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裡,幸福一生 作者:才永發

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3)

[日期:2016-05-25]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人有諸多需求,如生理需求、物質需求、精神需求、社會需求等等。需求是人的行為的原始推動力,人的許多行為就是為了滿 足自身不同層次的需求。同時,需求又受到社會規範、道德倫理、法律法令的制約,不顧社會歷史條件的要求和客觀現實條件的限制,一味想滿足自己的各種私慾的 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之心隱藏在個人的需求結構之中,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活動。正因為自私心理潛藏較深,所以它的存在與表現常常不為個人所意 識。有自私行為的人並非能夠及時意識到他正在幹一件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佔別人利益時往往還會心安理得。所以,自私可以被我們看作是一種病態社會心理。 有的人因自私行為而引起公憤,但一時又無法改變這種習慣,為了逃避輿論譴責和社會懲罰,他們便常常口唱高調,故作姿態,將內心自私的本性隱藏於謊言和假象 之中。自私是一種羞於見人的病態行為,由於自私的人常常會以各種手段掩飾自己,因而自私又具有隱秘性。
  
  目前,由於社會制約機制尚不健全,某些自私自利的人確實從中撈到了某些好處,使得自私之風更加盛行不衰。不可否認,自私會導致極端的個人主義,衍生各種社會醜惡現象,它使得社會風氣敗壞,成為違法亂紀的根源。
  
  學會給予,把自私踩在腳下
  
  印度有這樣一句古諺:贈人玫瑰之手,經久猶有餘香。給予是一種利己行為,在付出的同時,也將收穫一份助人後的快樂。給予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不僅能讓接受者走出困境,也能使給予者獲得心靈上的洗禮。
  
  巴勒斯坦有兩個海,一個是淡水,名為伽裡裡海,裡面有魚兒歡快地暢遊。從山脈流下來的約旦河帶著飛濺的浪花,成就了這個海。它在陽光下歌唱,人們在周圍蓋房子,鳥兒在茂密的枝葉間築巢,每種生物都因它而幸福。
  
  約旦河向南流入另一個海。這裡沒有魚兒的歡躍,沒有樹葉,沒有鳥兒的歌唱,也沒有兒童的歡笑。除非事情緊急,旅行者總是選擇別的路徑。這裡水面空氣凝重,沒有哪種動物願意在此飲水。
  
  這兩個海彼此相鄰,何以如此不同?不是因為約旦河,它將同樣的淡水注入。不是因為土壤,也不是因為周邊的國家。區別在於:伽裡裡海接受約旦河,但決不把持不放,每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與給予同在。
  
  另一個海則精明得厲害,它吝嗇地收藏每一筆收入,決不向慷慨的衝動讓步,每一滴水它都只進不出。
  
  伽裡裡海樂善好施,生氣勃勃。另外那個則從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兩個海,世上有兩種人。
  
  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樂善好施,一種自私自利,你是哪一種?
  
   學會給予吧!給予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給予成功以清醒,給予失敗以冷靜;給予孤獨以思考,給予冷漠以熱情;給予朋友以真誠,給予愛人以信任;給予 強者以尊重,給予弱者以謙和……學會給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耶穌基督說:給予,是快樂。美國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說到自己快樂的訣竅,也這樣說:「我發現 生活很令人興奮,特別是你為他人而生活」。學會給予,將自私踩在腳下,生活才會更精彩,生命才會更有意義。
  
  人生需要寬容
  
   寬容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一種零風險高回報的善念。人生如果沒有寬容,睚眥必報,必定樹敵過多,處處受阻。假如你斤斤計較,對方就會耿耿於懷;假如你 絕不放過,對方就會永無饒恕。寬容是理解並接受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行為,是對他人的錯誤不計較,是對傷害自己的行為不縈懷。世界因為有了寬容才五彩繽紛, 失敗因為有了寬容才走向成功,人生因為有了寬容才遠離抱怨。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1)
第3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2) 第4頁:第一部份:養身先養心(3)
第5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1) 第6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2)
第7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3) 第8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4)
第9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5) 第10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6)
第11頁:第一部份:身體各部分與情緒的密切關係(7) 第12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1)
第13頁:第一部份: 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2) 第14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3)
第15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4) 第16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5)
第17頁:第一部份:撥開心靈迷惘的雲霧(6) 第18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1)
第19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2) 第20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3)
第21頁:第二部份:駕馭情緒的上下起伏(4) 第22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1)
第23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的心理缺陷(2) 第24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3)
第25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4) 第26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5)
第27頁:第二部份:修補人格理缺陷(6) 第28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1)
第29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2) 第30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3)
第31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4) 第32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5)
第33頁:第二部份:突破意志的心理障礙(6) 第34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1)
第35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2) 第36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3)
第37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4) 第38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5)
第39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6) 第40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7)
第41頁:第二部份:走出不良行為的心理桎梏(8) 第42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1)
第43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2) 第44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3)
第45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4) 第46頁:第三部份:搬走工作壓力的重石(5)
第47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1) 第48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49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2) 第50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3)
第51頁:第三部份: 掀掉家庭壓力的牢籠(4) 第52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1)
第53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2) 第54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3)
第55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4) 第56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5)
第57頁:第三部份:大膽地與人交往(6) 第58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1)
第59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2) 第60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3)
第61頁:第四部份:健康理智地追求「性福」(4) 第62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1)
第63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2) 第64頁:第四部份:正確認識老年的到來(3)
第65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1) 第66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2)
第67頁:第四部份:百病不患的心理訓練法(3) 第68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1)
第69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2) 第70頁:第四部份:健康人生靠自己(3)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