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淺說淨土 紫雲著

淺說淨土 紫雲著

修持方法

[日期:2010-08-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紫雲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玖、修持方法──依無上密法修持。 

顯教的基礎佛學修持要具備相當的基礎,同時因果要了,如法修持才有下列的修行成果現出。一切修行要與善知識印證,如此進入密法的課程中,觀無量壽經內有十六觀,法華經內的諸佛世界都可參考印證。

(一)禪定修行,用念佛法門例如用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等以達淨念相續,或以禪那等方法以增長定力,消除業障。

(二)自面像:第六識清淨,污垢除去,使身心都清淨。

(三)出現觀境:現出觀想境界,可以用六根「觀」之,所出現的境界依佛經可以印證。若非經典所述即為邪觀。各種經典都強調要消五毒,若不清淨在業障時,都會因五毒起邪念入魔道而不自知。

(四)花開見佛:表示修行到某一階段的指標,由此才算是佛子,才可在淨土的報身佛處聽經、聽法。

(五)遊諸佛國:且知供養十方如來,禮敬諸佛的方法。由此了知諸佛的特質,每位佛菩薩的願力,用心香供養,如法修持。

(六)有壇城、有蓮座、金剛台、琉璃台三十二相及蓮花出現,依各人的修行而有不同的座台及不同色種的蓮花。由此繼續修菩薩的三十七道品,將果地增長,繼續在世間行菩薩道,完成佛國的資糧,從此才算是一門深入的佛弟子,生生世世修同一法門,也才能深入佛國,深入經藏,了知宇宙的祕密及展現度生的能力。

上述觀境可以在觀無量壽經內找出印證之處。在觀無量壽經內有論及空觀、無相、……等各種修持的方法。如此修法為正觀非邪觀,現以觀無量壽經的內容,請看下面正確觀想部份的修持。

觀想: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

以筆者經驗,上述是觀想最初開始出現時的情形,一切都是自動出現,感受雖閉目仍是清楚的很,絕對不是意識心去妄想,以下所有的過程都是一步步的顯現出而非見到。因此金剛經內所言見佛非佛見如來非如來,其意思是相同的。若用意識心觀想產生是妄相,用清淨心觀之為實相,這之間是有區別的。

下面是觀無量壽經內的十六觀,可以做為參考印證。

第一觀──日觀:

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沒之處,令心堅持,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

第二觀──水觀:

見水澄清,亦令分明,無分散意,見冰作琉璃想,內外映徹,光明無量。

第三觀──地想:

三昧,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

第四觀──樹想:

重行樹,七寶業葉,無不具足,一一業葉,作異寶色。

第五觀──八功德水想

常念佛、念法、念僧,嘆諸佛相好光明,黃金為渠,金沙為地。

第六觀──總觀想,寶樹、寶樹、寶地、空池。

第七觀──華座想

七寶地上作蓮華想,一一摩<尼球放千光明,其光如蓮華台、金剛台或作真珠網,作雜華雲,隨意變化施作佛事,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於鏡中自見面像,此想成者,滅除五百億生死之罪,必定生極樂世界。

第八觀──像想諸佛如來是法界身

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法擅金色坐彼華上,心眼得開了了分明,此想非妄念想。

第九觀──遍觀一切色身相:

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眉間白毫,右旋宛轉……演出光明於光中,無數多化佛,或見十方諸佛,以見諸佛名念佛三昧,……,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見無量壽佛即可見十方諸佛於佛前授記。

第十觀:

想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以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罪,獲福無量。

第十一觀:

觀大勢至菩薩色身相,除無數阿僧祇劫生死之罪,常遊諸佛淨妙國土。

第十二觀:

觀想—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常來至此行人之所。

第十三觀:雜想觀

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想佛像,得無量福,況復觀佛具足身相。阿彌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圓光化佛,及寶蓮華。觀音及大勢至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

上述依筆者經驗,授記有授記的佛菩薩,每位佛菩薩都有專屬的特質及工作。蓮花、化佛、金剛台字有特殊意思及功能,都是無上密法,須實修才知其特殊意思,此處不多言。

三十二相列在後面參考,不可以人間相來論,那是有意義的表示。每個重點自有運作方法,列入密法課程。

第十四觀:

上輩生想—觀想三種上品往生時狀況:

上品上生:生彼國後,精進勇猛。阿彌陀佛、觀音、大勢、無數化佛……,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蓮花開已,即悟無生法忍(三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偏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觀音……持紫金臺授手……,一念頃,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行者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 經於七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偏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授記,名上品中生。

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求生……持金蓮華,化五百佛,來迎此人。因己清淨,見自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往生七寶蓮池中。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無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初地)。

第十五觀:

輩生想— 觀三種中品往生時的狀況。中品上生: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求生西方……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嘆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坐蓮華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華尋開。當華敷時,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中品中生: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發願求生……如此行者,命終時,見阿彌陀佛,持七寶蓮華,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在寶池中七日,蓮華乃敷,已開目合掌,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

中品下生: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如壯士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七日已,遇觀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

第十六觀:

下輩生想— 觀想三種下品往生時狀況。下品上生:眾生有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遣化佛……接引乘寶蓮華,隨化佛往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華乃開……為說甚深十二部經……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下品中生: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十方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

下品下生: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 因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中見今蓮花如日輪住其人前,頓念往生西方,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總計十六觀是佛書觀無量壽經中所提,若以此觀為正觀,若不是如此是邪觀。願大家以此為修行、印證。

最後有幾點,大家做參考:

(1) 修行是門實在的功課。因果業報不同,由上述可知,即使到淨土也有不同種類。想想看裟婆世間不也是如此,同樣是人,出生的地方,生長的條件不同,貌相身材都不相同,病痛、死亡、婚姻、事業、兒女、人間際遇也都各異,這是非常公平的結果,是自己的業及因果形成的,只有耐心懺悔累世因果及業。如此才能有緣遇善知識,逆水行舟的由好的「道」上行走。最後柳岸花明又一村,重見天日,不受輪迴之苦。

(2)也有同修們提到佛菩薩慈悲不是一律平等,為什麼有不一樣,其實若心不垢,本心的狀態是一樣,但是受業汙染不同,結果就不一樣。來世間承受果報也不同,這才是真平等。不然別人努力不就白費了。奉勸修行人,慈悲心要增長,多行菩薩道增加福報,以增學佛的資糧。

(3)同修們也提及修行以空觀為主,相法是「差」的修行方式,這個觀念要改正,修行是空、相二法都要修、只是根器不同而所修法不同而已,空法了知本心,相法是要用渡世行菩薩道,若只顧一面,仍不究竟,若空法有障礙時也會轉用相法教之。最終還是可找回本心。

(4)道場是教化眾生的地方。空法以金剛經為主,相法以淨土及各種佛經,不論用那一種方式入門,最後都會了知宇宙間各道之事,也不用太驚奇。這都是正常的事,仍以守著菩薩心、慈悲心、平等心,行菩薩道為目的。

(5)很多修行者在「行」時,忘失本心受染或又著了貪、嗔、痴、慢、疑、神通等念,因此行了「非佛道」而不自知,所以本師及諸佛一直強調戒律是有道理的。

(6)淨土有四種狀態:

(A) 凡聖同居土:帶業往生的眾生在此處,光環最暗一種。

 

(B) 方便有餘土:初地至七地菩薩所住的地方,屬淨業處。(光的亮度增加)

 

(C)報土:是靠禪定的深入才可安住此處。是八地以上佛菩薩安住處。

 

(D)常寂光土:是佛住的地方。又稱法身土,光量無比、無所不在。(光最亮之處。)

 

修行者「心」若不達到相對等的狀態也是住不了。目前一般人所指的是指邊緣化土,只要有願力修阿彌陀佛法,即可往生入此土。凡聖同居土,一般此處仍以修行者為主,若業重只到邊緣化土(非真正的淨土),即被轉出輪迴。

(7)修行要以佛經來印證做指標才不會走錯。如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法華經、維摩詰經、圓覺經、……等,都可以比照出修行正確與否。當修持到時一看即知其微深妙意之意思,全不是人間的意識心、妄心去分別。

筆者最後感恩本師的前瞻遠見、感謝高僧大德能保留住佛經,使之不絕,使佛理暢行無阻,嘉惠人間。

淨土偈

淨土、淨土是淨土  清淨無業是淨土

花開見佛在淨土  清淨無染見本心

三藐三多是菩提  清澈透明是本心

十方佛子回是處

回來吧!回來吧!

十方圓明是住處

剎那即見十方土

永生永世是佛子

歸來吧!歸來吧!

此處是兒家!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淨土的種類
第3頁:淨土在何處 第4頁:為什麼要去淨土?
第5頁:去淨土做什麼? 第6頁:回淨土所須要的條件
第7頁:如何回淨土 第8頁:淨土的樣子
第9頁:回淨土的時間 第10頁:修持方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