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在原子時代 羅無虛居士著

佛法在原子時代 羅無虛居士著

附錄 原子與無我

[日期:2010-08-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羅無虛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附錄 原子與無我

前 言

『科學是創造近代文化的主要因素』這種說 法,相信不大有人會反對的。近年來,由於發現了原子能力可以釋放,科學又引導著人類踏進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就是我們所通稱的『原子時代』。但是,不幸 得很,揭開這新時代的序幕前奏曲:是以非常殘忍、恐怖的武器——原子炸彈的——爆發,宣佈這新時代的誕生。於是,人類開始惶惶不安了,認為生活在這個時代 裏,是很危險與不幸的,原子的威力,隨時可以徹底毀滅整個世界、人類、種族以及全部文化。一般人不由產生了這種想法:不如放棄這危害,破壞性的能力,而寧 可平穩地過一種簡單、樸實、類似我們祖先的那種比較安靜、和平的生活。可是,歷史的進步,是不允許時代開倒車向後退的,正如美國科學權威康普頓 (COMPTON)所說:『沒有一群人能夠阻擋這原子時代的來臨。』因此,人類只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自覺人類在這個嚴重處境中,應時時提高警惕,糾正自 己的思想與生活方式,在那種辦法之下,使人類在已經掌握到這種新的能力中,用於有益於人類方面。事實上,原子彈的本身是並沒有錯誤與罪過可言的,若是有罪 過,應是人類本身。

原子彈的爆發,不僅影響了整個科學的領 域,同時也影響到其他一切的知識領域,如哲學、心理學、甚至宗教……本文的目的,是要向讀者們介紹和指出,現代科學家所發現的一連串重要事實以及新的觀 念,與遠在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陀(意即覺者)所揭發與宣揚的宇宙基本真相(在佛法內稱為實相),是何等相似而可以作相互比較。

原子概念的演進

一八○八年約翰道爾登,第一個提出了原子 的理論:他認為每一個元素是實實在在一個一個獨立而不可分割、看不見的原子所組合的。他將原子想像為桌球房裏的桌球相似。到了十九世紀末葉,大科學家如法 拉地、墨司威爾,開爾文等,他們開始將原子從事在電學方面的研究,因而使原子在電的性能上,也被發現出一部份來。一九一三年丹麥科學家波爾,他提出一個理 論是:每一個原子可分為二個部分:一部份極小而質量比較極重的稱為核子,它是被另一部份稱為電子的所包圍著。核子外有一層相當距離的空間,空間的外層有很 多電子圍繞著核子轉動,好像行星環繞太陽轉動相似。電子的周圍有磁力場,磁力線的影響力,在理論上的可說是普及全宇宙的。法拉地描寫原子像一種星魚,身體 小而手臂特別長,它能夠交叉牽纏四周其他一切所能接觸到的物質,這就是說組成種種物質宇宙因素的質體是相互牽連而難能分割的,這種原子概念,在哲學上是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證明了物質並不是單獨存在的,而將物質認作為單獨存在的想法,實在是我們心理上的錯覺而已。宇宙簡單地說,僅不過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程 式及一組一組相互關連的活動,在活動中間,沒有一個因素可以單獨變化而不影響其他因素,一切是在不停的動態狀況中。這種說法與佛陀在梵網經內對宇宙相所作 之比喻極為相似,佛陀描述法界實相(即宇宙真相)譬如帝釋天宮殿外發光的珠網,每一個網目上的明珠含有其他千千萬萬明珠的影子,而其他千千萬萬明珠中也均 含有這一明珠的影子。宇宙的組成就好像帝網珠一般地光光互攝,重重無盡。這與科學家們所發現的原子電子世界,可說是極相吻合的。不過,佛陀是從能認識的心 方面體證法界實相,科學家則從研究所認識的物件中發現這宇宙間各質點的互相關連狀態,可謂殊途同歸。

在原子能沒有釋放以前,科學家們總有一種 信仰,認為全宇宙有一百多種元素(現在已發現者為一百零二種)在他們想像中,元素內最小單位是原子,它是不可毀滅的。但早在一九○五年時,大科學家愛因斯 坦已預見到『物質與能力可以相互轉換』,他曾經立出一個簡單而又明瞭的公式:EMC*C(E能力(量);M質量;C光的速率)從上列公式即可見到:極小的質量假如能完全轉成為能力的話,就可以發出極巨大的能量,這個公式在廣島、長崎等地原子彈的爆發,證實基本上是正確。因此,我們不妨將物質或原子,描寫成能力的高度濃縮狀態。

原子彈的爆發證明原子不可分的理論不正確

原子(ATOM)一字,是希臘文 (ATOMS)借用的,ATOMS原義是『不可分』,但釋放成能力原子後,證明是可以分的,也就是說:『原子不可分』的理論是不成立的。不過,在普通化學 及傳流原子理論上,為了方便於科學之研究工作起見,原子(不可分)的理論,依舊可以適用在實用範圍之內,可以講成如此:一個原子(不可分,意思)其實不是 原子(因為可分為)而稱它為原子,是由於方便起見。基於這樣的觀點,如果讀者們能有機會看一遍『佛說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其中有一句:『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 名世界』。(所謂世界,是各種各樣的因素組合而成,各因素是互攝互含的,不能單獨存在的,這樣的組合是不可能成為我們意識物件的,所以說世界非世界:但是 為了言說的方便起見,不得不給予一假名為世界。實在真實的世界,是無法言說的,不可思議的),就一定會感覺到佛陀的此種說法與現代科學家們所發現的若合符 節。現在我想將這題目轉向到另一個新的區域去與讀者們共同研究,這個區域是一般科學家比較所不重視的——『心』的功用。

佛法對心性的說明

一般公認心理上的動態要比物理上的動態來 得複雜、精微,最不容易捉摸。其實每一個有情(有生命的動物),是具有足夠現成的工具與材料供自己研究,只要自己願意觀察思維的話,就一定會發現,我們心 理上或精神上的功用,所以分為二個區域;一個是在有意識的狀態上,另一個是在意識狀態以外的,即所謂無意識狀態。無意識(或稱潛意識)所包含的內容,現在 心理學家用種種名詞稱之謂:『原始衝動』、『欲望』、『本性』、『本能狀態』等……不容諱言,目前科學家對這一門學說,還是在比較幼稚狀態中。這裏有一件 令人驚異的事實:就是無意識(或稱潛意識)的區域,在原子能時代中的人類,卻還無法能看清楚,但在佛教典籍中,早已有非常詳細,反覆、充分的解釋了。在佛 教典籍內,不但提出了關於『心』(包括有意識與無意識活動)的理論,並且更進一步具體地提出了如何薰修身心的方法,能使其掌握表面上似乎不能控制的衝動與 欲望;徹底根除這些積習,達到明心見性(覺悟)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中,能使我們證到一切法的實相(宇宙的真實相狀)而覺悟到無我的真諦——沒有自我的獨立 存在,也沒有任何一種物質可以獨立存在。

由於篇幅關係,本文不可能詳細講述佛教哲學及薰修身心方法,僅簡單地介紹佛教中『唯識論』一部份理論與讀者們共同研究。

根據『唯識論』哲學的解釋:整個宇宙可分 為八個識(識的意思是了知分別作用),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的功能是感覺,認識的物件——色、聲、香、味、觸、就是現在科學家所謂物質世界。第六 識(意識)的功能是知覺,最最活動,是包括一切心理活動,它的物件即是現代科學家所謂的概念:在佛教中稱為法塵。第七識(末那)的功能是我執,它是心理上 與生俱來的本能,盲目執住第八識(阿賴耶)能知部份當作為『我』。第八識(阿賴耶),也稱藏識,這是最重要的,它的功能是包藏以往行動及經驗累積所產生的 業習,而引成物質世界的一切種子。

第七、第八識的作用,是永恒繼續不斷的, 它是我們心理系統中,不管一個在有意識狀態中,或在睡眠中,甚至在普遍稱作死亡狀態中。這第七、第八兩識的作用,依舊在繼續不斷活動著的,尤其是第七識, 盲目執我的力量是極大極大的。它就是好像是一個原子核心中核子心力似的那樣巨大,第七識與第八識引發在心理表層上求生本能,對下一生的滋生欲及佔有欲…… 事實上本能我執,是引發一切表面上所謂情感或情緒的衝動,它甚至影響到我們理智作用,使我們意識的心念發生錯覺,引成『我』以及『法』等等個別存在的錯 覺。由於這個錯覺遮蓋了本來無常、無我的本性,因而在意識心上的一切作用,被一種盲目執我的勢力所影響。可以講成如此:潛意識的區域是意識活動的核心,這 核心我執是一種牽制的力量,而其他的心理活動(有意識活動)用原子的理論來比喻,無意識好像是原子核,意識好像是電子圍繞核子轉動的情形相似。

各種原子,它的電子圍繞核子運動的排列方 法是不同的。由於排列方法的不同,也就決定這個原子的化學性質不同,同樣情形,每個有情(有生命動物),它們有意識活動、情緒、情感、思想等活動的不同, 也決定每一個人的性格及特性不同。在這裏需要特別提出一點,就是人類的第六識有高度分別的力量,這種力量是能夠對環境及過去經驗產生瞭解、分析、以及歸納 的功用,由此人類可以傳達及相互交換各自的理解與思想。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第六識被本能我執所影響的力量,是比較最小,反過來說,經過思考及理解、反可以 使自己認識無我的真諦。事實上就是運用這一種精致的意識功能——第六識(思考)。去除我執,成為可能。用比喻來說,就是人類有可能成就心理上的原子爆發。

科學家及哲學家對意識的新概念

或許由於新近一連串科學發明新概念的形成 及理論的啟示,使一般科學家及哲學家對『意識』的概念,有進一步的認識,如科學家兼哲學家威廉、占姆司,他宣稱:『意識其實是一個過程』。英國大哲學家羅 素,他說:『所謂心念這一個詞,並不是屬於單獨有自性的東西,(即:幻覺的我)僅不過是一組各種單純條件組合而成的。』像這種說法,預示人類對『無我』心 念的復活,恢復對真實相狀的信念;這一種心念是建築在一個純粹理智和哲學基礎上,這種哲學與現代科學是有非常密切的契合與關連。但是瞭解『無我』的道理是 一件事,而實踐、體認及過『無我』的生活,又是一件事。比如,愛因斯坦早已想像到原子能可以釋放的理論,而事實上原子能釋放直到四十年後才產生。也就是 說,理解『無我』比實踐『無我』來得容易,而真正要體悟『無我』必需要實踐,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要理論,理論是指導和幫助我們實踐的方針。像釋迦及其阿羅漢 弟子們,遠在二千五百年前已證悟全部自覺及徹底去除了『我執』的境界,而辛勤地向全人類宣揚、弘布,雖然他們的目的與目前科學家的目的並不相同,然而這種 自覺的狀態,在千萬億有情中,實在是稀有的,這就好像世界上一種放射素,如:鈾、鐳等一樣的無比珍貴。關於如何修行的方法,每一部佛教典籍中都有提示,本 文不容詳細介紹,不過有一點,我相信讀者們一定有興趣去注意的,就是在佛教典籍中,每一個地方,總是提示中道的原理,這原則的精神,是指導我們在心理及行 動時,避免採取極端,在這個原則的基礎上,使我們有效地一步一步深入達到自覺。

在原子核擊破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一個原子 是有複雜的負電荷電子層,包圍著一個相當距離的正電荷的核子。有電荷的一種粒子,(像正子、電子或者是阿爾法拉)及有電磁場的放射線(如加馬線)、在經過 這一層空間的時候,能力就會消失,速力也降低了,科學家終於發現出一種新的粒子——稱為中子(沒有電荷的粒子),是能夠穿破電子層而無阻擋的深入,直到撞 擊到核子為止。佛教徒利用一句佛號子(專念阿彌陀佛四字)或參一句話頭(禪宗的術語,用它為疑情,時時刻刻地參究),久而久之直到擊破我執為止,這作用與 科學家利用中子擊破原子核極為相似。雖然,原子科學與佛法從表面看來,似乎是二回事,但實在說他們完全在解決一個同樣的問題——能力及能力的釋放。擊破這 能力極濃縮的狀態,在科學上稱為『原子』,在佛法上稱作為『我』。還有,他們的方向也是一樣的——是向內的。雖然,破除我執能力——我的釋放,並不像原子 的釋放那麼顯著和可怕。所以我們用不著驚奇這二種東西有極相似之處。同時,我們也應該體會到,佛陀的偉大,他那崇高的智慧及無窮的慈悲,完全像光與熱,從 自然原子能(太陽)內放射出來一樣。

佛法的三法印

以上簡單地略述佛法中三個主要原則(在佛 法中稱之為三法印)中的二個原則:無常、(一切是在變動,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無我、(因緣所成,沒有單獨存在的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涅槃,(由 不執無我為有我,不執無常為有常而體證的無生滅境界)以上三個原則,在佛法中是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是被公認為一切佛教的試金石,就是說,任何一種理論或學 說,假使完全與這三個原則相符合,我們就可以稱它是佛法。從這一點事實來看:我們不難感覺到佛法的理性的性質,至於另外還有一個原則——涅槃。

由於與本題無直接關係,只能等有機會再另題與讀者們研討。

(本文係羅無虛居士於一九四七年在香港聯青社用英語演講。原稿經居士口述,王槐居士筆錄,附刊於茲,以便讀者與原英文稿對照參閱。)

經書法寶,難得見到,

研讀熏修,得益匪淺,

啟發智慧,增長德行,

隨緣流傳,吉祥如意。

回向

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災障消滅,禍患不生,

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法界有情,同生極樂。

回向偈

聖菩提心極珍貴,諸未生者令生起,

令已發起不衰退,輾轉增上恒滋長。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自序
第3頁:壹、科學與佛法 第4頁:貳、變異的世間觀
第5頁:參、相對的人生觀 第6頁:肆、人生宇宙之實相
第7頁:伍、佛法與相對論 第8頁:附錄 原子與無我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