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在原子時代 羅無虛居士著

佛法在原子時代 羅無虛居士著

伍、佛法與相對論

[日期:2010-08-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羅無虛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伍、佛法與相對論

原子釋放成為原子能,是人類劃時代的大發明。是禍是福,暫置不論。今且討論與質能互轉有密切關係的相對論。以及佛法與相對論相似與相異之處。

遠在原子能大量釋放以前,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已於一九○五年發表簡明的質能互變公式。即E=MC*C。 E代表能量,C代表光速。光速是極大的,它的自乘數當然更大。即是說:極小的質量可以轉成極大的能量。這公式是依據相對論原理推演出來的。它的正確性已有原子能的釋放而予以證實。因此相對論被科學界一致認為是揭穿人類對宇宙奧秘的銳利武器!

本題所要討論的是相對論的幾個基本概念,以及它們在佛法內如何用另一方式表達出來。最後再說明:依佛法,相對論是可以實證的,這實證竟徹底解決了人生宇宙的真相問題。不同科學,雖求得了數學公式,卻無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去契證這四度空間實相。

一、質能相對

如前節所述,物質與能力是能互相轉變的,塊然的物質,抽象的能力,這種概念已成過去。質與能絕不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單體(ENTITY),而可說是一體的兩面。物質可說為『能』的濃縮狀態。在適當條件下質可以變成能,能也可以變成質。這已是科學所證成的事實。

依佛法唯識論說:物質主要是感覺物件,如 色、聲、香、味、觸等,須依種種條件才能現起。其中主要條件是我人的第八識(近乎現在心理學的潛意識)中的色法種子,種子實是一種潛在的能力,色法種子生 現行,也可說即是『能力變物質』。反之,感覺現象生起的同時即還薰第八識使成潛能。也可說為:『物質轉成能力』。這兩種過程在唯識學中名為『種生現』與 『現薰種』。不過,這是依我人習慣想法方便說的。其實色聲等當體即是能力,依因緣(條件)和合而現起,又依因緣離散而隱沒,一法如是,法法如是。非特質與 能相依(即相對)互變,質與質間,能與能間,莫不相依互變,推論廣義說之,法法相持而存在,依佛法術語說為:『諸法眾緣生』。眾緣在理論上應是無量條件, 雖在實用上我人只能計度有限而顯見的主要條件。

二、動靜相對

牛頓的力學概念是以物體動則恒動,靜則恒 靜為基礎的。這觀念看來似甚合理,但如深入一步研究,宇宙間實找不出,一個絕對靜止的東西來。反過來說,也找不到一個絕對動的物體。依相對論說:動與靜只 是在相對比較時才有意義。相對論發現以前,科學家曾費盡心機要找出一個絕對靜止的座標,以便測定宇宙間物體的運動。有些科學家假定有一個絕對靜止的『乙 太』(ETHER),說為遍宇宙無處不在,其他物質都在『乙太』中運動。這假定須憑實驗來證明,可是沒有一個實驗能證明『乙太』的存在。及至相對論面世, 含有神秘性的『乙太』概念才給打得粉碎。相對論說明:一切動靜都是相對地存在,說一物質絕對動或絕對靜,同樣沒有意義。我人也毋需假立一個絕對靜止點作為 座標,而可以依我們的便利隨意假立一點,作為座標,以便說明物體在這一系統內的運動。

十七世紀初葉有科學家卜魯拿, (BRUNO)因創地球自動(自轉)之說,被當時教會視為異端,竟以身殉!大科學家加里雷倭(GALILEO)也創地球為太陽行星之一,亦遭盡磨折,幾乎 終生被幽禁。如以相對論釋之,說太陽繞地球而行,或說地球繞日而轉,俱無不可。但如堅執一說為是,則都屬偏差。不過我人如以太陽為中心而說地球繞日運行, 則生存在地球上的人能計算或解釋天體運動,比較以地球為中心方便點。究竟說:一切爭辨,都屬戲論。

佛法中對動靜相對說法,極為普遍,如圓覺 經說:『雲駛月運,舟行岸移。』即說明物物之間,動靜相對。又六祖壇經內有下列公案:『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 動;議論不已。惠能(即六祖)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是說:心有執著(即心動)即生風、幡之相,心無執著(不執實有風、幡)即無風幡動 靜之爭。這是更深一層說明心境(即心物)相對而存在,是覺者體驗實相後的方便示說。亦已是相對論的實證境界了。

又五代時有位布袋和尚有一偈云:『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這偈顯示出體證相對境界的自在風光,末兩句更明白說出超越世俗習見(人動橋靜,或水動橋靜等成見)的相對境地,此偈亦可與上述地球繞太陽,太陽繞地球的相對道理互相比觀。

三、時空相對

依相對論說,我人常識中有空間的感覺,也 是時間的感覺,但是這個分離(時空分離)是純粹主觀的。空間與時間分開來都是相對量,它們對每一個觀察者是不同的。依這原理,德國大數學家柯斯避 (HERMANMINKOWSKY)發展成為時空連續區的假說(CONTINUUM),以數學方式來表達相對原理。時空連續區的觀念亦即是四度空間 (4TH DIMENTIONAL)的宇宙實相觀。

巴納特(L.BARETT)在『宇宙與愛 因斯坦』一書內說:『你不要以為時空連續區不過是算術上的虛構,這個世界、實在就是時空連續區。一切真實在空間時間中存在,兩者是分不開的。一切時間的度 量,秒、分、時、日、月、年等是地球在空間對於太陽、月球、恒星等地位的度量。同樣,我們計算在地球上地位的經度與緯度,是用分與秒來度量的:而要精密地 計算時,我們必須知道年中的某日,與日中的某時……』時空互依而成立是可以想見的。

我們現在再看佛法中如何說明時空。佛法 說:時間是不能離開『法』而別有的。中論說:『因物故有時,離物何有時?』即是說時間是依具體存在的變動相待而起的概念。離開具體的存在即無常住不變的時 間實體。一切法都在不斷的流變中,這一切法的變動,便現出時間相。結論是:時間是無自性的。(即相對性的)佛法說空間是與物質相對而存在的。『因色故有無 色處,無色處名虛空相』。『色』即相等於『物質』,以有礙為性,空間以無礙為性,但無礙的空間,沒有有礙的色法是無法顯現的。即沒有色法,那有無色處的空 相可得?物質與空間相對存在,在佛法內說得最清楚最徹底的。

一切法相對存在,佛法用『眾緣所生』來方 便說明。緣,即是條件(CONDITION)。一切法在眾多條件之下,剎那生起,剎那滅盡。從縱的時間方面看,雖前法後法相似相續,但前法已非後法。從橫 的空間方面看,眾多條件下生起的法,不可能單獨存在的,即沒有決定的『自性』的。所以離開了時間因素而想像某法存在(佔有空間)是不符真相的。依緣生觀, 一切法無自性(即無單獨實存性質),而緣生時假相幻用非無。無自性所以非『實有』,有假相幻用所以非『實無』,這是佛法的中道觀,亦即是,時空不分割時一 切法的實相。實與四度空間的觀念若合符節。

佛法更指出,我人的主觀經驗,很久以來, 是依時空分裂的觀點去認識人生宇宙的,這倒見即產生了我人主觀的世間相。由於這觀點的慣性作用,我人即使知道了一切法相對存在的道理,竟無法立刻破這根深 蒂固的倒見。須要經過鍛煉,才能把我人的主觀錯覺糾正過來,真實的見到實相。也可說為相對性的究竟實證,或說為四度空間的契入。佛法內說為自性的覺悟,徹 見諸法實相。

時間、空間在佛法內,與相對論一樣,說明 為主觀的產物(假分位),並都說把它們分開來,只是一種方便的看法(假立的)。佛法不同科學的即是:佛法找出了這是主觀的錯覺,即從糾正主觀著手,進一 步,引導人們怎樣去除主觀,體證實相。解決了知識的矛盾與迷惑,情意上的苦悶與煩惱,這些問題,都為科學範圍所不及的了。

四、一切相對

質能,動靜,與時空是宇宙間一切現象事理 的最基本概念。它們既然都是相對的,無疑的宇宙間一切都是相對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一切色相如色別,大小、明暗、美醜等等;一切聲音的高低,幽揚,靜躁 等等;一切感覺如冷暖,輕重,硬軟等等;一切動態如動靜,快慢等等;以及一切概念如時空、有無、斷常、主客,乃至相對絕對等等,總之一切見聞覺知,都不離 相對性,故說一切相對。科學與佛法可說殊途同歸,同此結論。

五、餘 論

相對論可說為科學已證實的世間極成理則。 由分析觀察現象開始,綜合其共通性,發現宇宙間一切相對,這真實相狀卻不在我人思議範疇以內,只能表達在四度空間的數學方式中。換言之,這結論對一般追求 真理的人說,是消極性的,並容易給神教者以機會說:科學既無法徹底說明人生宇宙的實相,足證憑人類的智慧,人生宇宙的實相是無法追求得到的。所以,即使是 科學家不少也在相信上帝創造萬物,……。

有些人明知這是不合邏輯的,但也很難反駁它。

佛法卻說得很清楚!我人之所以見不到一切 法的相對性(即一切法的實性),因為我人的認識作用(包括明瞭意識與潛意識),受主觀成見及其慣性所擾,所以即使知道了諸法的相對性,也看不清楚諸法實 相。但主觀成見及其慣性,卻可以利用相對原理去破除的。破除了以後即能明明白白地體證到諸法實相。體證實相的人(不是神)稱為覺者。所以依照先覺者的方法 去訓練自己,人人有機會體證實相而成為覺者的。

現在分三節來略述佛法如何利用相對原理,來糾正我人的主觀錯覺,以結束本講。

甲、對機說法

徹證諸法實相的覺者,一方面徹見眾緣所生、相依、相攝(即一法中有一切法,一切法中有一法,見前數講)的假相幻用,另一方面亦因眾緣所生,徹證諸法空無自性的體性。

這相用與體性都是活潑潑的,四度空間的, 時空不分割的境界。遠離我人充滿了主觀成見的意識領域。既然不能成為意識物件,亦即無法出諸語言文字。不過覺者們卻可以隨順我人的常識方便地假立語言文 字。利用相對原理,來糾正我人的主觀錯覺。假立的語言文字與實相的關係,好比房屋與圖則的關係。或真人與照片的關係(詳見前數講)。假立只是假立,並非真 實,科學內立的假說,其實也是方便說明。但是科學家如不知道『假』與『真』的關係,即無法排遣執假為真而生錯覺。請注意,以上說明也是假立的,領會到了, 不必執著。

覺者以假立的語言文字如何說法呢?回答 是:只能針對對方的錯覺與誤解,依對方所能瞭解的語言文字,予以糾正或予以說明。譬如迷途的人,迷東方為西方,只能指出他相反的方向卻是西方。如我人執實 有一個獨立自在的『我』覺者只有依我人的知解來說明『我』實是不存在的。假如不針對對方的錯覺說,這說法的作用便不發生。又如不依對方所瞭解的說,對方不 能懂,說法的作用也不發生。所以常言:『說法不對機,等於閑言語』。

就覺者自身講,一切法的體性、假相、幻 用,法法間的關係,都是徹了無遺的。在這情況下,可以想像他實是無法開口的,除非依不覺的對方而說。好比一個精通萬國語言的人,見對方是中國人即可說中國 話,即對方是英國人即說英國話,隨機應感,恰到好處。但試問對方如不開口,他應說什麼話好?

金剛經內佛問須菩提: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答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即無上正等正覺),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這充分地說明了利用相對原理,方便對機說法的道理。

修學佛法的人,對對機說法的原理,更不可 不知。佛所說的經,與其他先覺者所說的論,都是有時、地、人等等因緣,應機而說的。在對機的時候都是恰到好處,成就殊勝功德,值得讚揚。但萬不能以此抑 彼,以自宗為最勝(這是可以的),而去譭謗他法(這是不合理的)。他法自有對他法的機,破他方便,罪過不輕!

上面所說,是就我人知識方面的錯覺,(理 性方面的錯誤),需要對機說法。我人理性方面的錯誤,人人之間,雖千差萬別,但亦有相似之處,共同之處。例如一般人都執有實『我』,有實『法』。針對此 執,覺者們說種種『我空』,『法空』的道理。因為『我』『法』是一般的執見,所以『我空』、『法空』也成為佛法一般真理了。依常識,一般均執質能或時空等 的單獨絕對存在,所以相對論與緣生性空的『中論』,亦可成為普遍真理了。

乙、應病與藥

除了知識方面的錯覺,我人尚有情意方面的 錯覺。因為不瞭解諸法的緣生性,無自性,內執獨存的『我』盲目地願望它能常住,外執獨存的『法』,起種種愛憎行為。情意方面的錯覺,是依知識錯覺而起的, 但因為勢用大,卻不能單憑理智力可以克服。先覺們除了用上述相對原理說明以外,更施設種種對治方法,去糾正情意方面的錯誤行為。情意方面的錯覺,是比較具 體的,其性質與程度,因人而異,實是千差萬別。因此事相方面的對治方法亦成千差萬別,所謂『法門無量』。

法門雖多,但原理則一,即是應病與藥。我 人的錯覺如病,覺者針對它而說某一法門好比是藥。藥以治病,病去藥也不需要再服了。足證是不離相對原理的。金剛經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 尚應捨,何況非法,』意即說:覺者所說的法,為使未覺者覺。好比渡河用的筏,等渡到了彼岸,這筏也應捨去了。能令人覺悟的『法』,尚且應捨,何況其他 『法』泥?可見佛法是徹底的相對論。

我人外在的種種錯誤行為,佛法用戒律對治之。我人內在的種種知識上,情意上的錯覺,佛法用種種觀行調服之。例如對貪欲重的教修不淨觀,對瞋恨心重的教修慈悲觀。對心多散亂的教修數息觀,對愚昧不明理的教修因緣觀,對業障重的教修念佛觀。種種方便,無非對病發藥而已。

相對原理已如上述,但在實施之時須恰到好處,即是中道原理。

丙、中道原理

在法則上,一切法既是相對的,即不應執有 兩邊(用現代語即是兩極POLARITY)。例如對執『有』的人應說『無』,但對執『無』的人應說『有』。不執『有』『無』兩端即成中道。六祖壇經說: 『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

在程度上,當鍛煉行為或修習觀行時,亦不可趨於極端。所以佛佗的教法,一方面反對當時的順世外道享樂主義,一方面又反對極端的苦行主義。認為兩種都不是中道,在四十二章經內有『弦緩不鳴,弦急聲絕,緩急得中,諸音普矣』的比喻。

總之,相對原理證到了時是活潑潑的,無可形容的實相。等到遇緣應機時,卻又是肯肯定定的,恰到好處的中道。宇宙諸法,實性如是,除了依相對原理方便假說以外,亦別無他法可說了。本講所說,亦請如是理會。

一九六五年三月十三日講於香港三輪佛學社。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自序
第3頁:壹、科學與佛法 第4頁:貳、變異的世間觀
第5頁:參、相對的人生觀 第6頁:肆、人生宇宙之實相
第7頁:伍、佛法與相對論 第8頁:附錄 原子與無我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