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1)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黃中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三節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
  
  人體就像是一台結構複雜的機器,每個內臟皆負責不同的功能,它們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協調,以維持整個身體的正常運轉。人體和外界環境的平衡,是維持我們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而人體內陰陽的平衡則是生命活動的根本。
  
   《黃帝內經》中記載:「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人體的陰陽平衡一旦遭到破壞,出現陰陽偏盛或者偏 衰的情況,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人體的正氣分「陽氣」和「陰精」,致病邪氣分「陽邪」和「陰邪」;陽邪多則導致陽盛傷津之熱症,陰邪多則會產生陰盛傷陽的 寒症。此外,如果陽氣衰竭不能制陰,就會導致陽虛陰盛的虛寒症,假如是陰精虧損不能制陽,則會導致陰虛陽亢的虛熱症。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陰陽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陰陽平衡會使人健康、有精神,而一旦陰陽失衡人們便會患上各種疾病,出現早衰的情況,甚至導致死亡。因此,養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維持體內陰陽的平衡。一般來說,人體陰陽的平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酸鹼平衡。正常情況下,血液的酸鹼度會保持在7.35~7.45之間,此時人體的免疫能力正常,很少會出現生病的狀況。但是,假如我們食用了過多 酸性或者鹼性的食物,使血液呈現偏酸或者偏鹼,則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比如血液偏酸會降低體內鈣鹽的含量,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引起各種疾病,常見的有食 慾不振、駝背、便秘、齲齒、神經系統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胃潰瘍和腦溢血等。因此,為了避免酸鹼出現失衡,我們必須對飲食進行合理搭配,水果、蔬菜等 是鹼性食品,而魚、肉、蛋奶等屬於酸性食品,在飲食中我們要注意葷素的合理搭配,這樣不但可以避免酸鹼的失衡,也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用作者簡介 第2頁:編輯推薦
第3頁:前言 第4頁:第一部份:人體健康的標準
第5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1) 第6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2)
第7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1) 第8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2)
第9頁:第一部份:人體為什麼會陰陽失衡 第10頁:第一部份:陰陽失衡,百病始生
第11頁:第一部份:以飲食平衡人體 第12頁:第二部份:人體的五行
第13頁:第二部份:肺屬金肺的功能 第14頁:第二部份:肝屬木肝的功能
第15頁:第二部份:腎屬水腎的功能 第16頁:第二部份:心屬火心的功能
第17頁:第二部份:脾屬土脾的功能 第18頁:第三部份:春生(1)
第19頁:第三部份:春生(2) 第20頁:第三部份:春生(3)
第21頁:第三部份:春生(4) 第22頁:第三部份:春生(5)
第23頁:第三部份:春生(6) 第24頁:第三部份:春生(7)
第25頁:第三部份:春生(8) 第26頁:第三部份:春生(9)
第27頁:第三部份:春生(10) 第28頁:第三部份:春生(11)
第29頁:第三部份:春生(12) 第30頁:第三部份:春生(13)
第31頁:第三部份:春生(14) 第32頁:第三部份:夏長(1)
第33頁:第三部份:夏長(2) 第34頁:第三部份:夏長(3)
第35頁:第三部份:夏長(4) 第36頁:第三部份:夏長(5)
第37頁:第三部份:夏長(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