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2)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超越孤獨
  
  貝爾太太是一位有錢的貴婦人,她在亞特蘭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園。美麗的花園吸引了許多遊客,他們毫無顧忌地跑到貝爾太太的花園裡遊玩。
  
   年輕人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翩然起舞,小孩子扎進花叢中捕捉蝴蝶,老人在池塘邊垂釣,甚至有人在花園中支起了帳篷,打算在此度過一個浪漫的盛夏之夜。貝爾 太太站在窗前,看著這群快樂得忘乎所以的人們,看著他們在屬於她的園子裡盡情玩耍,越看越生氣,於是就叫僕人在門外掛起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私人花園,未 經允許,請勿入內。可是這一點也不管用,人們還是成群結隊地走進花園遊玩。貝爾太太只好讓她的僕人前去阻攔,結果發生爭執,有人竟拆走了花園的籬笆牆。
  
   貝爾太太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她讓僕人把園門外的那塊牌子取下來,換上了一塊新牌子,寫著:歡迎你們來此遊玩,為了安全起見,本園的主人特別提醒大 家,花園的草叢中有一種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傷,請在半小時內採取緊急救治措施,否則性命難保。友情提示:離此地最近的一家醫院在威爾鎮,驅車大約 50分鐘。
  
  這個主意太好了,那些貪玩的遊客看了牌子後,再也不肯踏入這座美麗的花園半步。
  
  幾年過去了,有人再往貝爾太太的花園去,發現那裡因為太空曠,走動的人太少而真的雜草叢生,毒蛇橫行。孤獨、寂寞的貝爾太太獨守著她的大花園,默默地看著遠方的日出日落,偶爾也會懷念那些曾經在園子裡留下歡笑的人群。
  
   孤獨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心理體驗,它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以何種方式去對待它。要戰勝孤獨,就要學會為別人著想,只要花一些時間和精力關心、關注別人, 相信你會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體驗到一種自我價值感,而不是孤獨感。「溫暖別人的火,也會溫暖自己。」不是嗎?不要像故事中的貝爾太太一樣,趕走向你奔跑而 來的快樂,把自己關在荒蕪的世界裡。
  
  要從根本上超越孤獨,需要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一個有所追求、內心有愛的人,孤獨是無法接近的。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就會多一些寬容與豁達,就會慢慢擁有一個淡定的心態,就會戰勝孤獨、超越孤獨。
  
  剷除抱怨的心理
  
  不要讓抱怨成為習慣
  
   有專家認為,假如一個人的性格裡有「消極情感」的傾向,就容易產生抱怨。抱怨心理的產生與完美主義個性不無關係,另外還有30%左右愛抱怨的人和遺傳因 子有關。愛抱怨的人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他們很少反省自己的責任,大多數情況將原因歸咎於外部或他人。抱怨較嚴重,就可能陷入病態。此外,喜歡抱怨的人 還會受到更多的不良身體症狀的困擾,比如焦慮、失眠等。
  
  賽利格曼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一天,他與五歲的女兒尼奇在園子裡播種。 賽利格曼雖然寫過大量的兒童著作,但實際生活中與孩子並不太親密。他很忙,只想快點把活兒幹完。小女兒卻興致很高,開心得手舞足蹈,竟將種子拋向天空。賽 利格曼叫她別亂來,女兒卻跑過來對他說:「爸爸,你還記得我五歲生日嗎?從三歲到五歲我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當我長到五歲時,我決定 不再抱怨了,這是我從來沒做過的最困難的決定。如果我不抱怨了,你可不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悶悶不樂呢?」聽到女兒的話,賽利格曼的內心突然產生了閃電 般的震動。他認識到,是女兒尼奇自己矯正了自己的抱怨。這一天徹底改變了賽利格曼。他過去的50年都生活在陰暗的情緒中,而從那天開始,他決定讓心靈充滿 陽光、讓積極情緒佔據心靈的主導。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1)
第3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2) 第4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3)
第5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1) 第6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2)
第7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3) 第8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4)
第9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5) 第10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6)
第11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7) 第12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1)
第13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2) 第14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3)
第15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4) 第16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5)
第17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6) 第18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1)
第19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2) 第20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3)
第21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4) 第22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1)
第23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2) 第24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3)
第25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4) 第26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5)
第27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6) 第28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1)
第29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2) 第30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3)
第31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4) 第32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5)
第33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6) 第34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1)
第35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2) 第36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3)
第37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4) 第38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5)
第39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6) 第40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7)
第41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8) 第42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1)
第43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2) 第44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3)
第45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4) 第46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5)
第47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1) 第48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49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50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3)
第51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4) 第52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1)
第53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2) 第54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3)
第55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4) 第56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5)
第57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6) 第58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1)
第59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2) 第60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3)
第61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4) 第62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1)
第63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2) 第64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3)
第65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1) 第66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2)
第67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3) 第68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1)
第69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2) 第70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3)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