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有病不要亂求醫:長命百歲的絕世真經  作者:孫恩棣

有病不要亂求醫:長命百歲的絕世真經  作者:孫恩棣

第一部份:見微知著

[日期:2016-05-26] 來源:  作者:孫恩棣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章見微知著——你應該讀懂的健康信號
  
  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於外者,斯以知其內。蓋有諸內者形諸外。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病”存於五髒六腑,“症”現於四肢五官。
  
  人體內部的疾病,在體表都存在著對應的症狀,一個好的醫生並不一定需要仰賴太多的儀器,就能從患者的各種細微症狀中讀出健康狀況。
  
  中醫在幾千年實踐中都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診病的過程中,如果能兼聽中醫和西醫的觀點,對病人來說,不會有什麼壞處。
  
  18
  
  中醫診斷能夠“見微知著”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一位在外地的朋友打電話過來說,一天晚上,她的右眼突然失明,幾分鍾後,視力恢復正常。第二天去醫院檢查,視網膜正常,其他身體指標也正常。又去了其他醫院,依然沒有查出個所以然來。
  
  我告訴她,從中醫的角度,這很可能是血氣不足引起的,是中風的最早信號。從西醫的角度講,可能是因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一過性黑”。
  
  朋友又根據我提供的一些線索,在網絡上查詢資料,印證了我的猜想。我這位朋友,剛剛30歲出頭,由於是公司骨干,經常加班,加之飲食不注意,導致身體機能降低。
  
  朋友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了感謝和佩服,又表示自己以後會“努力加餐飯”,因為自己長期以來都沒有正經吃飯。
  
  中醫在實踐中,總結出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診斷經驗,這些是非常值得發揚光大的。著名畫家范曾在《藝術人生》中曾回憶起這樣一件事:
  
  范曾年輕時,練習繪畫技法非常的刻苦,經常是“三毛錢作一日三餐之資”。
  
  有一天,范曾去拜訪蔣兆和先生。
  
  蔣兆和的夫人蕭瓊對他說:“你身體消瘦,面色蒼白,十指無色,一定有大病在身。”
  
  蕭瓊是名醫蕭龍友之女,她的判斷使范曾一驚。
  
  那個時代的人,普遍相信人定勝天,意志力能排除一切。於是,范曾每天清晨五點起床下樓跑步,希望通過加強鍛煉的方式祛病。
  
  一天正跑著,范曾忽然覺得天旋地轉,眼中閃晃金星,知道不妙,連忙抱著道旁一棵小樹,過了大概十多分鍾,才漸漸恢復正常。
  
  一向諱疾忌醫的范曾,終於不得不到北京醫院檢查,化驗結果一出來已是病危,血色素為5.6克,不及常人之半,惡性貧血,必須立即住院。名醫會診之後,確定為結腸息肉……
  
  中醫診斷,靠的是望聞問切。
  
  西醫診斷,靠的是先進的設備,細致的化驗,精准的數據。
  
  一個西瓜,不切開,如何判斷它甜不甜?
  
  你可以用注射器抽取一些瓜瓤,到實驗室化驗出其所含糖量的數據。
  
  你也可以用手拍拍,用耳聽聽,然後根據瓜皮、瓜蒂的顏色,得出這個瓜是否值得買的結論。
  
  當然,人命關天,不比買瓜。但在臨床診斷中,如果能中西醫結合,就能為找到病因提供一種思路,從而爭取到最佳治療時機。
  
  中醫主旨在治病
  
  中醫認為:病就是病,症就是症,有著明確的區分。
  
  比如糖尿病——這是西醫的叫法,在中醫裡,它被劃歸到消渴症類。
  
  糖尿病人,最大的感覺就是累;還有通常大家都知道的“三多一少”——多喝、多吃、多尿,體重減少。這些都只是糖尿病的一個表面現象,糖尿病對人體造成的所有危害都通過並發症體現出來。糖尿病的這些外在表現,中醫稱為症。
  
  偶爾的血糖異常或者血糖高,可能是由於很多的原因,並不一定是糖尿病。血糖高,只是糖尿病的一個表征,並不是本質。
  
   糖尿病的本質是什麼,是胰腺所分泌的胰島素數量或者質量不足導致的血糖偏高。根本還是要歸結到胰腺的功能上去,如果胰腺沒有問題,而開始進行藥物治療和 打胰島素,就會“用進廢退”,本來能夠工作的器官機能被迫停止,那時就變成真的糖尿病了。這個問題,在發達國家已經被廣泛關注,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一般是 盡量不使用胰島素治療的。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早是用來批評中醫裡的庸醫而不是用來諷刺西醫的。畢竟,在中醫中,“上工”是少數。
  
  我曾看到,一些地方的省會城市,滿大街都是手術根治過敏性鼻炎的廣告。這些西方發達國家早已檢討的治療方案,在中國的一些地方正“發揚光大”著。
  
  庸醫常見邏輯是:不舒服就等於生病了。
  
  於是乎,發燒就給退燒藥,流鼻水就開抗過敏藥;咳嗽就給止咳藥。表面上,症狀緩解或消失了,患者被治愈了,其實病根還在患者體內,貽害無窮。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髒六腑
  
  對於病與症的關系,可以概括為:“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髒六腑。”換句話說,症只是病的表現形式。
  
  常有這樣的藥品廣告:某中藥可治腰腿痛、坐骨神經痛、四肢麻木等。這樣的廣告只能讓人懷疑,這廣告病症不分。腰腿痛、坐骨神經痛、四肢麻木可能都是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這個病引起的,也可能是那個病引起的。無論什麼病都用相同的藥,又怎麼能保證得了療效呢?
  
  比如,膽經疼痛很可能是肺的問題壓制了膽的功能,有時肺熱特別嚴重,就會造成膽經疼痛。這時只要在手部外側肺經的尺澤穴壓住不動一分鍾,洩除了肺熱,疼痛立即消失,真是手到病除。
  
  尺澤
  
   一個經驗豐富的中醫,往往能夠從患者四肢五官的症狀讀出他在五髒六腑裡的病。例如肺結核病人的症狀易反映在臉上(發熱、臉色發紅),肝病病人的症狀易反 映在皮膚上(發黃),骨質增生在腰部則反映在腿上(下肢酸痛),頸椎的增生則反映在肩至手指的整個上肢肌肉裡的神經痛。治療時“對症下藥”,不如“對病下 藥”來得有長效。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會,腿的外側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發麻或疼痛。通常這會被診斷為神經受壓迫所致的“坐骨神經痛”。但如果按照中醫的觀點來看,痛的部位屬於膽經。再進一步推理,是因為常年肺熱引起的。這是因為,按照五行理論來說,肺屬金,膽屬木,金克木。
  
  人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肺經的問題影響了膽經,膽經的故障導致了大腿的麻或痛。
  
  指甲是健康的晴雨表
  
  不少人有這樣的“常識”:指甲上有小白點是代表睡眠不好了;手心上拇指那片區域發青可能是腸胃不好。了解一些類似知識,就容易讀懂身體病變的前兆,也就學會了一種最為簡易的健康自測方法。
【書籍目錄】
第1頁:序言 健康要有“大局觀” 第2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
第3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1) 第4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2)
第5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3) 第6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4)
第7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 第8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1)
第9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2) 第10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3)
第11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 第12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1)
第13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2) 第14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
第15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1) 第16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2)
第17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3) 第18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
第19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1) 第20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2)
第21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 第22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1)
第23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2) 第24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3)
第25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4) 第26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5)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