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3)

[日期:2016-06-10]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中醫學中「痰」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來講,泛指停於體內任何部位,如臟腑、肌腠、四肢、經絡等處,無形 可見,但臨床有「痰」症的表現者。像頭暈目眩、嘔惡、癲狂昏不識人,或生於體表無名腫物等,認為皆因痰作祟。狹義來講,是指貯於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 見,觸之可及,聽之有聲的痰。稠黏者稱為 「痰」,清稀者稱為「飲」,形態不同,但實質相同,所以通稱為痰飲。

  痰飲的形成與肺、脾、腎三髒的功能失常有關。如肺主通調水道,輸布津液,如果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便 可停聚而為痰飲;脾主運化水濕,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水濕停聚,也可化生痰飲;腎主蒸化水氣,腎陽不足,蒸化無力,水液內停,也可上泛而化生痰飲。此外, 痰飲的形成,有時還與某些外感或內傷的因素直接相關。例如,感受熱邪,可以化火煉液生痰;感受濕邪,留滯體內,可化生痰飲;過食肥甘厚味,濕濁內生化為 痰;飲食積滯生痰;血瘀內停,水液運行不利化為痰等等。

  痰飲一旦形成,便可隨氣流竄全身,外至皮肉筋骨,內至五臟六腑,無處不到,從而產生不同的病變。所以古人有「痰為諸症之侶」、「頑痰生怪病」、「百病皆因痰作祟」的說法。

  痰飲致病的特點,大致可歸納為如下幾方面。

  败 一是阻滯氣血運行

  痰飲一旦流滯在某一臟腑或某處組織,就會阻滯氣機,妨礙血行,甚至產生瘀血,故有「痰必兼瘀」之說。如某些臟器 或器官形成的囊腫,往往是痰瘀互結的結果。又如痰飲流注於經絡筋骨,可使氣機阻滯,氣血不暢,將引起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或形成痰核、瘰 疬、陰疽(發於肌肉筋骨間的瘡腫)等症。若痰飲阻肺,肺氣不得宣降,可見胸悶氣喘、咳嗽咯痰;痰飲在胃,則胃失和降,可見噁心嘔吐、痞滿不舒;痰阻心脈, 可見胸悶心悸、胸痛;痰氣結於咽喉,可致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感。

  败 二是易於蒙蔽心神

  痰濁隨氣升降,「上至巔頂,下至湧泉」。若痰隨氣上,則易蒙蔽清竅,擾動心神,從而出現頭暈目眩、精神不振,或痰與火結,上蒙心竅,神明被擾,可出現神昏譫語,或引起癲、狂、癇等疾病。

  败 三是致病廣泛,病證多端

  因為痰飲能隨氣流動,無處不到,流注到不同的部位,即發生不同的病證。加之痰飲還可以挾風、挾熱、兼瘀、兼滯,故其在臨床所表現的症狀紛紜複雜,變化多端,病種甚廣,有不少屬於疑難病證,因此,中醫有「怪病多痰」之說。

  如何將身體從「沼澤」中解救出來

  山東‧梁兆松

  善養生者,對痰應有高度的警惕性,宜做到無痰應預防,有痰必治療。這樣可起到防病祛病、延年益壽的保健作用。

  避外邪:杜絕誘發痰飲之源

  人與自然息息相關。風雨寒濕等外界氣候變化,對痰的形成,亦有影響。老年人肺臟素虛,衛外不固,抗病力弱,若遇風寒,可致肺失宣發,肺津凝聚而成痰。若在多濕季節,感受暑濕,或居住環境潮濕,均可引起濕邪內侵,困阻脾陽,使水液不化而成痰飲。

  善養生者,應做到順應自然界四時氣候、晝夜晨昏、地理環境等的變化,並採取相應的保健措施,防止寒濕之邪傷及脾、肺二髒,杜絕生痰之源,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败 重飲食:以免濕熱生痰之患

  老年人素體熱盛時,往往因熱熬其津液而產生痰的病變。飲食不節,經常過食酒肉、油膩、煎炸、辛辣之品,能助濕生痰。所以,選擇相應的膳食,對防止熱痰、濕痰的產生有積極的作用。

  根據中醫理論,選擇性涼味苦的食物,如梨、絲瓜、竹筍、金橘、杏仁、苦瓜等皆有清熱燥濕化痰之功。對牛肉、羊肉、鯽魚、龍眼肉、胡桃肉、飴糖等濕熱之品應少吃,以免助濕熱之邪熬傷津液,聚化為痰飲。

  中醫認為,身體過於肥胖與氣虛生濕、生痰有關,並易髮冠心病、高血脂等疾病。為避免痰飲疾患,應適當減肥,節制飲食,少吃糖類、含脂肪多的食品,減少熱量攝入,這才是減肥化痰之關鍵。

  败 補脾腎:求中藥以祛痰防疾

  中醫有「脾為生痰之源」之說。痰濁類疾病,與脾虛而致濕熱生痰有關。脾失健運是產生痰飲的主要原因。因脾喜燥惡濕,故脾虛之人可選服香砂養胃丸或香砂六君子丸,以健脾養胃。氣充則痰濕之邪無化生之地。

  古人云:「年高之人,正氣不足,易患痰飲,究其根本,起於脾腎陽虛。」應用八味腎氣丸,可補火生土,開胃家之關,導泉水下流而痰飲自消。其補腎祛痰療效顯著。

  痰作為一種致病因素,能引起多種疾病。因此,歷代養生家指出,老年人宜根據機體陰陽氣血的變化,適當服些化痰 藥,以掃清體內的「定時炸彈」,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預防痰飲的中成藥如二陳丸、消食化痰丸、順氣化痰丸、礞石滾痰丸、橘紅丸等,可結合個人身體情況辨 證選用。這樣方能扶正氣,使痰無所生,以免留邪為患。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
第3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1) 第4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2)
第5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3) 第6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4)
第7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5) 第8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6)
第9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7) 第10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8)
第11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9) 第1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
第1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 第1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2)
第1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3) 第1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4)
第1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5) 第18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6)
第19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7) 第20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8)
第21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9) 第2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0)
第2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1) 第2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2)
第2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3) 第2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4)
第2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5) 第2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
第29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 第30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2)
第31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3) 第32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4)
第33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5) 第34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6)
第35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7) 第36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8)
第37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9) 第3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0)
第3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 第4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
第4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2) 第4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3)
第4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4) 第4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5)
第45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6) 第46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7)
第47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8) 第48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9)
第4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0) 第5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1)
第5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2) 第5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3)
第5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4) 第5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5)
第5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 第5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
第5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2) 第5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3)
第5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4) 第60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5)
第61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6) 第62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7)
第63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8) 第64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9)
第6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0) 第6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1)
第6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2) 第6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3)
第6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4) 第70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
第71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1) 第72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2)
第73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3) 第74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4)
第75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5) 第76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