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有病不要亂求醫:長命百歲的絕世真經  作者:孫恩棣

有病不要亂求醫:長命百歲的絕世真經  作者:孫恩棣

第二部份:六邪致病(2)

[日期:2016-05-26] 來源:  作者:孫恩棣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中醫認為,水濕之邪侵入人體的途徑大致有三條:
  
  ‧通過呼吸由口鼻進入人體,先影響人體的上焦,進而影響到中、下焦。
  
  ‧通過肌肉皮膚滲透進入人體,先暫留於肌表關節,進而阻礙經絡,最終深入髒腑。
  
  ‧濕邪中傷脾胃。人體脾胃受“濕邪”的影響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梅雨季節會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症狀,還常伴有精神委靡、嗜睡、身體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膩或黃膩等,中醫叫做“濕邪中阻”。
  
  ◆濕邪,與病菌有關
  
  在西醫臨床中,由柯薩奇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肝炎病毒、痢疾桿菌、沙門氏桿菌、布氏桿菌、真菌、阿米巴原蟲、瘧原蟲、絲蟲、疥蟲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在中醫看來,多為濕病。
  
  所以,濕邪還包含在一定濕度中才能繁殖的微生物。
  
  濕度、溫度等自然條件是生物病原體繁殖、傳播、流行的必要條件。
  
  微生物缺乏適當的濕度,就不能生存。如淋球菌、霍亂弧菌、腦膜炎雙球菌、梅毒螺旋體等。而當相對濕度由40%~60%升高至70%~80%時,病毒的存活率明顯增加,真菌生長環境的相對濕度需要大於75%,而霉菌在高濕的環境中異常活躍。
  
  ◆西方對濕邪的研究
  
  水濕之邪對人體的影響,西方國家也有研究。
  
   美國一家科研機構曾對5個州從事11種主要工業生產的1500名雇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相對濕度高於80%時,工業意外事故增加了1/3。另一項研究 指出,當濕度隨溫度上升而增高時,人會缺乏自控力,煩躁不安,打字員的出錯率增加,在相對濕度高的4~9月,犯罪率也升高。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單純的水濕之邪不僅可以影響人體氣血津液的循行,髒腑功能活動的強弱,還可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
  
  中醫的風濕與西醫的風濕病是一個意思嗎
  
  風濕是一種常見病。中醫所講的風濕,並不完全等同於現代醫學的風濕及類風濕關節炎,范疇更廣。中醫和西醫對“風濕”的定義和理解不一樣,治療理念也不一樣。
  
  ◆中醫對風濕的定義
  
  風濕之名,首見於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病者一身盡痛,日晡所劇者,名風濕。”
  
   《黃帝內經》中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中醫的風濕,指風、濕、寒三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症。說明了氣候變化無常,冷熱交錯,或居處潮 濕、寒冷或涉水、冒雨等風寒濕邪氣,乘機體抵抗力低時侵入人體,注於經絡,留於關節,使氣血痺阻而為痺證。症見頭痛、發熱、微汗、惡風、身重、小便不利、 骨節酸痛、不能屈伸等。
  
  因為這種痺症大多因受風、寒、濕影響而累及關節而引起疼痛,所以風濕一詞沿用至今。
  
  但是由於各人體質不同,病邪各有偏盛,因而《黃帝內經》中又說:“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如風寒濕痺日久不愈,病邪郁久化熱,或感受風熱之邪,或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感邪之後易從火化而使關節紅腫熱痛,形成熱痺。
  
  中醫還認為,風濕如果長久不去,則可以引起其他髒腑發生病變。《黃帝內經》雲:“病久而不去者,內捨於其合也。”這就是說外邪滯留機體,日積月累,由經絡而病及髒腑,可產生相應的髒腑痺的證候。其中以心悸、氣短、胸痛的心痺較為常見。
  
  綜上所述,中醫中的“風濕”所包含的內容較多,當人們的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皮膚等部位出現了疼痛、酸痺、麻木、腫脹、僵直、變形、活動受限甚至累及髒腑時,都能夠稱其為痺證、風濕痺病。
  
  也就是說,中醫將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等,都作為“痺病”,因其感邪不同,而分為風痺、寒痺、濕痺、風濕痺等,並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病因辨證施治。
  
  ◆西醫對風濕的定義
  
  西醫對風濕病的認識,主要用來描述周身酸痛或疼痛的一類疾病。後來,隨著醫學的發展,風濕性疾病的范圍也不斷擴充,命名與分類不斷變化,逐漸概括成為特指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風濕熱,該病是由鏈球菌感染所致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主要累及關節、心髒。
  
   而現代西醫中的風濕病概念,范圍更廣,從臨床角度出發,凡表現為:起病或急或慢,關節疼痛,局部腫脹、麻木、屈伸不利,部分患者可致骨關節破壞,肌肉萎 縮,運動功能障礙等,不論病因如何,全部列入風濕病范疇。它所涉及的范圍幾乎包括所有影響到骨關節及其軟組織等的一大類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 炎、頸椎病、強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骨質疏松症、痛風、坐骨神經痛等。
  
  西醫認為,風濕病的病因常為感染、代謝、退化、內分泌因素、免疫原因、地理環境及遺傳因素等,具有復雜的多樣性。
  
  風濕病是致殘的主要疾病,它嚴重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因此,應高度重視,盡早醫治,保持健康的身體。
  
  ◆什麼是類風濕
  
   類風濕即類風濕關節炎。西醫認為,類風濕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 身免疫炎性疾病。類風濕以關節腔滑膜炎症、滲液、細胞增殖、肉芽腫形成、軟骨及骨組織的破壞,為常見的初期表現,直至最後導致關節強直及功能的障礙。
  
  在中醫診斷中,類風濕關節炎屬痺證范疇,因其以遍歷關節腫脹疼痛,纏綿難愈為特點,故又有“白虎風”、“歷節”、“鶴膝風”、“骨痺”、“痺”、“頑痺”之稱。中醫認為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與內髒虧虛、稟賦不足、外邪侵襲等因素有關,其內因是脾胃肝腎氣血
  
  陰陽不足,衛外不固;而外因為風寒濕熱之邪侵襲人體。發病機制與關節、肌肉、經絡痺阻、氣血運行不暢有關,以邪氣痺阻、痰瘀互結、寒熱錯雜、正虛邪實、本虛標實為特征,瘀血貫穿於疾病的始末。
  
  ◆西醫對風濕的治療
  
  西醫對風濕的研究、分類相當詳細,而且風濕病本身就是以西醫標准命名的疾病,診治標准也是由西醫制定的,因此西醫在診斷和治療上針對性較強。
  
  在治療上,西醫基本采用的是改善症狀的藥物,目的是改善症狀,延緩病情的進展。
  
   用來改善風濕症狀的藥物主要是非甾體類藥物,包括:消炎痛、布洛芬、㎥普生、芬必得等,服藥後短時間內可取得抗炎、消腫、解熱、止痛之效;當病情處於急 性期時,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特別是在合並心腦等重要髒器病變時,腎上腺皮質激素能迅速抑制免疫系統的反應以緩解病情。在病情緩解後,激素即應逐漸減 量,如減量過快會引起病情重新快速加重。西醫常用的藥物有:青霉胺、金制劑、雷公籐和免疫抑制劑,可根據不同病種、個體差異及病情程度進行個體化治療和緩 解症狀。
  
  西藥治療起效快,能迅速緩解病情,但其不足之處是存在著許多毒副作用。
  
  ◆中醫對風濕的治療
  
  中醫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對痺證的病因、症狀、分類及治療等方面進行了精辟的論述,以後經過歷代醫家從臨床實踐中不斷發展和補充,逐步形成了系統的理論,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
【書籍目錄】
第1頁:序言 健康要有“大局觀” 第2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
第3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1) 第4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2)
第5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3) 第6頁:第一部份: 有“病”不一定是壞事(4)
第7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 第8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1)
第9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2) 第10頁:第一部份:見微知著(3)
第11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 第12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1)
第13頁:第一部份:中醫王道,西醫霸道(2) 第14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
第15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1) 第16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2)
第17頁:第二部份:六邪致病(3) 第18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
第19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1) 第20頁:第二部份:內傷七情(2)
第21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 第22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1)
第23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2) 第24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3)
第25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4) 第26頁:第二部份:以夢探病(5)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