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神醫這樣看病——羅博士講古代的名醫 作者:羅大倫

神醫這樣看病——羅博士講古代的名醫 作者:羅大倫

第一部份:六味地黃丸的保健作用 (2)

[日期:2016-05-23] 來源:  作者:羅大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中醫說:甘味入脾,所以這次我們不用翻開地圖也知道了,它一定是帶著士兵進入了脾經的區域,對那裡進行了及時的補給。
  
  同時,副將山藥還兼入肺經,所以肺經這個區域也得到了一些戰略物資。
  
  好的,現在幾位將軍都出發了,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戰略地圖吧。肝、脾、腎三個戰區,已經插滿了紅旗,心、肺戰區也得到了補養,所有的位置都投放了大量的戰略物資,得到了充分的恢復。
  
  但是問題出現了,前方戰報回來了,三個主要戰區都發現了問題,肝經戰區的回報是:那裡尚有部分敵人沒有清除,影響了物資的投放。這部分敵人是什麼呢?原來是肝火,有肝火在,那麼投入大量的物資是危險的。
  
  怎麼辦?讓我們來看看現在我們司令部還剩下哪些戰將了吧,對了,就是你了,丹皮,你帶兵去吧。
  
  丹皮,又叫牡丹皮,它可以帶兵直入肝經,清除肝火,它歷來以手段猛、行動快著稱。但是由於這次去執行的是補給任務,丹皮只是對山萸肉進行掩護,所以不用帶那麼多的兵,三錢就夠了,我們管它叫特種部隊吧。好的,丹皮,你現在出發!
  
  脾經發回來的報告是:脾經裡還有部分敵人潛伏,原來是水邪。脾經是個乾燥地帶,如果有水邪潛伏,則投放的物資會被浸泡,變成一堆爛泥!怎麼辦?需要派一位排水能手去處理這個問題,越快越好!
  
  讓我們趕快再看看還剩下哪些將領了?好的,茯苓,就是你了。
  
  茯苓,味甘淡,主要對脾經地形比較熟悉。它是寄生在大松樹根須上的一種菌類,白白的,味道平淡,它可是洩水健脾的能手。現在我們命令它帶兵三錢,組成一個特種部隊,直入脾經,將脾經的水濕洩去,如不完成任務,提頭來見!
  
  桌子上剩下的是最重要的求救信了,這是腎經那裡發來的,說是在腎經那裡也有水濕。這腎本來就是管理水的,但是如果水太多了,超出了它的負荷,則會變成嚴重的負擔。
  
  怎麼辦,我們的主要戰區出現了問題,派誰去呢?這可要好好地考慮一下,一定要派個能打硬仗的,好吧,就派澤瀉吧!光看它的名字就錯不了,澤瀉,澤瀉,多少水澤都會瀉掉!
  
  現在派澤瀉帶兵三錢,組成特種部隊,直入腎經,執行瀉水任務,先立下軍令狀,不完成洩洪任務,提頭來見!
  
  各位這回看清楚了吧,這次戰鬥任務的策略是三補三瀉,三位主將進入肝、脾、腎三經,同時派了三位助手進入這三經洩去該經的邪氣,這種治療思路是嚴密的,否則如果一味進補則會導致有邪氣的臟器功能異常。
  
   有了這次戰鬥經歷,如果以後誰再跟您說六味地黃丸只是補腎陰的,您一定要告訴他,這樣說不完全,六味地黃丸是補肝、脾、腎的,只是著重點在補腎而已,所 以它是一個比較全面的調理身體的方藥。也正因為它的設計思路如此精細,故此在經過了近一千年的臨床考驗後,它成為了中成藥中最為著名的方子。
  
  那麼,究竟是出現了什麼樣的症狀才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呢?
  
  主要是在腎陰虛的時候,服用效果最好。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表現是腎陰虛呢?
  
  首先要看舌頭,舌頭分舌苔和舌質兩個部分,舌質如果發紅就有可能是了(如果舌質白則是陽氣不足的表現,要排除)。舌質紅、舌苔薄的人可能有腎陰虛,這裡一定要注意,舌苔厚的人說明是體內有痰濕,是不能用六味地黃丸的,要先清掉痰濕。
  
  總結一下,就是舌頭的狀態是舌質紅、舌苔薄的人,有服用六味地黃丸的可能。
  
  然後是脈搏,您可以和自己以前的脈搏比較,如果最近跳得比較快,則可能有腎陰虛,腎陰虛的脈搏的特徵是細數。您可以在附近找個老中醫,讓他診一下脈,看看自己的脈是否是細數,看看自己的舌頭是否符合舌質紅、舌苔薄的標準。
  
  如果脈搏跳動得比較緩慢,那是絕對不需要服用此藥的。
  
  然後再看症狀吧,中醫是很重視症狀的。
  
  如果在舌紅苔薄脈細數的同時,出現以下症狀,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了:
  
  腰膝酸軟,這是因為腎的位置就在腰部,腰是腎的宅第,如果腎陰虛,則會導致腰部感覺不正常;
  
  頭暈眼花,這是因為氣虛不足,虛火上攻的緣故,這種感覺是眼睛乾澀,還容易見風流淚;
  
  耳鳴耳聾,這是那種長時間的、聲音很小的耳鳴,和您感冒發燒時的那種轟轟的耳鳴不同,相信您自己一體會就明白了;
  
  盜汗自汗,就是身上總是出虛汗,稍微一動就是一身,這裡尤其注意的是晚上睡覺時出汗,那就說明陰虛得非常厲害了,有的人被褥都會濕的。但是需要鑒別的是在夏天的桑拿天,無論是誰睡覺都會出汗的,這個不要包括在內。
  
  以上是通常的診斷標準,下面我再介紹六味地黃丸在現實生活中的幾處應用。
  
  一個是熬夜的情況。現代人的生活和古人有很大的不同,古人是跟著太陽的起落作息,現代人則反過來了,夜裡經常要熬到一兩點鐘,然後早晨起得很晚,這樣的作息時間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因為中醫認為夜屬陰,如果您在夜裡不休息,一直在活動,那麼您消耗的是您的陰氣,也就是說消耗的是您的物質基礎,這會引起您身體的各種反應。現在很多研 究者對上夜班的人群做了一些調查研究,結果發現一些職業病是非常有規律的,比如夜班人群的脂肪肝發病率遠遠高於正常人群,大家很不理解這是為什麼,其實這 就是身體在進行自我補償而已。
  
  所以,熬夜的人注意了,如果您感覺到了有前面我論述過的那些診斷指征,那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來進行調理了,它可以慢慢調整您的身體,讓它向正常的方向轉化。
  
   還有一部分人群是用腦過度。這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的一種趨勢,在古代這種情況很少,沒有這麼大的強度,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也很難想像。但是現在的 工作學習節奏太快了,出現了很多在短時間內過度用腦的情況,比如打電子遊戲,這種事情要求你的大腦快速反應;又比如工作任務,可能要求您在很短的時間內進 行高強度的思考;又比如學習,有的時候要求您三天寫一篇論文,等等,這些事情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質基礎,長此以往,則人身體的狀態就會改變。
【書籍目錄】
第1頁:精彩文摘 第2頁:寫在前面的話
第3頁:前言 第4頁:第一部份:一心求仙的父親 (1)
第5頁:第一部份:一心求仙的父親 (2) 第6頁:第一部份:一心求仙的父親 (3)
第7頁:第一部份:一心求仙的父親 (4) 第8頁:第一部份:一心求仙的父親 (5)
第9頁:第一部份:一心求仙的父親 (6) 第10頁:第一部份:一心求仙的父親 (7)
第11頁:第一部份:一心求仙的父親 (8) 第12頁:第一部份:挑戰,長公主的女兒病了 (1)
第13頁:第一部份:挑戰,長公主的女兒病了 (2) 第14頁:第一部份:挑戰,長公主的女兒病了 (3)
第15頁:第一部份:挑戰,長公主的女兒病了 (4) 第16頁:第一部份:挑戰,長公主的女兒病了 (5)
第17頁:第一部份:挑戰,長公主的女兒病了 (6) 第18頁:第一部份:挑戰,長公主的女兒病了 (7)
第19頁:第一部份:挑戰,長公主的女兒病了 (8) 第20頁:第一部份:挑戰,長公主的女兒病了 (9)
第21頁:第一部份:再見了,太醫院 (1) 第22頁:第一部份:再見了,太醫院 (2)
第23頁:第一部份:再見了,太醫院 (3) 第24頁:第一部份:再見了,太醫院 (4)
第25頁:第一部份:再見了,太醫院 (5) 第26頁:第一部份:後記
第27頁:第一部份:六味地黃丸的保健作用 (1) 第28頁:第一部份:六味地黃丸的保健作用 (2)
第29頁:第一部份:六味地黃丸的保健作用 (3) 第30頁:第一部份:孩子經常感冒怎麼辦? (1)
第31頁:第一部份:孩子經常感冒怎麼辦? (2) 第32頁:第一部份:中醫到底有多少沒有被人發現的秘密
第33頁:第二部份:引子 (1) 第34頁:第二部份:引子 (2)
第35頁:第二部份:引子 (3) 第36頁:第二部份:引子 (4)
第37頁:第二部份:引子 (5) 第38頁:第二部份:引子 (6)
第39頁:第二部份:引子 (7) 第40頁:第二部份:引子 (8)
第41頁:第二部份:引子 (9) 第42頁:第二部份:引子 (10)
第43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1) 第44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2)
第45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3) 第46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4)
第47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5) 第48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6)
第49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7) 第50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8)
第51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9) 第52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10)
第53頁:第二部份:黃元御圓圈的應用 (11) 第54頁:第二部份:怎樣面對淒涼的日子 (1)
第55頁:第二部份:怎樣面對淒涼的日子 (2) 第56頁:第二部份:怎樣面對淒涼的日子 (3)
第57頁:第二部份:怎樣面對淒涼的日子 (4) 第58頁:第二部份:怎樣面對淒涼的日子 (5)
第59頁:第二部份:怎樣面對淒涼的日子 (6) 第60頁:第二部份:怎樣面對淒涼的日子 (7)
第61頁:第二部份:怎樣面對淒涼的日子 (8) 第62頁:第二部份:杏仁露也能治病
第63頁:第二部份:中醫‧西醫‧我的外甥女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