告訴他們說:

「你們跟我一同修道也很久了,彼此可說有緣,然有相聚就必有分散,也是十分無奈的事。當我不在之時,你們時切莫鬆懈,要更用功才好。」

弟子們都點頭稱是。這次是禪師說話最長的一次,在平時他是不喜歡說念佛以外的話的。

接著他說:

「現在到了我和西方淨土結緣,到那邊去安養的時候了。」

他命人遞筆硯到面前,揮筆寫下了六句偈言:

「清淨皎潔無塵垢,蓮華化生為父母;我經十劫修道來,出示閻浮厭眾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淨土。」

說完,室內瀰漫著香氣,諸聖眾又再出現於空中。不久又看到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共御金台,旁邊有許多化佛從西方空中冉冉而下,前來迎禪師。禪師恭敬合十,含笑西歸。

後來,郡太守段懷然作讚美他說:

「我師一念登初地,佛國笙歌兩度來;唯有門前古槐樹,枝低只為掛金台。」

道綽大師

道綽大師,唐朝時并州汶水人,在十四歲那年出家。一方面自己研習經論,一方面跟隨瓚禪師學習禪法。後來在曇鑾大師建立的汶水石壁谷「玄中寺」居住,看到曇鑾大師所創立的莊嚴道場,仰慕得很。從此開始修持淨土法門,每天稱念「阿彌陀佛」洪名七萬聲之多。

有位僧人在入定時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妙境。還看到道綽大師手上拿著的佛珠,變成亮麗的珠寶,彷彿上寶山一樣的美麗。

道綽曾經為大家講解「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共二百遍,每次來聽講的都手持著念珠,同聲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念佛聲音像海潮聲的澎湃響澈了整個山谷。

在平常的時候,他積極地勸化大眾修持淨業,一心念佛。他所著「淨土論」二卷,內容全是過去龍樹、天親菩薩,與慧遠、曇鑾大師所說的文句,大家看了很敬佩。

貞觀二年,有很多人望見已經往生的曇鸞大師,坐在七寶造成的船上對道綽說:

「你修持淨業所感的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裡曾有一座供你居住的殿宇已經完成,可是你還有其他的業報還未了結呢?」這時大眾看到空中有著許多化佛,並且有天花瓢落下來。大家讚嘆不已。

自此以後,道綽的法力更加強大,容貌更為煥發,無論出家在家,親近他向他學習的人愈來愈多。他到八十多歲時才圓寂。

那時候有位法名叫道撫法師的,與道綽大師同修淨土法門,本來約好在西方淨土相見,聽到道綽已歸西三天,歎氣說:

「我本想比他早日往西方極樂世界,不料卻落在他的後面。我要加倍努力趕上他才對!」

說完,在佛像面前頂禮後退回原來的座位,沒多久也安祥歸西了。

少康大師

少康大師,唐朝縉雲仙都地方戈裡面出生,生下以後到七歲還不會講話。有一天,他父母帶他到靈山寺拜佛。母親問他:

「你可知道這尊佛叫什麼名字嗎?」

他竟然開口說:「釋迦牟尼佛」。

他父母十分吃驚,就此讓他出家。他到十五歲時,已經通達五部經文的妙義了。

貞元初年,他前往洛陽白馬寺禮佛,彷彿看到刻在佛殿裡的文字放出光明。於是他急忙走近仔細一看,原來是善導和尚過去著「西方淨土化導文」。他看後愉快地說:

「要是我真和淨土法門有緣的話,請將此文再放出光明。」

說完後從經文文字上突然再放出燦爛的光明,不僅這樣,光明中還隱現許多菩薩。從此之後,他決心追尋淨土法門。他說:「礦石經過歷劫尚且會有磨滅的一日,然而我這一趣求淨土的心願決不改變!」

這以後,他到達長安「光明寺」,對善導和尚遺像立誠禮拜。那次,他彷彿見到善導大師在空中現身開示說:「你想依照我的教法普度眾生,實在是難能可貴。以後功成圓滿就可以往生西方淨土了。」

後來,他往南走到江陵地方,遇上了一位法師對他說:「你如果要普度眾生應該前往新定地方。要知道你以後行道的因緣就在那裡了。」說完不見了蹤影。

他立刻起程前往新定,而且向人募款。他又勸化小孩子只要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一聲,就給予一文錢。就這樣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當地的男女老幼每見到他就念一聲「阿彌陀佛」,念佛的聲音響遍了整條的街道。

後來,他在烏龍山建立了淨土道場,遇到齋戒日,就有許多信眾參加法會。受他教化影響而修持淨土法門的,一共有三千多人。每次,他登高舉行法會引導大眾高聲念佛,當他念出一句佛號,就有一尊佛從口中出來。十聲佛就有十尊佛。他對大家說:「你們看到這奇妙的事跡,足見念佛一定能往生西方淨土的。」大家心裡覺得安慰。

這以後他又矚咐弟子們:「你們對於淨土道場應該生出無比精進心,發願往生淨土才好!」

最後他說:「現在你們看到我的光明,真是我的好弟子。」說完,全身放出幾道奇異的光明,安然示寂。大師的遺骨安置在台巖,所以後人稱他為台巖法師。

法智大師

法智大師,是隋朝人,很小就出家了。不過,每當有高僧大德講解佛法的時候,他都沒有好好地留心聽講。一直到了晚年,聽人家說,如果想要直超生死法門,只有修持念佛法門。

然他對這個說法,感到莫明其妙,他常常對別人說:

「我相信佛祖上所說,凡是犯了極惡罪業的人,必定要是隨業力墮落到地獄中長期受苦。然佛經另一段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就能夠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之苦,我覺得很難相信」

那時,有位精通佛法大德,對他開示說:「你實在是有著大邪見。佛經上所說的就是佛陀金口所宣說,你怎可以不信呢?」

經過這位大德提醒,一言驚醒夢中人,他就此生出大懺悔心,開始到國清寺兜率台,早晚用功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感得觀音、大勢至兩菩薩現身,又看到觀音菩薩從頭上所戴的天冠以及手上所執持的寶瓶,放出了萬道光明照在他的身上。

一天,他忽然對大眾說:

「我往西的日子快來了。你們怎麼為我送行呢?」說完之後,隨即約三天後和大眾聚饗。

到了第三天,大家聚餐了以後,有些人就在他房裡安靜地等候。直到半夜時分,他果然在床座上念佛逝世。那時,有一道金色光芒從四方而來,直照到好幾百里,江上的船夫看到了,還以為是天亮了。後來,大家終於明白,這種光明是諸佛菩薩降臨接引法智大師歸西的瑞相。

慧日大師

慧日大師,唐朝東萊地方人,在唐中宗時得度出家,那時看到一本書記載「義淨三藏」法師前往西域求法的偉大事跡,心中非常的羨慕,就想起而效法。

於是他坐船渡海,經過三年漫長的時間,好不容易到達了天竺(印度)國。朝拜佛陀聖跡,一心找尋梵文的經本。由於很長的一段時間,遍歷種種艱難波折和痛苦,對於娑婆世界深深的厭倦。心裡只是想:極樂世界究竟在什麼地方呢?還有,要修持哪一種法門才能夠很快地成就佛道呢?

他到處拜訪那裡的高僧,許多人告訴他要修持淨土法門,自然很快能達成願望的。

這以後,他到達了北印度健馱羅國王城東北的一座高山,這山上供奉著觀世音菩薩聖像。他聽說大凡有人在這裡虔誠膜拜觀音菩薩,就能獲得感應得見觀音菩薩現身。

於是,他每天在這裡向觀音菩薩祈求大士現身,一連七天的至誠禮拜乞求,甚至絕食,願意為法捨命。這樣精誠所至,到了第七天晚上,依稀彷彿看到莊嚴的觀音菩薩浮現在空中,是全身紫金色,約一丈餘的身長,端坐在眾寶飾成的蓮華台上。菩薩見了他,垂下了右手摸他的頭說:

「如果你想弘揚佛法,頓開自性無上的智慧光明,廣度娑婆世界裡的眾生,完成自利利他菩薩道宏願的話,我告訴你吧,方法是要精勤的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一心發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就能見到阿彌陀佛和我,得到無上法益了。你要知道,修持淨土法門的殊勝,勝過修持其他一切的法門!」

說完這一番話,觀世音菩薩就隱去不見了。本來她經過了七天虔誠禮拜祈求並絕食,身心已疲倦不堪。然而現在看到菩薩的金身,又恭聽到菩薩的開示,精神立刻煥發振作起來。

不久,他開始弘揚佛法。一共走了七十多個國家,經過十八年之久,在開元七年的時候,才回到中國的京城長安來了。

他晉見了當時的皇帝,就獻上佛陀真貌的聖像以及梵文經本等。皇帝非常高興,賜號為「慈愍三藏」。這以後他勤修淨業,領導大家共同修持念佛,著有「往生淨土集」流通於世。天寶七年圓寂,在圓寂時見到有清淨蓮華顯現在面前,而且還有一道宛如太陽般的亮光射了進來。

優曇大師

優曇大師,俗姓蔣,是元朝丹陽人。家裡歷代都信佛。年輕時在盧山東林寺出家。後來住到丹陽的妙果寺。

在元朝大初年代,正值皇帝下令停止蓮宗傳法,他非常恐懼,嘆息說:

「我承受蓮宗教義已經三十多年,到現在難道蓮宗教義到了要絕滅的時候了嗎?」

從此他立誓要挽回蓮宗道場,就開始專心著作「蓮宗寶鑑」十卷。內容在警告世人要好好的修持淨土法門,了脫生死輪迴苦報。要知道世事無常,光陰迅速而易逝,如果不趕快修持的話,直到命終時才怕死是不能如願往生的了。是以平常的精進最要緊,而且斷不可半途而廢,唯有這樣,才能超出生死輪迴業,達到無上光明淨土的境地。我們平常只要具有真正信心,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念念不斷,就像雞子抱卵互相取暖。

換而言之,念佛的淨念會引發自性中的智慧光明,見到自己內心裡的真佛,就是大智人所修持的工夫,如此到成功將滿時,一定能在淨土中獲得上品蓮座的果位,消滅過去所積一切業障,往生西方。

然而臨命終時,千萬不可以存著貪戀世間念頭,以致再流入生死業海中,再受歷劫的苦難而難以超生。

總之,我人內心裡只要牢牢記住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念念不離心——這個淨念,就是度苦海的法船,也是破地獄的猛將,斬群邪的寶劍,實在可說是黑暗中的明燈。這個淨念不論是空閑時、繁忙時、安樂時或者病痛時,都不要忘了,只要這樣,又何必去找另外回歸的路途呢?

這本蓮宗寶鑑寫完,呈上給仁宗皇帝過目,懇求皇上使蓮宗恢復流傳,蒙仁宗答應,並且下令讓他領導,賜封號為「虎溪尊者」。

到順初年,才告圓寂。

念純大師

清朝念純大師,江西太和人,他的名字是智一,郭氏的兒子。母親曾夢見白蓮華而懷孕。在出生的時候,呈現滿堂祥光的瑞相。從小他就不愛熱鬧,尤其對於葷腥的食物感到厭惡。

十八歲那年,他考上了進士,以後做尚部御史,以及貴州廣東的巡撫。著作「官箴青螺集」。二十五歲時,因為弄權大臣掌握朝政,他就毅然拋棄了官位出家,去投靠丹霞大素禪師出家,並到雲棲蓮池大師處受具足戒,到處參學,經過十年,終於發見自心本來的真面目,於是禪淨並修,經由紫柏愍山大師的印證,稱讚他是佛門的模範。

明朝天啟六年,創立了南雄蓮社庵,鑿開放生池,專心修持淨土法門,每天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十萬多聲。然後再建造鰲山寺、青蓮庵、梅檀林共四處領導大家共同修持,許多人都慕名歸依在他的門下。他的風格和蓮池大師完全相同。

他著有「禪淨相修集」、「淨土詩」等,受他度化的人無數。

清朝順治十六年已亥七月十三日午時,並沒有什麼病痛,卻忽對大眾說:

「你們要虔誠念佛,繼續弘揚佛法」。

說完安坐而逝。僧壽四十八,那年是七十三歲。

不可思議的是,過了一百天,他面孔仍然像活著的人一樣,而且散發出香氣歷久不散。當時知州羅公與地方上士紳及信徒們,把他的肉身供奉在蓮社庵,供一般善信膜拜。隔了三百多年的今天還存在著。

源度大師

源度大師,清朝時人,字慈舟。是河南鎮平張氏之子。他本來學習儒家經典,後來跟他弟弟放棄了儒學,皈依輝遠明公出家,受具足戒。一心歸向「彌陀淨土法門」。對觀音大士十分敬慕。在他居住的房間內供奉了觀音大士像,早晚虔誠禮拜,誦念菩薩聖號。

有一天,忽得觀音大士現身為他灌甘露法水,使他過去塞在內心裡的無明障業立刻消滅,恢復了本來清淨,自現無上光明智慧。從此以後,他更加精勤修持不怠。有許多善信向他請示佛法,可是他主要勸導大眾要精勤念佛。於是他座下皈依的弟子越來越多,使佛法更為興盛。

咸豐七年,他對弟子說:

「我於二八歸西!」

弟子聽不懂他的話意。直到那年七月十五日,正值某知府請他啟建盂蘭盆法會,許多人借機發心供養,還有人表示要為他製絹千佛袈裟,他都以生病為由一一婉拒。只一心稱念佛號,每天至少數萬聲。直到八月十五日他向大家告別,合掌說:

「觀音來接引,既望自歸真。」

第二天,八月十六日卯時圓寂前吩咐門下弟子說:

「在我逝世七天之內,不要發訃,因為有一位退隱進修的居士也會歸西。到那時一起辦後事好了。」

後來大家才明白:原來他所說「二八歸西」是指咸豐八年八月十六日兩個「八」,而臨死時卻交代弟子不要發訃,由於他能預知另一位修持歸西之日的緣故。這麼看來,他的成就誠然是不可思議了。

(佛學半月刊一一六期)

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法名演音,別號晚晴,又稱「二一老人」。俗姓李,名息字叔同,浙江潮人。他從小就十分聰明。對「大悲咒」、「往生咒」都背得滾瓜爛熟。凡經文有人指導,一過目就可以背念。

他畢業於南洋公學及日本上野美術學校,潛心文藝,詩詞書畫無所不能,還精於戲劇與音樂,每一種都熟練到神妙的境界,所以名震一時。

他對加入同盟會,返國後主編太平洋報副刊,宣傅當時的革命思想,又創辦了文化社、經學會、海上書畫工會等,大顯其傑出的文筆,同時也曾在天津、寧波、上海、杭州等地教書。起初他喜歡研究宗廟、元朝的理學及道書。直到民國五年秋天,模仿作禁食五穀的修行。獨自進入虎跑「大慈寺」居住,斷食了三個星期,那時他深深感到唯有寺院生活,適足以使人身心清淨快樂,從此傾心於佛學。

民國七年,他三十九歲時,七月十二日在「大慈寺」了悟和尚座下出家,同年九月間前往靈隱寺受具足戒,從此盡量放棄以前所學習的世間學問,把佛門戒律當作修行根本,並發願護持戒律,蒐集中外律藏,校勘南戈等三部經,重與律學,走遍國內,隨緣居住。直到五十歲才在閩南住下,倡辦「養正院」於南普陀,培養僧才,得很大的成就。

他尤其對印光大師所修持的淨業敬慕,曾三次燃臂香陳書,表示願意當印光大師的弟子,雖然平時重興律宗,卻修持彌陀淨土法門,從來不談玄說妙,只勸人勤誠念佛和修持戒律。到了晚年身體漸漸衰弱,明白自己不久將歸西,更加不辭辛勞的努力弘法。

他平常勸人念佛時要聽時鐘的滴答聲,好像在念阿彌陀佛的微妙聲音,這表示念佛的人如果不拿著佛珠,往往容易生出懈怠之心,所以要帶著佛珠還有小鐘在身邊念佛,才不會失去念佛的淨念。再說,在家裡念佛不允許吵雜之聲擾亂專心,若用耳朵專心聽鐘聲念佛,就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能專心一致滴答滴答地念著佛號。

弘一大師生平著作很多。六十歲以後在泉州福林寺專心念佛。民國三十一年春天,到靈瑞山講經,不久居住在溫陵養老院。那年中秋為大眾講經,並特地為院中老人講淨土法門的重要。又九月二十三日他患小病,拒絕別人的訪問和服藥,只專心念佛。二十七日絕食只是飲水而已。二十八日寫遺書拜託妙蓮法師負責他的後事。

九月一日下午,寫一篇「悲欣交集」,交給妙蓮法師,並且說:

「要是你助念時看到我流淚,不要以為我留戀世間,我只是覺得悲喜交加,感動落淚罷了!」

九月四日戌時,大師在大眾念佛聲中安祥逝世,那年是六十三歲,僧年二十四。火化之後獲得一千八百舍利子,大塊的舍利六百。

附記:順著時鐘的聲音念佛,真是奇妙。修持的人可以效法這種方法念佛。往生之時流淚,因為見到佛、見到光而高興,實在是「喜極而泣」了。(弘一大師永思集)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是蓮宗第十三代祖師,法名聖量,別號常慚愧僧。是民國陝西郃陽趙氏之子,生下來才六個月,眼睛就有毛病,幾乎到了失明的程度,幼年時隨哥哥讀儒教的詩書,才情一等,曾經排斥佛教,病了好幾年才覺悟前非。二十一歲那年,投身終南山南五台蓮華洞寺,禮請通純和尚為他披剃,然後在湖北蓮華寺任知客。有一次把經書拿出去曬時,讀到「龍舒淨土文」,知道念佛往生淨土法門,原來是了生脫死的要道,自此專心念佛。

第二年在陝西興安縣雙溪寺印海定律師座下受具足戒。由於他書法好,戒期中所有文件都交給他書寫,一時操勞過度舊病(眼病)復發,更因而悟得「身為苦本」,在平時就專念佛號,連寫字的時候心也不離佛,晚上一睡醒立刻坐起來念佛。不久眼病不藥而癒,就深信念佛功德誠然是不可思議。立志以淨土為歸,要自行化他。

二十六歲,聽人家提到紅螺山資福寺是專修淨土的道場,於是辭別了師父前往,在資福寺展開念佛,淨業大大的進步,在那裡歷任上客堂、香燈、察元等職務,以念佛為正行,兼研大乘經典,深入經藏,妙契佛心。

三十歲在北京龍泉寺擔任行堂。三十三歲那年追隨化聞和尚請藏經回普陀山法雨寺,住藏經樓,大眾恭請他宣講「彌陀便蒙鈔」,講完後閉關六年,再住蓮蓬,日夜精念彌陀,學行並進。

民國元年,高鶴年居士取得大師好幾篇文章,在上海佛學叢刊刊出。又有徐嚴如居士,先後把大師文鈔在北京、上海、揚州等地印出發行,幾經增益,流通更為廣泛,感化的大眾也愈多。

印光大師心想時在末法時代,世風日下,非提倡因果報應,不足不挽救社會頹風以正人心,然而人的根性低劣非實行信願念佛,決不能了生死而出輪迴。所以凡是對向他請示法益的人,不論對方身份的貴賤,是聰明或是愚笨,也不問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一概曉示他們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及有關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實事實理,諄諄善誘,不厭其詳,目的是要對方深生憬悟,明白先要立好為人處世的基礎,進一步要檢討了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的坦途要道,務必切實奉行,以作超凡入聖的捷徑。

大師雖深通宗教,卻從來不談玄說妙,只是要大眾能知道佛法的好處還要立刻去做,去實行,使聽聞得的都能受益。受大師教化皈依三寶的人,多得不可斗數,因而往生西方的,不勝枚舉。而且應化及於獄中的囚徒和人以外的異類。

他常常持大悲水來,救一切病危的人們。平時奉己甚儉,卻寬厚待人。大凡善信供養香金,悉數代作功德事諸如捐助急難,救濟饑貧,樂捐各慈幼院,教養赤貧子弟,創辦弘化佛教,印贈經書達五百萬部,佛像百餘萬張,以為眾人廣種福田。

更難得的是他放下宿誓願不擔任住持職務,不收徒眾。但僧俗要跟隨他修學的一天比一天多,於是創設了靈岩山淨宗道場,以便大眾共修。可是他自己呢?竟然在蘇州報國寺閉關自修。經年一介破舊僧衣,吃的是粗飯淡菜,而一到老還自己清掃庭院,日常必修功課之餘,因成普陀、清涼、峨眉、九華等山誌的修輯以及文鈔續編的印行,恆順眾生,從來不感疲乏厭棄。

民國二十六年冬,由於時局的關係才移住錫靈岩關房。二十九年十月廿七日略示微疾。第二天召集大眾說:

「靈岩住持一職不可以久久空懸著,我想請妙真師擔任好了。」

寺眾表示贊同,占出十一月初九日為升座典禮日。但大師說:「太遲了」。又改選初四,還是說:「太慢。」到後來選擇初一,才點頭說:「好吧!」

接著對寺眾開示本寺沿革,兩個小時之久,還共同商討細節,安適的樣子像平日無異,沒有生病的模樣。

初三日便後洗手禮佛,晚上仍然進食一點稀飯,然後對真達和尚說:

「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沒有不蒙佛接引,而帶業往生的。」

初四那天清晨一點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說完以後就大聲念佛。

到了二時十五分索水洗手後站起來說:

「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去了。你們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

講完之後面西端坐椅上,一心念佛。三時左右妙真師來到。大師囑咐他今後好好維持道場,要努力弘揚淨土,不可以玩什麼派頭,要一切務實。這以後不再說話,祇是唇輕輕啟動念佛。在五時許大眾念佛聲中含笑安祥西逝,好比入於禪定。那年八十歲,僧臘六十。初五日午後三時入龕,仍然端身正,坐面色如生。經過一百日荼毘,得五色舍利球一百餘顆,大小舍利花及血舍利千餘粒。牙齒全部留存,頂骨裂開五瓣如蓮華一樣。

(印光大師永思集)

曇鑑大師

曇鑑大師,姓趙,元朝冀州人,從少出家。侍奉竺道祖師為師,穿的是布衣,吃的是淡食,戒律修行都精勤辛苦,後來他遊方宣化,抵達荊州,在江陵辛寺止住,已經是六十歲了。

他平生只要行任何一點善事,必然都功德迴向給西方,誓願能得見佛。

有一天,在定中見到了阿彌陀佛,用水灑在他臉上,對他說:

「這是要滌清你的塵垢,清潔你的心念,使你的身口一併嚴淨。」

佛又在瓶中拿出一枝蓮花交給他。

從定中起,他就囑咐後事,又和寺僧一起敘說無常。夜深時分,所有僧人回歸寮房,他自己一人漫步在走廊下,念佛到五更鼓響的時候,念佛更為高聲,一直到天亮,座下的弟子依平日前往問安,他趺坐不動,大家上前仔細一看,已溘然逝世了,那年正好是七十歲。

智琰大師

智琰大師,唐朝時吳郡人,俗姓朱,他有個字號叫明燦,是梁朝時侍郎獻的孫子,生下來就有天賦異稟。在八歲幼齡的時候,就出家了。他是通元寺璩法師的弟子。

他遊遍了各地的名剎,到處盛開法席廣宏經論。陳朝亡時回到了虎邱的地方,三十年中在山巖中靜修用功,後來由於戰爭躲避兵難而他遷。

到了武德七年,蘇州總管官員李世嘉,很誠懇地迎接他返回山寺。那時候的他更加實行淨土的弘揚,修十六妙觀,召集了善信五百餘人,到寺裡來念佛。每月一次集會共修,這樣實行不斷連續了十年之久。

貞觀八年十月,有一天忽然見到梵僧手上拿著一個寶瓶,走上前對他說:

「我就是無邊光,淨土宗常常提到的功德寶王,就是我了。」

於是智琰大師對寺眾說:

「你們可知道嗎?無邊光就是勢至菩薩,他成佛號稱功德寶王。我如今見到他,恐怕即是我西歸的日子來到了。」當晚果然安祥逝世,那年已然七十一歲。

(佛祖統選虎邱志)

延壽大師

延壽大師,是宋朝錢塘江王氏之子,字號叫沖玄,他是蓮宗六祖。從少年時誦法華經。錢文王時,做稅務官,可是他用了不少公款來買生物做放生功德,然觸犯了國法,論罪應死,受刑綁赴刑場,國王派人暗中觀察他的動靜,想不到他神色自若,沒有半點慌張的樣子,就下令釋放,赦免他的罪。他就此投身四明翠嚴禪師出家,而後又參拜了天台韶國師,因而發明心要。

他常在國清寺修法華懺,在禪觀當中,見到觀音菩薩用甘露灌入他口內,從此有大辯才。但因心中宿願遲遲不決,就在智者禪院中作了兩鬮,一個是一心禪定,另一是萬行莊嚴淨土,於是靜下心來虔拈,七拈都得「淨土鬮」,遂一心一意修淨土。

建隆二年,忠懿王請他住在永明寺,賜別號智覺禪師。日課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他修行念佛的道場,旁人常常聽到有螺貝演奏的天樂聲音。

延壽大師誦法華經,積一萬三千部。到永明十五年,門下弟子一千七百人。經常傳授菩薩戒,又施食鬼神,用錢買生物放生,這些功德全都迴向淨土。著有「宗鏡錄」一百卷。說明天台、賢首、慈恩異同的重要地方。又著有「萬善同歸集」,集中提出修歸淨土的切要法門,甚為獨到。

他所作的「四科簡」尤其有名,說: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陀;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箇人依怙。」

開寶八年的二月二十六日,清晨起床,焚香告眾,趺坐而化。是年七十二歲。

這以後有位來自臨川的出家人,經年繞大師的紀念塔。有人問:「你為什麼這麼做呢?」那位出家人回答:「我病不能好入於陰間,見閻王殿的左邊供奉一僧人像。閻羅王禮拜得很勤,就問那僧人到底是誰?」回答說:是杭州永明延壽大師,已往生西方上上品了。冥王敬重他的德行,所以特別禮敬有加。

(樂邦文類,萬善同歸休集)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最殊勝的念佛法門
第3頁:佛度有緣人 第4頁:彌陀佛七法會所獲得靈異記
第5頁:熱心弘法,最後安祥歸西的林鐘居士 第6頁:至誠念佛,蒙佛菩薩加持
第7頁:勸家母戒殺唸佛 第8頁:劫後餘生見光明
第9頁:參拜臨海觀世音菩薩聖像感懷 第10頁:念佛祈雨記
第11頁:一、往生比丘 第12頁:二、往生比丘尼
第13頁:三、往生居士 第14頁:四、往生女居士
第15頁:摘錄因果輪迴實錄 第16頁:最後的歸宿
第17頁:念佛求解脫輪迴業報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