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甚麼是佛法 沈家楨博士著

甚麼是佛法 沈家楨博士著

怎樣消滅病態

[日期:2010-07-17] 來源:轉載  作者:沈家楨博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怎樣消滅病態 

既然明白了人類心識的六大特性,實是障礙成佛的主要因素;而人如想成佛,則非要根本消除這六種病態不可。然則,這六種病態,怎樣才能消滅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講到佛法中最重要的教導—「定」、「慧」(「禪定」及「智慧」),或「止」、「觀」的學問了。定、慧實在是對治這六種根深蒂固的心識毛病之基本方法。

禪定非佛法中所僅有,印度教及中國的道教,對禪定也都有極深刻的了解和精博的成就。在佛法中解說禪定和智慧的書籍,真是汗牛充棟,這裡只能極概括的向各位介紹,作一個開端。

人類心識的六大病態,雖然其表相與功用,皆互不相同,可是他們卻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這六大病態,都是「顫動性的」、「動作性的」和「進行性的」。我想用英文來幫助說明一下:那是Vibrating,Acting and Progressing。 

「思想」在英文中有很多不同的字,例如Thought, Reflection,Consideration Thinking……等等。在這些字裡面,我認為Thinking這個動名詞,頗能描寫人類思想的動作性和進行性。在動詞Think後面加了一個ing,使人直接的感覺到思想的流動相。這個波動式的思想流續相,是心識病態的基本相狀。唯有用禪定的方法,去平息這個波動的心流,才能開始談到轉「識」成「智」。人類的流動心識,經過一番平靜的鍛鍊後,就會發生許多質的、和相的變化。以禪定的力量作基礎,再加上抉擇慧,就能漸次伏滅心識的六大病態。普通人的心識是波動的,但入禪定時的心識卻是平靜的。用圖線來說明,有如下圖:

通常的心識相(圖略)

禪定的心識相(圖略) 

禪定原祇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現象,並無任何神秘怪誕之處。常人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相互的關聯,及相互的影響和作用,自成一套。禪定的心理和生理,也自成一套。不過若以普通人的眼光來看禪定,便認為特殊罷了。

這種特殊的心理、生理狀態,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例如:「靜慮」、「禪定」、「止」、「瑜珈」等等。每個名詞,都著重在描寫此一特殊心理、生理現象的某一方面。梵文裡所用的Samadni(三摩地),即是描述禪定的專門名詞之一。現在參照佛法、印度教、中國的道教中關於禪定的敘述解釋,試對「禪定」作如下的定義:

「禪定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生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心理方面的顯著現象,是心注一境,無波動式妄念起伏的現象。生理方面的顯著現象,是呼吸作用,血液循環,和心臟跳動的緩慢、微細、以至於絕對的停止」。

據佛學家們的研究所得: 深的禪定境界,大都是呼吸停止,和心臟跳動停止的。於解釋人身之生理結構,認為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等等,都是為了支持神經系統的作用而設的。神經系統,也祇是為了做精神(或心識)活動的依靠(緣)而已。在入定時,心識已幾乎停止其活動,其時神經系統已不必忙碌地工作去支持它,那麼為了支持神經系統而設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心臟跳動等作用,都變成多餘的了,根本不需要的了: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於入定時呼吸停止、心臟停跳等現象,也就不會大驚小怪,或發生淺視的懷疑態度了。

禪定為克治人類心識(思想)六大病態的一種方法,現更進一步向各位簡單介紹禪定的境界及重要的修法。

禪定的三步境界

禪定的境界,在修行的過程中是逐漸改變的。大體講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或三種境界。

 

修定的人,如果精進的話,不需好久,就會覺得在修定的時候,妄念特別多,比平常不修定的時候,還要多許多。同時煩惱特盛,心不能安。這是一般人要遭遇到的第一步境界。這種現象是好的,是進步不是退步。要曉得普通人的妄念,正如瀑流一樣,從不減少,不過在未修定時,自己不察覺罷了。

妄念的瀑流,是一個非常可怕,非常頑固,非常不易調伏的東西。妄念流祇有在修定有了相當進步時,才能覺到,才能覺察出每個妄念的起滅(一個完整的思潮的生滅相)。據說定力較好的修行者能覺察到:在持一遍觀世音心咒(即「嗡嘛呢叭咪吽」)己時有十個以上的妄念生滅,可見妄念的存在,正像瀑流一樣。「解深密經」上說:

阿賴耶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足證在我們的潛伏心識中,一切妄念種子的持續不斷,是像瀑流一樣的洶湧澎湃!

禪定之第二步境界,茲姑且名之為「虛幻境界」。這種虛幻境界,在有些人易顯,有些人卻不易顯。由於生理及心理上此時已皆有變更,所以產生了一般所謂的「幻相」或「幻境」。有些人在定中看見光明,看見夜色,看見佛相、人相、山河大地,以及種種的境界色相。如果此時心生執著,如貪戀某一種景色或感覺,就會出毛病,也就是普通所謂「著魔」。讓我來給各位講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位修行很有成就的西藏喇嘛親口講他所經歷的一段事實。

有一天,他在定中看見一個蜘蛛,起初很小;後來越來越大,每坐(禪定打坐)必見。起初這蜘蛛離他有四五尺遠,後來越來越近,靠近了他的面孔。最後他看見這個蜘蛛張大了口要咬他。他非常恐怖,於是就唸咒,想用咒力去降伏它,但是毫無結果。於是他就又作慈悲觀,發願以菩提心,來超度這個孽畜,可是這個蜘蛛,還是不走!他困惱恐怖,不能再繼續修下去,只得將一切經過,一五一十地,全都告訴了師父。

 

師父問他道:「你現在準備怎麼辦呢?」

他說:「我準備明天它再出現時,同刀把它殺死!」

師父說:「你先不要忙。等明天蜘蛛出現時,你用筆在他的肚子上畫一個十字,後天再殺死它也不遲。」

他於是遵照師父的話,在蜘蛛出現時,用筆在蜘蛛肚上,畫了一個十字。當他回報師傅,說已經照辦了時,師父對他說:「把你的褲帶鬆了,看看你肚子上,有什麼東西?」

他脫下衣服一看,原來肚皮上,有一個自己畫的十字!

總之,修定的人,所經驗到的種種境界,形形色色,一言難盡。這種種因心理、生理變化而引起的幻相,倘能以般若慧觀照,知其實不存在,就會冰消瓦解;但若執著幻境,以為真實,就會出毛病!

禪定之第三步境界:修定的人,如不怕妄念煩惱的干擾,不執著幻境的真實,繼續努力,把身心調勻後,定力自然漸次增長,進入第三境—入正定的境界。

此時妄念不生,心注一境,氣息微細或停止,次第產生「樂」、「明」、「無念」的境界來。心理、生理都已經有了根本的變化,已經與凡人不同了。得定以後,人們原有的六種心識病態,漸次消除,那時輕安自在,智慧自然生長;修行人憑藉定力願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般若現觀,趨入無分別智,則圓滿佛性,將豁然顯露。

禪定的實際修法

以上概括地,將禪定的三步境,講了一下。現略述禪定之實際修法。一般人每每將打坐和禪定連在一起,其實盤膝打坐,僅不過是禪定修法中的一種而已。禪定的修法,種類極多,現在只將較重要的六種禪定修法,簡單地介紹一下,作為一個引子。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依此引子,作進一步之研究及實踐。

那六種禪定修法呢?

第一:依專注修禪定

專注修禪定,就是以心專緣一處而修定。這專緣的一處,可以是外境的某一點,也可以是內身的某一點。例如道教通常之習定方法,在專守身上之某一竅。大致說來,心緣外境,如緣鼻前十六指處一點,或觀面前的木、石等,出毛病的機會較少,但得定亦較緩。專注自己身內某一點,得定較快,增長覺受亦快,但比較容易出毛病。

第二、依觀想修禪定

例如「觀無量壽經」裡所講的十六觀,和密宗的壇城觀、本尊觀,都是屬於這種觀想修定法的。前面所講的專注修定,是一種較硬性的觀法,專集中於一點,很多人不能夠辦到; 因為把一個習慣於流放奔馳的心流,硬繫於一點不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觀想則比較放開一些。觀想是要主宰地去訓練這個心,叫心的動、靜都操之在我。這句話,有許多人恐怕不會同意,也不了解,他們一定懷疑:「心是我自己的,我們要想什麼就想什麼,要它動就動,要它靜就靜,何必還要訓練呢?」其實這些沒有習過禪定的人,根本就不了解制伏此心的困難!這就是實驗的重要了。你非自己親身經歷體會,別人是無法使你瞭解的。總之,人頂多祇能部份地操縱自己的心,要全部的操縱自己的心,則非下一番死功夫,是絕辦不到的。

在觀想的修定法中,西藏密宗裡面,有觀身內脈輪和壇城的修法,尤能迅速調順心氣,速疾入定。普通人從未用意識連續不斷的「觀想」,或用意識繪畫一物,這種繼續不斷的觀想作用,如能持續,則極易趨入禪定。

第三、依調息修禪定

佛法中之基本修定方法為數息觀。亦即是依調氣而入定的修法。密宗除數息觀外,還有金剛誦,寶瓶氣等修法。道教中也有許多很特別和殊勝的調息修法。柔和的調息法,實為最穩妥之修定方法,亦為佛陀親所倡導之修法。

第四、依念誦修禪定

一心專持一佛號,或一明咒,亦能入定,這也是一個穩妥的法門。同時因一心專持佛名,會和佛的願力相應,得到佛力的加持。這個法門,對於分別心重,妄念熾盛的人,也許稍難有快的感應,但一般說來,仍不失為很殊勝、很穩妥的修禪定方法。

第五、依運動修禪定

定不是死板板的坐著不動。行、住、坐、臥都能入定。因此對某些根器的人講,依運動而入定,也許較打坐還要來得快些。中國道教的太極拳,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修定方法。道教裡面還有所謂「一字訣」的,是一種很特別的運動手指而入定的方法。佛典中似乎多有主張依運動而遣除定障的方法,如達摩易筋經及密宗中的拳法,但很少主張依運動而入定的。一般說來,依運動而入定,也許不是一個能普遍利益多數人的修法。其得定的深度,恐怕也比較有限。

第六、依心性修禪定

一切修禪定的方便中,這是最高、最深、最難,同時也是最容易的法門。

人如能明瞭:本性之外,別無他物,當下一念,如實知自心;則於一切時中,一舉一動中,都能觀心習定。這個定是定慧不二的定,是動靜不二的定,是妄念與與菩提、等同一味的定,是無取無捨、不修不整、無處不是、通體活潑的定。

這個定雖是殊勝,但其深淺境界與次第,則頗不相同。真是過了一重山,又是一重山!佛性當下現成,可是圓滿證得此廣大不可思議的佛性,還要繼續不斷的努力和精進!

以上將禪定的幾種修法,.簡單的介紹一下。佛教修持的法門,因眾生根器不同,種類極多,不過在任何修法中,禪定和慧觀卻是最主要的。慧觀是一個極深廣的大學問,必需專題討論;現在只就禪定的一般通性,略加解說。

講到此處,各位對於佛法和其他宗教的不同,對於怎樣是佛,為什麼我們人類不能顯露本來具有的佛性,達到佛的境界的理由,已大抵有了一個概念。對於禪定,還只能說涉及皮毛。在座的各位中,一定有很多對佛法是已經極有研究的,平時修持已深,會覺得我今天所講的,太膚淺,太簡單及不夠深入。對於這多位學佛的,我很希望有機緣與各位能繼續於今後深入研究各種廣深的佛法。但是在座的各位中,一定也有很多的聽了我今天所講的,有要修成佛,真是大大不易的感慨。有的人在想:我連靜幾分鐘,都覺得不容易,怎能想達到禪定智慧及大智大悲呢。豈非夢想!有的想:要這樣修,實在太難了!我連家裡的事情都忙不過來,那兒來這許多時間修持呢!有的在想:佛經深奧,我連聽講也聽不懂,還談什麼修定呢!

對於這些聽眾,我想再說幾句話。

各位中如果有這種自怯,消極及畏縮的想法,不但是錯誤,而且大可不必,為什麼呢?

讓我先舉兩個例子:

有甲、乙兩人,他們的事業、家庭、經濟情形都約略相仿,在週末的時候,甲常常同著家裡人及若干朋友,聚在一處或同遊郊外,談談說說,討論些做人的道理、哲學、藝術、宗教;或者做幫忙各種慈善團體的義務工作。夫妻兩人,神情老是安閑愉快,身體也很健康,六十開外了,望之還如四十許人。有人問他們:喂!你們夫婦,為什麼幾十年了,老是不會見老?他們總是笑笑說:我們晚上睡得很好!

乙的嗜好不同。他在週末的時候,總是歡喜在外面找朋友打橋戲(Bridge),常常卻因對座(Partner)出牌不滿他意而吵嘴。又喜歡找朋友打牌,打撲克。卻又每因輸了錢,弄得不高興;喝了幾杯悶酒回家,總是牢騷滿肚,怨天尤人。有時太太說他為什麼老是不陪家裡人在一起玩玩,他總責備太太不瞭解他—一星期在外做事這樣辛苦—而不讓他週末稍為鬆動一下。後來在跳舞場又鬧上了一個女朋友,更具弄得神魂顛倒。人還沒有到五十歲,看上去已顯得憔悴,而且神經老是緊張,有時候暴燥,有時候又頹喪得像整個世界都是在和他作對!

各位,同是週末的幾個鐘點,可是甲、乙運用不同,而其結果可以有這麼大的差別!

現在再看第二個例子。

也有甲、乙兩人,他們都有足夠的收入,過著豐裕的生活。甲有一個嗜好,就是喜歡收買古玩。凡是他看中了的,就千方百計,出高價,甚至於有時候不擇手段,總要將它取得,方才愜意。這樣積年累月,收藏愈豐富,可是甲也愈來愈提心吊膽:怕朋友看時一不小心打碎(他曾有一次為此和一位朋友翻臉打官司,也為此有幾個星期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怕火燒、怕被竊。晚年更不得了,常常愁眉苦臉,心事重重。人家問他何故,他總避諱不言,其實大家看得很明白:他就是怕一口氣接不上來,兩腳一頓,這一生來寶貴的收藏,卻一件也帶不去!

乙的錢花得不同。乙歡喜幫忙青年人:青年人有因為求學,家中清寒而需錢; 有因病痛困難而需要接濟;有來至異地生疏而望有照應,凡是向他要求的,他總是慷慨解囊。不僅如是,他還出錢請了若干專家,青年人有各式各樣的疑問難題時,可以找這些專家,請求顧問,一切免費。這些專家的確幫了青年人不少的忙,特別走青年人在傍徨於戀愛及選擇職業的時候。他又出錢設立機構,幫忙青年人解決職業問題。捐錢辦學校,捐錢研究有關青年人的疾病種種,都是他頂樂於參與的工作。當然,這位先生不僅是捐錢而已,但我在此地僅指金錢一項來講,可以和前面所講的古玩大王做個比較。乙這樣地幾十年如一日,生活中充滿著豐富的安慰和愉快。經常地有許多年輕的夫婦經過他所住的城市時去看望他。不一定都是直接受過他的幫忙的,慕名而去討教致意的,也不在少數。他那種慈祥的態度,內心的安靜和快樂,見到他的人,沒有不稱贊羨慕的。

各位,同樣是這許多錢,可是甲、乙的運用不同而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區別!

上面這兩個例子,好像講得過份一些,目的是做一個顯明的比較罷了。第一個例子的甲,絕不是看見橋戲就嫉惡如仇似的碰也不去碰它,他有時侯也會應朋友之邀而來一、二次的。第二個例子裡的乙,也不是說將他所有的錢都用來幫助青年人,而自己過貧窮的生活。總之,各位都明白這兩個例子的用意,我是在說明:一個人的財物,運用的得當與否,是有很大的差別的;而一個人的時間,如果糊裡糊塗的浪費了,不能好好運用,則更是可惜!

我想再進一步講一個人時間的寶貴,誰都知道,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即使活到一百歲,還有多少年也是想像得出的,又何況人一上了年紀,眼睛、耳朵、牙齒、樣樣都大打折扣。一天的時間只不過相當於年輕時的半天,也許還不到。所以人的有用的時間,實在有限得很,時間一去,又是不能重再叫它回來;而運用的得當與否,又影響這麼的大。既然時間是這樣的寶貴,我們怎麼可以輕易浪費呢!所以怎樣方可以將我們這寶貴的時間,利用得有價值些,有意義些,是一個有思想志氣的人,所應該常常自己想到,常常自己警惕的。

因為這個緣故,我雖然十分同意你為了生活、事業、家庭、兒孫,你忙不過來,靜不下來,我還是想提出機個辦法,從另一個方面再來研究什麼是佛法,要想使各位明白,佛法修持並不一定要有清靜的環境;佛法並不全是高深不可及,艱深難學的法門; 佛法實在是在日常生活之中,煩惱很重的情況下,都有辦法,可以修行。而且這所謂修行,還不就是平常的生活方式—人生活動—一些沒有什麼特別了不起,只不過將你一部份的時間,運用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一些。這種生活,不但是對你的未來,即是對你現在的精神、健康,都有很大的裨益。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
第3頁:怎樣纔是佛 第4頁:人類想想的病態
第5頁:怎樣消滅病態 第6頁:隨時隨地可修的方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