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畫佛因緣 道證法師著

畫佛因緣 道證法師著

第二部份

[日期:2012-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道證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部份

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但想佛像,得無量福,況復觀佛具足身相。

~虔錄自—觀無量壽佛經

虔錄自—佛說造像量度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諸菩薩聲聞弟子,一切人天龍神、無量眷屬大眾俱。正乃世尊,因為母說法,將升忉利天上時也。

爾時,賢者舍利弗,向佛敬禮而作是言:「世尊不住斯間;若有善人不勝懷慕,思睹世尊,願造容像者,則其法如何為之?」佛言:「善哉舍利弗,我今暫升天上、未旋斯間、或示無餘涅槃之後,若有善人思睹瞻仰,及為自他利益作福田故,願造容像者,則須遵準量度法為之。如來身量,縱廣相稱,如尼拘落陀樹、滿自一尋。今其體肢大小節分、豎橫制度、起從頂髻,略說於汝,諦聽,善思念之。」

(尼拘落陀—樹名。梵語也。華云:無節。狀如柳。此樹,株身之高分,與其周圍垂梢彼此間深裡向豎橫相等,佛身亦如是。從頂至腳底之「縱分」,與其平舒兩肱、二中指尖相去間「廣分」,無不相稱,各滿自己一尋也。)

—佛說造像量度經解 

量度經裡,對於佛面各部份形狀尺寸,及相關位置、距離,雖然規定得極細微,幾乎無可改動,但是上色時只要明暗差一點點,神情就有很大的改變,末學不會畫,只有反覆念無量壽經裡對法藏比丘的描述,天天想:如何是—

「修菩薩道,高材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的面龐?

如何是—

「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

修行精進無能踰者」的神采?

「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是何等堅毅的陽剛大力?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會集本)又是何等慈憫柔和的召喚!

正如他的大願—

「光明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佛的心真是日與月無限的交映,日的光耀溫暖,和大雄大力,月的柔明清涼大慈大悲!

再衰弱的人,假如每天都一直思惟誦念彌陀因地修行的精神—

「不計眾苦,少欲知足,

專求白法,惠利群生,

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念著念著,相信會感受到那股為度化眾生,一切能忍的偉大強毅,無形中跨越許多困難。畫佛時天天想:

永不衰竭的悲願,永無疲厭的行持,到底是怎樣的神采?

「假使身止諸苦毒中,

我行精進,忍終不悔」—又是何等的光輝?

「如一眾生未得度,

我佛終宵有淚痕」—究竟是何種的慈容?

阿彌陀佛因地作法藏比丘時,頌願: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念佛——念念蒙佛光照,念念面向光明
(佛像局部照)『汝一心正念直來,吾能護汝!』—佛的保護。

  彌陀因地~(法藏大願偈)

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

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

悉捨三塗苦,滅諸煩惱暗

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

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如佛無礙智,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師,得為三界雄

說法師子吼,廣度諸有情

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傾聽—阿彌陀佛長劫的呼喚

(佛像局部照)

念此不由得忘即了痛苦。疾病的考驗是不分晝夜的,有時日以繼夜一段時間,也會生起疲憊的心,末學總想法藏比丘只為極樂世界的藍圖,就修習功德滿足五劫,不知他如何忍過五劫的考驗?;「滿足五劫」四個字在日間一溜就過去了,但如果是日夜折磨的日子裡,反思著五劫的長跑,就不禁落下感動崇敬的眼淚,而拉寬內心的時空。

念佛,提醒我們,

把心量拓展到無盡時空—

—無量光壽

從凡夫侷促的心,和短淺耐力中

跨越出來,邁向覺悟開闊的淨土…

念佛,令人把心量拓展到無盡時空—無量光壽,從凡夫侷促的心和有限而短淺的耐力中,跨越出來,邁向覺悟—覺悟自性原是無窮能源,無盡時空,無量光壽!奈何長劫以來,自己禁閉在狹礙的心胸中,用煩惱執著來懲罰自己,令自己不得自由,心花不得開放!慶幸的是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喚醒我們面向光明廣闊的時空,念念覺悟。在事事物物中拓寬世界,個己的痛苦就無足掛齒了,假如只憑凡夫侷促的心情和自認有限的耐力,那真難以度過生命一切難關考驗。當畫佛面時,真感覺「斯義弘深,非我能致」,只有勤禮佛,每每合掌念佛千聲才敢恭繪三筆。佛慈無涯,佛智無量,實非末學微劣能畫,只能祈請原諒一切幼稚冒昧。

當畫到蓮座的部份,那時身體狀況比較差,腫瘤壓迫到消化道,胃腸蠕動受阻礙,所以幾乎天天都嘔吐,彎下腰的時候,這種壓迫就更明顯些,常常忍不住嘔吐的反應,但是蓮瓣上的線條卻不得不平放著來畫,只好減少食物,以減少腹腔的壓力,從每天的過午不食,改成日中一食,並將畫佛時間,挪到上午未進食而空腹時,才有辦法彎下腰來晝。而正當這時候,噴筆也故障了,馬達也故障了,常常畫了一早上,只破壞昨日的成果而已,沒辦法畫一片蓮葉,甚至連一條葉(月永)都噴晝不成。故障的噴筆有時噴了二、三十下,還噴不出一、二滴顏料,有時卻突然間噴出許多的顏料,把原來畫的都破壞了。末學很慚愧,那時候心裡即冒出了一個「爛噴筆」的念頭,想到自己竟然以這樣子穢惡的心來畫佛像,不由得失聲痛哭、懺悔、祈請大家慈悲原諒。阿彌陀佛。

(佛像局部照)

在觀無量壽佛經裡提到,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令其蓮華,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脈有八萬四千光,憭憭分明,皆令得見。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蓮華,具有八萬四千葉,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偏覆地上。」阿彌陀佛歷劫願行所成,即免費奉贈凡夫的蓮華,是如此充滿德性莊嚴,而鄙陋的我,連畫幾片小蓮葉都如此的困難,甚至還要因困難而湧起了惡念,懺悔的眼淚,一滴一滾的滴到蓮葉上,真的,蓮座是眼淚調和著顏料畫起來的。因過誤累累,對這一切糟糕的筆畫只有不斷塗白懺悔重畫,經驗中只有專注念佛幾乎沒有意識要如何畫的線條能保留下來,所以有好多處,晝紙原來的布紋面,都因塗厚而變平了,每一筆都是破壞,每一筆也都是建設。噴筆忽然爆噴所成的污點,常是難以除去的,只好用懺悔改成飄落供佛的花兒,或一顆發光的珠子。其實污點和花朵都同是顏料,就如瞋怒與念佛都同是心念,然而運用不同,結果就不同。同一瓶顏料,畫花就是花,晝佛就是佛,晝鬼也可嚇人!理論雖然知道,但是控制心念即不容易,想畫佛也會出很多差錯,這才了解普賢菩薩為什麼說「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每天都須塗白重畫,有時中午祥師幫末學抬好畫板,便去參加大眾的念佛、課誦,傍晚來看即見一大片原以為畫好了的畫面又都塗白了,不禁常常搖頭微笑,也許末學斷氣時,畫上還留著一片塗白,來不及改過,但請您原諒吧,因為已經知道先前的過錯了,末學的心念是錯誤百出的,只有待往生西方親見彌陀,受佛法化,再來繼續完成。

(佛像局部照)

那時候,兩手全用,尚難控制那支故障的噴筆來畫,只好用牙齒來幫忙,隨須要,咬著噴筆的末端,蓮葉還沒畫三瓣,牙齒已經缺了塊。然而在這無法接續下去的時候,林學長卻用當護士半個月的薪水,自動適時送來新噴筆,賴學長、郭老師也同時買新的噴筆,「施主一粒米,大於須彌山」,末學很慚愧,因為自己不會使用,卻讓大家如此的破費。

造像量度經中提及,佛的眼睛像弓一樣,經上規定得很微細,連睫毛的尺度都規定了。當末學在畫佛眼的時候,細細的來體會,為什麼佛的眼像弓形?每天都和他面對著面,有一天,突然感覺到他的眼像弓,而他的黑睛,紺青色,中間是瞳孔,就像一個靶,而奇妙的,就是這個靶,竟然在弓之中,末學突然間感覺到了一個道理— 一隻箭,它發射會不會中靶,其實在弓上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靶就在弓裡頭,靶就在心裡頭,箭並沒有射到別的地方去,箭就射在內心的靶上。「因」對了,「果」就會對;箭擺正了,弓拉滿了,就會中靶心;就像蓮子與蓮花的同時,靶也在弓之中了。

★佛說造像量度經云:

以自手指量,百有二十指。

肉髻崇四指,髮際亦如此。

面輪豎縱度,帶半十二指,

分三為額鼻,及頦俱得一,

下分四指半,頦身只二指,

廣向十六足,深分逕四指。

★經解云:

■肉髻:佛頭巔頂上有肉塊,高起如髻,形似積粟覆甌,高四指。由其根下至髮際之分量,亦如此四指也。若胎偶則多得半指。

譬如現今欲造立像一丈二尺,則此丈二,即是本像之一尋;而其一寸,即本像之一指分。如是豎橫各得百二十指,乃□像之比量。是為戒生大教王經中說量度法之義也。

(文長不能全列  只舉出數句  略明其詳細而已)

■頭相規圓,觀之適意,似寶蓋頂,對髮際處,圍繞四十五指。普邊增二指,為純髮之分。兩邊與耳邊齊。

■肉髻週十二指。其上「無見髻相」,寶髻高二指,週六指,桃形、金色。

■脖項規圓,如瓶頸。廣度八指,巨週二十四指。喉下有「三級紋」;自頷根以下比一足半處,作「上紋」;由是以下一指零一足處,作「中紋」;由是以下二指處,作「下紋」

俱圓彎而兩梢漸細向上......

★佛說造像量度經解云:

■印堂—安白毫之地也。自髮際以下,比至三指處,作白玉毫,清淨柔軟,右旋彎轉,而末向上,底盤圓滿,廣闊一指。

■由是而下,比三麥半之處起,向兩旁橫量各至足半處,即兩眉前梢也。由是至後梢,長四指。後梢對耳尖底一足,形似初二三之月芽,眉之中身寬處,有二麥之分,而兩梢漸細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云:

■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

○雙目之間曠空處,闊二指。自白毫而下,比至二指之地,向兩旁橫量各一指處為大眼角;由是向外比,兩旁各去四指處為小眼角,小眼角間正對耳孔中間,大小眼角各縱半指,合得一指。餘三指均分;其正中一指作黑珠,在兩邊之二指作白珠。

○又彼黑珠平分五分,而以其中分為眸子,色甚黑,而發金光如電。

○白睛珍珠色, 黑睛紺青色,分明潤美光滑。白珠雖有一指,只見其三足半而近於眼兩角之各得一麥分, 則不得見焉。眼之寬分只一足, 為入定之相,形似長弓,其弝前面之寬只一麥半之分,弝後面之寬,纔滿一足。眼胞高一足,闊三指,形如蓮華瓣。眼角肉,淡紅色。眼睫亦紺青色,而殊勝如牛王睫,長有一麥。

~虔錄自佛說造像量度經解 

 

無論天涯海角,佛眼都守望著您。

(佛像局部照)

★佛說造像量度經云:

鼻寬二指量,準高指半矣。

鼻孔圓且藏,竅闊有半指。

雙翅勻真圓,鼻柱橫半指。

●從鼻柱根至閉口處,直量一指半。

●上唇之長分二指,寬有其半者(一指)唇之寬厚分三足。

●而人中槽下際凹入嘴唇邊一麥之分,其外尖凸出一足之分。似乎頻婆形......

頻婆—梵語、果名。華云:相思果色丹而潤,蓋不但喻其形,兼唇之色而言之矣。

●兩邊角各一指,總口之長分有四指......

●下唇長指半,其邊與齒根相去亦如是指半。而其一指即厚之分。上面有凹,承上唇之凸尖,下面亦有微凹,平且闊。合之形如弓弝,其邊兩彎垂外際,比上唇之寬分,各多一麥。

●二唇吻之、而豎裡向直量,則只得一滿指。

●口之兩角寬半麥之分,其梢向上翹起,如華瓣之尖,美妙含笑之容。具為口相也。

●人中槽潤:三分指之一而深裡向,宜得一足零一麥之多半分矣。

—虔錄自—佛說造像量度經 

如一眾生未得度,我佛終宵有淚痕

(佛像局部照)

楞嚴經云: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小的時侯一直奇異佛的耳為什麼這麼大,耳垂又這麼長,直到依著經典去描繪一凹一凸,才惑覺到他的大耳一直長垂在聆聽一切眾生苦難中的呼喚,也啟非著末學要攝耳返聞,返聞深深心彌陀的呼喚。不是我念佛,是佛一直在念我,是極樂的迦陵頻伽一直在唱歌!聽到心裏自已湧出的佛聲,才有點體驗到-經上怎麼會說:

「鐘磬琴瑟,箜篌樂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

也才有點體會蓮池大師怎麼會說

「羽寂宮沈,響天震地」

佛耳:傾聽眾生苦難中的呼喚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佛像局部照)

佛耳:

●耳之前面,橫寬平量二指......背面寬指半。

●其尖齊比眉之中。

●洞門闊一指,竅孔半指,俱圓而不顯。

●耳朵,遮攬洞門旁立,豎半指,橫一指,而中有凹,正對小眼角。上凸圓,而下凸扁,形如將開未開之華朵。

●洞門外耳槽橫一指一足......耳內上下,括而言之也,四分指之一,即一足也。分別而言之,則耳槽邊厚一足,向裡彎緣耳葉而下,至於離底根一指,斜對耳朵處,轉起一凸,高亦一足,形類耳朵,復落彎回面為底根,闇合與耳朵根相連。

槽邊上身分作兩岔,厚分各亦一足,其內枝漸細,而尖伏入,藏於耳輪綱邊之下,外枝稍漸漸散沒,從其岔處,上至耳尖一指半,闊一指一足。 

 

耳之輪綱上稍,自槽內,與耳朵相隔竅孔,反勾而生起,稍稍增高加寬分,以轉上過耳朵之上,彎至耳根上邊,以上寬一足,而邊陵向裡,彎而下至耳葉外邊之半處,以下漸減而細,不斷、不沒,至於耳根底相對處,以下綏然而為取焉。

總說之:耳葉縱四指半,而直立。耳垂長五指,寬指半,而面向前。 

~虔錄自—佛說造像量度經解 

(佛像局部照)

吉祥海雲相

■唐譯華嚴經四十八曰:「如來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字,名吉祥海雲。」

之形也,是印度相傳之吉祥標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那、Srivatsa Laksna。 

■室利靺蹉:譯為「萬」者,為功德圓滿之意,故吉祥海雲之義譯—「無咎」。羅什、玄奘譯「德」。

■洛剎那:或作洛剎囊,乃「相」也,(而譯為「字」是魏朝譯「十地論」,誤與「惡剎那」相混。梵語洛剎那乃「相」、惡剎那乃「字」。為「相」、而非「字」。)

■其形右旋,則為,如禮佛右繞白毫右旋宛轉,總以右旋為吉祥,......高麗本藏經及慧琳音義二十一之華嚴音義皆作

■大乘經之說,謂此系佛及十地菩薩胸上之吉祥相,三十二相之一。小乘之說,則此相不限於胸上。

~虔摘自佛學大辭典(三)(丁福保編) 

 

不轉慈眸應待我,長舒金臂欲攜人


項邊至肩甲,平量十二指。
手長總四傑,臑長二十指,
臂有十六指,巨週亦如此。
肩尖圓且滿,根圍二十四,
從起中指尖,手頭正一傑。
掌縱應七指,廣分是五指,
掌肉平飽滿,滋潤光滑赤,
顯諸吉祥紋,螺輪華鉤飾。

~虔錄自佛說造像量度經

 

身為我現  手為我垂
罪容我懺  名許我持
拔我之苦  覺我之迷
護我以念  接我以時



(佛像局部照)願時時都牽著佛的金手

量度經解云:

總言:手長四傑,不露骨節,而柔和如意,屈伸悠然如象鼻之彎轉焉。

佛說造像量度經云:將指之長分,前面得五指,此指梢節中,食指之尖至。屈指之長分,比將矮半指。小梅指頭尖,至屈末半節。四皆具三節,甲蓋半節矣。巨指長四指,其週亦如是。此指只兩節,甲遮如前矣。巨指食指根,相去應三指。小指根以下,四指半至基。

千幅輪相,與縵網相


轉動的法輪中,其心寂靜

圓輪實有,圓心則空,表「空有不二」

(佛像局部照)

佛說造像量度經上說佛的「掌中心有千輻輪相,而其外圍繞,貝右旋螺貝,吉祥字、蓮華、慈鉤、慧劍等諸般德相,紋細密深且真刻,普偏散列為嚴飾。」但是末學沒有見過,也不知道如何的表達。劉學長虔誠影印了日本國寶的照片資料,並且熱心地向國立藝專的教授,請教了種種的問題,給末學很多的指導。還有從未謀面的學長,地無意中提供了布達拉宮裡佛像的相片,及札什倫布市、世界第一大銅佛,手上千輻輪相的特寫;長期借給我們馬達,到現在都還素不相識的學長,也結緣了噴畫的參考書本。

 

當我落海,岸上眾人皆喚—快游上來
惟阿彌陀佛恭身入海,將我救起
縵網相:撈攄、救起—苦海沈溺眾生,不捨一人無一漏網
(佛像局部照)

末學以前在印度鹿野苑的博物館,看到佛的雕像,發現他每個手指的下節,好像都有薄膜連在一起,當時以為那是雕刻的時候,沒有刻好的。後來看到經典的記載才知道,那是佛手的縵網,經云:「巨指下節與食指根,及餘三指下節,俱以薄皮相連,如鵝王掌,表裡明瑩,並展不歉」。那時候不曉得佛為什麼要有這種縵網,如鵝王掌。一直到在畫佛像的時候,有一天在洗筆,發現有一隻小螞蟻,掉到水裡頭,急急的要把牠撈上來,撈了半天,可是牠每次都從未學的指間縫隙裡溜過去,等末學撈到牠的時候,牠已經死了,辛酸地看牠死去,全想:「假如自己的手上也生了像佛一樣的縵網,那麼就方便撈起牠了」,那時才知道,原來佛手指間如鵝王掌,明瑩的縵網,是為了在生死苦海裡,撈起我們這沈淪的痛苦眾生。

每當誦念觀經第十六觀,描述阿彌陀佛用如日輪的金蓮華,迎接了雖曾具諸不善,但臨終,眾苦逼迫中還能至心稱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十念的人—往土極樂世界,想到歷劫精進勤苦修成的無盡極樂莊嚴,就此免費雙手奉贈,還安排了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他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讓他歡喜,讓菩提之心。不禁深深頂禮,頂禮這不可思議的偉大教化,偉大擔待,頂禮這不可思議的大慈包容。只可惜久墮泥沼的人,一身的泥漿,雙眼也常被泥土覆蓋,看不見清淨的佛慈,信不過「不捨一人」的佛心。末學在這段時間裡,深深覺到:罪障深重的眾生,正是彌陀急切救度的目標,也因此末學才僥倖領先得救了!度化上品的眾生,是佛的大智;救拔下品的眾生,是佛的大慈!彌陀有願:「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燄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會集本)最偉大的教化,便是能把最壞的學生,教成最好。曾有人譽海倫凱勒的老師為教育史上最成功的老師,她把又聾又啞又盲又兇暴的人,教成能演說罷著作的偉人,末學就不知如何歌讚化「五逆十惡」成「不退轉菩薩」的彌陀了。昔日瞻仰懺公師父恭繪的阿彌陀佛所示的手印,偶在佛學辭典裡發現竟是「下品下生」的手印,在當時很費解,一直到拜讀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說到:極樂最勝,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土)(亦即凡聖同居土),良以上之,則十方同居(土)遜其殊特,下又可與此土較量,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橫超而度越」,原來此手印中蘊含著殊勝奧秘,也蘊含著觀經中第十六觀—為苦逼眾生大開稱名之門的慈悲。讓五濁惡世的惡棍,化為等同觀音的菩薩,化成等同彌陀的佛,真是教育史上最令人踴躍歡喜的偉大教化,醫療史上最偉大的醫療。

這種不可思議的慈悲,大力、大拯救,每每強烈震撼頑劣的心,不只一次,眼淚簌簌滴落下來,不敢辜負這樣柔軟涵容的心。

就是用這樣原諒悲憫的手,救起十方諸佛歎息的眾生~下下品根器的我!

有時候,回想自己的心胸,實在是非常的狹窄,連別人一些小小的過失,也要給予責備,一點也不能夠容忍。常想到即使五逆十惡的人,只要臨終能有一念的回心,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會用極樂世界無量的莊嚴,來更換他地獄的深淵的這種悲願時,不禁深深的慚愧落淚。只有寬廣包容慈悲教化的心,能夠令一個冥頑不靈的人,真正的回頭。阿彌陀佛柔軟的心裡,充滿著寬大的原諒,假如不是這種寬大的原諒,又怎麼能夠用極樂世界來更換地獄的深淵?又怎麼能夠用萬德洪名來超出長劫的輪迴?

想到華嚴經所云:「萬行因花,莊嚴佛果」;想到佛經裡描述阿彌陀佛演暢妙法時,聽聞的大眾,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即時香風吹七寶樹出五音聲,無量妙華隨風四散,自然供養如是不絕」,歡喜憶此,也紀念各位菩薩同心協力的每一供養,末學便在佛旁繪上許多極樂幼稚班的小花朵,喜悅是開在心中的花兒,在其中末學度過了許多原本難忍的日子。點點滴滴的合作畫佛,幾乎是全未相見的情況下進行的,大家既沒有看到末學怎麼畫,也不知道末學是畫到什麼地步,卻能用她們的心,了解到此刻的需要,遠在異地,竟能託轉來正有用的材料,真覺不可思議,古詩有言:「一夜鄉心五處同」,而這可能是「憶佛之心處處同」吧—有一位遠在高雄才上小學的鄭小菩薩,她常自己發心託送檀香皂給我們清洗畫佛用具和場地,興師惠贈她珍藏的蓮華集,據言是中山醫學院林學長在植物園蹲跪了兩三天才拍成的,也有柯學長在蓮因寺蓮池攝得的。差國的董學長伉儷越洋寄來金粉、水彩隨喜。首師把自己買時很貴,捨不得用的鉛筆也託送來合力畫佛。當畫飄空的曼陀羅華時,每早出房門,門口桌上都有恩師親手插好供佛的曼陀羅,原來山上盛開著異彩的曼陀羅。明倫怡學長也巧合託轉毛筆。一位郭小菩薩去大陸,竟然沿路發心買顏料彩筆要供佛。最初的噴晝牙刷來自莊學長的虔誠,畫細部的小筆是禪師辛苦挨家選來。而最後用來修改的一瓶白顏料,是王菩薩在下雨日子,特地走很遠的路,且一步一佛號去買來的。畫蓮華時,走出房門見到黃學長託轉來供佛的妙蓮,還有沒有標明來處的幾莖帶著水珠的鮮蓮。有一位留學美國的陳學長,老遠輾轉託送來一尊他親筆畫的阿彌陀佛坐像,頂禮之時,不由得熱淚盈眶。阿拉伯的康學長,默默送來一朵義大利的水晶蓮供佛。

當末學畫到項光,正不曉得如何畫時,走出房門,看到門外的桌子上,竟放著三張「蓮因寺裡,大殿所供奉佛像的照片」,是黃學長託郭老師送上山來的。末學非常的相信,阿彌陀佛及所有極樂世界菩薩們,都深深的了解我們的心境,了解我們的需要。許許多多的給予,都是沒有經過要求便得到的,在種種的困難中,愈發的感覺到,這一些沒有經過請求的給予,其中的無盡可貴。真的不是我畫佛,而是慈悲的浪潮,一浪又一浪捲去一切痛苦,又把我沖向西方!功夫好的人可能是自己飛去西方,而末學是信受彌陀的慈悲才浮起來的。佛光攝取加慈浪沖推,假如有一天生到蓮池,那全是佛與諸菩薩久遠劫來的呼喚和迴向。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 第2頁:第二部份
第3頁:第三部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