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話淺譯 法宣法師白話譯

示念佛滅罪義門第二十

[日期:2010-08-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宣法師白話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示念佛滅罪義門第二十

有來客問曰:念佛三昧直指之說,最初開始於說明極樂世界依報正報之境界,最終則是求生於西方淨土的行願之門,無不究竟而完備。但是佛陀在經典當中有「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一聲,能夠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之文句,我於此經典之語,不能完全無有疑惑。若是真的有此道理,如今觀察世間之人,無論其是富貴或是貧窮,於其盡其一生當中,沒有說不曾稱念過一次阿彌陀佛者,如是則應當皆能滅除如是種種之重罪,悉皆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了!何以世間之人依舊仍是愚昧無知業識茫茫,死亡之時如同落入滾湯之螃蟹,其上昇或下墜實在無法了知其去處,所謂的滅除罪業之義理又何在呢?不應當是釋迦牟尼佛之言語是有所虛妄吧,期願師父您為我解釋回答。

答曰:這真是問的太好了啊!彼娑婆世間尚未了悟之人,因為你如今之所問,於此念佛三昧之修行必定可以不再退轉,而且直接往生於西方淨土了!如今世間上修行之人,皆認為經典中的此段說法,只是善巧方便勸導眾生精進修行之語而已。豈能了知此乃是釋迦牟尼佛真實不虛之說,必定是不會欺騙我等眾生也。

你難道不曾聽聞你自己在無量劫以前,與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同樣都為凡夫之義理嗎?然而我們世尊釋迦牟尼佛成就佛道以來,已經經歷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塵點之劫數,此塵點劫之數目,在《妙法蓮華經》當中有很明白詳細的說明。然而我等同樣也是在如是數量的時劫當中,居處於生死凡夫之地,漂零輪迴於六道之中。於其時劫當中所造的諸般煩惱結業,沒有辦法思惟限量,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從無量劫到今日一樣,其時間之恆久長遠是完全無有差異。我們生死輪迴經過的如此塵沙劫數,怎麼可以稱度思量呢。

假使有人於其一生之內,不要說是修造其他的善法,只有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盡其一生之壽命,令其念佛之音聲聲不絕。隨其所稱念之阿彌陀佛名號,一句一句皆能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然而盡其一生以及他生他世所稱念之佛號,其滅除的罪業之劫數雖然很多。可是若是相比於過去極大久遠劫生死以來之塵點劫數,正如同手指甲上的土,而要相比於大地上的泥土也!

怎麼可以說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滅除多劫以來的罪業之故,而便更再也沒有其餘無量劫之罪業,而能障礙我往生於極樂淨土呢?而卻不知道尚未滅除之罪業,其劫數之恆長久遠,乃是無有開始無有邊際,與我世尊釋迦牟尼佛過去以至今日是同樣長久之壽命。而其數目實在是超過於如是八十億劫等數量劫數之外。這又譬如是一枝火把的火炬雖然是很熱,可是想要消滅所有大地上的雪,豈是很容易可以融解消化的。是故雖然念佛可以消滅罪業,然而卻未能往生極樂淨土者,其義理便是如此。

況且人們長遠劫以來造業之心非常堅固,念佛片刻的時間其心力較弱,退步很容易而精進卻很困難。更何況我們與釋迦牟尼佛同為凡夫之時的前際,其劫數則轉而更加倍增。乃至煩惱無明是無始以來而存在,發心修行則是在最近之幾生幾世,其罪業豈是很容易消滅的呢?怎麼可以不仔細地思惟呢?

如今所謂的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於西方極樂世界。以及臨命終時,一心不亂,稱念阿彌陀佛佛號一聲,即得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乃至或有五逆十惡極惡之人,臨命終時地獄的罪火之相現前之時,只要能夠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十聲,悉皆能夠往生於極樂淨土者。這實在是因為仰仗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能夠滅除罪業之威德神力,以一個短暫間隙之功德,承蒙阿彌陀佛快速緊急而救護的深廣大願之力也。

就譬如壯士正在戰爭時落入敵人之包圍,在其臨於命危的倉促之間,遇到一位勇健之將軍,贈與他強力的弓箭和銳利之大刀,並且有良好的馬匹和好的鞭策。此落入包圍之壯士即時便勇猛奮發其心志,踴躍其身騎於良馬之上,奮力揚起威神武力,努力勇猛地揮刀挽弓。便能突出重圍出於敵陣,戰勝敵軍獲得功業,偃除賊寇國主施恩,歸回故鄉奉事其國主,永遠享受豐足安樂。而此臨終之人趕緊念佛也是如此,可以蒙彼阿彌陀佛接引而往生極樂世界,其義理也是如此。是故佛經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一聲,即得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也。」

然而這並非是指如今那一些念佛之人,心志不能專一,今日三,明日四,於種種修行法門猶猶豫豫的。或是見到目前一些兒聲色之境界,便被牽引拽將出去,全然無法把捉控制,就與那一些不曾念佛之人一般。便想要因為在稱一聲阿彌陀佛名號當中,真實的滅除多生多劫以來之罪業,使其便不能成為障礙,即得往生於極樂淨土,這樣的修行是可能達到的嗎?

然而如此散心念佛之人,其稱念阿彌陀佛的聲聲之中,並非不能滅除如是劫數之罪業。但是因為初發心的時間比較遲緩的緣故,其得到果報而往生淨土也比較遲緩,其念佛之功德只可以作為他生他世往生極樂世界的因緣而已!若是能夠專心稱念而不停息,雖然可以成就聚集露水而成為河流之功業,怎麼可以和前面所說的比較其優劣高下和速疾遲緩呢?若是念佛之人能夠精進修行,能夠如前面所說之人一樣發勇猛心,那麼其往生淨土就猶如反掌之容易。如同射箭想要射中目的,決定沒有不射中的。是故可知散亂心念佛者,以及那些雖有志誠心念佛、而尚未能夠遠離於種種妄想者,或者是被如是的無量劫之外的罪業所障礙,故其往生之果報乃是在他生他世,不能即時相應而得到其功德。

若是能夠激勵其音聲,竭盡其心志,勇猛精進而念佛者,既可滅除其念佛數目所相應劫數之罪業。由於其勇猛強健而精進之力量,其餘劫數之罪業,亦不會成為往生之障礙,便能在十念之間得到成就,無有障礙而往生於西方淨土。此義理乃是明瞭而可以知見,決定真實無有疑惑。豈可因為悠悠散散的念佛之人,雖有修行而依舊愚昧無知業識茫茫,其死亡之時如同落於熱湯之螃蟹一樣手忙腳亂,而懷疑釋迦牟尼佛乃是欺騙妄語,其言語是方便善巧勸導眾生精進念佛之說而已呢?

是故可知,阿彌陀佛的願力廣大,普遍覆蓋於一切時、一切處。能夠攝受我微小之善法,而使其入於阿彌陀佛的大願之中,使其與佛同一體性,並且拔救一切的眾生而將其安置於安樂之世界。使一切無量劫以來的罪業皆得消滅,又何止是八十億劫之生死重罪呢?如是則稱念阿彌陀佛之功德,實在是難可思惟測量,大乘佛法圓頓而橫超三界直捷往生之意旨,於此便可以得見。

《淨土十疑論》當中云:「譬如十捆繩索編在一起的大繩索,即使是一千個大人也不能扯斷。但是弱小的童子只要揮舞著堅利的刀刃,須臾短暫的時間便可以將其斷成兩分。」就如同《觀無量壽佛經》下輩往生的因緣當中所說的,此是譬喻造惡眾生才一念佛、即得滅罪即得往生淨土也。

此外又如同佛陀在世之時,有人在佛陀的眾會之中想要求取出家之因緣。其普遍經歷於一切的羅漢聖眾,而這些尊者都以道眼觀察此人宿世之因緣,大家都說此人永遠沒有善根,於是沒有人肯為其剃度令其出家。後來這個人來到釋迦牟尼佛之所,佛陀乃為其剃度。眾比丘以此事情前去請問佛陀,釋迦牟尼佛言:「此人雖然沒有出家之善根,但是他在無量劫以前,而這個時劫之久遠不是二乘人的道眼所能了知。此人因為入山撿取木柴薪火,遇到老虎,為虎所逼,於是爬上樹木以逃避危險,不知不覺忽然失聲稱『南無佛』。以其這一個稱念佛名之緣故,於是便能在此賢劫之中,能夠遇到我而剃度出家,後來將會契會佛道。」此即是說明那一些一生念佛,未能即刻獲得往生之果報,而於他生後世才能得以生者也。

以此事情來比例之,則可以了知只要以一聲稱於佛名,雖然沒有明顯的稱念哪一尊佛,尚且能夠令人滅除罪業而得道。更何況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超過於十方世界的諸佛,專注於憶念彼佛,稱其名號所得的功德,其所滅除的罪業障礙,難道是可以思惟言議的嗎?《法華經》中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便是此種說法之證明也。

是故可知,若是能夠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念精進而不休止,此念佛的功德實在是難以稱度測量。雖然是業障深重之人,有人因散亂心而退轉者,其於往生淨土之感應驗證,必定可以在將來得到結果。此外稱持佛號屬於口業,惟可論其功。而憶念佛則是在心,乃可彰顯其德。如是論功,則在於我之孜孜不倦的口稱佛號。若是彰顯其德,乃可見到阿彌陀佛現在於前。二者的義理不同,其高下優劣亦明顯可見。口稱佛號尚且有如是之功,更何況是心中能夠憶念呢?

是故我如今因為你所問的問題,依照經典敘述其事,以表達於諸位一同修行而決定志向祈求往生之人,期願人人於此義理能夠如說而修行,慎勿疑慮而不信也。

【書籍目錄】
第1頁:靈峰蕅益大師選定淨土十要第八 第2頁:重刻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第3頁:極樂依正第一 第4頁:斥妄顯真第二(附真妄心境圖)
第5頁:訶謬解第三(堪為前祖吐氣) 第6頁:正明心佛觀慧第四
第7頁:道場尊像念佛正觀第五 第8頁:闢斷空邪說第六
第9頁:開示禪佛不二法門第七 第10頁:示諸佛二土折攝法門第八
第11頁:勸修第九 第12頁:勸戒殺第十
第13頁:勸持眾戒第十一(皆淨業正因) 第14頁:勉起精進力第十二
第15頁:正行第十三 第16頁:別明客途所修三昧第十四
第17頁:三昧儀式第十五 第18頁:揚佛下化之力第十六
第19頁:十大礙行第十七 第20頁:羅顯眾義第十八
第21頁:獨示一願四義之門第十九 第22頁:示念佛滅罪義門第二十
第23頁:略示列祖行門第二十一 第24頁:正示迴向普勸往生第二十二
第25頁:附:破妄念佛說(一名直指心要) 第26頁:舊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