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永不退票 -- 往事百語5 星雲法師著

永不退票 -- 往事百語5 星雲法師著

敢,很重要

[日期:2010-07-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天夜裡,我在閱讀報章雜誌時,突然心有所感:同樣是血肉之軀,有些人雖然平凡低微,卻能成就豐功偉業,彪炳人寰;有些人儘管資源豐富,卻顯得千頭萬緒,一籌莫展。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敢,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像諸葛亮書生報國,他用空城計誘開敵軍,免除了一場殺戮,那種「敢」於面對千軍萬馬,臨危不亂,古今罕可匹敵,讓人敬佩不已。天文學家伽利略能不計毀譽,拼死不向神權低頭,那種「敢」於堅持真理的精神,令人蕩氣迴腸,無以名之!法顯大師以六十高齡,「敢」於西行取經達十餘年之久,去時路途艱險,鳥獸絕跡,回程在海上漂流三載,那種「為大事也,不惜身命」的勇氣,可謂雷霆萬鈞,世間稀有!法珍比丘尼以一介女身,「敢」斷臂護藏印經,那種為法捐軀,無怨無悔的志節,足以名垂不朽。
  
  回想自己的一生,生於貧寒,長於亂世的我,之所以能對佛教對人間有一點兒作為,不也是因為在「敢」的趨使下,言所當言,為所當為嗎?「敢」,誠然是很重要的!
  
  二十世紀初期,中國歷經內憂外患,我就在那時誕生於中國內地的一個小鎮上,那裡土瘠民窮,資訊缺乏,但我幼小的心靈裡卻時時刻刻充滿了許多問題。外婆茹素拜佛,和藹可親,經常為人排難解紛,贏得大家的敬愛。她每次半夜打坐,肚子裡都會發出如海潮般的聲響,雖然鄉人都覺得這是一種有修為的表現,但年少的我卻滿腹懷疑。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問她:「肚子裡發出這種響聲對於了生脫死有什麼用呢?汽車、火車也都可以發出這種聲音啊!」她默然不語,陷入沉思。數年之後,談及此事時,她突然正色地對我說道:「將來我的後事只有託付給你了!」我想:與其說是因為我所問的問題讓她驚悟覺醒,不如說我從小「敢」於發問吧!
  
  十歲那年,父親在戰亂中失去音訊,生死未卜,母親帶著我們兄姊四人,孤苦無依,遂生起變賣祖產另謀發展的念頭。哥哥生性老實,畏懼眾議,裹足不前;姊姊是女性,在傳統社會中沒有講話的餘地。排行老三的我,年方十歲,目睹此情此景,便自告奮勇,無畏族人的激烈反對,陪著母親走了十幾華里的路,風塵僕僕地回到老家,毅然簽字賣地。由於這一念的「敢」作「敢」為,不但家庭經濟困境頓告解決,數十年後,鄉里中許多親友故舊由於坐擁房地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慘遭批鬥,我的俗家則因為沒有恆產而倖免一劫,為眾人所羨慕。
  
  十二歲出家學佛之後,儘管叢林教育禁錮森嚴,卻無法完全壓抑我「敢」想、「敢」說、「敢」做的個性。佛學院裡沒有體育課程,我提議無效,背地裡自製籃球架,被發現之後,差一點兒被記過受罰;全班拒交考卷抵制某位老師教學不佳,學校怪罪查辦,我一人前往代罪,險些被佛學院開除。因為「敢」,我比別人多吃了一些苦頭,但我寧可如此,也不願作一個少做少錯,沒有承擔的啞羊僧。
  
  十九歲時,我提議舉辦「佛教古物展」,對於當年保守的佛教界而言,此舉猶如石破天驚,沒想到能蒙校方允准。我一個青澀少年,雖沒有任何辦活動的經驗,卻如火如荼地規劃、聯絡、佈置、發動,竟然也吸引了數萬人潮來參觀,在上海轟轟烈烈地展出佛教的珍貴文物。除了驚訝「敢」所引發的潛力之外,我更感謝師長們給予我成長的空間,讓我「敢」於發揮,「敢」於創作。我深深覺得:「敢」,是不劃地自限;「敢」,是勇於破繭而出。
  
  我不但從小「敢」於向家族的壓力挑戰,「敢」於和陳腐的思想奮鬥,而且「敢」於出生入死,「敢」於見義勇為。抗日戰爭期間,烽火連天,老弱婦孺嚇得躲在家裡,不敢出來,我卻經常在槍林彈雨中收拾死屍,挖土掩埋安葬,並且救助傷兵,托人運回後方。聽說左鄰右舍沒有米糧,我不顧江水濤濤,槍聲四起,潛入運河,游到對岸,搬回幾天的柴米油鹽,解決大家的民生問題。看到母親思夫心切,我收拾行囊,攜母尋父,一路上漂血成河、骸骨遍野,令人驚心動魄。鄉人都誇母親生了一個勇敢的孩子,其實,說來慚愧,我只不過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罷了。但這也說明了「敢,很重要!」「敢」,使我遇事果斷,臨危不亂。
  
  二十一歲那年,我在鄉下一所小學擔任校長,當時國共相爭,地方不寧。不但槍彈聲、嘶殺聲時有所聞,還要接受各路人馬不定時的搜查詢問,他們動不動就拿著槍抵著你的太陽穴,堵著你的後腦勺,要你坦白交代,要你忠於某一方,如果不「敢」面對現實,如何生存下去?大時代的災難在心版上留下堅忍不拔的印記,成為我日後最珍貴的資糧之一。
  
  不久,我來到人文薈萃的南京,聯合同道響應改革佛教的新運動,撰文辦報,傳播新思想,弘揚新理念;走上街頭弘法佈教,以實際行動說明佛教跨出山門,擁抱社會的必要性;為寺院訂定新規矩,發展新作風,企圖力挽狂瀾於既倒。當時的佛教界保守護短,將我們視為洪水猛獸,處處給予打壓、排拒,讓我們幾乎走投無路;甚至勾結地方土豪劣僧,對我們這群敢作敢為的僧青年施以恐嚇、威逼、私刑、棒打……,無所不用其極。想到經中說:「假使熱鐵輪,於汝頂上旋,亦不為此苦,退失菩提心。」我越挫越勇,不但聘請南京首屈一指的王龍律師糾舉華藏寺前任住持私吞寺產,以警傚尤,而且結合憲兵、軍警的力量,打擊黑道橫行。過去老師一再告誡我們:「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此時我不僅口說言詮,而是用身體來力行實踐,用生命來刻劃歷史。想到這裡,不禁為自己感到慶喜,因為我在勇「敢」的層次上,有了一點進步;我在勇「敢」的體驗上,有了一點提昇。自忖還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教為僧、為國為民,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無奈國勢不保,我抱著滿腔興教熱忱來到臺灣,想一展抱負,卻到處受阻。那時大家害怕「白色恐怖」,噤若寒蟬,除不顧性命危險,發起「搶救僧寶運動」的慈航法師,以及不惜違逆蔣宋美齡夫人,拒絕信奉耶教的孫張清揚女士等少數大德以外,許多佛教徒不是不敢承認自己是三寶弟子,就是見風轉舵,改信耶教,在僧侶同道中也有不少人在走投無路之下,易服變節。
  
  「敢」的念頭在這個時候更形「重要」了。我抱定為教奉獻的決心,無畏警察單位的取締阻撓,仍然「敢」四處聚眾弘揚佛法,舉辦遊行慶祝佛誕佳節;我堅持宣揚真理的信念,不懼情治人員的逮捕盤問,依舊「敢」張貼海報迎接章嘉活佛來臺,撰寫文章廣招來者信仰佛教;甚至我「敢」拒絕政府人員要我們在寺內書寫「反共抗俄」標語,一派凜然地回答來者:「寺院在這裡,就已經說明一切了。」我「敢」和軍區周旋,要他們撤回藉故拆寺的成命。正信佛教就在「一敢,天下無難事」的情況下,突破了政治的防線,接觸到社會大眾。
  
  但我不以此為足,因為佛教需要提昇素質,才能廣度眾生,裨益人群;佛教需要發展創新,才能與時俱進,福利社會;佛教需要青年參與,才能發揮光熱,照亮世間;佛教需要承辦事業,才能培養人才,自給自足。但當時老人當權的教界不能忍受這些主張,保守閉塞的民風也無法理解這些觀念,於是信徒揚言不資助我以求得自保,教界人士放話要殺我以杜絕後患。但我深信佛祖不辜負人,儘管沒有人支持我,我「敢」口說筆書,主張男女平等、僧信平等,提倡佛教文藝化、生活化;儘管自己沒有飯吃,我「敢」開辦免費的國文補習班、歌詠隊、佛教學院、大專佛學夏令營,吸收優秀的佛教青年;儘管蠻不講理者手持刀棒欲加害於我,我「敢」付諸行動,破除佛道不分的陳年積弊;儘管不明情況者唇槍舌劍種種想問難於我,我「敢」出面應對,袪除大家心中的疑惑陰霾;儘管沒有地方安單,我「敢」各地行化,宣揚妙諦;儘管身無分文,我「敢」建寺安僧,接引十方……。因為我「敢」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革新佛教的初衷得以在寶島開花結果。
  
  所以,「敢」,是發心,也是擔當;「敢」,是勇氣,也是智慧……。「敢」的好處不勝枚舉,回想我這一生中有好幾個轉捩點,也都是在「敢」作「敢」為之下,化危為安,漸入佳境。首先,在十二歲時,我為了一個偶然的承諾,割愛辭親,出家學佛,步入另一個迥然不同的世界,若非當年如此「敢」於下定決心,我的一生必定無法如此多采多姿。
  
  接著是在二十三歲時,局勢變異,未曾踏出江蘇一步的我,竟「敢」冒著生命的危險,連夜奔走南京、常州之間,接應百餘位同道加入「僧侶救護隊」,坐火車,搭輪船,穿山越嶺,漂洋過海,來到舉目無親的臺灣。文化大革命時,不知多少寺院在火炬中灰飛煙滅,不知多少僧伽在清算中含辱以歿,如果不是因為我一念救人之慈,「敢」領隊來臺,恐怕也難逃劫數了。
  
  到了臺灣,「僧侶救護隊」因故自動解散,我在中壢、新竹一帶流浪掛單,教書寫作,聽說宜蘭偏僻落後,沒有人願意去弘法,我那時連臺灣各地風土人情都搞不清楚,居然「敢」一口允諾李決和居士的邀請,前往駐錫,沒想到在那裡度了許多佛教青年,為臺灣佛教開拓一片新天地。如果我當年畏難苟安,戀棧他處,或許沒有這麼多秉性淳良的常隨弟子,與我一起眾志成城,為教奉獻了。
  
  開闢佛光山是第四個轉捩點。當時很多人看到這塊偏處一隅的荒山野地,紛紛卻步退心,我不為動搖。三十年來,「敢」和洪水颶風搏鬥,一次又一次重拾磚瓦,再建家園;「敢」在是非批評中生存度日,以事實瓦解有心人士的毀謗。在無錢無緣下,我培養了一千多名僧伽弟子,在世界各地服務大眾。其中,有許多弟子承繼了我「敢」作「敢」為的作風,不眠不休地弘法利生,令我感到十分安慰,像慈莊,手拎一只小皮包,就「敢」走遍世界五大洲建設一百餘所道場;慈容,雖然生來一副瘦弱的身軀,卻「敢」周遊全球各國設立佛光會;依華,「敢」隻身到環境惡劣的印度留學,十年寒窗,學成歸國,促成佛教戒法再傳印度的殊勝因緣;慧禮,「敢」赴往「黑暗大陸」──非洲弘法佈教,感化無數黑人皈依三寶、出家學佛;依德,為了護持佛法,「敢」在劣民刀槍之中,奮不顧身,勇往直前;覺傳,在綁匪面前,「敢」滔滔講說佛法,絲毫無所畏懼……。「敢」不但成就了一己的道業,也促進了佛教事業的發展;「敢」,不但涵養了個人的聖胎,也成就了萬千眾生的慧命。
  
  一九八五年,我從住持之職退居下來,破除臺灣佛教「萬年住持」的傳統,為教界作模範,為大眾立榜樣。退位之後的我天地更為寬闊,因為我「敢」向自己的缺陷挑戰,以辛勤的耕耘來戰勝先天的不足;我「敢」邁開腳步,行人所未行之路。例如:我不會他國語文,但我「敢」到世界各地弘法,佛教在五大洲於焉發揚光大;我不曾學過組織企劃,但我「敢」創立國際佛光會,讓僧信平等的理想能在現世落實;我沒有豐富的辦學經驗,但我「敢」辦大學,作育英才,像美國的西來大學曾獲優良大學的認可,嘉義的南華管理學院在接辦一年之內開學招生,創辦至今,時間雖短,卻也聲譽鵲起。去年進來的一百名學生當中,有二十七個學生將該校填為第一志願,有三十幾個學生將該校填為前十個志願,為臺灣教育史創下先例;我也不懂廣播、電視,但我「敢」創辦公益性質的「佛光衛星電視臺」,所有節目不但有益身心,而且沒有廣告插播。
  
  秉持諸佛菩薩「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精神來從事國際弘法、組織佛教教會、辦理高等教育、設立傳播事業,必須要有開闊的胸襟與遠大的視野,非「敢」無以成事。往後還有很長的日子需要大家齊心著力,如何才能延續佛教的千秋偉業?如何才能長養眾生的法身慧命?還是那句話:「敢,很重要!」
  
  我們不但要「敢」於勇猛向前,「敢」於展開新局,也要「敢」於返觀自照,「敢」於除舊佈新。去年,佛光山毅然宣布封閉山門,潛心靜修,就像任何一種重大的變革一樣,封山也需要有遠大的勇氣。在封山典禮即將結束時,全山法師以果「敢」的步伐踏入「靈山勝境」,山門隨之掩閉上鎖。我們立志要在文化、教育、修持、弘法上深入扎根,期待不久的將來能為社會作出更佳的貢獻。
  
  徒眾常說我「行事膽大,遊走於懸崖邊緣」,其實我也有「不敢」之事,例如:佛事「不敢」不做,因果「不敢」違背。記得多年前,一名素行不良的候選人在我說法時,站上講臺,硬要我將他介紹給大家,我當著他的面,直言告訴聽眾不要選他;掌管財務的職事因為入不敷出,想要挪用七月道糧作為建設之用,我嚴禁不准;中日斷交,我遠赴東瀛,向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爭取保留中國佛教會的席次;在臺灣戒嚴時期,我向政府官員建言應開放民意,包容異己;在訪問大陸期間,我向中共領導階層表示應恢復佛教道場;凡世界各地發生重大天災人禍,我發動信徒,捐輸解困;何人何地需要我時,我竭盡所能,給予支助;國內畛域之見衝突日盛時,我在臺北道場舉行首次「二二八平正法會」,希望藉此喚起大家的覺醒,撫平歷史的悲劇,促進族群的和諧;臺灣重大刑案頻傳之際,我發起「慈悲愛心人運動」,培訓二千名慈悲愛心人,到大街小巷、學校機關、車站市場、公園廟口,向大眾宣導慈悲愛心,以實際的行動來帶動全民淨化自己,關懷社會。
  
  一九九八年二月,為了光大佛教歡喜、融和、尊重、包容、平等、和平的精神,我在佛陀成道的菩提伽耶傳授三壇大戒,讓世界各種傳承的僧伽齊聚一堂受持淨戒,讓南傳、藏傳國家失傳一千多年的比丘尼戒在佛教的祖國恢復起來。當大眾環繞正覺大塔經行時,我想到「大雄大力大無畏」的佛陀為了追求真理,不但「敢」放棄既有的權位名利,向內心的無明煩惱挑戰,甚至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發出「若不成佛,誓不起座」的誓言;為了解民倒懸,不但「敢」向根深蒂固的階級制度挑戰,四處宣揚「眾生皆有佛性」的理念,並且廣收徒眾,有教無類。在感動涕零之餘,我心中突然湧現深刻的體悟:「敢」,不是匹夫之勇,不是爭強鬥勝,而是大願力的實踐,大慈悲的示現,大無私的奉獻,大格局的開展。
  
  「敢,很重要!」真正的「敢」,能為大眾帶來幸福,能為社會帶來安康,能為世界帶來和平,能為人類帶來光明。在此呼籲我們的朝野能表彰真正「敢」作「敢」為的精神,同心協力,轉邪為正。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落實「敢」奉獻,「敢」承擔的理念,敬業樂群,克盡厥責。果能如此,我們的生命將更加光輝燦爛,我們的家園將更加美好溫馨。
  
  (佛光卅二年-一九九八年六月)
【書籍目錄】
第1頁: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 第2頁:勇敢的一面
第3頁:一念之間 第4頁:不要作蕉芽敗種
第5頁:我失敗的記錄 第6頁:未來比現在更好
第7頁:有理想,才有實踐 第8頁:要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
第9頁:永不退票 第10頁:敢,很重要
第11頁:以智慧來代替金錢 第12頁:有播種,才會有收成
第13頁:我們都在寫歷史 第14頁:面對問題,不要退縮
第15頁:人生三百歲 第16頁:不能不信因果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