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中醫看病之“聞”(1)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承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醫生在聽什麼
  
  “望聞問切”中的“聞”,包括聽聲音和聞氣味。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去醫院看病,都會遇到這種情況,醫生會把聽診器放到你的胸部、背部聽聽,那麼,他到底在聽什麼呢?事實上他聽的內容有很多,主要包括聲音、語言、呼吸、嘔吐、腸鳴和病氣等,醫生是通過這些聲音的異樣來確診病情的。
  
  人體發出聲音,是口、舌、齒、唇、鼻、喉、會厭以及肺等器官協調工作的結果,健康人的聲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發音自然、音調和暢、剛柔相濟。表示人體氣血充盈,發聲器官和髒腑功能正常。其中又因性別、年齡、體質、情緒的不同,在發出的聲音上也存在差異。
  
  比如男性的聲音較粗而低沉,女性的聲音較細而清脆,兒童的聲音尖利,老人的聲音渾厚,瘦弱的人聲音輕細,強壯的人聲音高昂;喜悅時發出的聲音輕快而舒暢;發怒時聲音嚴厲而重,悲哀時聲音淒慘而斷續,畏懼時聲音輕微而顫抖,喜愛時聲音溫柔而和緩等。
  
  1杄聲音
  
  正常的聲音自然、音調和諧、語言表達清楚。
  
  病變聲音
  
  (1)嘶啞:包括聲嘶和失音,聲嘶是嗓子干澀發音困難,失音是完全不能發音。多因外感風寒或風熱、寒熱相交傷肺所致。
  
  (2)鼾聲:如昏睡不醒、鼾聲不斷,多因神志昏迷、氣道不利及睡姿不當所致。多見熱入心包或中風入髒之危證。
  
  (3)呻吟:身有痛處或脹滿時,口中發出哼哼聲。多為頭痛、胸痛、腹痛、齒痛。
  
  (4)噴嚏:噴嚏是由肺氣上沖所致,外感風寒多見此證。外邪入表日久不愈,忽有噴嚏者,為病愈之兆。
  
  (5)驚呼:突然發出驚呼聲,多為劇痛或驚恐所致。
  
  (6)呵欠:張口吸氣,微有響聲,多為體虛陰盛陽衰之故。
  
  2杄語言
  
  心主神明,心病則語言錯亂。
  
  (1)語言蹇澀:說話不流利、含糊不清、緩慢、詞不達意,多見於中風後遺症或熱病後期。
  
  (2)譫語:神志不清、語無倫次,多為實證。
  
  (3)鄭聲:神志不清、語言重復、語言不連續、聲音低弱,多為虛證。
  
  (4)獨語:自言自語、喃喃不休,多見於急性熱病,或老年人久病心血虧虛。
  
  (5)錯語:病人語言顛倒、錯亂,自知說錯不能自主,多為心氣不足或痰濁、瘀血、氣滯阻礙心竅所致。
  
  (6)狂言:聲嘶力竭、語言快、聲音高、罵人或狂言,多見於痰火擾心的狂症。
  
  3杄呼吸
  
  呼吸與肺腎等髒器有關,通過呼吸變化可推測髒腑的虛實。
  
  (1)喘:呼吸困難,短促急迫,甚者不能平臥。喘分虛實。實喘發作急,一般為形體壯實,脈實有力,多屬肺有實熱,痰飲內停。虛喘發病緩慢,吸少呼多,一般為形體虛弱者脈虛無力,屬肺腎虛損或心陰氣虛。
  
  (2)哮:呼吸急促伴有喘,喉中痰鳴似哨聲,反復發作。多因痰飲又外感風寒所致。久居寒濕地區,或食過多酸鹹生冷也可誘發哮。臨床上哮與喘常同時出現。
  
  (3)短氣:呼吸氣急而短、氣短而渴、四肢關節痛屬實證;氣短無力、小便不利,則屬虛證。
  
  4杄咳嗽
  
  咳嗽發生與肺髒關系密切。
  
  (1)咳聲重濁:痰色清白,鼻塞不通,多因外感風寒。
  
  (2)咳有痰聲:痰多易咳出,多為寒咳,因痰濕阻肺,肺失宣降。
  
  (3)咳聲如犬吠:聲如犬吠伴有音啞,多為白喉症。因肺腎陰虛,疫毒攻喉。
【書籍目錄】
第1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1) 第2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2)
第3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1) 第4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2)
第5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3) 第6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4)
第7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5) 第8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6)
第9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7) 第10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8)
第11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1) 第12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2)
第13頁:中醫看病之“望”(1) 第14頁:中醫看病之“望”(2)
第15頁:中醫看病之“望”(3) 第16頁:中醫看病之“望”(4)
第17頁:中醫看病之“望”(5) 第18頁:中醫看病之“聞”(1)
第19頁:中醫看病之“聞”(2) 第20頁:中醫看病之“聞”(3)
第21頁:中醫看病之“問”(1) 第22頁:中醫看病之“問”(2)
第23頁:中醫看病之“問”(3) 第24頁:中醫看病之“切”
第25頁:中醫按摩(1) 第26頁:中醫按摩(2)
第27頁:中醫按摩(3) 第28頁:中醫針灸(1)
第29頁:中醫針灸(2) 第30頁:中醫刮痧(1)
第31頁:中醫刮痧(2) 第32頁:中醫拔罐(1)
第33頁:中醫拔罐(2) 第34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1)
第35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