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8)

[日期:2016-06-10]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杏仁豆腐

  原料:苦杏仁150克,芹菜10克,白糖60克,奶油60克,糖桂花、菠蘿蜜、橘子、冷甜湯各適量。

  製作:

  1.將苦杏仁放入適量水中,帶水磨成杏仁漿。

  2.將鍋洗淨,放入冷水150克,加入芹菜末,置火上燒至芹菜熟爛,加入白糖,拌勻,再加杏仁漿拌透後,放入奶油拌勻,燒至微沸,出鍋倒入盆中,冷卻後,放入冰箱中凍成塊,即為杏仁豆腐。

  3.用刀將其劃成稜形塊,放入盆中,撒上桂花,放上菠蘿蜜、橘子或其他果點,澆上冷甜湯或果汁,即可食用。

  用法:可作點心吃,適宜於早秋時食用。

  功效:利肺祛痰,止咳平喘。適用於秋天咳嗽伴氣喘的輔助治療。

  貝母甲魚

  原料:甲魚1只,川貝母5克,雞清湯1000克,料酒、鹽、花椒、生薑、蔥各適量。

  製作:

  將甲魚切塊,放入蒸缽中,加入雞湯、川貝母、鹽、料酒、花椒、姜、蔥,上蒸籠蒸1小時即成。

  用法:佐餐,趁熱食。

  功效:滋陰補肺。適用於秋季咳嗽氣喘,低熱,盜汗,以及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患者,也是各種慢性疾病至秋天出現乾燥症狀的滋補品。

  (編輯 郝近大)

  秋涼平補宜芡實

  哈爾濱‧范士忠

  秋季來臨,氣溫轉涼,合理地進補有益健康。秋季進補的原則,既要營養滋補,又要容易消化吸收,所以要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芡實正具備了這一特點。

  芡實,俗名「雞頭米」、「水雞頭」、「雞頭苞」,為睡蓮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的一些沼澤湖泊中均有生長。

  中醫認為,芡實味甘澀,性平,入脾、腎、胃經,具有滋補強壯、補中益氣、固腎澀精、補脾止瀉、益腎止渴、開胃進食、助氣培元的功效。宋代蘇東坡到老年仍身體健壯,才思敏捷,面色紅潤,據其自述,是得益於數十年堅持每日嚼食煮熟的芡實之功。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芡實含有多種氨基酸、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樹脂、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粗纖維、胡蘿蔔素等。其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約占75.4%,而脂肪僅為0.2%,因而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芡實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可補腎澀精,炒芡實可健脾開胃。炒芡實一般中藥店有售,因炒制時,要加麥麩,並需掌握一定的火候,故家庭製作不方便。另外,還有人將芡實炒焦使用,便能補脾止瀉。民間常使用芡實進補:

  1.芡實60克,紅棗15枚,花生30克,加適量紅糖,合成大補湯。有調補脾胃、益氣養生、幫助消化的功效,適用於體虛者,脾胃虛弱的產婦及貧血者。

  2.用生芡實與瘦肉同燉服。對解除神經痛、頭痛、關節痛、腰腿痛等虛症有一定功效。

  3.芡實60克,北芪15克,糯米100克,加水共煮粥。有補腎功效,可治遺精、帶下和多尿等症。

  4.用芡實粉100克,羊脊骨(帶肉)1副煎取汁液,同製成羹。食用時加生薑汁10克,調入五味,空腹分食。對濕痺、腰膝酸痛有效,且能益精氣,強心志,利耳目,強身健體。

  5.生芡實200克,鴨子1只(宰殺後去毛、內臟,洗淨血水,置於砂鍋中)。將芡實裝入鴨腹內,加水武火燒沸後改文火,放入蔥、姜、料酒,燉熬肉熟。食用時加入食鹽、味精,吃肉喝湯。對老年性支氣管炎、哮喘患者有效。

  6.將生芡實、金銀花莖葉、鮮藕各500克,先在鍋內蒸熟,再曬乾,研成粉。每次飯前取10克,用溫開水調成羹服。有減肥美容效果。

  7.生芡實50克,金櫻子20克,粳米100克,加水慢火熬粥食用。適用於老人腎氣虛弱、夜尿多者。

  8.用炒芡實50克,大米100克熬粥,或炒芡實60克,瘦牛肉100克,加調料燉爛。經常食用可強身健骨,聰耳明目。也可將炒芡實1000克研粉備用,服時取50~100克沖服。如果加些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等,療效更好。

  (編輯 王濱生)

  天高氣爽話秋乏

  江西‧劉映芬

  夏去秋來,不少人在這時感到倦怠乏力,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秋乏」。為什麼在秋天會感到倦怠呢?

  從生理的角度來說,「秋乏」產生的原因與夏季氣候環境對人體的影響有關。夏季天氣炎熱,人體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 產生了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如大量出汗將使機體水鹽代謝失調,胃液分泌減少,導致胃腸功能減弱,食慾下降,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新陳代謝加速,從而能量消耗 處於旺盛狀態。加之夏季氣候炎熱,使人難以入眠,人們在夏天因缺乏充足的睡眠和足夠的營養,致使過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時的補充,欠下了一大筆「夏消 債」。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
第3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1) 第4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2)
第5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3) 第6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4)
第7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5) 第8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6)
第9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7) 第10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8)
第11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9) 第1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
第1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 第1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2)
第1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3) 第1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4)
第1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5) 第18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6)
第19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7) 第20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8)
第21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9) 第2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0)
第2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1) 第2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2)
第2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3) 第2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4)
第2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5) 第2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
第29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 第30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2)
第31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3) 第32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4)
第33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5) 第34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6)
第35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7) 第36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8)
第37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9) 第3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0)
第3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 第4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
第4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2) 第4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3)
第4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4) 第4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5)
第45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6) 第46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7)
第47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8) 第48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9)
第4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0) 第5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1)
第5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2) 第5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3)
第5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4) 第5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5)
第5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 第5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
第5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2) 第5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3)
第5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4) 第60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5)
第61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6) 第62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7)
第63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8) 第64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9)
第6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0) 第6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1)
第6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2) 第6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3)
第6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4) 第70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
第71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1) 第72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2)
第73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3) 第74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4)
第75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5) 第76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