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有病不要亂求醫:長命百歲的絕世真經  作者:孫恩棣

有病不要亂求醫:長命百歲的絕世真經  作者:孫恩棣

第二部份:六邪致病(3)

[日期:2016-05-26] 來源:  作者:孫恩棣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中醫認為,風濕的治療需要因人而異、辨證施治,講究從整體方面進行調節以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在治療時,中醫重視人體 的正氣即本身的抗病防病能力。中藥本身不是激素或免疫抑制劑,但大量的臨床報道和實踐證實,通過補腎或健脾等扶正治法,可以調動機體促進自身增加激素、細 胞因子的分泌,發揮其治療效應。尤其是組成中藥復方後可以針對不同的證候類型,發揮相應的雙向調節作用,使偏亢的免疫反應得以平息,使不足的免疫功能得到 恢復。
  
  在治療上,中醫的流派甚多,方法各異,但總體原則是相似的,均為:祛風、散寒、除濕、清熱以及舒經通絡。
  
   一般來說,“行痺”以祛風為主,兼用散寒除濕,佐以養血;“痛痺”以溫經散寒為主,兼以祛風除濕;“著痺”以除濕為主,兼用祛風散寒,佐以健脾;“熱 痺”以清熱為主,兼用祛風除濕;如果痺症日久,則應根據正氣虧損的不同而加用益氣養血、補養肝腎的成分,在“扶正”與“祛邪”的同時,做到標本兼顧。
  
  中藥雖見效慢,但安全性高,副作用也相對較小。用中藥治療風濕一定要長期堅持。
  
  燥邪傷人
  
  燥邪是中醫學上對一類外界環境致病因素的稱呼,為六淫之一。與濕邪相反,現代醫學認為,燥邪是由於空氣濕度過低引起的。
  
  有句成語叫“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秋季燥氣主令,燥邪傷人多見於氣候干燥的秋季,故又稱秋燥。干燥的空氣影響人體的皮膚和呼吸道黏膜的濕度,使皮膚干燥,肺功能受損,組織供氧不足,從而容易發生干燥或炎症。
  
  燥邪可導致干咳、咽痛、口干鼻燥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引起氣管炎或支氣管炎,出現“燥咳”。
  
  燥邪又分為溫燥和涼燥兩類:溫燥屬陽邪,可見偏熱症狀;涼燥屬陰邪,可見偏寒症狀。
  
  症狀對策
  
  溫燥心裡感覺煩熱、口渴、身熱頭痛、干咳無痰、咽喉干痛、鼻干唇燥等多吃水果和湯水
  
  涼燥感覺寒涼、身熱頭痛、惡寒無汗、流涕、唇燥咽干、舌苔薄白而干等喝姜糖水,以除寒氣
  
   溫燥和涼燥主要是由於秋天氣候有偏寒或偏熱的不同變化所產生。在西醫看來,溫燥的主要成因是空氣干燥時,革蘭氏陽性菌和流感病毒容易繁殖。因此,當空氣 干燥,氣溫較高時,人體容易感染革蘭氏陽性菌,機體出現非特異性免疫反應,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細胞增多,而出現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干咳、咽喉腫痛的症 狀。溫燥症狀中的少汗、痰黏量少或帶血、皮膚及鼻咽干燥、口渴是身體輕度脫水所致,心煩和舌邊尖紅是交感腎上腺系統功能活躍的表現。
  
  涼燥的成因也與空氣干燥有關,當周圍氣溫較低時,人體容易感染流感病毒,機體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血液中的淋巴細胞增多,而出現發熱、惡寒、頭痛、咳嗽等症狀。涼燥引起的無汗、口干咽燥、皮膚干燥、少痰或無痰也大多與身體輕度脫水有關。
  
  在外的燥邪如果不解,就會向裡傳變,而形成內燥,症狀可見大便秘結、口渴、皮膚干燥、肌肉消瘦、舌燥無津、脈細澀等。
  
  “上火”是什麼
  
  一個中國人,沒有聽說過“上火”這個詞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嘴裡長了小泡、潰瘍,牙齒疼痛、出血,咽喉干痛……這說明你“上火”了。
  
  一些人會將“上火”等同於西醫的“發炎”,這並不完全准確。西醫的“發炎”,實質就是病原微生物導致的“感染”,其主要的臨床病理表現為紅、腫、熱、痛。應該說,上火的某些症狀和發炎相似,但又有區別。
  
  例如口腔“上火”症狀,在西醫看來,有的可能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2導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維生素C導致的牙齦、黏膜出血,更常見的可能是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如由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炎、口腔潰瘍。有的還可能與新陳代謝、內分泌變化有關。
  
  “上火”和西醫的“應激性疾病”也有交集,比如熬夜、著急、身體透支,都會引起“上火”。
  
  “上火”並非純粹的中醫概念,只是一種民間口語,所指症狀較為廣泛。“上火”在所對應的中醫概念尚且比較籠統,所以,在現代西醫中更難找到具體的對應稱呼。
  
  ◆“火”從哪裡來
  
  “火”是中醫“六邪”致病理論中的一種病因。
  
  “火”,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是自身引發的,還是外界因素導致的?中醫認為,“火”大部分還是由內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種誘因。
  
  其實,人體裡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沒有“火”,那麼生命也就停止了,“火”也就是所謂的生命之火。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火則生,無火則死。
  
  健康的人體是陰陽平衡的,火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但是,如果陰陽失衡,比如火過亢,人就會不舒服,會出現很多紅、腫、熱、痛、煩等具體表現。
  
  對人體來說,適度的火的存在是必需的,當“火”超過了正常范圍,就成為“火邪”,就是致病之火。
  
  “熱”與“火”相類,二者只是程度上的差異。“熱是火之源,火為熱之漸”。中醫認為“火邪”比“熱邪”在致病能力及臨床表現上更為嚴重。
  
  “火”分為內火和外火。
  
  外火最典型的表現是什麼?最常見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在溫度過高、缺水、悶熱的環境下時間過長,然後體溫升高。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外感火熱症。
  
  一般來說內生的火熱情況比外感火熱多。比如現在人生活壓力變大、經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經常吃燒烤等,內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多得多。
  
  如咽喉干燥、口腔潰瘍的“上火”,除外感熱邪可引發外,更多的是“內火”所致,而且有多種不同的性質,如肺陰不足,陰虛火旺;或肝氣郁結,肝火上擾等。病根不同,治法當然各異。
  
  一般地說,從外界感染的“上火”比較容易治療。從內而生的“上火”,其發病機理復雜、症狀雜亂、證型較多,治療上較為困難。
  
  ◆怕“上火”就要喝涼茶嗎
  
  “怕上火,喝涼茶!”類似這種廣告,從宣傳效果來講,非常成功;從醫學角度講,是大錯特錯的。
  
  在中醫看來,與“火”有關的疾病多達數十種,按髒腑分有肝火、胃火、腎火等;按八綱分又有表火、內火、虛火、實火等。
  
  症狀對策
  
  實火牙齦疼痛、喉痛、口腔內生瘡、口渴欲飲、內熱、大便干結等清熱瀉火
  
  虛火燥熱、盜汗、口熱干燥不欲飲、心煩、失眠、耳鳴、頭暈等養陰清熱
  
  不同的火熱病證在治療方法上也各有差異。
  
  涼茶從功效上分為兩派。一派是“洩陽派”,特點是“霸道”、“苦寒”,適合“實火”患者飲用,以王老吉涼茶為代表;另一派是“養陰派”,特點是“性溫”、“滋陰”,適合“虛火”患者飲用,以白雲山涼茶為代表。
  
  以王老吉為代表的涼茶的主要成分為金銀花、夏枯草、杭菊花等;雙黃連是金銀花、川黃連、枯黃芩。這些成分多是苦寒之藥。
  
  如果是陰虛所致的虛火,過度使用寒涼之物會傷陽,陽損及陰,則加重陰虛火旺。如此周而復始,各種怪病便會紛至沓來。
  
  臨床上,有因服用夏枯草導致過敏,出現皮膚瘙癢、丘疹,甚至因過敏性休克而昏倒的病例。也有兒童因服用含蒼耳子、夏枯草和雞內金的中草藥3個月導致急性重症肝炎而死亡的病例。
  
  涼茶含有藥物,會有副作用。不分青紅皂白,感覺上火了就去喝涼茶,並不能達到去火的效果。
  
   所以,不管是不是“上火”,當需要使用“清熱瀉火”類中藥的時候,最好能夠找專業的中醫咨詢:是不是真的有“火”?有火的話是“實火”還是“虛火”?需 要去“火”的話,去“火”藥該吃哪種?吃到什麼時候為止?是“虛火”的話怎麼樣用中藥攻補兼施?這些都需要專業的中醫給出醫囑。
【書籍目錄】
第1頁:序言 健康要有“大局觀” 第2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
第3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1) 第4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2)
第5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3) 第6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4)
第7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 第8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1)
第9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2) 第10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3)
第11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 第12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1)
第13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2) 第14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
第15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1) 第16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2)
第17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3) 第18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
第19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1) 第20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2)
第21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 第22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1)
第23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2) 第24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3)
第25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4) 第26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5)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