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一半一半 -- 往事百語4 星雲法師著

一半一半 -- 往事百語4 星雲法師著

拒絕要有代替

[日期:2010-07-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的弟子除求學的以外,大部分都分布在佛光山海內外各個別分院及事業單位,從事弘法利生的工作。他們克盡厥責,熱忱有餘,但由於方便不夠,有時讓信徒難過而不自知。有鑑於此,我在佛光山的一次徒眾講習會中,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什麼人能幹,什麼人不能幹,從一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來。凡是能幹的人,叫他做什麼事,他大部分都是承諾:『OK!OK!』『沒問題!沒問題!』不能幹的人則推三阻四,事事拒絕:『這個不對,那個不可行。』當然有很多事情實在不容易做到,但是我們在拒絕的時候要有代替,不要讓對方難堪,而且要時時想到給別人一個助緣。」一年之後的徒眾講習會,許多回山的弟子們告訴我:他們秉持「拒絕要有代替」的方針來待人處事,不但得到許多讚美,而且使道場的法務蒸蒸日上。在欣慰之餘,回想自己數十年來,因為秉持「拒絕要有代替」的處事方針,不知結下多少善緣。
  
  二、三十年前,經常有信徒的子弟來找我,希望我能為他們介紹一份工作,或者推薦他到某機關任職。那個時候人浮於事,要找一份差事很不容易,更何況自己也不知道幫他介紹的工作適不適合,更不知道他的耐心、恆心、毅力究竟如何,但是基於和信徒之間的香火因緣,總想要助他一臂之力。於是千辛萬苦,打聽聯絡,穿針引線,好不容易幫他找到職業,趕忙去通知他,不料對方卻說:「不要了,我已經在別處上班了。」我當時心想:自己白費一場心也就算了,但是對機關主管失去信用,要我如何交代呢?他們也是賣一個面子啊!這種情況幾次以後,再有人找我介紹工作,我心裡雖也起了警覺,但輕言「拒絕」,斷了別人的信心,總是於心不忍,所以我想出了一個「代替」的辦法告訴他:「你先看報紙的尋職欄,或者我提供一些資料給你,你認為這個職業和你的能力、興趣吻合,就自己打電話過去。」對方往往說:「不行啊!他們不認識我,又沒有人介紹,不會採用我的。」我告訴他:「你可以向機關行號的主管介紹自己的專長,並且說:『我讓你試用兩個月,兩個月以後,如果你覺得我可以用,再續用;如果你覺得我不適合,我就走。我是來讓你試用的。』老闆聽說你是來讓他試用的,他不需要負什麼責任,也沒有人情負擔,就會試用你。如果你能經得起試用,可能就會一帆風順,前途光明;如果你經不起試用,那就得重新調整自己,重新學習。」經過我這一番分析說明,年輕人求職大都能無往不利。
  
  創建佛光山以來,最常見的是一些夫妻吵架,其中一方負氣離家出走,或者一些小孩被師長責罵,在羞愧懊惱下不告而別。他們常常一來山上,就請求出家,這種情況當然不能收留,但如果一口「拒絕」,不但無法幫助對方解決苦惱,如果這個人再一走了之,可能一家人都會因此而陷入悲傷的情境,所以我採取「代替」的方式,在談話中得知他的住址、電話,悄悄地和他的家庭聯絡。結果家人聞訊趕來,一番懇談之後,夫婦和好如初,父母子女重逢相聚,每次看著他們歡歡喜喜地攜手下山,心中的欣悅真是不可言喻。
  
  也有一些人來山找工作,要求長期掛單,但他本身沒有一技之長,而山上又不缺員工,我總是以關懷「代替拒絕」,先請他喝茶、用飯,等他吃飽了,再和他詳談,以鼓勵的言語勸他奮發向上,並且建議他可以先到某某地方做一個短期的幫工。雖然一時無法達到他的願望,但是因為我們的誠意讓他心裡感到很溫馨,所以往往讓對方言謝而歸,同時也結下一個美好的法緣。
  
  常有一些慈善團體向我化緣,如果當時身上有錢,我十分樂於隨喜,偏偏我生性沒有儲蓄的習慣,經常這手收到的供養金,那手又拿去布施結緣,因此經常有出手不便的時候,但又不忍心讓他們空手而歸,這時我趕快搬出自己的著作,請對方拿去義賣,這樣一來既可以滿足來者的需要,又能流通佛法,豈不比斷然「拒絕」更為美好!
  
  一生之中最困窘的是別人向我告貸,因為實際上佛光山開山三十年來,都是在「以無為有」中度日。龐大的弘法事業所費不貲,我們的每一分錢都是用在刀口上,但有多少人能真正瞭解呢?許多人只看到外表的富麗堂皇,卻沒有想到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然而念及偉大的佛陀尚且不逆人意,我區區凡夫,福薄德淺,豈能隨意「拒絕」,傷害人情?因此我總會準備幾十元美金或幾千元日幣帶在身邊,當有人提出借錢的請求時,我便直言相告,只有將儲蓄的外幣以為捐助,這樣一來,既滿足了對方的請求,也不致彼此難堪。多年以來,或許正因為我向來和任何一個人都沒有借貸關係,互相不倒債,所以情義都能維持得十分長久,想來也是人生一得。
  
  在臺灣四十年來,不少報章雜誌向我邀稿,我向來竭盡己力,滿人所願;但近幾年四處弘法,實在抽不出時間,在抱歉之餘,我和對方商量,拿其他地方用過的稿子登載,這種「代替」的方式總能蒙獲對方的諒解。最近電臺、電視臺爭相邀請我到現場節目中講話,由於法務倥傯,無法排出行程,然而我生性不喜「拒絕」別人,所以只有問對方是否可派弟子前往「代替」受訪,以求兩全,不料有時卻遭對方「拒絕」,有一次「真相電視臺」的節目負責人對我說:「他的知名度沒有你的響亮,無法『代替』你。」我也只好徒呼無奈了。
  
  我到世界各地走訪,只要有片刻時間,就到信徒家中作家庭普照,為他們祝禱開示,有一回信徒喜出望外,搬出卡拉OK來招待我,雖說與一襲僧裝不甚相宜,但念及他的一番好意,不忍拂逆,我告訴大家:「可以利用這種現代化的設備來唱誦法語讚偈,將佛法弘揚開來。」說罷,便告辭離去。信徒聽到我的讚美,知道佛教現代化的重要性,對於寺院道場更加護持。這樣的方式不是比嚴厲「拒絕」還要好嗎?還有一次,我應邀作客,主人指啤酒為汽水,舉杯向我表示禮敬,我不明言拒絕,以茶「代」酒向大家回敬,並且藉此機會說明茶與佛教之間的關係。如此一來,餐會氣氛不致尷尬,大家也能從中得到佛法的受益,豈不妙哉!
  
  在雲遊行腳時,所遇到的偶發事件不勝枚舉,但只要抱持一顆靈巧的慧心,以其他方式來「代替拒絕」,都能得到皆大歡喜的結局。像有一次,信徒臨時起意,帶我去拜訪他的一個朋友,卻發現手邊沒帶禮物,我以好話來「代替」,沒想到對方竟因為這一席話而感動,皈依在三寶座下。還有一次,住在桃園的道友帶我去慈湖謁陵,手邊沒有鮮花,我們以誦經來「代替」,護衛的憲兵也十分歡喜地接受。到大陸弘法時,導遊帶我們到北京的國父衣冠塚前致意,我們以一曲「國父紀念歌」表示禮敬;後來參觀西湖的岳飛廟,我們又齊聲高唱「滿江紅」,這些「代替」的方式讓當地的地陪人員,包括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蕭秉權先生在內,都耳目一新,同感驚喜。
  
  隨著弘法的腳步越加拓寬,信徒日益增加,送來的禮品堆積如山,這是我心中最不歡喜的事情,但自忖信徒也是基於供養三寶的誠意,實不忍難色「拒絕」,所以我想到一個「代替」的方法,凡收到紅包,我言明會代為轉給常住;凡收到禮品,我也立刻交代侍者交由常住處理。信徒目睹,下一次就不會再送給我個人,而知道要直接捐贈給寺院道場,這樣一來,我樂得無事,對於僧信二眾來說,也是一種最好的身教。
  
  承蒙政府及民間團體的青睞,經常邀請我出來舉辦公益活動,其實佛光山本身的弘法事業也是十方來十方去,社會大眾若能集合群力,必能造成更大的影響,因此我總是提議大家一起來。現在社會上所謂合辦、承辦、協辦的風氣鼎盛,雖不敢說是自己首開先河,但是在推動上應有助成之功。所以直言「拒絕」即使有再好的理由,都是下下之策,若能以積極的方式「代替消極的拒絕」,才是自利利他之道。
  
  「代替拒絕」不是簡單的表面功夫,必須打從心裡先不要有抗拒、排斥的念頭,從而平心靜氣面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切忌魯莽行事,遷怒別人。記得三十多年前,我初到宜蘭弘法,一位姓鄭的警察專門和我為難,我講經說法,他要我向他報備註冊,否則不准開講;我罄其所有,買了一台日製幻燈機作為教學道具,又忍痛被他沒收。總之,這樣也不可,那樣也不行,讓我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宜蘭縣警察局分局長前來向我商借「宜蘭念佛會」,作為警察甄試的考場,我一口答應,給予種種方便,後來他得知屬下對我們諸般為難,第二天,就將這位鄭姓警員調職,從此我們的弘法工作逐漸進入佳境。
  
  十多年前出國弘法,經常遇到海關人員的刁難,他們把行李一一撬開檢查不說,還東問西問,有一句答得不好,又得到另一處接受調查,往往在海關待上半天還出不來。如是數次之後,我想自己應該主動出擊,避免別人的「拒絕」,因此學了幾句英文,每次一到海關,就先面帶微笑和大家打招呼,「Hello!」「Howareyou?」「Goodevening!」「Thankyou!」不絕於口。果然,通關時就順利多了。
  
  「拒絕」不好的後果,必須先用好因好緣來「代替」;「拒絕」積弊已久的問題,則應該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來「代替」。多年前,政府取締拜拜,舉國譁然,我為文主張以鮮花素果來「代替」;數年前,政府下令拆除違章建築,引起各地反彈,我建議「先建後拆」來「代替」「拒絕」的方式,俾使整頓市容的政策易於推行。近年來毒品氾濫,我配合政府的緝毒決心,舉辦「淨化人心七誡運動」,其中有一項「誡毒品」,我呼籲大眾應以關懷病人的心態來看待吸毒者,協助他們以正當的興趣、服務的精神、忙碌的工作、法喜的生活、信仰的熱忱來「代替」毒品。
  
  最近,重大刑案踵繼發生,社會亂象頻仍不斷,李登輝總統大聲疾呼「心靈改革」,我認為「拒絕」不好的心靈應該先找尋「代替品」來治療病因,就如同正在戒煙的人以嚼口香糖來「代替」抽煙,正在戒酒的人以喝汽水來「代替」酗酒,一旦煙酒戒除成功,不用代替品也能悠遊度日。所以,在舉世轟動的「白曉燕命案」發生之後,國際佛光會推出「慈悲愛心列車」運動,我提倡以喜捨「代替」貪欲、以慈悲「代替」瞋恚、以明理「代替」愚癡、以尊敬「代替」我慢、以正見「代替」邪信、以勤勞「代替」懶惰、以惜福「代替」奢侈、以讚美「代替」責備、以感恩「代替」懷恨、以誠實「代替」妄談,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切實做到,久而久之,必能將心中本自具有、不垢不淨、聖凡一如的平等佛性闡發出來,屆時大家都將生活在一片佛國淨土當中。
  
  諸佛菩薩及高僧大德們最會利用各種善巧方便來「代替拒絕」,像《法華經》中,釋迦牟尼佛不從否定上教人「拒絕」貪愛邪見,而「代」之以三乘教法;《淨名經》中,維摩詰大士不從消極上教人「拒絕」世俗之樂,而「代」之以法樂的施化。提婆菩薩親近信奉邪道的南天竺王,以參政輔佐來「代替」一般行者「拒絕」、輕視的態度,結果舉國人民皆被度化;盤珪禪師收留人人唾棄的小偷,以愛心「代替」一般人「拒絕」、默擯的態度,結果使得佛門多了一位龍象。每次披覽聖典,讀到古聖先賢慈悲度眾的史蹟,都令我感動涕零,後來我自己收徒度眾,更深深感受到「代替」法門的無限妙用。
  
  記得過去我擔任佛學院院長時,曾有學生請求不要那麼早起床、就寢,希望能有多一點時間念書,我自忖有理,立刻改良傳統的課誦程序,將早課、晚課的時間縮短,這種「代替拒絕」的方式既不會動輒改變校規,又能滿足學生合理的要求,所以受到大家的歡迎。此後學生們心裡有事情,都歡喜找我訴說,而我也從中得知學生的學習狀況,彼此坦然相處,其樂融融。
  
  有些學生讀書讀了半學期,興起回家的念頭,要求請假一個星期,我告訴他:「一星期太短了,我幫你請一個月的假,回家看看父母。」結果他們往往十天不到就回來繼續學業,從此不再戀家,而家長們看到兒女們在這裡生活正常,而且變得更孝順,更乖巧,自然也很放心地把子女交給我們。
  
  有些青年男女抱持安貧樂道,弘法利生的理想來山學佛,但由於和來自不同環境背景的同學們格格不入,無法共處,因而萌生去意,他們前來找我,說道:「我實在很喜歡佛光山,捨不得離開,但是到佛學院念書又不習慣,怎麼辦呢?」我告訴他們:「佛光山有很多路可以走,你可以從事教育、文化、弘法、慈善的工作,不一定要讀書。」後來這些人很歡喜地留在常住做事,奉獻心力,表現得可圈可點。
  
  有些弟子在好幾個單位都無法適任,已經到了調無可調的地步,他們前來找我的時候,我總是請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工作地點,並且為他們從中斡旋,讓他們如願以償。由於我不輕易「拒絕」,而肯給予機會,結果他們大都能安住身心,勤奮辦道。所以我常覺得:我們對於一些行不通的事情,不一定要「拒絕」,如果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為對方多一點設想,給予「代替」的方法,讓他們自由選擇,往往可以獲得圓滿的結果。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一些不合理的行為,我也很少正面「拒絕」點破,而「代」之以啟發的方式,給予徒眾一些成長的空間。像有些剛入道的弟子一時俗情未泯,經常要求下山,我告訴他們:「可以下山,但要先學好五堂功課。」結果他們在道業上薰習日久,自然就不再喜歡憒鬧的都會。有些剛出家的弟子一心想到國外去學習,但條件又不具足,我和他們說:「必須先學會當地語言,才能請調國外。」這些人當中,有些知難而退,安守現有的崗位;有些則自知不足,從此更加努力。
  
  做事遇到瓶頸在所難免,當這些單位求助於我的時候,我明知其中做法有誤,但自忖申斥「拒絕」只會讓他們畏事怕難,逃避責任,因此「代」之以討論、交流的方式,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大家都能從做事當中學習如何克服困境。
  
  有許多人說:「師父!您何必如此客氣,直接說明『拒絕』就好了。」當然,「拒絕」只要一句話,非常簡便,但是它具有很大的殺傷力,我寧願自己麻煩一點,找尋「代替」的方式,讓對方能夠接受,讓對方能夠成長。我每到一地,均十分留意當地的事物,數十年來,我發覺教育出問題的地方,往往在於父母師長習慣以「拒絕」的態度來對待下一代;而人際關係出了問題的人,大都在於他們經常用「拒絕」的方式來否定別人。在此奉勸諸位:要給人信心,要給人歡喜,要給人希望,要給人方便,所以即使不得已要拒絕的時候,也不要輕易的「拒絕」,而要「有代替的拒絕」;不要立刻就「拒絕」,而要能婉轉的「拒絕」;不要無情的「拒絕」,而要有幫助的「拒絕」;不要傲慢的「拒絕」,而要有出路的「拒絕」。
  
  拒絕要讓對方感到歡喜,拒絕對方要有藝術。
  
  (佛光卅二年-一九九八年二月)
【書籍目錄】
第1頁:歡喜與不歡喜 第2頁:給人利用才有價值
第3頁:無用與無明 第4頁:疾病就是良藥
第5頁:殘缺就是美 第6頁:三分師徒,七分道友
第7頁:什麼都是我的,什麼都不是我的 第8頁:一半一半
第9頁:化緣化心,不一定化錢 第10頁:隨緣不變是最好的性格
第11頁:人我之間要跳探戈 第12頁:結緣總比結怨好
第13頁:拒絕要有代替 第14頁:了不起與沒有什麼了不起
第15頁:天堂地獄一念之間 第16頁:行善與教化
第17頁:要空,才能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