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

[日期:2016-06-10]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三章:人生無處不養生:在生活中養生,在養生中生活

  1.蘿蔔和姜都是從泥土裡長出的板藍根

  近年來發現,常吃蘿蔔有助防癌。用蘿蔔汁灌腸,能滅菌消毒,治療潰瘍型結腸炎、過敏性腸炎、消化不良性腹瀉等病。

  上床蘿蔔下床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江西‧劉映芬

  「上床蘿蔔下床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民諺的意思是清早下床時吃點生薑,晚上上床時吃點蘿蔔,有益於健康。為什麼姜和蘿蔔要在一天之內不同的時間進食呢?這是由它們的性質決定的。

  姜味辛辣,性溫。人在清晨之時,胃的中氣有待升發,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鼓舞陽氣升騰。到夜間,人身之氣應該是 陽氣收斂,陰氣外盛的,這時吃姜就違反了生理規律。與生薑相反,蘿蔔性涼,可敗火清熱,下氣消食。人們勞累一天,吃點蘿蔔,能潤喉消食,清虛燥之熱,更有 利於休息。

  從這句諺語中可以看出,日常的食物各有特性,應該區別應用。那麼怎樣才能瞭解食物的性味呢?一般說來,飲食之性 可分寒熱兩大類。那些入口火辣辣、進胃暖烘烘的食物,大都屬於熱性,如生薑、大蒜、辣椒、桂皮、胡椒、花椒、酒等等。而進口涼絲絲,入胃清爽爽的食物,基 本上屬於涼性,如夏天吃的涼粉,是用綠豆粉做成,食之解暑清熱;南方的涼豆腐,用黃豆、石膏製成,入口感到清涼無比;其他如西瓜、荸薺、鴨梨、黃瓜、藕、 柿子等,也都屬寒性。

  不過僅用口和胃來感知食物的性質是不妥的,有時進口的感覺和進食後的反應並不一致。例如荔枝,新鮮者剝開後甘汁 白肉,啜上一口,也覺甘涼。橘子也是這樣,其汁甘酸,食之並無熱感。但這些食物若多食則會引起口角、舌尖糜爛,皆因其性偏溫所致。絕大多數食物的寒熱是根 據進食後的反應來決定的。比如羊肉,冬天滴水成冰時,一家人圍著火鍋吃涮羊肉,食後全身暖烘烘的。常吃羊肉,使人不太怕冷,所以我們說羊肉性溫。另外,還 有狗肉、鹿肉、牛肉等等也屬熱性。當然,如果夏天吃狗肉等溫熱食品,則不免口乾咽燥,鼻子出血。反之,吃了某些食物後,有時腹中隱隱作響,甚至稀便,口中 覺得清淡淡的,這些食物大都是寒性之物。

  概而言之,食物的寒涼溫熱是通過口感和身感兩方面來決定的。有些食物寒熱不明顯,我們可稱之為平性。平性的食物大多適宜常食久食,如大米、豬肉之類。

  食物與藥物一樣,既有其性,又有其味。大而言之,食物有五味:酸、苦、甘、辛、鹹。味和性不同的是,大多數味都 可以用口嘗得知。如辛味指辣味及其他一些刺激性味道。辣椒、蔥、姜、韭、蒜、洋蔥等均有辛味,辛之甚者多熱。如果口舌糜爛、鼻子出血、神昏目暗、生瘡害 齒、常鬧眼疾、好酒貪杯以及患熱性病的人,都不宜多吃辛辣之物。當然也有例外的,如薄荷(常作清涼飲料),就既辛且涼。

  蘿蔔的藥用法

  成都市‧張家勇

  蘿蔔味辛甘,性涼。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消食降氣、利尿解毒、止渴散瘀之功。適用於消化不良、食積脹滿、咳嗽痰多、胸悶氣急、便血便秘、小便不利等症。

  近年來發現,常吃蘿蔔有助防癌。用蘿蔔汁灌腸,能滅菌消毒,治療潰瘍型結腸炎、過敏性腸炎、消化不良性腹瀉等病。蘿蔔還有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壓和冠心病的功效。

  有道是「蘿蔔上了街,藥鋪不用開」,但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

  (編輯 王濱生)

  2.早餐吃溫熱的食物才能護好「胃氣」

  營養學家建議,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好中醫所說的「胃氣」。 早餐,應該是足夠的熱稀飯、熱牛奶、熱豆漿,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南寧‧白雲水

  早晨,經常看到一些上班族拿著麵包、饅頭、糕點或餅乾等早點匆匆忙忙地邊走邊吃,而長期這樣吃「干食」,可能會降低體力和腦力,導致身體抵抗力降低,極易患病。

  清晨起床後,人的胃腸功能尚未由夜間的抑制狀態恢復到興奮狀態,消化功能也較弱。這時吃一些「干食」,不但難以吞嚥,而且早晨人體脾臟呆滯,胃津不潤,各種消化液分泌不足,此時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不利。

  人經過一夜睡眠,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清晨已處於半脫水狀態。早餐應吃富含水分的食物或 餐前適量喝些溫開水、豆漿或熱牛奶之類的液體。這樣既可以及時彌補體內缺水的狀況,有利胃腸消化,使機體的新陳代謝恢復到旺盛狀態,也有助於白天的工作和 學習,還能有效地預防某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

  近年來,有人提倡「生機飲食」,於是早晨一起來就喝蔬果汁,理由是攝取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然而,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人的身體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

  營養學家建議,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好中醫所說的「胃氣」。胃氣,其實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是其中 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早晨,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您再 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日子一久,您就會發現吸收不到食物的精華,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早餐,應 該是足夠的熱稀飯、熱牛奶、熱豆漿,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營養食物。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
第3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1) 第4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2)
第5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3) 第6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4)
第7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5) 第8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6)
第9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7) 第10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8)
第11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9) 第1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
第1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 第1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2)
第1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3) 第1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4)
第1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5) 第18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6)
第19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7) 第20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8)
第21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9) 第2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0)
第2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1) 第2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2)
第2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3) 第2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4)
第2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5) 第2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
第29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 第30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2)
第31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3) 第32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4)
第33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5) 第34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6)
第35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7) 第36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8)
第37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9) 第3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0)
第3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 第4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
第4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2) 第4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3)
第4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4) 第4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5)
第45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6) 第46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7)
第47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8) 第48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9)
第4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0) 第5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1)
第5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2) 第5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3)
第5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4) 第5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5)
第5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 第5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
第5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2) 第5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3)
第5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4) 第60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5)
第61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6) 第62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7)
第63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8) 第64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9)
第6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0) 第6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1)
第6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2) 第6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3)
第6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4) 第70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
第71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1) 第72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2)
第73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3) 第74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4)
第75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5) 第76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